首頁>Club>
不明白,請友們,老師賜教。謝謝!
7
回覆列表
  • 1 # 夢131610511

    匹,在甲骨文中是個折皺巴巴的山形。匹,作為“單丶只”類的量詞(匹布丶匹馬丶匹驢等)》,漸漸被賦予了渺小義,“匹夫”這個說法言己則有自謙義,言他則有藐視義。它的詞義演變模式很類似於“一介之使丶一介書生丶一介草民”的“介”。介,原來指外殼,後指使者出訪時攜帶的隨從,介的多少能標誌官階的高低或身份的尊卑。

  • 2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個問題蒼茫大地來回答,要懂得為什麼“匹夫",尤其是“老匹夫"是罵人的,你要懂周禮。

    周禮規定:人和人不是平等的,人是有三六九等的,作為平民階級是允許有老婆的,但只能一夫一女人,不允許娶多個女人,所謂“匹夫匹婦"。

    “匹夫"的意思你只是個“布衣",老百姓一個;“老匹夫"的意思是你到年老的時候你也只能娶一個老婆,說白了還是平頭老百姓。懂嗎?匹夫等於平民。

    我在其他文章中寫過:古人以“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為人生追求;《左傳》宣揚:立德、立功、立言;孔子也鼓吹: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言以蔽之:建功立業,最好是封侯拜相。王勃感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已是太守、將軍,只不過沒有封侯就很遺憾了,辛棄疾也當過鎮江市市長(現代稱呼),還有壯志難酬的牢騷,如果到老到死,還是個匹夫(平頭百姓),豈不一頭撞熱饅頭而死。

    望斧正。

  • 3 # 福自福地來wjf

    何為匹夫:與匹夫搭配的字乃為村野二字。是以古時書本上出現村野匹夫四字。村野乃荒無人煙的野外村落也,匹夫者。匹者馬也,俗稱單槍匹馬也。夫者。鄉野牧馬的漢子也。總之意為沒岀過遠門沒見過世面的,與牲為伍的鄉野匹夫的無知無識無為無相的窮漢子也。這是古代官員紳士大家人對鄉村農人的野稱是也。

  • 4 # 15727512

    匹夫是指男人長大成人能為國家效力的稱為匹夫,常聽到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匹夫是指男人從18歲至五十歲能上戰場保家衛國的人稱之為匹夫。人們有時脫口而出說老匹夫,是指上了年歲的男人。

  • 5 # 想法分享者

    匹夫在詞典中是“普通人百姓”的意思。有一句老話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裡面的匹夫代表的是天下的普通百姓、黎民。

  • 6 # 養河豚的貓

    匹夫這個詞想必大家在很多文學典籍或評書曲藝中都看到或聽到過,這個“匹夫”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解釋,想必大家也都有所瞭解。1.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如“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

    2.泛指尋常的個人。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3.特指有勇無謀的人。如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4.罵人的話。如“這老匹夫,合當要死,待我出去斬了他。”

    看上面四條解釋的話,匹夫”這個詞兒就是一個貶義詞,確實在許多的古典作品裡也真是這樣的一種情況,就算不是貶義詞,最起碼也不具有任何褒義。

    那罵人的“匹夫”,我認為相當於用來責罵無知無識的人,以侮辱對方。類似於現在罵人的話:傻*、老東西、老傢伙、老雜毛、白痴……現在再反過來看看第一條解釋。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如“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由此可見在古時候人和人是不平等的,人分三六九等,而作為最底層的貧民百姓才稱“匹夫”。這樣看來,匹夫,就是說你就是個最底層的老百姓!老匹夫,就是你到老了還是個最底層的老百姓。

  • 7 # 好玩的國學

    中國漢字的最大也是最有趣的特徵就是他的多義性。一個詞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語境下會有不同的意思。歷史和文化的演變,讓好多詞都改變了原來的意思。比如說呆若木雞,在莊子那裡,呆若木雞就是得道的一種最高境界,而後來呆若木雞就變了味道了。再比如小姐,那是多美的一個詞的,想象著美麗的古代的姑娘,想著都美,現在你再去叫人小姐,小心別人揍你。

    匹夫這個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意思。我們可以從褒義和貶義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1、作為褒義詞和中性詞的匹夫。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帥指的是軍隊的將領,而與之相對的是匹夫,這樣就說明匹夫就是普通人普通老百姓的意思。相當於民眾的意思。大思想家顧炎武也有類似的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裡的匹夫就是老百姓的意思。

    2.作為貶義詞的匹夫。孟子是很喜歡罵人的,在孟子的文章中有這樣的故事。孟子勸齊宣王行仁政,但齊宣王給自己找理由說,我這個人有毛病,就是喜歡勇猛。孟子說你那個勇,無非是看見不喜歡的人和別人打架而已,這不是大勇,而是莽撞的人。所以,匹夫就成了莽撞的人的意思。

    3.作為罵人的匹夫的意思。到了元明清的時候,一些戲劇和小說中,經常有老匹夫的話。這個老匹夫的意思就是老頭,沒有什麼本事的普通的老頭。就像是孔子說的什麼老而不死是為賊的意思。

  • 8 # 南山劉向雄

    ‘’匹夫‘’這個詞在春秋戰國就有了,如‘‘匹夫匹婦’’,指的是成年男女,本來也沒啥貶義,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現在還可以用。

    但但在一些演義小說中,常在罵對方的時候是‘‘某某匹夫’’,對年老的則罵為‘‘老匹夫’’。為啥又出現了貶義,成為罵人的口頭禪了呢?

    在看過的書中,只孔子和孟子在使用‘‘匹夫’’的時候帶有貶義,可能隨著他們作品的廣泛傳播,使這個詞也可以用於貶義。

    孔子在說到召忽卻自殺殉主,而管仲卻沒這樣做,給了一句判語:‘‘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哉,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說的是普通人謹守小信用,在溝瀆中自殺殉主,也沒人知道。而管仲沒有自殺,才能助齊桓公稱霸天下,是明大義。這裡說的‘‘匹夫匹婦’’帶有一定的貶義。但在另一處卻沒有貶義,‘‘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也。’’

    此外,孟子也說了類似的話:“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說有人握著劍瞪著對方說‘’有誰敢擋我!‘’,孟子認為這是‘‘匹夫之勇’’,只能戰勝一個對手。同樣,‘‘匹夫’’在這裡也有貶義的意思。

    總的來說,‘‘匹夫’’就是普通男人,‘‘匹婦’’是普通女人,在小說中出現,多數用於罵人。另外,後世還有‘‘愚夫愚婦’’的蔑稱,所幸流傳不廣,要不罵人的話就更‘‘豐富’’了。

  • 9 # 五味社

    對於士大夫階層來說,匹夫是一個貶義詞。

    匹夫指平頭百姓。古代社會講究三六九等,匹夫如果用來形容百姓則無妨,但描述士大夫,則深深傷害他們的自尊,就好像現在把知識分子說成農民。顧炎武曾有名言:“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由此可見,君、臣、匹夫指代的都是不同的人。

  • 10 # W雨亭

    謝謝邀請:古人罵人說“匹夫”的意思是貶人之意,匹:代表冷兵器時代的戰馬,夫:指的是士兵,馬和士兵都是聽指揮的,不動腦子,叫你往東你往東,叫你往西你往西。再一說就是無多少用處之物。還有一說“老匹夫”也是貶人的意思,古典唱戲武林小說,你這“老匹夫”那是說你老而無能,也拿老男子不當回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裡是指一個國家的所有男兒,保家衛華人人有責任,關係到國家存亡大計男子漢必須為國征戰出力,保衛邊疆保衛國家的安危。象今天華北多地零下二十度,北部西部邊疆零下三四十度,我們的戰士守邊凍成冰人,我們應為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而自豪,應為守邊的解放軍致敬,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為國出力。

  • 11 # 一老沈一

    古人所說的“匹夫”,有三個含義。

    最早,“匹夫”與“匹婦”相對,指“一對夫婦”中的男人。

    逐漸,“匹夫”用來指非貴族,就是“平民”、“庶人”,有“微賤”之意。

    再後來,“匹夫”用來罵人,意為“獨夫”,表示輕蔑。

    “匹夫”這個稱謂何時有的呢?

    有人說很早,會舉出《尚書.鹹有一德》中說過:“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

    這在《尚書》中,歸為“商書”,是伊尹在商王太甲即位後告誡他的諫言。

    不過清代大學者段玉裁說:“三代時《經傳》不見其字”,就是夏商周典籍中,沒見到有“匹”這個字。

    應該說,段氏所講大致靠譜。

    西漢景帝末年,魯王毀孔子舊宅,發現古文尚書,其中有《鹹有一德》一篇。司馬遷《史記》所引今文尚書中,亦有此篇。

    《尚書》曾有《鹹有一德》是確定的。

    問題在於,西晉永嘉之亂,造成大量古籍毀壞亡佚,其中也包括古文和今文尚書,留存下來的基本就是現在可以見到的《尚書》二十八篇。

    東晉的時候,出了豫章內史梅賾獻“孔安國作傳的古文尚書”一事。此《尚書》,由於內容極其符合當時朝廷的統治需要,迅速被接受,並立為學官。

    以後歷代,儘管不斷有質疑之聲,但均被帝王看好。唐代,孔穎達為其“正義”,就是現在看到的《尚書正義》版本。

    直到清末,學者們才基本認定,此書的“傳”及其中許多篇,皆為偽造。

    這部書中,有《鹹有一德》,亦被考證是偽造。

    東晉的時候,有了“匹夫”“匹婦”之說,會不會更早?

    學者們認為,“匹夫”“匹婦”一詞,要早到春秋戰國之前。

    這是從“匹”字訓詁得出的結論。

    《說文》曰:“匹,四丈也。從匸(xì)八。八揲(dié)一匹。”

    許慎說,“匹”字本義,是四丈布帛。“匸”為“夾藏”義;“八”是“八揲”之會意;“揲”指“雙臂邊夾持邊計數”。

    這意思是,古時人們丈量布帛,一邊伸展雙臂量布帛長度,一邊把量過的夾在臂下,量“八揲”,就是四丈了。

    “四丈”叫“匹”,也有其道理。

    古時,二丈布帛為一“卷”,現在仍是如此。“一卷”又稱“一端”。“一端”二丈,“兩”個“一端”,四丈,即為“一匹”。

    所以,“匹”字從一開始,就既有“四丈”含義,又有“兩”或“兩端”含義。

    “兩”,用於重量單位,也是因為兩個“黃鐘管”的粟粒,重二十四銖,才稱“兩”。

    古人非常早的時候,因為觀測日月,而形成了日為陽月為陰的“陰陽”哲學。“陰陽”,亦即後來所說的“矛盾”。據於此,古人也對“夫婦”有了代稱。

    段玉裁說:“凡言匹敵,匹偶者皆於二個成兩取意。凡言匹夫、匹婦者,於一兩成匹取意。兩而成匹,判合之理也,雖其半亦得雲匹也。”

    他說:“馬稱匹者,亦以一牝一牡離之而云匹,猶人言匹夫也。”

    他說得很清楚,“匹”從偶合而來,但是可以分開說,比如“匹夫”、“匹婦”,也比如“匹馬單槍”的“匹馬”。

    所以,“匹夫”,最早是指成年男人,後來又作為單個人的統稱,於是有了“平民”“庶民”之含義。

    《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有罪”,是一種表示身份低微的自謙。

    《韓非子.有度》雲:“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匹夫”指低賤的平民。

    顧炎武《日知錄》所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說即便“微賤”之人,對於國家興亡這樣的大事,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古時,“匹夫”也用“匹士”代替。

    《禮記.禮器》曰:“是故君子太牢而祭謂之禮,匹士太牢而祭謂之攘。”《疏》:“匹士,士也,……言其微賤,……故謂之匹也。”

    “匹士”,就是低等的,非貴族的,屬於平民階層的“士”。

    從“匹”包含的“低等”、“微賤”的含義,進一步引申出“輕蔑”之義。

    《孟子.梁惠王下》載:“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匹夫之勇,敵一人者”,即“匹敵”一詞由來,也是“匹夫之勇”成語的由來。

    《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喑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

    這裡的“匹夫之勇”,不完全是“敵一人者”之義了。韓信對劉邦說項羽“此特匹夫之勇”,指其“不能任屬賢將”,包含有“獨夫”之義。

    “獨夫”,亦稱“一夫”,即孤家寡人、獨斷專行、眾叛親離的統治者。語出《尚書.泰誓》,“獨夫”指商紂。

    後來罵人的“匹夫”,往往就既有“匹夫之勇”的“微賤”之意,也有“獨夫”之意了。

  • 12 # 星輝650

    匹夫≈賤民,

    一匹布是八疊,就是四丈左右,

    匹夫,拿一匹布工資薪水,的低工資普通人,

    蒼首,布衣,匹夫,都是指地位較低下的普通人,

    天子,諸侯,大夫,士,

    天子有天下,富有四海,諸侯有封國諸候國,大夫有封戶食邑,士有財帛(高薪),

    蒼首沒冠,布衣穿不了錦繡,匹夫,工資僅為匹布,

    大致如此,匹夫一般指平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對應的是

    王朝天子事,國家大夫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13 # 北京退役老兵

    匹夫是牽馬的或者是趕大車的平民。後引為普通百姓(男人)。他們文化較低或地位較低。老匹夫我理解就是俗稱老頭兒。匹夫有責是說國家興亡,每個普通人都有責任。

  • 14 # 曹存寧

    歷史演.變影響詞義演變。匹夫從自尊自咵演變到被罵真是嘲諷了。一匹馬一匹布一匹夫即一個夫,量詞。不應成為罵詞,都是文人墨客發洩的結果。

  • 15 # 減水書生

    現代社會,從首富到貧民,大家都是匹夫。上了年紀的,就是老匹夫。

    匹夫是貴族時代的產物,跟婚姻制度掛鉤。

    匹,是合的意思。比如匹鳥,是隻成對的鳥,特指鴛鴦。引申為相對、比較,比如“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既然是合的本意,那往往與婚姻掛鉤。而匹夫一詞,也就出來了。

    士大夫已上,則有妾媵;庶人無妾媵,惟夫妻相匹,其名既定,雖單,亦通謂之匹夫匹婦。

    簡單說,貴族才能娶好幾個媳婦,大老婆,小三、小四一大堆。但平民只能娶一個媳婦,因為沒錢嗎。所以,匹夫的意思就是隻能娶一個媳婦的人。

    這種人跟貴族相比,肯定屬於失敗者了。所以罵人說:你個匹夫,就是你這個傢伙只能娶一個媳婦,典型的loser。而罵老匹夫,則更是把人罵到地縫裡了:你都這麼大了,也還只有一個媳婦。言外之意就是:你看我,我好幾個媳婦,你比得了嗎?

    然而,卻沒法罵匹婦的,因為你總不能讓一個女人嫁好幾個丈夫吧?

    本來,匹夫也沒有那麼不堪。

    人家娶了一個媳婦,也算不錯了。在傳統時代,娶不到媳婦的,比比皆是。甚至,連漢朝丞相陳平,早年都娶不到媳婦。

    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肯與者,貧者平亦恥之。

    陳平在當時可是讀書人,做過裡中社宰,主持鄉里祭祀,如“裡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但是,因為太窮,窮得只能寄居在哥哥家中。所以,即便讀過書、即便一表人才,陳平仍舊娶不到媳婦。

    看來娶不娶到媳婦,跟讀不讀書沒啥關係,關鍵得看有沒有錢。後來,陳平只能娶了富人張負的孫女。因為這個女人太厲害,連續剋死五任丈夫,弄得好男人都不敢娶了。

    “平既娶張氏女,齎用益饒,遊道日廣”,陳平娶了張氏女,立即迎來人生顛覆,相當於少奮鬥了二十年。所以,大漢丞相陳平,曾經也連個匹夫都不如。非但陳平如此,大漢高祖劉邦也是這幅德行。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劉邦也是讀書人,曾與死黨盧綰求學於馬公書院,“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甚至,也曾仗劍走天涯,求為信陵君門客,與名士張耳同遊。然並卵,因為沒錢,又不好好賺錢,所以人到中年還是娶不到媳婦。甚至,與寡婦曹氏偷情偷出了孩子,曹氏也沒嫁給他。最後,趕上外來戶呂公,不知道劉邦什麼底細,硬是把女兒呂后嫁給了他。如果沒有秦末亂世、劉邦成事,呂公肯定把腸子夠悔青了。

    所以,別說陳平,就是劉邦,也不配當個匹夫。因此,匹夫在秦漢以前,也是相當有地位的。比如《左傳》記載:

    匹夫為善,民猶則之,況國君乎?

    春秋時代,野人根本就不算人,沒法跟國君相提並論。《左傳》當然不會犯這種政治錯誤。所以,這裡的匹夫只能是華人,通俗來說就是城裡人(城外的才是野人)。因此,匹夫,起碼也在士一級。於是,跟貴族比,匹夫地位卑賤;而跟野人比,匹夫當然也得算底層的統治階級。

    匹夫,能到士一級嗎?這個到戰國時代都能成立。如《孟子•梁惠王下》:

    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諸侯和貴族,比如梁惠王,頂級遊士,比如孟子,才是縱橫列國、捭闔天下的。而匹夫呢?敵一人而已,這與日本的武士大體不差。

    很多事情都是相伴相生的,諸侯、大夫等傳統貴族都被幹趴下之後,匹夫也只能隨行就市,一年不如一年。

    所以,越都後來,匹夫的地位就越悲催。

    到了宋元話本里,匹夫就成了罵人的話,如:堪笑這沒見識街市匹夫,好打那好頑劣江湖伴侶。匹夫,也就成了無知無識的傢伙或東西。這就是罵人了。而匹夫,自然也就成了身份低微的代名詞,跟LOSER一個意思了。

    但是,如果你要從匹夫的本意來推敲,匹夫就不能隨便罵。

    因為一夫一妻的現代社會,大家都是匹夫。即便是包養的情婦,也不能算,只能算找小三兒,相當於劉邦與曹寡婦的關係。比之“妾媵”差了太多,因為妾媵和後來小老婆都是有名分的,你那個小三兒卻沒有名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人落難了親戚都躲你遠遠的,連父母都瞧不起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