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當下練習青雲文會不會以後寫小說就沒有靈感了? 因為我發現當下會寫青雲文的人不會寫小說,就好像修煉佛和道一樣,這兩個是不同的思維方式,二者同時修煉會不會和誅仙裡的男主張小凡一樣? 佛、道同修?
10
回覆列表
  • 1 # 洪真金

    沒有什麼好處。理由是二者套路不一樣。

    首先談一下對青雲計劃的個人感受,個青雲計劃的設立初衷是鼓勵作者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然後寫出水平的文章。

    但是現在,我們看到很多的獲得青雲計劃的很多文章都感覺的就像注水的豬肉一樣,變質變味兒。

    所謂的變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部分青雲計劃已經變成了八股文,樣板戲。首先宣告不是說所有的八股文都不好,也沒有看不起八股文的意思,而是許多的青雲計劃文章跟八股文一樣變成了玩套路。

    尤其是一些善於寫文章的高手只需要按青雲計劃固定的套路寫,而不管裡面的內容到底有沒有價值。更有甚者純粹就在裡面灌水,玩花活。

    這個我個人如此做派本身就是對青雲計劃的一種褻瀆。

    這些所謂的青雲計劃高手不在於真正的是否對生活進行過深入思考,就在那裡玩套路;或者故作高深姿態,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真正有用的東西在裡面,當然這樣做的後果的確能夠糊弄住那些沒有做過真正研究的人,更談不上對讀者有什麼實質性的啟發。

    舉個例子,比如說歷史類的文章,有很多作者就是新瓶裝舊酒。把一些過去別人的觀點摘錄下來,然後穿插到自己的文章裡面。當然我並不是說這裡面不允許,如果僅僅是摘錄或者引用,還情有可原。而現在變成了一種純粹的抄襲,就是你抄我我抄你。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天下文章一大抄。

    再來看看青雲計劃的寫作格式,許多人都喜歡採用咱們在中學時候學到的寫議論文的寫作手法:總分總格式。而從行文的角度來看的話,就是在採取學位論文的寫法,因為這種寫法本身就比較成熟,所以很多人玩兒的樂此不疲。

    因此個人覺得寫這種文章對真正的創作有百害而無一利。

    咱們再來談談小說。我個人雖沒有創作過小說,但是看過大量的小說,尤其是網文。儘管這些年網文也有一些套路化傾向。從總體來看的話,一本真正成功的小說作者必須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極強的文字駕馭功底,這一點跟寫套路文不一樣。

    其次,從寫作手法來看的話,小說跟拍電影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需要作者對場景的描寫和劇情的推動。這一點如果你沒有很深的功底不可能完成的。

    此在你寫小說的文章的時候,如果你像寫訂閱計劃的文章一樣對你的小說進行出水的話,讀者很快就會乏味,自然最後也必然導致他們的流失,不出意外,你的小說大機率被太監。這也是很多寫小說的作者不敢輕易嘗試注水。

  • 2 # 高粱179816305

    平臺的青雲文,說到底就是八股文,有腐朽的朽木味,好多人看了,都恨不得走上前去,狠狠地踹上幾腳,啥年代了,平臺還把這裹腳布當做寶貝,實在讓人貽笑啊!

    當然,這是以前的青雲,當下的青雲變沒變革不得而知。

    想想看,如此沒落而平庸的一個文體,和文學藝術創作毫不沾邊的東西,你想引入小說創作,是不是有找死的感覺,不能發表不說,而且還上一身古墓裡的那種味,保證人人路過,掩鼻而逃!

    古人講,文無定法,意思是好的藝術作品,忌成規之法,喜天馬行空,來去無蹤之形跡,思接天地,夢入蒼旻,浩浩而無涯。

    然,靈魂回眸,雲中又可乍現,腳下青草,雨露情濃,是以,方為高妙之作。

    故,萬萬不可移步於一個沒有春波的泥水塘裡,白白辜負了文字和大好的青春年華!

  • 3 # 悅華海音

    沒有直接的好處。

    我沒事喜歡看看青雲文,也獲過幾個青雲獎,感覺青雲文傾向書評影評、心理分析、人物傳記,也有散文,但不多。從體裁上看幾乎沒有小說能獲獎的。

    分開說。

    第一點,時效性。青雲雖不強調爆款,但它對青雲的獎勵措施之一就是對文章流量扶持,這也是希望它能爆。

    爆文的特點就是針對熱點啊,蹭熱點啊,而小說很難做到。

    第二點,資訊含量,或者說資訊增量。所謂資訊,指新聞資訊,社會上發生的新鮮有用的訊息。所謂增量,是對資訊的拓展、深挖。歷史文也有資訊與增量,是指“舊聞”中別人不知道的“知識”。

    而小說同樣無法觸及這些點。

    第三點,非虛構性。你可以寫紀實文學,或者說寫實小說,但不能寫純虛構的。

    小說講究的是想象力與感情表達,而一般青雲文則是調動邏輯思維能力和強調實證。這又是兩股道上跑的車。(散文也是非虛構的。)

    還有,寫青雲還能增加人的抗擊打、抗挫能力,你如果寫寫就知道了!

    最後送個魯迅像給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見你》劇組加拍新結局(彩蛋),你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