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孫書林19
-
2 # 使用者義薄雲天
人到中年,基本上走完了人生的一半;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窮則窮,富則富,說句俏皮話那是山窯裡的磚頭——定了型。當然,對於那些“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大器晚成者則又另當別論,雖然有為者只是鳳毛麟角;然上蒼對人的垂青有時又是公平的,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便又昭示了一個人出人頭地的早晚有別的不同,這便是枯木逢春、梅開二度的驚喜。
這裡有必要對“中年”的定義作一次較對;按照新的劃分,80後、70後都算中年,60後稱中老年;這樣分不知道會不會傷害到哪個階層,個人覺得還算合理吧。
好比作一幅畫,筆墨紙硯齊備了,尺寸比例又能瞭然於胸,接下來才好往下進行;我們說歲月總是在不經意間溜走,人到中年,是一個頗為尷尬的年齡段,上有老,下有小;相對而言,80後尚且年輕,而70後、60後有些事情已開始顯現力不從心的一面,這是不爭的事實。有的要照顧老人的,有的子女尚未成家立業,有的要還房貸,有供奉子女上大學的,有的飽受疾病纏身;想過清閒日子生活不允許,想進工廠討口飯,70後基本不招。總之,人到中年,來自生活方方面面的壓力都是不期而至,避不開,扛不住,但又不得不硬撐,所以人就活很憋屈,這也是多數中年人苦在心裡而又無處流露的煩惱。
中年人到底應該活成什麼樣呢?這是個直擊靈魂的拷問!回答不好這個問題,是因為戳中了中年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回答好這個問題,恐已是淚流滿面。
現在讓我們假想一下,中年人想把生活過成一幅畫: 有房有車是標配,手上有點存款,子女工作無憂,各安其樂;自己也有份穩定的工作,要麼不用上班,有租金收,有外塊,有分紅拿,最好是提前退休拿退休工資;閒時下下棋,看看報,跳跳舞,或是鼓搗一下小玩意,發展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我的天,那應該是神仙過的日子吧!可是這種日子目前能擁有的可能都為數不多。有時不是我們能力達不到就是生活變幻無常,生活總能給我們體驗最真實的苦辣酸鹹的版本。
所以說,我們不必刻意去追求無望的生活,我們應該活的更真實一點;生活該怎樣就怎樣,詩和遠方不是人人都能擁有的,這讓我想起詩人的一句話: 遠方除了遙遠,其實一無所有。
美好的生活人人都想得到,然而你必須得穿過現實的地帶,才能到達你詩意的生活。
-
3 # 秦芹
學生時代閨蜜,有十年沒見,在見已經快50歲。面貌簡直換個人,漂亮啦!面板也白啦!從頭到腳精緻無比。到她家一看更是暈菜,一桌一椅,一盤一碗,鋪的蓋的,都精緻無比。一問離婚了。為什麼離婚?她告訴我因為對老公太好,什麼都無微不至關心,把老公管跑了,他養了個小三。離婚後,體檢得了腸癌。一場變故讓她明白了人生,她開心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一下要擺脫過去的生活習慣是很難的,她首先要做的是轉移生活焦點。她學生時代有點藝術細胞,讓伺候老公的日子磨平了。離婚後有大把時間玩藝術,愛上壽山石,邊玩邊賣,成了今天的樣子。她愛說:就是要對自己好點,多愛你的人也替代不了你的病痛。我要把自己養得貴一點。她學開車,寶馬開著,後面有了不少追求者。她的口頭語:我很貴的哦!
-
4 # 天睛970
中年是個輿論永恆的話題。看得太多,不想聊,也懶得聊,今天抽時間聊一下。
許多人眼裡,中年是三明治,上有老,下有小,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也是輿論場上的靶子,只要把蘸著毒液的箭往靶子上射,總能正中靶心;中年又是小區外的電線杆,站著不動,就會被人拿著蘸有唾沫的小廣告,胡亂貼上各式標籤。
中年是個尷尬的年紀。代表一種上不接天,下不接地的形象,一邊向生活賣笑,一邊努力自嘲。總想試圖抓住青春的尾巴,結果卻發現青春原來是隻壁虎。
有時候,真替中年人感到委屈,被貼的標籤越來越多,身邊的許多中年人最後連反駁的力氣都沒有了。
要我說,這些標籤沒一個是應該屬於中年人的,中年人唯一的標籤就應該是體面。
-
5 # 武醫黃藥師
1體面是給人看的;
2活在別人的議論的體面中,心很累!
3人到中年也是不惑之年了,還在乎別人嗎?;
4要活出自己
5自由之靈魂,獨立之思想;
6只要活出擔當,撐起家庭的一片天,就行了!
-
6 # 永遠的小馬哥123
現在社會上看別人過的怎麼樣只用有多少錢住多大的房子開多少錢的車來衡量,這是非常片面的!我看這個題目的本意,主要也是在問金錢權力方面!
妻賢子孝,開心快樂、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物質只是其中一項標準,卻被現在大部分人看作是全部!
回覆列表
生活精緻,追求不懈。有規律的生活方式,積極Sunny的心態,孜孜以求的事業,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物質方面,有保證,社會地位方面,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