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榮華之武器堂

    德軍在1942年夏季將進攻重點目標改為斯大林格勒,出於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為了儘快攻佔蘇聯高加索油田,這裡佔當時蘇聯石油產量的40%。而進一步的動作則是攻佔裡海沿岸的巴庫,打通通往中東和波斯灣的道路

    其次斯大林格勒本身是蘇聯南方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攻佔這個城市之後,可以騰出德軍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南下,進一步向中東進發。

    最後德軍真正本意是如果可以快速攻下斯大林格勒就能夠進軍中東和波斯灣。一旦德軍進入中東地區,那麼當時保持中立的土耳其和阿富汗會前來協助。這從當德軍攻佔高加索大部分地區,土耳其隨即將20多個師調往蘇土邊境準備策應即可看出。不過由於之後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鬥曠日持久和沒有攻佔整個北高加索,使得土耳其擔心自己會像在一戰那樣沒有看清誰是勝利者而吃虧,最終沒有予以配合。

    還要指出的是,如果德軍得以進入裡海沿岸和中東地區,會直接威脅到伊朗。這裡是當時蘇聯接受美英援助重要地區之一,在二戰中這條航路的物資佔美英向蘇聯援助物資的四分之一。況且伊朗本身在英國和蘇聯佔領後心懷不滿。

    不過雖然德軍如意算盤打得很好,然而德軍在實際作戰中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方向沒有充分利用好裝甲兵部隊,將大量兵力投入持久巷戰。最終德軍的結局就是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喪失戰略主動權。

  • 2 # 紅色手電筒

    德國進攻莫斯科的目的是為了速戰速決,套用現在的話就是“斬首行動”,就是要迅速的消滅蘇聯的首腦機關,按照希特勒的打算就是要消滅布林什維克和俄國的知識分子。但是,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是速決的企圖徹底落空,而且朱可夫指揮的蘇軍還把德華人打回去了150~300公里,也就是“颱風行動”開始前的德軍出發陣地,這樣要想重新進攻莫斯科的難度就會很大。

    德軍在1942年開始要考慮戰爭的長期化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和資源開始進入德軍的攻擊目標。

    巴庫油田在沙俄時期就已經開採了,石油是工業的血液,能夠搞到石油,一個是德軍的機械化水平就還能再上一個臺階,同時蘇聯人丟在烏克蘭的幾萬臺拖拉機也能夠在動起來,這樣烏克蘭這個大糧倉就能夠再向德國多提供糧食。1942年時,雖然德國從歐洲各地搜刮糧食,但是德國已經開始食品配給,而烏克蘭這個大糧倉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肚子問題,高加索解決坦克的肚子問題。

    除了距離,還有就是蘇軍在莫斯科方向一直保持著重兵,包括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莫斯科方向也還是保留了相當大的兵力,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期間,在莫斯科的蘇軍還發動了現在赫赫有名的“勒熱夫戰役”,雖說是蘇軍打得很難看,但是最終也還是削平了勒熱夫突出部,同時要注意的是,這還說明蘇軍在這個方向上還是有相當大的兵力的。而且1942年的蘇軍雖然由於基幹部隊的大量損失,普通士兵的素質比我這樣的鍵盤俠好不到哪去,但是蘇軍指揮員的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雖然還是會打敗仗,但是象那種一次被德軍包幾十萬人的大餃子再也沒有發生過了,德軍已經要準備艱苦的作戰了。

    除了這些兵力、雙方態勢的變化以外,德國的戰爭指導思想也有了變化,在進攻莫斯科時,德軍的戰爭指導思想還是閃擊戰,就是要在蘇聯完成戰爭動員前把蘇軍擊敗。但是,莫斯科戰役後,事實上就意味著“閃擊戰”的破產,德軍必須考慮戰爭的長期化問題。而要進行戰爭,那麼就需要對於作戰方向進行一些經濟、資源上的考慮。這種情況下,烏克蘭、高加索方向就成為了一個十分誘人的戰略方向。

    這個戰略方向最重要的戰利品是高加索的石油,同時還能夠奪取完整的頓巴斯工業區,那可是蘇聯兩個五年計劃的重點投資地區,雖然是把工廠忙裡忙慌的搬到了數千公里之外,但是礦藏是搬不走的,當然德國這個時候還無法利用這些礦藏,但是這個時候蘇聯也無法利用這些資源,如果能夠再向前一步,那麼德國最缺乏的礦產資源可就是能夠得到最有效的補充。德華人去蘇聯就是搶這些的,搶到了這些就算美國參戰,德國也能扛下來。

    蘇軍發動的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以蘇軍的失利告終,蘇軍的南線全線崩潰,德華人一路追著蘇軍的屁股打到了斯大林格勒。

    蘇軍在斯大林格勒的接近地防禦中,損失巨大,但是蘇軍的撤退還算是有組織的撤退,所以在斯大林格勒還能夠穩住陣腳。

    而德軍在1942年夏天在南線的進展順利,也和蘇聯人自己犯的錯誤有關,蘇聯人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發動了哈爾科夫戰役,結果是一頭撞進了德華人的口袋裡,雖說沒有再來一個基輔大口袋,但是蘇軍的南翼被打的全線崩潰,以至於斯大林又來了一個227號命令,重塑軍紀。

  • 3 # 真誠地看著你

    軍事常識:在一個方向進攻失利,那麼這個方向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必然會集結大量防守方兵力,進攻方再進攻這裡需要進行更大量的準備。所以德國在失去北方集團軍之後,要再調集其他方向的部隊進攻已經固若金湯的莫斯科,我認為當時的德國已經負擔不起。

    至於進攻斯大林格勒,好像是打下這裡能切斷伏爾加河水道向俄羅斯北方地區的糧食供應,並且繞過莫斯科一帶打擊烏拉爾工業區。從而切斷莫斯科的一切補給。

  • 4 # 使用者105047338372

    為什麼?除了一樓所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打擊蘇軍士氣為目的的心裡和精神戰,當時的蘇聯領導人不是斯大林嗎,而這個城市名字也是同名,如果進攻成功涵義意義可想而知。

  • 5 # 瘋狗的輕武

    希特勒曾經說過“如果不能取得邁科普及格羅茲尼的石油,我必須結束這場戰爭”

    石油的短缺一直是德華人非常頭疼的問題,而且這問題貫穿了整個二戰。尤其是莫斯科失敗之後,德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耗盡,光靠羅馬尼亞那點產量和煤化汽油真的不夠用。因此希特勒當時就覺得只有拿下了高加索,才能乾的趴蘇聯。但直接攻打高加索地區以及斯大林格勒的計劃太過於冒進,反對的將領很多,但全被打壓了。

    另外,高加索地區還有世界最大的錳礦,這種常用於坦克的金屬也是德國急缺的戰略原材料之一。

    所以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戰役的基調就是因為戰略資源的不足。

    另外,莫斯科戰役中 德軍也尋思這莫斯科總是打不下來和源源不斷的補給有關係,尤其莫斯科又是當時蘇聯的交通樞紐,因此德軍也考慮先把蘇軍補給線以及資源產地先佔了,同時掃清南北兩個方向的側翼威脅。最後三個方向對莫斯科完成致命一擊

  • 6 # 天馬909張冰河

    德軍在莫斯科戰敗,明知有重兵固守。轉而使用善長的閃電戰,襲擊戰而奔襲斯大林。在戰略戰術和謀略上,是揚長避短,速戰速決的靈活的戰術變換,實際是對的。

    為什麼又失敗呢?是因德軍長線進攻,深入俄羅斯縱深腹地,極寒氣侯,凍死凍傷德軍無數,士氣嚴重受挫。後方供應的食品,武器彈藥,燃料等物質,國內鋼材奇缺,生產跟不上,戰線又長。德軍已形同強駑之未,疲勞之師。再加上失去,天時,地利,人和之勢。又有蘇軍殊死相搏。失敗也就成必然趨勢。

  • 7 # 戰略論

    在1941年殘酷的冬季作戰中,希特勒親自出任陸軍總司令,準備以強有力的措施阻止蘇軍的大反攻,由於缺乏戰略預備隊,希特勒拒絕批准任何形式的撤退行動。從軍事角度來看,德軍要想改善防禦的不利態勢,最好的選擇就是放棄前線的一些突出部陣地,拉直戰線以增加防禦強度。但是希特勒嚴令必須堅守這些突出部,這些突出部是理想的進攻莫斯科出發基地,德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守住了勒熱夫突出部和傑米揚斯克突出部,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德軍會在1942年再次發起對莫斯科的進攻,包括蘇軍最高統帥部。

    如果德國陸軍總司令還是勃勞希契的話,那麼極有可能德軍會再次進攻莫斯科,但是勃勞希契已經被希特勒解職,現在的陸軍總司令部已經完全服從於希特勒,連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也失去了權威,東線的戰略問題由希特勒親自決定,德軍將領只能提出專業性的建議。希特勒的專業軍事能力肯定是不如他的將軍們的,他考慮問題以更多的傾向於戰爭經濟角度,而不是單純的軍事角度,從策劃進攻蘇聯一開始希特勒就主張將進攻重點放在具有重大經濟意義的南方,即指向烏克蘭的農業、頓涅茨的重工業和煤炭以及高加索的油田。現在希特勒的完全掌握了東線的作戰指揮權,自然要將戰爭經濟的路線貫徹下去,進攻重點將轉向南方,佔領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區。

    從軍事角度來看,再次向莫斯科發起進攻這一戰略企圖實在是太過明顯,鑑於德軍在冬季拼死守住那些危險的突出部,蘇軍已經確信德軍將進攻方向再次放在莫斯科方向,蘇軍已經大大加強了莫斯科方向上的防禦,幾乎所有的戰略預備隊都集中在莫斯科附近,顯然蘇軍準備在莫斯科再次和德軍展開決戰。這樣一來,希特勒選擇在南方發起戰略進攻就達成了重要的戰略突然性,使德軍能很容易突破蘇軍的戰役防禦地幅,迅速取得戰役自由,在機動作戰中蘇軍完全不是德軍的對手,這可能是軍事上唯一的理由了。

    從整個東線戰略上來看,希特勒策劃的“藍色行動”存在致命的戰略弊端,首先高加索地區實在太過遙遠,德軍的進攻距離將遠遠超過進攻莫斯科,而且由於高加索在蘇聯版圖的最南端,德軍主力進入高加索時將不可避免的暴露出縱深的側翼(左翼),這將牽制相當數量的德軍部隊,德軍越是深入高加索,就越需要將更多的兵力投入側翼的防禦上來,進攻的兵力自然也就越少。更加致命的是,德軍向南方發起進攻,相當於是繞過了中央方向(莫斯科)上的蘇軍主力,一旦蘇軍發現德軍的進攻方向不在莫斯科,其主力必然南下進攻德軍,而德軍脆弱的側翼正好處於南下蘇軍的打擊之下,德軍唯一的機會就是迅速佔領高加索,而遙遠的距離註定了這是不可能的。希特勒的“藍色行動”違背了一個基本的軍事原則,那就是隻有在打敗敵方的主要軍事集團後,才可以向敵方的縱深挺進,而不是繞過去!

  • 8 # 島主說事

    二戰德國在莫斯科會戰失敗到了1942年為什麼不選擇重新進攻莫斯科而是選擇進攻斯大林格勒?這個問題不難理解,希特勒接管陸軍總司令以後,已經發現巴巴羅薩計劃不再具有可指導性,在1942年發動南線攻勢,把搶奪戰略資源作為重點已是重中之重。

    首先,莫斯科戰役徹底暴露出巴巴羅薩計劃的缺陷和不足。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後,短短三個月時間,三路大軍所向披靡包圍列寧格勒、佔領基輔,到9月30日,德軍開始發動莫斯科戰役,企圖在冬季到來之前完成巴巴羅薩計劃既定目標。

    但是,讓德軍沒想到的是,看似所向無敵的閃擊戰在莫斯科戰役失靈了,除了氣候提前到來有一定影響外,德軍出現了補給困難和兵力不足的問題。雖然希特勒三令五申使用三支裝甲叢集不間斷髮動攻勢,但仍然無濟於事,連前期攻城拔賽立下大功的第2裝甲集團軍,也讓古德里安提前撤出了戰場。

    對德軍閃擊莫斯科的失敗,不僅前線作戰的德軍將領沒有想到,希特勒更是大為惱火,他解除了一大批高階將領指揮權,自己親自接任陸軍總司令。實際上,莫斯科戰役的失利並不能把責任全部推到指揮不當上面,戰場環境的瞬息萬變,巴巴羅薩計劃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完全暴露出來,這才是戰役失敗的主因。

    其次,選擇在南線發動攻勢,是德軍進攻策略的轉移,也是改變戰場不利局面的最佳選擇。

    從軍事指揮角度講,德軍在莫斯科戰役前,已經在南線重創蘇軍主力,雖然在莫斯科遭遇失利,但蘇軍同樣損失巨大,在兵力方面甚至比德軍傷亡得更多,而選擇在1942年在南線展開資源爭奪戰,既可利用德軍快速機動的優勢,又可切斷蘇軍南線補給的後路,這本身是一步好棋,從戰略戰術上考慮是沒有什麼不妥的。

    按藍色方案的計劃,德軍將南方集團軍群一分為二,由A集團軍群打主攻,主要進攻高加索方向,因為曼施坦因在克里米亞已經佔有戰場優勢,德軍南下是有基礎的;由B集團軍群打助攻進攻斯大林格勒,既可以阻止中線蘇軍南下,還可以切斷蘇軍的重要交通線和補給線,使南線蘇軍完全暴露在德軍兩個叢集夾擊之下,可以說這是一個連環套,是一環套一環,從設計上也是沒有毛病的。

    而且德軍將70個師的重兵依然放在勒熱夫-瑟喬夫卡一線,一方面是為繼續進攻莫斯科作打算,一旦南線戰鬥打響,勒熱夫就成了莫斯科的最大威脅,其牽制作用可以起到一箭雙鵰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進攻斯大林格勒的B集團軍群得手,整個東線形勢就會發生巨大變化,北線德軍已經將列寧格勒圍得鐵桶一般,中線有莫德爾第9集團軍和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南北夾擊莫斯科,南線有A集團軍群和曼施坦因的第11集團軍形成合力,這樣的局面也是藍色方案所期待的。

    所以,從這個層面講,藍色方案在設計上是有新意也符合戰場需要。德軍選擇在1942年進攻南線,好處有兩個,一個是閃擊莫斯科的失敗使德軍清醒過來,資源和補給遠比拿下莫斯科還重要;另一個是南線地域寬闊及資源豐富,既符合德軍快速機動也能彌補閃擊戰就地取材的需要。

    第三,德軍在1942年的攻勢為什麼會失敗?斯大林格勒戰役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

    前面提到了藍色方案的諸多好處,可為什麼在實際操作中,斯大林格勒戰役卻成了東線戰場的轉折點呢?這裡面有三個方面的因素決定了戰場走向。

    一方面,德軍分散了兵力,對戰場形勢判斷太樂觀了。應該說,當德軍6月28日開始向斯大林格勒展開進攻時,蘇軍並沒意識到德軍要在南線搞那麼大動靜,因為此時蘇軍的注意力仍然放在莫斯科方向,從1月份就展開的勒熱夫瑟喬夫卡拉鋸戰一直就沒間斷。但當保盧斯第6集團軍打到斯大林格勒城下後,希特勒以為勝券在握,將第4裝甲集團軍派到了高加索,犯了致命的錯誤,讓蘇軍將斯大林格勒作為主戰場,從而戰場形勢急轉直下,向有利於蘇軍一方轉變。

    另一方面,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沒有吸取莫斯科失敗的教訓,被持久戰和消耗戰所困。朱可夫為什麼在莫斯科戰役中能戰勝德軍,還是認真做了功課。重要一點就是沒有與德軍硬碰硬,雖然斯大林格勒戰役時,蘇軍加強了裝甲集團軍的建設,但蘇軍還是採取了誘敵深入策略,從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到43年2月2日戰役結束,蘇軍是一步步將保盧斯包圍起來圍殲的,這期間德軍有的是時間突圍,但他們並沒吸取持久戰和消耗戰的教訓,輸在戰法太單一上。

    還有一方面,斯大林格勒戰役最關鍵時刻,德軍從宏觀調控上放棄了。提到斯大林格勒戰役就必須提到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前者從42年6月打到43年2月2日,後者從42年1月打到43年3月,只要德軍打贏其中一個方向,東線戰場形勢就會發生改變,但實際情況卻是德軍兩場皆輸,雖然勒熱夫之戰,莫德爾給朱可夫“火星行動”以重創,卻沒有改變從戰場主動退出的事實,從而也解除了對莫斯科的威脅。

    這裡就出現一個疑問,德軍為什麼要這麼部署?當曼施坦因救援保盧斯就差幾十公里急需裝甲增援時,希特勒卻把最寶貴的裝甲預備隊派給了勒熱夫,這麼做的結果無疑等於放棄了斯大林格勒,曼施坦因主動撤出救援部隊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上面分析看出,1942年德軍如果繼續選擇進攻莫斯科,其結果肯定比在南線爭奪資源輸得更慘,因為南線作戰的目的是亡羊補牢,為閃擊戰補漏洞,而繼續進攻莫斯科,德軍除了繼續走老路以外,還要耗盡最後的裝甲主力,即使佔領了莫斯科,也對打贏蘇德戰爭於事無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分鑽戒一般多少錢?戴起來會顯得太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