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風水探子
-
2 # A壹文A博骨通筋
孔子是一定拜讀過《道德經》的。眾所周知,孔子曾專門拜訪過老子,並向老子問禮。司馬遷的《史記》中就記載過這件事情。也有學者認為,孔子其實並沒有見過老子,因為《論語》一書中沒有記載這件事。《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們撰寫的,記錄了孔子一生的重要言行。如果孔子真的拜訪過老子,《論語》裡不大可能不記錄這一重要事件。
但是,不論孔子有沒有見過老子,居士我認為根據《論語》來看,孔子肯定受到老子很大的影響,孔子也一定讀過《道德經》。
《論語·述而》篇記載,孔子曾經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意思是:我只闡述前人的思想卻不創作,以相信的態度去愛好古代文化,我覺得自己可以同老彭相比了。對於“老彭”,歷來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說這是指老子與彭祖兩個人;有人說就是老子,因為老子生於彭城,所以孔子將他稱為老彭;也有人經過詳細的考證指出,“聃”和“彭”在當時的方言中讀音一樣,所以老彭就是老聃!而老聃正是老子。
-
3 # tiger鍾虎
孔子一定是見過李耳的,回來之後幾天不說話,以及後來評價李耳是龍一樣的人,這些是有確鑿記載的,所以一定見過。至於見過幾次各種版本不同。最後一次見的時候,李耳他老人家還沒有寫《道德經》,因為《道德經》是後來往西出關的時候,尹喜索要,才為尹喜寫的《道德經》,所以時間上,孔子是沒有看過《道德經》的。寫《道德經》的時候李耳他老人家如果90歲,孔子已經70歲,後面三年去找尹喜要書看的可能性基本上是零。寫《道德經》的時候李耳93以上,則孔子已經不在了。
孔子拜見過李耳,學習過,那時孔子已經五十歲左右了,原本的境界已經很高了。能從李耳那裡學到極高極重要的智慧,能學會的已經學過了,還是當面學的。哪裡還用再去看書呢?孔子是沒有讀過《道德經》這本書的。
看過的,老子是孔子的師傅,從孔子五次問道於老子看老子對孔子的巨大影響
孔子五次問道於老子、孔子學問精進的時間線對照
第一次問道:《禮記》孔子年十七問禮於老子
孔子17歲的時候,老子在魯地巷黨主持葬禮,孔子跟隨學習了一段時間。
於是孔子17開始治禮學,到34歲時,在當地已經頗有名氣。
第二次問道:《史記》孔子31歲問禮於老子
地點在洛邑。孔子大談禮制,老子毫不客氣的批他:你所說的,已經與人的骨頭腐朽了,只有言論還在。況且君子得其時則出來做事,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並告戒孔子要去掉“驕氣與多欲”。
孔子回去閉門3天沒說話,弟子問其故,孔子稱老子猶龍。
於是孔子轉而治史,到39歲時,成功編訂了一批歷史典章書籍,以求聖王仁義之道。
第三次問道:《禮記》孔子37歲問道於老子
地點在老子故里苦縣。孔子大談仁義,老子再次批他:標榜仁義是捨本逐末的浮華虛偽的言辭,天地原本就有自己的運動規律,要懂得順勢而為,直麵人生。
於是孔子轉而習陰陽,到51歲,歷時十餘載,仍覺得一無所獲。
第四次問道:《莊子》孔子51歲問道於老子
地點在宋地沛。孔子長嘆十幾年研究典制、陰陽,結果仍無所得,聽說老子在沛地,於是再次前往問道。老子給孔子指出仁義只是先王住宿過一夜的旅社,並不是永恆的真理,希望孔子能夠順任自然的變化而不為物慾所滯塞。
於是孔子轉而開始習周易,研究天地萬物之變,以至於韋編三絕,寫了易傳十翼,發揚光大了周易。孔子感慨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第五次問道:《莊子》孔子59歲問道於老子
地點在陳地。此時孔子對《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經已經有了深入研究,自以為理解了其中的道理,然而他周遊各國,講解先王的道理,闡揚周公、召公的業績,卻沒有被一個君主所取用。於是他向老子感嘆道:太難了!是這些人難以說服呢?還是道理難以講明呢?於是到陳地再次問道於老子。老子指出《六經》只不過是先王的陳跡,並不是“所以跡”之道;孔子之所以不遇於諸侯,並不是道之不是,而恰恰是因為孔子並沒有得道。孔子回去閉門不出3個月,然後攜20名弟子再次拜見老子,並說我以前沒有能跟天地萬物的自然變化相識為友,又怎麼能教化他人。老子聽了後說,孔丘你得道了,有鳳的品質。
孔子五次問道於老子,幾乎是每拜訪一次老子,就轉換了一次研究方向,可見老子對孔子的影響之大。
第五次問道時,老子80歲了,次年老子回洛邑即辭官,騎青牛西遊於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