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平時基本不說話,問他最近在學校怎麼樣,有沒有遇到問題,都是回答就這樣吧,怎麼去溝通呢?
15
回覆列表
  • 1 # 爾雅休養札記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孩子天生的性格也是各不相同的,父母只有足夠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實現與孩子的有效溝通。

    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家庭教育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才能行之有效,若不明兒童的心理而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沒有成效而言。”

    性格並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型別的性格,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父母在與孩子的溝通和教育中,要懂得揚長避短、因“格”施教。

    孩子常見的性格型別活潑型

    優勢:

    這類孩子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愛說愛笑,在和朋友一起時,他們是最活躍的那個孩子,也是笑得最大聲的那個孩子;

    他們的思維活躍、反應敏捷,擁有較強的自我表現和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好。

    缺點:

    這類孩子專注力不強,自制力比較差,做事沒耐心,容易被外界干擾;比較敏感,最接受不了批評。

    他們喜歡邊學邊玩,不喜歡枯燥乏味的事情。譬如,孩子想先看完動畫片或先玩一會兒再寫作業,想邊寫作業邊聽音樂。

    力量型

    優勢:

    這類孩子適應能力強,富有創造性和個性,目標感比較強,喜歡挑戰;精力充沛、堅毅勇敢、敢說敢做、義氣十足,具備領導者的氣質。

    缺點:

    這類孩子是標準的“熊孩子”,性格調皮、專橫、急躁、愛打愛鬧;規則意識較差,不能和同伴友好相處。

    他們很容易叛逆,有自己的想法,總喜歡和別人對著幹。

    完美型

    優勢:

    這類孩子喜歡追求完美,性格溫柔、聽話、善於思考;自制力、專注力比較強,做事有條理、耐心、認真;自尊心強、有主見,凡事心中有數。

    缺點:

    比較固執,很愛面子,自尊心容易受到傷害。

    平和型

    優勢:

    這類孩子偏愛安靜,冷靜細緻,是個很好的旁觀者和傾聽者;遵守規則、喜歡思考、富於想象、善於觀察;專注力強,很聽話,做事比較穩當,不易出差錯。

    缺點:

    喜歡獨來獨往,社交能力弱,缺乏主動性;性格孤僻、膽小、不愛講話,自我表現欲不強,不愛向別人傾吐心聲。

    如何與不同性格的孩子溝通活潑型

    活潑型孩子做事情都是建立在樂趣的基礎之上,父母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或互動的時候,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遊戲性,如打賭等。

    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做事情,讓他們自己選擇感覺最好的方式,只要高興就好,這樣反而會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這類性格的孩子要多給予讚美和誇獎,遇到挫折時,要告訴他們,自己是父母或老師最在乎的孩子,所以才會格外關注你。

    力量型

    對於這類性格的孩子,在行動上要採用激勵和懲罰的方式,如告訴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可以得到什麼獎勵。不要採取直接批評的方式,不要總是講道理,要告訴孩子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語言上要對孩子示弱,讓他們協助自己做某件事情,這類孩子很樂意如此。

    同時,對這類孩子要進行友情培養,營造朋友們協作的機會,使他們體驗到同伴間友誼的樂趣。

    完美型

    這類孩子喜歡遵從科學,不喜歡模稜兩可、毫無根據的說法,有時父母說的話他不一定會聽,如果你說“愛因斯坦……”,他就會很認可。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感受,應多表揚、少批評,多和孩子一起探索事物背後的邏輯,培養探索意識和創造意識。

    這類孩子的學習比較輕鬆,但討厭別人打亂自己的計劃,如果不得已的時候,你應該先提前和孩子商量,徵得他們的同意。

    平和型

    這類孩子不喜歡產生衝突,追求和諧、平穩的人際關係,父母可以用請求孩子幫助的方式,來增加互動和溝通。

    父母對孩子要欣賞和理解,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與人交往,多創造平和的交往機會,讓他們心理上感到安全、自由,避免出現排斥的感受。

  • 2 # 紫氣之貞飛翔於天

    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很內向的話只能去慢慢改變,而且要及時更正這樣的情況,孩子內向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他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跟父母溝通,如果可以就還有機會改變他。

    內向可以溝通的,就要不停的帶他去參加孩子比較多的團體活動,區參加一些團體的運動,讓孩子和孩子玩起來就好了。

  • 3 # 徽州強子民工勵志情感

    人格所向,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孩子內向是有原因的,環境最重要。與其溝通最重要的是要聊到他的心裡去,他的喜好開始慢慢溝通

  • 4 # 果汁兒果汁兒

    內向的孩子比較容易害羞,這類孩子遇到交際場合會感到緊張,他們在家裡或者私下裡可能非常健談,但一到外面的世界就會喪失安全感。

    我有一個親戚家的大兒子已經八歲了,在家裡的時候比較活潑,口齒伶俐。可一旦到了公共場合,他幾乎不敢和成年人對視。很多父母可能會說“哦,我的孩子只是害羞罷了,長大就好了”。這其實是在否定孩子內向的性格。

    跟內向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到更舒服的小貼士:

    1,在體驗新鮮事物之前幫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2,耐心傾聽孩子的述說。你可以說“我知道你也不想那麼害羞”或者“有時候我也會在剛開始的時候覺得不好意思”

    3,和孩子一起嘗試角色扮演遊戲,操練如何應對不同的場景,例如在學校裡認識了一個新夥伴。

    4,不要給孩子貼上“內向”的標籤。你可以換一種說話方式,例如你說“你只不過需要一些時間”或者“我知道你不喜歡別人盯著你看”

    5,要有耐心。雖然幫助孩子適應新的環境需要額外花費精力,卻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益。

    6,鼓勵你的孩子在和成年人交談時進行眼神交流。

    7,給孩子找一所適合他的幼兒園。內向的孩子在適宜的環境下一樣可以茁壯成長。儘量選擇小班型課堂,並讓老師瞭解孩子的內向性格。

    8,永遠不要強迫孩子變得活潑或外向,也不要逼著他去和人交流。

  • 5 # 嚴化萍

    謝謝邀請,我認為和內向的孩子溝通,有足夠耐心和愛心,經常鼓勵孩子,讚美孩子,孩子有一點點的優點,就多給孩子多一點笑容.與溫暖,和內向的孩子,就小朋友一樣的相處,多和內向的孩子交流,給孩子講一些激勵的小故事,引導內向的孩子,從家中走出來,多和內向孩子,做一些娛樂活動,比如和孩子走出去,玩一玩各種遊戲,爬爬山,上游樂園裡,倍著孩子.去玩玩各種好玩的遊戲等等,多給孩子足夠關心.照顧,慢慢孩子.就會開朗.樂觀.活潑起來了。

  • 6 # 樺姐談養育

    你的這個問題的資訊量比較少,不能就這麼判定孩子是內向的。我倒是覺得,孩子不是內向,只是不想跟你說話而已。

    其實,這種問題是蠻普遍的,大多發生在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一個良好的親子溝通,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呢?最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不能理解孩子的感受

    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孩子說:“媽媽,我餓了。”通常,有些媽媽會說:“餓啥,不是剛吃過的嘛,怎麼又餓了。”“吃了一天的零食了,怎麼還會餓。”

    再比如,孩子說:“媽媽學習好累呀。”有的媽媽會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大家都 一樣,不是隻有你一個人累,我上班也累啊”、“為了考上好的學校我,現在的累是應該的。”

    其實,這些話都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只是表達了自己的感受而已,但沒有得到我們的理解。

    因為,我們不餓,我們覺得吃了很多零食,不會餓的;因為,我們覺得學習是累是正常的,自己上個班也很累。但,這都只是我們自己的感受,不是孩子的感受。所以,隨著孩子慢慢地長大,我們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跟我們溝通交流了。因為,長時間積累,孩子形成了一種的信念:說了,你又不理解,說它幹嘛。

    2、和孩子的關注點不在一個頻道上

    比如,孩子很開心的回到家,看到媽媽,就說:“媽媽,今天我們班發生了一件特別有興趣的事情,我們班.......”孩子正想說下去,這時媽媽卻說:“今天作業多嗎?”孩子說:“不是的,媽媽,今天我們班......”媽媽接著說:“別磨蹭了,趕緊寫作業去。”

    這時,孩子會很不情願的去寫作業,本來是很開心的想跟媽媽分享一件特別好玩的事,但似乎媽媽不感興趣,只對他的作業感興趣。媽媽的關注點在作業上,而孩子的關注點是在班級發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上。關注的點都不同,溝通如何能順利進行下去呢?更有趣的是,我們卻把它叫做“代溝”。

    3、太多的否定、批評和指責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被人欣賞的,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很強。而有的父母,在跟孩子溝通時,總是在否定孩子,“就考這麼點分,以後大學都考不上”、“這點事情都做不好,能有什麼出息”、“一天到晚,就知道給我惹事,就不能消停一點的”、“不行......”、“不能......”

    試想一個,如果你每天都要面對一個總是否定你,指責你,讓你感覺在他面前你一無是處的人,你對著他,有想說話和溝通的慾望嗎?

    那父母該如何做,才能跟孩子建立起一個順暢的溝通橋樑呢?

    1、傾聽、傾聽、還是傾聽

    在和孩子溝通中,父母一定要耐著性子,認真的聽孩子把話說話。只有這樣,你才能瞭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和感受。你才能知道,到底該如何幫助到孩子。因為,你願意聽孩子說,孩子才會願意講給你聽。多說:“哦,是這樣,還有呢?”、“然後呢?”、“你是這樣想的,還有嗎?”、“接著發生了什麼?”

    2、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感受

    多跟孩子說:“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餓了?想吃點啥?”、“哪兒累,是身體累,還是腿有點酸?”、“這次被誤解了,心裡肯定很委屈吧”、“誰遇到這事,心裡都會傷心的”等等。理解孩子的感受,就是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不評判,用心去體會,換作我自己,我也會有這樣的感受。

    3、多鼓勵孩子

    總是不停的指出孩子的缺點,指責他,是不可能讓孩子改正缺點的。唯有,讓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並且無限擴大,才能讓孩子的缺點變得越來越小。從而建立自信。

    魯道夫說過:“孩子需要鼓勵,如同植物需要水。”父母的鼓勵,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試想一下,當你在工作上遇到失敗或挫折時,你的老闆,不但不指責,反而總是鼓勵你,協助你找到更好的方法,你是的心是離他越來越近,還是越來越遠呢?

  • 7 # 陽媽育兒大作戰

    很多父母都會存在像題主這種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問孩子:“你最近在學校怎麼樣呀?”其實這個問題過於寬泛,孩子也找不到重點,不知道家長到底想問些什麼?而且很多孩子可能確實會覺得除了上課聽講吃飯就沒什麼別的了,這種情況孩子會回答“就這樣吧”其實非常實在。

    所以如果父母想要知道更多孩子在學校裡的情況,尤其孩子比較內向,建議父母首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課程

    知道孩子在學校都上些什麼課程,這對父母來說並不是難事。瞭解孩子沒門課程的學習情況,是否喜歡,老師教的怎麼樣?是否有學習困難等。當父母去有意的瞭解這些也會挖掘出很多可以與孩子溝通的點。

    2、多向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孩子們在學校的情況,最直接的瞭解者就是老師。適當的跟老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可以給自己形成一個反饋,幫助家長更好的瞭解孩子。

    3、有機會可以認識孩子的同學和父母

    平時利用接送孩子的機會,或者家長會,孩子們學校的集體活動等方式去認識一些孩子的同學與父母,可以幫助父母從其他角度瞭解學校生活,從而產生更多與孩子溝通的話題。

    4、瞭解孩子感興趣的課程

    孩子在學校的課程很多,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喜好,瞭解孩子感興趣的課程,跟孩子探討有趣的課程中的問題,也不失為一種增進親子溝通的好方法。

    5、瞭解或者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父母應該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都喜歡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父母去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則會和孩子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話題。如果孩子沒有興趣愛好,父母可以考慮在孩子感興趣的基礎上,為孩子去培養一個興趣愛好。這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和孩子的溝通效果。

    6、瞭解孩子的朋友

    每個成長路上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朋友。父母瞭解,孩子的朋友和孩子聊一聊朋友之間發生的趣事,或者請孩子帶朋友來家裡做客,都是很好的增進親子關係的方式。

    7、不窺探孩子的隱私

    除了以上幾點,和孩子溝通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不要窺探孩子的隱私。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尊重並理解孩子小秘密,其實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種方式。父母並不一定要知道所有關於孩子的事,但只要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這就足夠了。

    那做好以上這幾點後,家長如何有效跟孩子溝通呢?

    其實做好以上這幾點後,你就會發現你和孩子之間的共同話題變多了,這是有效溝通很好的一個開始,當然更重要的是去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當孩子放學回家後,父母可以改變詢問的方式,問一些更細節的問題,這也有利於孩子針對性的回答父母的問題。

    比如,父母可以跟孩子邊聊邊說“你覺得你們班英語老師怎麼樣?”,“你們體育課都有些什麼活動呀?”,“你們老師說有個夏令營你想參加嗎?”,當父母的問題從比較寬泛的“你在學校怎麼樣啊?”落實到具體情況,孩子可能更願意和父母分享在學校的所見所聞,父母也可以藉機更加了解孩子。

    除此以外,父母想要更好的與孩子溝通也要做到尊重孩子,孩子不想說話時也無需過度強迫。內向的孩子更加的謹言慎行,這並不是什麼缺點,相反內向的孩子可能具有更高的專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父母如果想要提升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妨參考一下以下幾點建議:

    1、尊重孩子的意願

    孩子在特殊的時期或者個別的時間可能會存在說話少的情況,父母更多的是去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想說話時也沒有必要一定要和孩子聊點什麼換個角度去關心孩子也不錯,比如和孩子一起去運動或者一起參加一個有趣的活動。

    2、抓準孩子樂於溝通的點

    即使是再內向的孩子,也有自己喜歡聊的事,父母要善於觀察自己的孩子,多去尋找孩子樂於溝通的點,增加親子間的有效溝通的機會。

    3、善於傾聽、不要鄙視、嘲笑孩子的回答

    不論孩子說了些什麼,父母都要尊重孩子,做一個好的傾聽者,不要鄙視、嘲笑孩子的回答,時間長了孩子自然不願和父母過多聊天。

    4、多陪伴孩子,增加親子間共同話題

    父母雖然有很多工作,但是工作之餘、週末時間多陪伴孩子,多與孩子一起旅旅遊、去個博物館、健身爬山等等,多去發現親子間的樂趣,親子話題自然也會多起來。

  • 8 # 歡樂成長錄

    如何與內向的孩子溝通?

    這個問題有兩個關鍵詞,"內向、溝通“,要完整地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先弄明白以下問題:

    01、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內向還是外向

    外向和內向的性格特徵是人類個性理論的一個核心維度,使外向性和內向性得以普及的心理學家是心理學卡爾·榮格,榮格認為外向的人傾向於將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包括外在的人,物和環境等,而內向的人則較為關注自我的,主觀的內部心理狀況,包括內心情感、思想等。兩種型別的個體在自己偏好的世界裡會感覺自在、充滿活力,而到相反的世界裡則會不安、疲憊。

    然後另一個持有不同觀點得流派的認為: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很容易地歸類為內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人的性格型別可以以可預測的方式發生變化,即性格內外向是透過情境觸發出來的。舉個例子,參加一個正式的晚宴,每個人都正經沉默地坐在桌旁,環境的影響使得我變得很內向,但這這並不代表我很焦慮,很防禦,或者是我說的比較少。這僅僅是因為我覺得,我對在這種特定的情境下成為焦點不敢興趣,因為我沒有得到任何讓我覺得有益,讓我獲得成就感,或者是興奮感的點。

    在現實中,我們在區分內外向時,往往會忽視人所處情境的力量。當我們以相同的方式對不同時間的同樣情境做出反應時,我們可以將這種特定的情境看作觸發我們行為方式的一個因素,所以該流派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將情境視為性格的一部分。

    判定自己外向或內向的幾個簡單小問題

    你是否在跟許多人相處後,包括朋友,感覺到精疲力盡?(比如覺得想要休息一下)你是否尋求孤獨(比如想要單獨出去散步)來振奮精神,改善心情 你是否會在僻靜的環境中工作狀態最好?(比如自己在家,或者是在單獨的辦公室)

    如果以上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你有可能是內向傾向的人。因為他們透過尋求獨處而獲得能量。有時候他們會表現得很健談,但是他們會悄悄回家充電。

    你是否會積極地嘗試認識新的朋友?你喜歡成為人群關注的焦點嗎? 在舞臺上表演時你會感到興奮嗎?

    如果以上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話,那麼你有可能是外向傾向的人。他們透過與人互動交際獲得能量。獨處會消耗他們的能量,所以他們會不斷尋求與人交往的機會。

    所以區分一個人是否是內外向主要透過他們內在能量獲得的方式而不是透過他得行為模式,更不是透過他得話是否多。

    在這個問題中,題主主要是透過孩子平時講話不說話這一特徵得出的,有可能只是孩子在家裡沉默少語,而在外面卻很健談,所以透過孩子這一特徵並不能由此得出孩子是內向的人。

    02、孩子與父母之間話少,可能的原因

    一、孩子與父母的溝通出了問題,有可能是以下原因

    現在題主的問題就是:”問孩子最近在學校怎麼樣,有沒有遇到問題,都是回答就這樣吧,怎麼去溝通呢?“簡言之,就是感覺孩子敷衍,不願溝通。那麼肯定的是父母孩子的溝通出了問題,

    (1)觀點不同

    孩子逐漸擁有獨立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自我意識的成熟

    高中時代及之前,孩子的三觀更多受家庭教育影響。在待人接物、面對重大抉擇缺乏經驗時,會看重父母給出的建議。而父母的經驗和建議在這個階段往往行之有效,擔當孩子慢慢長大,就會更多接觸到原生家庭以外的環境,受到社會外界的影響,在很多事情上就會與父母的思想和價值觀出現了分歧。

    父母與孩子思考問題的立場不同

    父母和孩子的立場並非對立,甚至都是以“孩子的幸福”為第一要務。但對於“幸福”的定義,很多父母的立場是“客觀的幸福”(收入、家庭和生活的穩定性),而很多孩子的立場是“主觀的幸福”(個人追求、精神愉悅)。

    在馬斯洛層次需求金字塔裡,實現底下三層是最“可見”的:

    生理需要 - 工資(購買食物和水),健康

    安全需要 - 房子,人身安全,生活穩定

    社交需要 - 結婚生子

    而最上面的兩層,除了當事人,他人很難判斷這種需求是否得到了滿足。

    (2)溝通模式出了問題

    家庭溝通是否順暢與決定家庭溝通模式是否順暢有兩個心理學維度:對話導向和遵從導向。其中,對話取向代表家庭成員之間開放溝通的程度和頻率。在對話取向上得分高的家庭,成員之間交流頻繁順暢,成員互相之間相對更加支援和尊重。另一方面,在遵從取向上得分高的家庭注重成員之間的一致性,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相對嚴格,父母的權威也更加被重視。

    根據上述兩個維度的得分高低,我們得到四種類型的家庭溝通模式:多元型、一致型、保護型和放任型。

    多元型(Pluralistic):多元型家庭在對話取向上得分較高,但在遵從取向上得分較低。在這類家庭中,成員之間對話的目的並非統一意見,而是表達觀點,這類家庭中的孩子通常壓力較小,因為長輩並不會強迫孩子去怎麼做或想;

    一致型(Consensual):一致型家庭在對話和遵從取向上得分都較高,雖然這類家庭鼓勵孩子多發表意見和吐露心聲,但長輩保有較高的權威並且會對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遵從父母意見。這類家庭中的孩子通常會因為父母的期待較為緊張或壓力較大;

    保護型(Protective):這類家庭在對話取向上得分較低,在遵從取向上得分則較高。由於這類家庭中長輩對子女要求較高,又不開放溝通渠道解釋這些要求的來歷,這類家庭中的子女往往有較強的逆反心理和負面情緒;

    放任型(Laissez-Faire):這類家庭在對話和遵從取向上均得分很低,父母和子女之間溝通較少,同時子女也有很大的自主權,因此這類家庭中的孩子有時會覺得自己不是家庭中的一員。家庭成員之間不太有什麼交流,也缺乏家庭凝聚力。

    題主可以將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進行比對,屬於哪一種溝通模式,並有覺知的去朝著更開放的方向去努力改進。

    二、孩子可能屬於內向,父母不懂得內向人的溝通模式

    這個問題比較大,將分步在03.怎樣與內向的孩子溝通中來逐一闡述。

    03.怎樣與內向的孩子溝通

    一、內向的人具備的特徵

    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沒有好壞之分,它們只是性格的一種劃分而已。根據艾森克個性問卷對典型的內向性格描述為: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保守,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除非摯友)。傾向於做事有計劃,瞻前顧後,不憑一時衝動。日常生活有規律,嚴謹。遵循倫理觀念。做事可靠。很少進攻行為,多少有些悲觀。焦慮、緊張、易怒還有抑鬱。睡眠不好。具體表現與受教育程度、個人經歷、生活環境諸因素有關。屬於中醫‘氣虛 ’體質。

    二、怎樣與內向的人溝通

    一般認為內向的人不善交流,口才水平不高,不知道怎樣面對陌生人;外向的人善於交流,說話技巧了得,其實這是誤解。內向、外向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外傾性,簡單的說就是把心理活動表現出來的傾向。比如心裡有某種情緒,外向的人傾向於表現出來,比如和別人交流。而內向的人傾向於隱藏起來,選擇自己承受和消化。

    作為父母應該怎樣跟內向的孩子進行溝通呢,一般可按照下列建議:

    接受孩子是內向性格的人

    之前也分析了,內外性並無好壞之分,只是性格的兩種方式而已,內向的孩子更自律嚴格和善於思考,也有不少成功人士屬於內向。所以在題主的眼裡,首先要接受並尊重孩子是內向的人;

    千萬不要在孩子需要安靜的時候喋喋不休

    當孩子一個人安靜或者思考的時候,不想被打擾,父母一定要識趣的走開,讓孩子在自我的空間裡獲取更多的能量,此時一定不要喋喋不休的嘮叨不停,這樣做不僅會傷害到孩子,而且還會影響親子關係。

    跟內向的孩子一定要有耐心

    內向的孩子一般屬於慢熱型,你不要指望一次就可以很好的與孩子進行溝通,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獲得孩子的認可,才能使孩子開啟心扉,願意同你說。

    溝通的內容深度有意義

    溝通的內容一定不是泛泛而談毫無價值的,內向的人更喜歡就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並得到一定的收穫,那麼在溝通時,需要注意談論的主題不易過多,以免讓內向的孩子覺得溝通毫無意義,進而中止溝通。

  • 9 # 寶媽圈的那些事兒

    先觀察,發現他感興趣的東西;

    再參與,與他一起玩;

    請教他,建立信任;

    成為朋友,再談溝通。

  • 10 # 蟲兒媽媽育兒

    我一直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希望被看見的,他們會有表達的需要,只是他們不知如何去表達,這一點,對內向的孩子和外向的孩子來說,都是一樣的。

    只要孩子的心願意向你敞開,你只需要找到那把合適的鑰匙就能跟他溝通。這把鑰匙不一定是告訴他我們有多愛他,可以是一個擁抱,也可以是一個愛的眼神。

    可能,很多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太迷信語言的力量了。

    總是告訴孩子:你要跟人打招呼啊,你要開朗一些啊,你有事要跟媽媽說啊……

    孩子卻無動於衷,看上去並不抗拒,實際心門緊鎖。

    這樣的溝通,育兒專家直接會給你一個:零分!無效!

    在溝通之前,先讓孩子接納你,當他卸下了防禦,才能真正地聽見,看見,感知!

     

    孩子很小的時候,哪個不是天天粘著媽媽,媽媽剛離開視線就大哭,媽媽就是他的整個世界呢。漸漸地這小傢伙長大了,卻連話都懶得跟我們說了。孩子是從哪天開始慢慢對我們關上了心門了呢?

    想想看,是不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去教育他?

    當孩子受到挫折時,我們急忙給他支招,找解決辦法,卻不知他需要的是安慰而不是方法;

    當孩子受到委屈時,我們跟他說人不要那麼小氣,心胸要寬闊,卻不知他更需要公平公正;

    當孩子偶爾跟我們說趣事時,我們說這有啥意思,應該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卻不知他只是希望分享快樂……

     

    如果你發現孩子平時不怎麼說話,先了解一下,他是隻對你話少,還是對一切人均如此。如果他對所有人都是這樣,那你可以創造一些機會讓他更多融入人群,多創造機會讓他和同齡的孩子在一塊玩,孩子玩熟了,話慢慢就多了。如果他只是對你是這樣,那可能是你和孩子之前的溝通方式需要調整。

     

    不管是哪種情況,記得不要去逼孩子,接納他現在的樣子就好,多抱抱他,多跟他進行一些親子活動,比如一起看書,一起做手工,或是一起去爬山,玩水,不用說太多話,只要在一起,積極關注他就好。全神貫注時,感應就會發生。

     

    我孩子3歲後換了一個城市生活,可能是因為換了環境不適應,他從一個人見人愛的活潑孩子變成有點獨行俠的樣子,見到老師,同學,親戚朋友,都從來不打招呼,有的大人逗他玩說,不叫人就不放他走,他要麼直接大哭,要麼直接打回去。

    開始時,我還總是引導他要有禮貌,要跟人打招呼,要做乖孩子,我從他3歲說到6歲,他還是我行我素。可見,說教真是最糟糕的溝通。

    現在孩子上小學了,原本我還擔心孩子還是那樣,不理同學,不理老師,結果,經過2個多月的適應,他現在居然還是班裡比較活躍的孩子。好吧,事實證明,孩子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個體。就讓我們靜待開花吧。

     

     

  • 11 # 珠珠育兒經

    這個問題有兩個關鍵詞,"內向、溝通“,要完整地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先弄明白以下問題:

    01、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內向還是外向

    外向和內向的性格特徵是人類個性理論的一個核心維度,使外向性和內向性得以普及的心理學家是心理學卡爾·榮格,榮格認為外向的人傾向於將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包括外在的人,物和環境等,而內向的人則較為關注自我的,主觀的內部心理狀況,包括內心情感、思想等。兩種型別的個體在自己偏好的世界裡會感覺自在、充滿活力,而到相反的世界裡則會不安、疲憊。

    然後另一個持有不同觀點得流派的認為: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很容易地歸類為內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人的性格型別可以以可預測的方式發生變化,即性格內外向是透過情境觸發出來的。舉個例子,參加一個正式的晚宴,每個人都正經沉默地坐在桌旁,環境的影響使得我變得很內向,但這這並不代表我很焦慮,很防禦,或者是我說的比較少。這僅僅是因為我覺得,我對在這種特定的情境下成為焦點不敢興趣,因為我沒有得到任何讓我覺得有益,讓我獲得成就感,或者是興奮感的點。

    在現實中,我們在區分內外向時,往往會忽視人所處情境的力量。當我們以相同的方式對不同時間的同樣情境做出反應時,我們可以將這種特定的情境看作觸發我們行為方式的一個因素,所以該流派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將情境視為性格的一部分。

    判定自己外向或內向的幾個簡單小問題

    你是否在跟許多人相處後,包括朋友,感覺到精疲力盡?(比如覺得想要休息一下)

    你是否尋求孤獨(比如想要單獨出去散步)來振奮精神,改善心情

    你是否會在僻靜的環境中工作狀態最好?(比如自己在家,或者是在單獨的辦公室)

    如果以上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你有可能是內向傾向的人。因為他們透過尋求獨處而獲得能量。有時候他們會表現得很健談,但是他們會悄悄回家充電。

    你是否會積極地嘗試認識新的朋友?

    你喜歡成為人群關注的焦點嗎?

    在舞臺上表演時你會感到興奮嗎?

    如果以上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話,那麼你有可能是外向傾向的人。他們透過與人互動交際獲得能量。獨處會消耗他們的能量,所以他們會不斷尋求與人交往的機會。

    所以區分一個人是否是內外向主要透過他們內在能量獲得的方式而不是透過他得行為模式,更不是透過他得話是否多。

    在這個問題中,題主主要是透過孩子平時講話不說話這一特徵得出的,有可能只是孩子在家裡沉默少語,而在外面卻很健談,所以透過孩子這一特徵並不能由此得出孩子是內向的人。

    02、孩子與父母之間話少,可能的原因

    一、孩子與父母的溝通出了問題,有可能是以下原因

    現在題主的問題就是:”問孩子最近在學校怎麼樣,有沒有遇到問題,都是回答就這樣吧,怎麼去溝通呢?“簡言之,就是感覺孩子敷衍,不願溝通。那麼肯定的是父母孩子的溝通出了問題,

    (1)觀點不同

    孩子逐漸擁有獨立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自我意識的成熟

    高中時代及之前,孩子的三觀更多受家庭教育影響。在待人接物、面對重大抉擇缺乏經驗時,會看重父母給出的建議。而父母的經驗和建議在這個階段往往行之有效,擔當孩子慢慢長大,就會更多接觸到原生家庭以外的環境,受到社會外界的影響,在很多事情上就會與父母的思想和價值觀出現了分歧。

    父母與孩子思考問題的立場不同

    父母和孩子的立場並非對立,甚至都是以“孩子的幸福”為第一要務。但對於“幸福”的定義,很多父母的立場是“客觀的幸福”(收入、家庭和生活的穩定性),而很多孩子的立場是“主觀的幸福”(個人追求、精神愉悅)。

    在馬斯洛層次需求金字塔裡,實現底下三層是最“可見”的:

    生理需要 - 工資(購買食物和水),健康

    安全需要 - 房子,人身安全,生活穩定

    社交需要 - 結婚生子

    而最上面的兩層,除了當事人,他人很難判斷這種需求是否得到了滿足。

    (2)溝通模式出了問題

    家庭溝通是否順暢與決定家庭溝通模式是否順暢有兩個心理學維度:對話導向和遵從導向。其中,對話取向代表家庭成員之間開放溝通的程度和頻率。在對話取向上得分高的家庭,成員之間交流頻繁順暢,成員互相之間相對更加支援和尊重。另一方面,在遵從取向上得分高的家庭注重成員之間的一致性,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相對嚴格,父母的權威也更加被重視。

    根據上述兩個維度的得分高低,我們得到四種類型的家庭溝通模式:多元型、一致型、保護型和放任型。

    多元型(Pluralistic):多元型家庭在對話取向上得分較高,但在遵從取向上得分較低。在這類家庭中,成員之間對話的目的並非統一意見,而是表達觀點,這類家庭中的孩子通常壓力較小,因為長輩並不會強迫孩子去怎麼做或想;

    一致型(Consensual):一致型家庭在對話和遵從取向上得分都較高,雖然這類家庭鼓勵孩子多發表意見和吐露心聲,但長輩保有較高的權威並且會對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遵從父母意見。這類家庭中的孩子通常會因為父母的期待較為緊張或壓力較大;

    保護型(Protective):這類家庭在對話取向上得分較低,在遵從取向上得分則較高。由於這類家庭中長輩對子女要求較高,又不開放溝通渠道解釋這些要求的來歷,這類家庭中的子女往往有較強的逆反心理和負面情緒;

    放任型(Laissez-Faire):這類家庭在對話和遵從取向上均得分很低,父母和子女之間溝通較少,同時子女也有很大的自主權,因此這類家庭中的孩子有時會覺得自己不是家庭中的一員。家庭成員之間不太有什麼交流,也缺乏家庭凝聚力。

    題主可以將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進行比對,屬於哪一種溝通模式,並有覺知的去朝著更開放的方向去努力改進。

    二、孩子可能屬於內向,父母不懂得內向人的溝通模式

    這個問題比較大,將分步在03.怎樣與內向的孩子溝通中來逐一闡述。

    03.怎樣與內向的孩子溝通

    一、內向的人具備的特徵

    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沒有好壞之分,它們只是性格的一種劃分而已。根據艾森克個性問卷對典型的內向性格描述為: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保守,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除非摯友)。傾向於做事有計劃,瞻前顧後,不憑一時衝動。日常生活有規律,嚴謹。遵循倫理觀念。做事可靠。很少進攻行為,多少有些悲觀。焦慮、緊張、易怒還有抑鬱。睡眠不好。具體表現與受教育程度、個人經歷、生活環境諸因素有關。屬於中醫‘氣虛 ’體質。

    二、怎樣與內向的人溝通

    一般認為內向的人不善交流,口才水平不高,不知道怎樣面對陌生人;外向的人善於交流,說話技巧了得,其實這是誤解。內向、外向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外傾性,簡單的說就是把心理活動表現出來的傾向。比如心裡有某種情緒,外向的人傾向於表現出來,比如和別人交流。而內向的人傾向於隱藏起來,選擇自己承受和消化。

    作為父母應該怎樣跟內向的孩子進行溝通呢,一般可按照下列建議:

    接受孩子是內向性格的人

    之前也分析了,內外性並無好壞之分,只是性格的兩種方式而已,內向的孩子更自律嚴格和善於思考,也有不少成功人士屬於內向。所以在題主的眼裡,首先要接受並尊重孩子是內向的人;

    千萬不要在孩子需要安靜的時候喋喋不休

    當孩子一個人安靜或者思考的時候,不想被打擾,父母一定要識趣的走開,讓孩子在自我的空間裡獲取更多的能量,此時一定不要喋喋不休的嘮叨不停,這樣做不僅會傷害到孩子,而且還會影響親子關係。

    跟內向的孩子一定要有耐心

    內向的孩子一般屬於慢熱型,你不要指望一次就可以很好的與孩子進行溝通,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獲得孩子的認可,才能使孩子開啟心扉,願意同你說。

    溝通的內容深度有意義

    溝通的內容一定不是泛泛而談毫無價值的,內向的人更喜歡就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並得到一定的收穫,那麼在溝通時,需要注意談論的主題不易過多,以免讓內向的孩子覺得溝通毫無意義,進而中止溝通。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2 # 一媽兩娃

    跟孩子溝通

    1.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他為什麼這麼做,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2.傾聽孩子的想法,瞭解孩子的內心。

    3.傾聽孩子的想法後,重複孩子的問題,確認孩子的所想。

    4.語氣溫柔而堅定跟孩子說:寶貝,我們瞭解你的想法了,嗯,如果在當時我們也是這麼想和這麼做的,我們有共同的想法尼。

    5.得到孩子的認可後,引導孩子提升自己和改善自己。

    同理心,同理心很重要,我們一定要學會非暴力溝通。

  • 13 # 佳琪媽媽要努力

    1主動,面對這樣的孩子的時候,我們要顯得主動一點,儘量創造和孩子之間的對話,因為這樣的孩子你想要她找你主動說話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我們主動一點。

    2多說話,在和這樣的孩子相處的時候,可以儘量的多說說話,使彼此之間的氣氛不會那麼尷尬,所以一定要在這樣的孩子面前多說說話。

    3鼓勵為主,不要去勉強這樣的孩子,他們的內心其實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在要求這個孩子做事情的時候,應當以鼓勵為主,儘量的鼓勵孩子去做一些他不敢做的事情。

    4不要涉及到孩子的敏感點,在和這樣的孩子交流的時候,要尤為注意,不要涉及到孩子一些比較敏感脆弱的東西,儘量聊一些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話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大變故後離婚的少,大多是小失望日積月累後決然而去,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