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漫客吧

    《嗜謊之神》原著可能是個內涵豐富的作品,但是動畫呈現的卻並不完美。遭遇魔改,劇情細節缺失,主題昇華不明。

    作為動畫黨來說,畫風劇情可以看,而且還有些不錯。但是原著黨的世界裡,這只不過是又一次的動畫化的失敗案例。

    “惡人有惡報”,監察者與人類的虛假關係

    《嗜謊之神》跟《靈籠》、《鎮魂街》一樣,塑造了一個新的世界體系,有著自己運作的社會秩序。《靈籠》裡有光影會,《鎮魂街》裡有靈域,《嗜謊之神》裡有監察者,他們維護著緋斯市的秩序。

    人性本惡,只不過有些人的惡小,在因果系統裡不被檢測,有些人惡大,超出了社會和諧的範圍,因果系統便會檢測到,評定為“惡人”,然後便會派遣監察者幫助他們矯正,同時為他們驅除業障。

    這個體系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因果報應,跟傳統文化的某些“因果論”相呼應,是個很不錯的題材,而且很新穎。

    主人公烏明路便是被因果系統判定的“惡人”,因為他嗜謊,所以受到了業障的攻擊。他的監察者夥伴是代表“謊言”的憐恩。

    只要烏明路去道歉,並獲得大家的原諒,他的“惡”便會減少,就能恢復正常,社會上因此也會少一個惡人,社會秩序得到維護。

    但是背後的真相卻並非如此。監察者他們不過是擁有神種的玩偶,並非人類。而且當監察的期限到了,或是因為其他意外事件耽擱,這些正在變好的惡人就會被遺棄,被當做螞蟻一樣被隨便處置掉。

    維護社會秩序的結果很重要,過程怎麼樣,並沒有人去關心。就像城市中心的白金時鐘,充滿了魔力,又隱藏著許多秘密。

    假如它的技術和故事構造能夠有“靈籠”得一半好,就不至於落個“無評分”的地步。

    劇情魔改,細節被刪,人物性格大變動

    在看《嗜謊之神》前,漫漫並未看到原著,所以看完4集劇情,總體來說動畫製作很ok。前4集的節奏也很不錯,該有的懸念也都有。但是後來補看了漫畫,發現動畫中遺失了很多的細節,劇情也被改的前後混亂。

    記得在伊萬出場之前,他的搭檔就已經先出場了,但是動畫裡卻被滯後了。

    還有憐恩去追烏明路被路人罵“怪物”,買菜砍價等一些路人視角的鏡頭被刪減了,少了些藝術的真實感。

    此外,第5集伊萬的登場有些過於風趣,篇幅過多,打亂了前4集本該有的節奏,慢慢地變成了日常番的感覺。

    區別於原著的登場方式,也讓人物的形象塑造與個性展現發生了變化。代表“暴虐”的伊萬成了鄰家大哥哥,面不冷心也善,而且還有不經意展現的萌點,實難讓原著黨接受。

    除了伊萬的性格被改,還有烏明路的角色塑造。全程看下來,沒有看到睿智冷靜的特點流露,只有最直觀的憨傻,跟隔壁的陳拾有的一拼。但是原著黨都知道,烏路明是個有秘密的非普通人,大大咧咧,貪財不過是他的偽裝術。動畫製作倒好,把假人設做成了真人設。為了過審,看來是做了很多取捨。

    這樣做對劇情的影響整體還好,但是對於人物的塑造卻平平的,缺少了立體感。

    CP賣的好,觀眾少不了

    看了原著,發現該作品有很多的CP黨,除了伊萬卡農,烏明路和憐恩之外,還有各種令人想象不到的組合搭配。

    看百度百科介紹,憐恩和烏明路都是主角,所以應該是雙男主的劇情。這一點在動畫上表現地更加淋漓盡致。尤其是ed,能看出濃濃的耽美氣息,讓人誤以為是耽美動畫。

    劇中也有很多的鏡頭都是兩人相處很有愛的那種,讓觀眾自覺站隊,有“賣CP”得嫌疑。雖然漫漫很喜歡這種操作,但還是希望在人物塑造和劇情的細節處理上,能夠下功夫。

    這應該也是近期影視劇作品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官方炒cp,尤其是男男的cp,透過一種曖昧不明得相處方式來吸引觀眾。

    這無疑是觀眾想看到的,但卻不是動畫製作者們該做的事情。耽美動漫可以存在,是因為明確了它的主題,算是文題相應。

    但是一部非耽美番,卻要打著耽美番的標籤來做,有種文不對題的違和感,其實也是在消費觀眾,消費耽美文化。

    漫漫有話說

    《嗜謊之神》雖是敗在了稽核上,但是對於動畫製作者而言,該有的細節是不能缺少的。不求能夠讓觀眾看到各種隱喻鏡頭和操作設計,但也至少要讓觀眾看的舒服,看的酣暢淋漓,而不是一堆槽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有沒有看電影之後走不出來的情況?哪部電影會讓人久久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