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漠中跋涉的駱駝

    在剛開始包實行責任制時,土地分兩類,一類是責任田,一類是自留地,責任田所產的糧食除上交國家以外才歸農戶自己,而自留地所產的東西全部是農戶自己的,就現在責任田和自留地還是分開的,性質是不一樣的。

  • 2 # 昕昕姥姥901

    現在農民手裡的土地,從法理的角度來說,不是農民自己的土地。依然是集體所有制。並不是徹底的土地私有制。村集體只是以責任田的形式承包給了農戶。土地所有權屬於集體。從這一點來說,中國農村的土地所有制仍然屬於公有制。與私有制不同的是,農戶不能將承包的土地買賣。只能往外承包,也叫流轉。這就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根本區別。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礎。

  • 3 # 無法迴避的歷史

    從1978年安徽小崗村自行分田到戶開始,國家正式實行了農村改革,採用的主要形式就是“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中國農村的經濟是集體所有制,土地歸村,隊管理。當時按照人口把村裡的一部分土地以租賃的形式分給農民,農民有責任代替村,隊向國家交公糧,其餘剩下的歸農民自己所有。這就是責任的含義。所謂承包就是分給你的這一片土地歸你自己管理。聯產的含義是聯合生產,因為當時分配的僅僅是土地,而一些生產設施如灌溉裝置,畜力,車輛,等屬於原來公有的勞動工具並沒有分,大家共同使用,所以叫聯合生產承包制。後來生產資料也分了,所以談不到聯產了,只剩下承包制!

  • 4 # 基層微課堂

    我是一個二十多年的鄉鎮幹部,很榮幸受邀回答這個問題。

    責任田和聯產責任田分,來自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分田到戶。

    下面我分別說明一下“聯產”和“責任”。

    一、為什麼叫“聯產”

    現在農村的土地都是各家各戶單幹,但是,在分田到戶剛開始的時候,因為考慮到家庭勞動力存在差異,為了幫助和保證勞動力少的家庭,有些地方規定幾戶聯合在一起承包土地。

    這就是“聯產”的來由。這方面大家看過《平凡的世界》就知道,雙水村一組在分田單幹的時候,孫少安、二爸孫玉亭、支書田福堂三家為一組。其實就是幫助不幹活的孫玉亭和田福堂。

    二、為什麼叫“責任田”

    這個責任有兩層意思。

    1、土地權屬

    土地的所有權屬於村集體,村民只有使用權。在使用的過程中不能隨意買賣和改變土地用途。

    2、土地稅賦

    從2005年底開始,全面取消了農業稅。但是,在此之前,尤其是八十年代初,國家財政的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農業。最高峰的時候農業的佔比超過了50%。

    當時流行這麼一句話,說的很形象: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就是自己的。

    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聯產沒有了,稅賦沒有了,但這個名稱還在沿用。

  • 5 # 三農新觀點

    農戶的田,為什麼要說“責任田”或“聯產責任制田”呢?

    這個說法,本身就存在一種誤會。

    農村農民現在承包的土地,在80年代初,農村土地改革時,其實這兩個叫法,是一個意思,責任田,就是聯產承包責任制田,並不是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幾家合夥承包的土地,就叫聯產責任田,這個說法是完全不對的。

    當初為什麼叫責任田?就是因為當初,農民在分田單幹時,農民還擔負著向國家交售公糧的任務。所謂的責任田或者聯產責任制田,就是在承包時,每畝地規定了要向國家交售公糧的任務,這個任務,就是責任田的任務,這個田地打下的糧食,必須要按合同規定的數量,向國家交售公糧。這就叫責任田,或者叫聯產責任制田。

    除了責任田或聯產責任制田以外,當時分地時,還有一種性質的田地,那就叫“口糧田”,這個“口糧田”,就是農民用這部分土地生產的糧食,可以做本戶的口糧自用。這就是所謂的責任田和口糧田的區分。當時的簡便叫法就是責任田和口糧田這兩個叫法,沒有聯產責任制田的叫法。正確的說法應當是,聯產承包責任制,沒有什麼聯產責任田,是一種承包制度,不是田地的名稱。

    我們現在承包的這部分土地,因為國家取消了公糧制度,所以才把責任田,或者口糧田的叫法也取消了。因為現在沒有交公糧的任務,農民糧食生產下來後,直接進入市場,國家對糧食也不再統購統消,再把農民如今承包的土地,分成什麼責任田,或者口糧田,叫起來也繁瑣,而且這些叫法,也已經成為了歷史,所以現在統稱為農民承包地。

  • 6 # 浪舟582

    時代產物!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權屬是靈活的,根據資金運動性質(經營管理模式)和剩餘價值分配形式為定義,謂“責任田、聯產責任制田”不矛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鼻子過敏,是體內缺少哪些物質導致?該怎樣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