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網創海娃
-
2 # 一米陽光溫曖你我
現在自己做饅頭和其它麵食,一般經常做或一直做的人很少一部分人了。為什麼呢?其實有幾個原因在裡面。
第一:上班族,這一部分人大多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第二:打工族,這些人也是受時間所限,想吃也沒法做;第三:年輕族,因為從小父母都不捨得讓做,所以導致年輕人有許多面食都不會做。
不過自己做的各種麵食比外面的放心,當然口感上也會好一些。我呢家在農村,時間上自己說了算,所以就跟婆婆學了各種麵食,也是一直自已蒸饅頭的人。
也有許多家是農村比我年長,年小,同齡人中是不自己做的,圖省事省力氣頭買點吃。我們家不愛吃買的饅頭,所以再忙我都會自己做了。
手工饅頭雖然少了 ,但是我們還是要學會做,畢竟做饅頭也很簡單 ,現在市場好多饅頭都是各種無良的新增劑,吃得也不放心,現在到處都可以買得到麵粉,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做,新鮮,方便,所以我就不回答手工饅頭為什麼很少了,什麼原因相信大家都知道。
那我就告訴大家手工饅頭怎麼做,如果大家感覺我說的對,方法好,記得加個關注。
1.鮮酵母從冰箱冷凍裡取出後,切一小點。這個量不是很固定的,天熱了就少放點,天涼就多放點,這兩天8-18度,我就晚上睡前和麵早晨醒了發酵好了開始蒸。
2.用涼水將酵母融化,然後加入適量溫水,水溫30-40度之間吧,手試一下微微有點溫就行。溫度太高會把酵母菌殺死,不容易發酵。
3.一邊往麵粉裡慢慢加水,一邊用手攪拌出面素子,加一會水,用手將攪拌好的素子揉一會,感覺揉不進太多幹面了,把揉好的撥到一邊,繼續慢慢加水慢慢攪出素子,直到整體揉成一個麵糰。麵糰硬一些比較好,做出的饅頭更勁道。我通常都是感覺麵糰剛好能揉成團後,再多放一點水讓它不至於太乾的水量。
4.和好的麵糰,用手輕蘸一點水,抹到麵糰表面,以免發酵過程表面幹了。
5.盆表面扣個塑膠袋,保溫保溼,上面放個盆,找個溫度適宜的地方一放,就可以睡覺去了……好吧,我是晚上11點和好的面,發酵到早晨8點吧。
6.早晨發酵好的麵糰。在這裡提一下,用酵母發酵饅頭,只要是純面,沒加糖啊牛奶啊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基本沒有發酵過度這一說,雖然聞起來酸,但吃起來不會發酸,不像老面饅頭,發酵過度會酸溜溜的,還得加點鹼中和下。當然,你也別覺得不會過度,就大熱天的扔那裡不管,讓他變質……發好的面裡面全是蜂窩組織,忘了拍個撕開的圖了,我覺得用手戳對新手不好判斷,你就用手在表面撕開一塊,看到到處都是小眼眼,就表示發酵好了。
7.發好的麵糰壓排氣,然後弄成幾塊一塊塊用力揉吧,覺得太軟就繼續加點乾粉,右邊這塊是揉好的,就跟洗衣服一樣揉。
8.揉好的麵糰整成長條,切成一個個劑子,然後每個就跟洗衣服一樣揉一下,整出形狀。揉麵很重要,揉好了,面口感勁道,而且饅頭組織細膩,不容易有氣泡。這裡用的是我做包子的圖片,忘了拍這個過程了,拿來用一下吧,就是這個樣子差不多,但是明顯,包子的這個面太軟了,看著酒軟踏踏的,呵呵!
9.因為天氣比較冷,二次醒發我是放蒸鍋裡醒的。鍋底鋪籠布,防粘,有高粱杆做的篦子鋪上就更好了。放上饅頭,鍋底放水加熱到三十五六度,蓋上蓋進行二次醒發。
10.這是醒發好的饅頭,下面那個讓我閨女戳了一指頭,哈哈!二次醒發很重要,也不好判斷,我都是手拿起一個饅頭墊一下,感覺饅頭很輕,就差不多發酵好了,因為裡面充滿了氣體,所以變輕了。那些用時間判斷的,不太可靠,畢竟溫度環境不一樣。這個多墊幾次,你就會發現挺容易的。
11.發酵好之後,蓋上蓋,大火,水開鍋後,一直大火25分鐘,然後立馬開蓋,把饅頭拿出來用手分離,晾透。我這個一次蒸了三層,直接把饅頭放最底層了,結果滴上水了,有水的地方就變得發黃,中間一個還被上面的蒸籠沾掉了一點皮,呵呵!
12.饅頭的切面,組織比較細膩,吃起來口感勁道,因為用的自家磨的麵粉,麥香味十足。特別是冷卻後放盆裡,每次一開啟盆,就是一股飯香味,忍不住要吃一塊。好吧,我承認,我是超級愛吃麵食的小胖紙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