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友劇

    謝邀,這樣應該就是報復心理吧。應該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重新考慮一下事情發生的原因和經過,理解他人的苦衷,如果自己也和他人處在同一情境,自己該如何做,正確看待他人對自己造成的不愉快,學會寬容和接納,從而消除不必要的報復心理,以免造成人際關係的惡性迴圈。把快樂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這是一種扭曲的心理,如果心理不健康了那麼很容易做出出格的事,你要告訴自己,要控制、剋制,同樣傷害程度的還擊並不能減緩你所受的傷害,而包容、理解能讓你境界提高,一生中會遇到的不舒服的事太多,如果你總是要去還擊,那麼就是無休無止的,何不微微一笑,視而不見呢?彌補自己的傷害,這樣豈不是更好?

  • 2 # 反雞湯隊長

    老實說,看到其它回答的時候,我是擔憂的。

    題主已經強調,“當事心理憋得慌”、“但事後又覺得自己過分,更加不好受”,卻還有人在說“多換位思考”、“何必較勁”、“多反省”。

    我偏偏想說,人的性格、對待憤怒時的第一反應,都是先天決定的。舉個例子,面對危險時,比如老虎,有些人的基因是逃跑,有些人的基因決定了戰鬥,有些人的基因是呆滯不動。

    而在自然選擇裡面,逃跑的基因佔了多數(因為這樣才能活下來),但隨之人類科技力量的發展,想要戰鬥,或者呆滯的基因也漸漸多了起來。

    很明顯,題主的先天性格屬於“戰鬥型”,讓人自己去對抗自己的基因能不能做到?能,但是太難太慢太久。

    我反而想給一個建議,去戰鬥,不要慫。

    只不過這種戰鬥方式,不是透過傷害別人而讓自己舒服,而是透過提高自己,讓別人不舒服。

    舉個例子,有人嘲諷你的工資低,你罵他你工資高老婆不也跟人跑了,這樣的說法其實不會爽到哪裡去(題主也說了,事後內疚,不舒服)。所以把這種憤怒,這種戰鬥的慾望先憋著,憋到哪裡去?提升自我的地方。

    有些人的戰鬥,只會互相傷害。而有些人的戰鬥,卻會提升自己。

    如果別人說話做事讓你不舒服,就去提升自己,用事實碾壓。而隨著你慢慢掌握這個技巧,你會漸漸發現,那些讓你不舒服的言論越來越少,而這也是因為,你的個人價值在提高,地位也在提高。

  • 3 # 遇見小冰

    謝謝邀請,這樣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有時候就算是知道自己錯了,也不會承認,身邊碰到挺多的這樣的人,這種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這樣的人能做大事,歷史上很多的大人物都有這樣的性格,他們從來不會承認錯誤,就算是錯了也要繼續錯下去,幾乎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有這樣的性格,壞事就是當你沒有成功前,很容易得罪人,當然因為你性格特別也會有一幫很好的朋友,所以不用介意,只要稍加控制,不要對身邊的人好點就行了!

  • 4 # 蓓蓓得小屋

    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如果你想戒除一種習慣,可以向曾國藩學習,他每天都寫日記,把自己一天的行為記錄下來自我反省,有一次他去朋友家玩,看見朋友妻妾成群,十分羨慕,回家後在日記中把自己臭罵了一頓。你也可以這樣做,凡有惡行,就在日記中自我批評,吾日三省吾身,用這種方法來提醒自己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不過這個過程很痛苦,是一種恐怖的心智磨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專業是翻譯可以當英語老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