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元謀微生活
-
2 # 鳶記
這個問題可考資料不多,只能憑個人所知略表一二。
學歷史時,我們知道中國大一統社會的建立始於秦朝,秦朝統一了文字,但沒有提到統一語言。但按照常理推論,秦朝定都陝西咸陽,官方語言也許應該是以陝西、咸陽方言為基礎的某種語言吧。各個朝代的官方語言,也不盡相同,應該與當朝皇帝以及定都地有莫大的關聯。像明朝朱元璋即使登上了寶座,也還是說著他的蘇北話,連他的很多親信大臣都是蘇北人,明初朝廷裡的官話應該是蘇北話。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北京話才成為朝廷的官話。
另外,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可能會知道,中國的語言在歷史上有兩次大規模製定標準語音的事件,一次在漢朝,一次在宋朝。也有“雅言”之說。《辭海·雅言》條說:“雅言,古時稱‘共同語’,同‘方言’對稱。”孔穎達在《正文》中說:“雅言,正言也。”“雅言”就是中國最早的古代通用語,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 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語言為基礎,周朝的國都豐鎬(今 西安西北)地區的語言為當時的全國雅言。孔子在魯國講學,他的三千弟子來自四面八方,孔子正是用雅言來講學的。《論語·述而第七》中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言歸正傳,皇帝如何與不同方言的官員對話?很簡單,這個問題不是皇帝的問題,而是官員的問題。不管哪朝哪代的皇帝,只要定出官言,官員要為官,自然就要學習,是吧。所以,官員用方言跟皇帝對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3 # 留研
古代皇帝如何與待不同方言的官員對話?顯而易舉的是地方官員必須學會當時的官方語言,連最基本的官方語言都無法掌握的話,肯定得不到皇帝的寵愛,諮言是交流的工具。如現在的好交官,必須掌握所在國的官方語言是最基本的訴求要求一樣。
-
4 # 北境往事
中國古代士族官僚階層有獨自的一套發音系統。比如隋唐時期,這套發音系統叫“洛陽讀書音”,哪個進京面聖的官員如果說不好洛陽讀書音,會被人嘲笑的。
回覆列表
1.根據資料記載:最早出現語言相對統一的時期是在周朝
周朝有自己的一套標準語,被稱作雅言。《辭海·雅言》條說:“雅言,古時稱‘共同語’,同‘方言’對稱。”孔穎達在《正文》中說:“雅言,正言也。”“雅言”就是中國最早的古代通用語,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
當時的讀書人都普遍掌握雅言,《荀子·榮辱篇》記載:“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論語·述而第七》中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兩者綜合,就是說越人有越人的語言,楚人有楚人的語言,像孔子這樣的君子在正式場合使用雅言。
2.隋煬帝楊廣以洛陽為首都,把數萬戶富商大賈從全國各地遷徙到洛陽,推廣以洛陽為代表的正音和正語,也就是“雅言”。唐朝時,洛陽話仍然被看作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
3.北宋都汴梁(今開封),洛陽話和汴京話十分接近,兩地流傳的語音被稱為“中原雅音”。南宋定都於杭州,中原雅音也隨之在杭州擴大了影響,以至於今天的杭州話還同中原官話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當時洛陽話仍處於標準音的地位,“中原惟洛陽得天下之中,語音最正”(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北宋時期中原之音基本定型,與今日河南方言幾乎完全一樣。今日北方官話之所以與河南方言大同小異,是歷史上北方官話區長期以河南方言為標準來規範自己的語彙和語法系統而形成的。
4.金人遷都北京後,河南方言的影響擴大到金人統治的大部分地區。元朝時出現了中原之音(河南方言)廣泛傳播的“四海同音”的局面。元代漢民族還是以中原之音為正音的。從明初的《洪武正韻》到清中葉以前,教授標準音的學者都是以中原雅音為依據的
5.元明清三代隨著政治、經濟的集中,大量古話文學作品(元雜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儒林史》、《紅樓夢》等)的產生和流傳,使北京語音逐步上升到標準音的地位。清政府曾釋出過政令要求各級官員和“舉人、生員、貢監、童生皆學習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官話”。北京語音取代中原雅音的標準音地位,是在清中葉以後。清朝學者陳沖慶說:“國朝建都於燕,天下語音首尚京音”。於是乎,漢民族共同語經發展演變,在標準音方面實現了從中原雅音到北京語音的轉變,為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總結:所以元明清以前的朝代,官方都會統一和要求讀書人學習和講中原官話,這裡的中原官話並不是指河南話,而是”雅言“ 而元明清後呢,特別是清朝中葉,【北京音】基本被國家頒佈政令:要求“舉人、生員、貢監、童生等必須學說【北京音】,至於百姓的話還是說方言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