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史知理

    這本書對歷史的剖析可謂是鞭辟入裡,明帝國內部的矛盾也是講解的通俗易懂,是建立正確史觀的良好科普讀物。我記得當時我山東省圖書館挨著凍打著哆嗦,花了一天一口氣讀完,好幾天都覺得飄。很值得一讀。

  • 2 # 一江秋水洗寒煙

    此書還是挺值得看的。

    萬曆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鈞,“萬曆”是他的年號!如同“雍正”“康熙”“乾隆”一樣,是皇帝在位期間用來記年的!他九歲登基當皇帝!萬曆十五年是指公元1587年,萬曆皇帝年滿24歲,居皇位已達十五年之久。這一年實際上平平淡淡,沒發生什麼大事,即使當年氣候反常,當時的都城北京夏季乾旱,殃及山東一帶,五六月有時疫,南方又因降雨過多而遭洪,秋後山西地震,但這些小災小患相比中國的國土之大來說根本不算啥!但是這年輔助萬曆的名臣勇將都相繼飛昇了!首輔張居正已去世五年,最著名的清官海瑞孤獨終老,抗倭英雄戚繼光也走到了盡頭,失去良臣勇將的大明朝開始走向沒落。

  • 3 # 歷史寶藏

    大學的時候讀了《萬曆十五年》這本書,總體來說,還是很值得一讀的。

    本書以一個不甚引人注目的歷史年份(1587年)為切入點,發散開去,分述主要代表人物在道德主義極盛的明朝的悲慘歷史命運。論證中國傳統的以道德代替法律的社會結構和執行模式,因缺乏數目字管理,導致中國遲遲未能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作者認為,中國傳統社會結構,有如“潛水艇夾肉麵包”。文官集團如上層長麵包,大而無當。成千上萬的農民如下層面包,缺乏有效組織。中間夾肉,是以科舉為表現形式的體現尊卑男女長幼秩序的道德規約。這種傳統社會無法區域性改造,但恰恰因為“有了這樣一個歷史的大失敗,就可以保證衝突既開,恢復故態決無可能”,“給中國留下了一個翻天覆地、徹底創造歷史的機緣”。

    本書貢獻有二:

    一是運用傳記體例方式構建歷史斷面,獨具一格。

    二是提出“大歷史觀”,即從技術或數目字管理角度看歷史。

    全書結構安排,形散神聚。全書用1587年前後看似瑣碎的歷史事件,把六個人物串聯起來,以此來闡述中心論點。全書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章是第一部分。作者開篇點題,透過介紹萬曆皇帝成長過程,論證皇帝及官僚體系已被道德主義捆縛,作為道德的衍生品及表現形式——禮儀,充斥整個國家治理體系。

    第二至四章是第二部分。透過對兩個性格、能力各異的首輔的介紹,進一步闡釋明朝的道德治國。作者認為,文官的精神支柱是道德,以自我犧牲自許。但“體制上又存在那麼多罅隙,給這些人以那麼強烈的引誘”。因此,官僚行政體系不能為道德所完全統一,始終存有雙重性格,其治國弊端亦顯而易見。

    第五至七章是第三部分。該部分以文官、武將和思想家三個人物為代表,進一步論證道德治國的侷限。三人的歷史結局證明,“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

    作者通篇認為,封建中國更替至明朝,整個社會,上至帝王,下至黎庶,人的主體性已被道德主義所吞沒,人的行為已被道德主義所束縛。這種異化,不僅遲滯中國向資本主義發展,更嚴重扭曲人性。而這種道德主義,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

    由於每個人的知識結構不同,讀下來肯定也會有不同的收穫。一般有非歷史學專業的讓我推薦歷史學通識方面的書的話,我就會推薦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這種大歷史觀的視角和敘事方式,確實值得一讀。

  • 4 # 與書居

    《萬曆十五年》是著名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又名《1587,無關緊要的一年》,是一部以英文敘事方式將東方歷史展現給西方讀者的通俗性敘事著作。其中文讀本在國內發行後風行全國,直至今日,《萬曆十五年》仍然在國內極為暢銷。

    《萬曆十五年》一書,黃仁宇先生以明代王朝中看似無關緊要的一年,即 1587 年,為切入點,勾勒出事件人物的前因後果,解剖了晚明帝國衰落之由。書中以幾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主要人物串聯構成:萬曆皇帝、首輔申時行、張居正、鄭貴妃、海瑞、戚繼光、李贄等幾個代表人物為基點,從其命運的變化來研究中國整個文官制度,以及在這種制度下個人、朝代、歷史的命運和走向。

    在書中,黃仁宇往往從小處著眼,透過其中的一個人物、一個事件的仔細研究、追根溯源、相互聯絡。並把它放入整個明朝歷史,乃至推後到其他各朝的角度去看,在一個大跨度的歷史時間內去研究一個事件一個人物,避免了以短衡長,從而更高的角度和更廣泛的視野去研究,對事件有了更清晰的看法和理解,從而看出中國傳統社會晚期的結構,得出對歷史的一個正確的評價。這便是黃仁宇先生提出的“大歷史觀”,如其所說“歷史的規律有時在短的時間尚不能看清,而需要在長時間內大開眼界,才看得出來。”“將歷史的基點推後三五百年才能攝入大歷史的輪廓。”

    總而言之,《萬曆十五年》是一部學術性與文學性兼具的佳作。儘管作者的“大歷史觀”在學術界還有許多爭議的地方,但是在書中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解讀歷史的視角和方法,值得一讀。

  • 5 # 沙中土大溪水

    萬曆十五年簡單的說是一部改變華人閱讀方式的經典。讓我們知道歷史原來是這樣的豐富。作者以自己所提倡的大歷史觀,以萬曆十五(公元1587年)為斷面,講述了包括萬曆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等人物的前因後果。用黃仁宇的話來說,他們或是身敗,或是名裂,沒有一個能夠功德圓滿。

    並且從這本書裡我們才知道:原來所謂的“昏庸的萬曆皇帝”的二三十年不理朝政是為了賭口孩子般的惡氣;“一條鞭法”張居正的生前背後的悲劇;申時行的抓鬮居然也是好辦法;海瑞居然是個“無用“的人;民族英雄戚繼光打仗還得靠行賄;李贄一個被忽略的人的悲劇也是我們的悲劇。

    這本書讓我們發現歷史原來是由人構成的,歷史人物也是有七情六慾,而不是教科書那種理所當然的、善惡分明扁平化的紙片人。從字裡行間,我們發現我們的困惑來自於他們那裡,再看評書時、演義時就可以平靜的看待問題。歷史就不再是西宮娘娘和八王千歲的對立了。他們和咱們普通人一樣。

    讀黃仁宇萬曆十五年,書中非常清楚地說明了一個道理:當時的明朝,社會發展到那種文明程度做事情必須有法可依、管理國家事務必須有完整系統的一套措施,這樣才能使整個社會執行起來有效率,而在當時沒有基礎和準備去做這樣的法律條文、管理等技術性工作。判斷一切事務的標準也僅僅依據的是“四書五經”。所以有些根本不是一個人品質道德的問題,到最後也因為此人“道德”不好遭到清算,文官集團總是拿著“四書五經”裡要求的東西來做幌子達到自己私心裡想達到的目的。

    萬曆十五看似以非常簡單透過很像小說的來寫大明王朝的困惑,但實際想用大歷史觀來對整個中國文明的發展規律的進行總結,用現代化的視角來看待中華文明的得失。

    後來又看了黃仁宇先生的多部作品,有些論點學術上是有爭議,是值得商榷。但萬曆十五年所用到的方法和視角,已經深遠的影響了我們的看問題的視角。無論你相信與否,其實最近幾年文史上所有有影響的論著包括百家論壇中都有黃先生深深的影子;從文史界開始慢慢對很多領域都有一定的影響。要知道這本書其實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很火。

    很多事件能成為影響歷史的大事,就是在事件背後有著很大的爭議,無論對錯,大家都在討論,贊同和反對的爭成一片,最後有些都不惜刀兵相見。這類事才能被記錄下,有些的確很無聊,就比如萬曆的爭國本事件。這類事當時的官僚可是看成可以和天塌地陷相比的大事。但實際我們看來很無聊的一類事。但就是這類事反而反應出我們文明的厚重和千年積累下的弊病。文學藝術已經死氣沉沉,萬馬齊喑,科學技術也沒有什麼進展。社會已經到了必須要突破的地步了。

    相比同時期文藝復興,人的重新發現,導致隨之而來經濟文化、而後是工業革命。而我們依舊在程朱理學裡禁錮著。這種禁錮其實依然在影響著我們,我們的變化是被動的,我們沒有從根本上走出我們自己的文明之路。

    對比萬曆十五年中的人物,大家對其中的人物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們可以感受出他們的困惑也是我們現代依然的困惑,做事的泛道德,技術問題道德化,我們現在社會的管理,小到小區物業管理、大到國家政策依然有這其中的困惑和為難。

    透過這本書依舊體會到魯迅先生的說所的中國改變之難。看了對這本書很多讀後感,發現很多人依舊停留在明史研究,換一種方式對人物評價的史論上,這依然是傳統中國教化、正人倫的道路。大家其實很新鮮于作者對萬曆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的觀點。但對李贄這個人反而感覺很無足輕重,僅僅是一個對儒學的一個批判性人物,有些怪誕、迷茫。我倒認為黃先生把他放在最後是有深意,這是一個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的人物,只是他沒引起巨大的爭論,逐步就淡化了,最起碼現代的普通老百姓是不知道這個人物,老百姓只知道類似的唐伯虎。

    為什麼說李贄是一個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的人物,他論點或者做法不見得對,但他是中國文化“文藝復興”的先驅,是最早意識到人性解放的古人。如果這個按照他的想法並爭論下去,會開拓出中國的文藝復興,西方的進步會在我們的後面。但可惜中國沒有意識到,也不可能意識。反而依著巨大的慣性沿著孔孟、程朱理學、王陽明的路走著。直到近代依舊沒有擺脫,要不曾國藩就不會那麼崇拜王陽明瞭。但這條路是需要改變的路。

  • 6 # 夢歸秦淮

    關於《萬曆十五年》這本書,怎麼說呢,是一本好書,也是作者黃仁宇耗費了七八年的時間的著作,算是作者的成名作吧。自出版以來更是暢銷至今,這不得不說,對於一本書而言,常年加印並暢銷就是讀者們對它最大的肯定了。

    首先,我們需要肯定的是,確實是一本值得好好看的書。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這一年對於明朝來說或許看似淡淡的不起眼,然而作者確實用這看似不起眼的一年為視角,勾勒出我們所不知或忽略掉了的若干事件,而這些事件看上去雖不打眼,但骨子裡確實前期所留下的後遺症,更甚至會直接影響到明朝後期的發展。歷史上的點點滴滴,我們不曾知曉,但在作者的書中卻能以他特有的視角來告知我們,原來那時一切都是這樣的。

    作者先後從萬曆皇帝、申時行、張居正、海瑞、戚繼光、李贄等人入手。讓我看到了一為作為九五之尊的皇帝的無奈和抗爭,更看到了首輔們申時行、張居正的身居高官的作風,也看到了青天海瑞的“無用”,更甚至有抗倭英雄戚繼光於歷史光環之下的另一面,當然還有哲學家李贄是如何自我衝突的哲學人生。

    這是一部看似像歷史,卻又像是一個個的人物小記,然而透過對這幾個重要的描寫,將那些年的癥結展露無遺。任何一個細節都有可能造成整座大廈的傾覆。

    《萬曆十五年》如果喜歡歷史,如果喜歡明朝的那些事兒,那麼這本書就是一本絕對值得去捧起來的書,因為確實是挺有趣的,不會像讀其他的歷史方面的書那麼枯燥,至少對於普通的讀者來說是沒有什麼閱讀障礙的。

  • 7 # 龘藏

    非常高興回答此問題。

    很久以前讀過這本書了,當時看完非常震撼,還寫了很長的讀後感。這本書的作者黃仁宇是以為美籍華僑,敘事公正大氣。書中不僅是在講歷史,也是在講做人之道。總之,非常值得一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f91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