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益達紅紅

    一、成長所需的營養。

    猴頭菇與其它種類的菌種一樣,需要寄生在其它的載體上,屬於木材腐生菌。那麼在大面積的培育這種菌類,需要做到既能節省資源,又能達到好的效果,所以建議使用木屑作為繁殖的載體,像甘蔗渣、棉籽殼等也是理想的碳源。而米糠、麥麩等屬於氮源效果沒有碳源好。在它的發育階段需要不斷的吸收磷、鉀、鎂以及鈣等礦物質,所以在它子實體形成的過程中需要提供足夠的營養,在準備載體的時候需要做好基肥措施,以防營養不良出現。

    二、控制適宜溫度。

    猴頭菇菌形成需要一定的溫度,它能適應在6到34的區間中,但是想要確保猴頭菇順利的形成菌絲,需要將溫度控制在12到24度。當溫度高於25度的時候子實體不容易形成,機率較小容易出現失敗,而溫度低於10度的時候,子實體會出現變異,顏色發紅,嚴重情況是不能食用的,所以想要獲得高產量的猴頭菇菌需要調控好溫度,將溫度把控在18到20度之間能夠加速子實體的形成。

    三、按成長階段控制含水量。

    子實體的成長階段不同,所需要的含水量也是不同的,在培養基階段,需要的含水量在60%到70%之間,如果超過或是低於這個含水量,原基的分化就會減少,影響產量。菌絲的培育階段需要控制在70%,子實體的培育階段控制在85%到90%,這個區間形成的子實體通體較白,形態好看,如果低於70%則會導致子實體的表面出現乾燥,顏色轉黃,菇體萎縮,造成產量的下降。那麼一個直徑在5釐米以上的子實體需要用水量2到6克。

    四、確保空氣流通。

    猴頭菇屬於一種好氣性菌類,對二氧化碳極為的敏感,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濃度高於0.1%的時候就會刺激菌柄的分枝,會由一個分裂出多個,形成畸形菌菇,所以在培育的過程中需要做好通風設施,確保種植的林間密度適宜,不要過於的稠密。

    五、散光光照。

    猴頭菇的成長不需要過多的光照,這種菌類多在林間成長,容易被樹木遮擋Sunny,在它的菌絲成長階段可以不需要Sunny的照射,雖然不會死亡發育良好,但是不會形成子實體,所以在原基發育的階段是需要照射50lx的散光來刺激原基的分化,等到子實體開始成長時逐漸的加大光源的照射,強度在400lx,菇體成長顏色潔白,燈光強度需要把控,強度過高,子實體顏色會轉換為紅色,不能食用。

    六、酸鹼度。

    這種菌類屬於喜酸性,它的菌絲成長需要在ph2.4到5之間的範圍內形成,ph值處於4時效果最佳。但是當ph值高於6以後會導致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嬰兒二個月二天不拉屎了,正常嗎?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