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康復治療師吳小豔
-
2 # 疾病小克星
運動神經元病症狀早期症狀: 首發於上肢遠端,表現為手部肌肉萎縮、無力,逐漸向前臂、上臂和肩胛帶發展;萎縮肌肉有明顯的肌束顫動;此時下肢則呈上運動神經元癱瘓,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徵陽性。症狀通常自一側發展到另一側。
晚期症狀: 隨疾病發展,可逐漸出現延髓、橋腦路神經運動核損害症狀,舌肌萎縮纖顫、吞嚥困難和言語含糊;晚期影響抬頭肌力和呼吸肌
-
3 # 生命召集令
運動神經元疾病學名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該病是由於大腦、腦幹、脊髓運動神經細胞被侵犯而出現肌肉逐漸萎縮無力,直至癱瘓的一個疾病。因為身體在發病過程中,由於癱瘓,像逐漸被凍住一樣,故而又稱“漸凍人”。
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就是得的此病,那年他剛21歲,最初只是出現動作笨拙,後來不由自主摔跤,甚至有一次從樓梯上摔下來,當病情進一步惡化時,他開始出現言語障礙,直至最後他只能癱瘓在輪椅上,雖然霍金活了超出醫生給他判定的2年期限,但一般此病進展快,平均生存期限只有3年。
最初該病症狀表現輕微,只是容易疲勞、無力,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後期可逐漸症狀明顯。按臨床症狀可分為兩型,一種是從四肢侵犯開始,即先四肢出現萎縮無力,逐漸向身體其他地方蔓延直至最後侵犯呼吸肌,出現呼吸衰竭。還有一種是從延髓麻痺開始,最初主要以發音困難,吞嚥開始,四肢尚良好,但隨著病情進展,四肢無力萎縮症狀也會很快出現。從生活自理逐漸到生活無法自理,癱瘓在床,需要胃管進食,再到後來出現呼吸衰竭。
該病目前屬於疑難病範疇,一些研究認為和遺傳或基因缺陷有關,也有研究認為和重金屬中毒有關,但具體病因還是一個未知。因此,針對該病並無有效治癒措施,臨床多是延緩病情,進行一些針對性治療。其中包括藥物治療(如利魯唑)、全身水療(促進血液及淋巴迴流)、物理治療(維持肌力與動作能力的訓練)、安寧護理(心靈與心理的關懷)等。
本期答主:馮海燕,醫學碩士
-
4 # 西瓜太郎307
像運動神經元這種疾病,大多是最先發病的是手的部位,患者應該可以感覺到手部無力,手指笨拙,僵硬,手部肌肉逐漸萎縮,伴有肌肉震顫,四肢呈現出的是進行性肌肉萎縮,先開始是手部,然後漸漸分散到臂肌,然後分散到胸肌,背部、小腿、臉頰、下吧等等都會出現肌肉萎縮的情況,行動困難、呼吸和吞嚥障礙等症狀。像這種病不及時治療,嚴重的話可能會生活不能自理。其實運動神經元的早期症狀是很明顯的,最早可以感覺到手部沒有力氣,手指僵硬,笨拙,肌肉震顫,然後伴有肌無力,走路困難,動作不靈活等。像這種情況都屬於是運動神經元病,一般都在成年後開始發展,雖然進展緩慢,但是都是運動神經元病。還有一種就是出現舌肌萎縮,帶有顫動,導致說話發音不清楚,吞嚥東西困難,咀嚼無力等,到了晚期的話可以導致到全身肌肉萎縮,臥床不起,並且因為呼吸肌的萎縮導致呼吸困難,這種也屬於是運動神經元病
-
5 # 幸識cy
1.肌萎縮側索硬化症:①男性多見,起病緩慢,有上、下運動神經元受損同時並存的特 徵,多數從一側肢體遠端開始,緩慢進展為雙側;②首發症狀為手指活動不靈,精細動作不準,手部肌肉萎縮呈“鷹抓手”;③體驗可見雙上肢肌萎縮,有肌束顫動,肌力減退,肌反射活躍,霍夫曼徵陽性;雙下肢肌力尚可,肌張力增高,動作不協調,痙攣性癱瘓,剪刀樣步態,膝、踝反射亢進個,Babinski徵陽性;④隨病程延長,後期出現延髓麻痺,呼吸肌受累,最終因呼吸肌麻痺及肺部感染死亡;⑤本病生存期短者數月,長著10餘年,平均3∽5年。
2.進行性肌萎縮症:男性多見,病程可達10年以上。病變僅累及脊髓前角細胞,表現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害的症狀和體徵。首發症狀常為對稱性雙上肢遠端肌肉萎縮、無力,逐漸波及前臂、上臂和肩部肌群。後期發展至全身肌肉萎縮,累及呼吸肌時出現呼吸困難或合併肺部感染而死亡。
3.進行性延髓麻痺:叫罕見,發病年齡較晚。本病常1∽2年內因呼吸肌麻痺或繼發肺部感染而死亡。
4.原發性側索硬化:罕見,多中年以後發病,進展緩慢,病變選擇性損害皮質脊髓束而出現上運動神經元癱瘓和錐體束徵,下胸段皮質脊髓束常先受累,故首發症狀為雙下肢對稱性乏力、僵硬,行走時呈痙攣步態。
-
6 # 柚子愛舞蹈
您好,這種情況,建議您呢還是要及時的治療可以到天津。 建議您那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到天津市第一附屬醫院。那裡的針灸很好,全世界都有名,您可以透過針灸配合中藥治療效果很好。以上是對運動神經元病一般有哪些症狀表現?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
7 # 荊門海之聲
一、下運動神經元型:
多於30歲左右發病。通常以手部小肌肉無力和肌肉逐漸萎縮起病,可波及一側或雙側,或從一側開始以後再波及對側。因大小魚際肌萎縮而手掌平坦,骨間肌等萎縮而呈爪狀手。肌萎縮向上擴延,逐漸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帶。肌束顫動常見,可侷限於某些肌群或廣泛存在,用手拍打,較易誘現。少數肌萎縮從下肢的脛前肌和腓骨肌或從頸部的伸肌開始,個別也可從上下肢的近端肌肉開始。
顱神經損害常以舌肌最早受侵,出現舌肌萎縮,伴有顫動,以後顎、咽、喉肌,咀嚼肌等亦逐漸萎縮無力,以致病人構音不清,吞嚥困難,咀嚼無力等。球麻痺可為首發症狀或繼肢體萎縮之後出現。
晚期全身肌肉均可萎縮,以致臥床不起,並因呼吸肌麻痺而引起呼吸功能不全。如病變主要累及脊髓前角者,稱為進行性脊骨萎縮症,又因其起病於成年,又稱成年型脊肌萎縮症,以有別於嬰兒期或少年期發病的嬰兒型和少年型脊肌萎縮症,後兩者多有家族遺傳因素,臨床表現與病程也有所不同,此外不予詳述。
二、上運動神經元型:
表現為肢體無力、發緊、動作不靈。症狀先從雙下肢開始,以後波及雙上肢,且以下肢為重。肢體力弱,肌張力增高,步履困難,呈痙攣性剪刀步態,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若病變累及雙側皮質腦幹,則出現假性球麻痺症狀,表現發音清、吞嚥障礙,下頜反射亢進等。本症臨床上較少見,多在成年後起病,一般進展甚為緩慢。
三、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型:
通常以手肌無力、肌肉萎縮為首發症狀,一般從一側開始以後再波及對側,隨病程發展出現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損害症狀,稱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病程晚期,全身肌肉消瘦萎縮,以致抬頭不能,呼吸困難,臥床不起。本病多在40~60歲間發病,約5~10%有家族遺傳史,病程進展快慢不一。
假如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有以上幾種不適的症狀,應該及時的進行正規的檢查,在治療時需要根據不同的病情進行正規合理的治療方法。
-
8 # 成都風溼醫院陳主任
運動神經元病在臨床上根據病情及症狀表現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因此,運動神經元病的症狀也會有所不同。
一、下運動神經元型:
多於30歲左右發病。通常以手部小肌肉無力和肌肉逐漸萎縮起病,可波及一側或雙側,或從一側開始以後再波及對側。因大小魚際肌萎縮而手掌平坦,骨間肌等萎縮而呈爪狀手。肌萎縮向上擴延,逐漸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帶。肌束顫動常見,可侷限於某些肌群或廣泛存在,用手拍打,較易誘現。少數肌萎縮從下肢的脛前肌和腓骨肌或從頸部的伸肌開始,個別也可從上下肢的近端肌肉開始。
顱神經損害常以舌肌最早受侵,出現舌肌萎縮,伴有顫動,以後顎、咽、喉肌,咀嚼肌等亦逐漸萎縮無力,以致病人構音不清,吞嚥困難,咀嚼無力等。球麻痺可為首發症狀或繼肢體萎縮之後出現。
晚期全身肌肉均可萎縮,以致臥床不起,並因呼吸肌麻痺而引起呼吸功能不全。如病變主要累及脊髓前角者,稱為進行性脊骨萎縮症,又因其起病於成年,又稱成年型脊肌萎縮症,以有別於嬰兒期或少年期發病的嬰兒型和少年型脊肌萎縮症,後兩者多有家族遺傳因素,臨床表現與病程也有所不同,此外不予詳述。
二、上運動神經元型:
表現為肢體無力、發緊、動作不靈。症狀先從雙下肢開始,以後波及雙上肢,且以下肢為重。肢體力弱,肌張力增高,步履困難,呈痙攣性剪刀步態,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若病變累及雙側皮質腦幹,則出現假性球麻痺症狀,表現發音清、吞嚥障礙,下頜反射亢進等。本症臨床上較少見,多在成年後起病,一般進展甚為緩慢。
三、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型:
通常以手肌無力、肌肉萎縮為首發症狀,一般從一側開始以後再波及對側,隨病程發展出現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損害症狀,稱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病程晚期,全身肌肉消瘦萎縮,以致抬頭不能,呼吸困難,臥床不起。本病多在40~60歲間發病,約5~10%有家族遺傳史,病程進展快慢不一。
假如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有以上幾種不適的症狀,應該及時的進行正規的檢查,在治療時需要根據不同的病情進行正規合理的治療方法。
-
9 # 小骨頭看人生
運動神經元病是以上、下運動神經系統受累為主要表現。
其中肌肉無力、肌肉萎縮、肌束震顫為下運動神經系統受累表現;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徵陽性為上運動神經系統受累的主要表現。
多數患者的首發症狀以不對稱的區域性肢體無力起病,如走路發僵、拖步、易跌倒,手指活動不靈活等。也可以吞嚥困難、構音障礙等球部症狀起病。少數患者以呼吸系統症狀起病。
-
10 # 亮亮25252743
運動神經元症又稱肌痿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好發於40到50歲的中年人。該病主要侵犯患者的運動神經元,選擇性的損害脊椎前角和腦幹的運動神經核。
運動神經元分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上運動神經元具體表現在四肢上,四肢無力、僵硬、發緊、動作不靈活等。下運動神經元的初期症狀就是神經損壞,舌頭上的肌肉會萎縮,伴有跳動,所以會出現說話不清楚的狀況,吞嚥困難、喝水困難、咀嚼無力、走路不穩等,嚴重的會導致癱瘓。
運動神經元病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應儘早使用保護及輔助器械,防止受傷並保持適當的活動量,給病變組織以適當的刺激,促使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有益於延緩病情進展,且可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運動神經元症患者平時要注意保暖,不能吃過涼和含有涼性的食物。
-
11 # 荊門海之聲
臨床以進行性脊肌萎縮症、肌萎縮側索硬化最常見。本病主要表現,最早症狀多見於手部分,患者感手指運動無力、僵硬、笨拙,手部肌肉逐漸萎縮,可見肌束震顫。
-
12 # 慧樞
這都是西醫的說法,中醫是“經絡不通,氣血執行不到,引起所病部位得不到“精微物質”的營養,時間一長就發大病”
回覆列表
一、下運動神經元型:多於30歲左右發病。通常以手部小肌肉無力和肌肉逐漸萎縮起病,可波及一側或雙側,或從一側開始以後再波及對側。因大小魚際肌萎縮而手掌平坦,骨間肌等萎縮而呈爪狀手。肌萎縮向上擴延,逐漸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帶。肌束顫動常見,可侷限於某些肌群或廣泛存在,用手拍打,較易誘現。少數肌萎縮從下肢的脛前肌和腓骨肌或從頸部的伸肌開始,個別也可從上下肢的近端肌肉開始。顱神經損害常以舌肌最早受侵,出現舌肌萎縮,伴有顫動,以後顎、咽、喉肌,咀嚼肌等亦逐漸萎縮無力,以致病人構音不清,吞嚥困難,咀嚼無力等。球麻痺可為首發症狀或繼肢體萎縮之後出現。晚期全身肌肉均可萎縮,以致臥床不起,並因呼吸肌麻痺而引起呼吸功能不全。 如病變主要累及脊髓前角者,稱為進行性脊骨萎縮症,又因其起病於成年,又稱成年型脊肌萎縮症,以有別於嬰兒期或少年期發病的嬰兒型和少年型脊肌萎縮症,後兩者多有家族遺傳因素,臨床表現與病程也有所不同,此外不予詳述。
二、上運動神經元型:表現為肢體無力、發緊、動作不靈。症狀先從雙下肢開始,以後波及雙上肢,且以下肢為重。肢體力弱,肌張力增高,步履困難,呈痙攣性剪刀步態,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若病變累及雙側皮質腦幹,則出現假性球麻痺症狀,表現發音清、吞嚥障礙,下頜反射亢進等。本症臨床上較少見,多在成年後起病,一般進展甚為緩慢。
三、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型:通常以手肌無力、萎縮為首發症狀,一般從一側開始以後再波及對側,隨病程發展出現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損害症狀,稱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病程晚期,全身肌肉消瘦萎縮,以致抬頭不能,呼吸困難,臥床不起。本病多在40~60歲間發病,約5~10%有家族遺傳史,病程進展快慢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