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宓晗

    導讀: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有效懲罰孩子?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是一件漫長而又複雜的事情。現在都主張鼓勵孩子,讚美孩子。讓父母去鼓勵讚美孩子,大多數家長都會。孩子考了100分,會說:“寶貝,你真棒,你很優秀。”

    讚美孩子基本都能做到,但是如果孩子犯了錯誤,該如何去有效的懲罰孩子呢?很多的家長們就拿捏不準尺寸了。有的家長會狠狠地揍孩子一頓,實在不解氣的時候還會男女混合雙打;有的家長又非常的寵溺孩子,什麼都寵著、讓著;有的家長就是大吼大叫的大罵一頓。可是有多少懲罰讓孩子得到真正的教育呢?

    懲罰不當,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1、負面情緒

    如果說懲罰太過了的話,孩子可能會記恨父母,覺得父母因為一點小事而重罰,會讓孩子產生恨意、甚至會產生報復的心態。

    一旦有了這種心態,孩子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一味地記恨父母,覺得爸爸媽媽對自己不好,想要進行報復。這種心態會讓孩子錯失了反省自己的機會,而且會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產生裂痕,造成父母和孩子的疏離。

    有的孩子甚至會走向極端,覺得同時可能會讓親子關係緊張。

    2、以大欺小

    在孩子的理解裡面,爸爸媽媽的懲罰可能為看做是大人對孩子的懲罰,因為是大人,他們是小孩,所以被說教,被懲罰。可能會造成他們效仿這種他們理解中的“以大欺小”的。

    如何合理的懲罰

    1、懲罰對事不對人

    懲罰孩子不要把以前那些成芝麻爛穀子的事情都翻出來講。

    當前做錯了事情要懲罰就說當前的事情,讓孩子認識到是因為當前的錯誤而受到懲罰,是自己現在的行為錯了,需要改正。改正了之後還是媽媽的好孩子。

    孩子做錯了事情要批評,但不是對孩子有什麼不滿。要明確的告訴孩子,父母是愛你的,懲罰你是因為你做錯了事情,這也是對你的一種愛護,父母希望你越來越好。

    2、懲罰時態度要堅決

    當家裡的一位成員在懲罰孩子的時候,其他家庭成員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態度,不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樣孩子永遠也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3、懲罰要及時

    懲罰孩子一定要在犯錯的第一時間就懲罰孩子,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雖然說懲罰要及時,但是也要注意場合,避免公共場所和外人面前懲罰孩子。

    孩子的教育就像建房子,一定要打好根基,才能建成高樓大廈。只有有效的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成為出色的人才。

  • 2 # 基礎數學張老師

    首先我們要認識一下"懲罰"一詞,我們內心一定要明白這是一場教育,叫責罰教育,也就是說懲罰只是教育的一種手段,而不教育是目的,孩子作為獨立個體而存在,必須具備各種能力方能處世。責罰能鍛鍊孩子抗挫折能力,培養孩子吃苦,吃虧的能力。每一次責罰只要不把孩子壓垮對於孩子都是一次成長。懲罰過程要讓其帶著反思,苦其心智方能曾其所不能。當然責罰的前提是孩子犯了沒有爭議的過錯,對於一些似似是而非的問題有可能是代溝問題,要多交流溝通,道理是越辯越明的。

  • 3 # APPLEFAN2018

    1.規勸

    3.罰坐 限制處罰時間

    4.幫忙做家務

    5.畫畫或寫字靜心 冷處理

  • 4 # U橙心智教育

    瀉藥!

    通常定義:青春期大多是指11-16歲,孩子的身體快速發育,性成熟的一個時期,生理和心理都是一個快速發展時期。

    現實中父母常在孩子青春期感受到孩子身上散發出來的一股強大的力量,不是之前“孩子”那般好管理那般聽話,常常有“翅膀硬了”的感覺。

    這股力量和孩子身體和心理的成長是相匹配的。是要為成年時獨立面對和解決遇到的問題,獨自決策和為自己負起責任準備力量和勇氣;也是開始為獲得平等的家庭地位、個人權利和價值感做爭取的時候;

    這時候孩子是有想法和願望,但不想法,情緒和方法都還不成熟和嫻熟,表現在外就是“不聽話”“叛逆”……

    家長是相對孩子更成熟的,這時候就需要靈活轉換溝通方式,放下領導和權威的方式,用啟發和支援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支援孩子漸漸學會在天空“飛翔”。

    溝通中放下被挑戰和不被尊重的感受,孩子對自己的事才能更多分享給家長,溝通才能真正開啟。

    父母不要害怕孩子變得有力量,孩子對自己的有力量也是又喜歡又害怕,害怕你不給他機會駕馭自己的人生,也害怕自己駕馭不好做錯。

    所以,父母是孩子的“飛翔教練”或“拳擊教練”,不是對手更不該是長大的阻礙者。

    所以不論是想要孩子聽話還是想如何和孩子更好溝通,前提都是父母此刻的“角色”是什麼?

  • 5 # 唐匯楊

    家庭教育是各有不同,在此,把我個人的方法分享給大家。首先是耍做好自我,要求孩子做到的必須自己先做到。小孩子不可能不犯錯,犯錯後主要給們說清楚道理。並給他立規矩。同樣的錯誤不能再犯,犯後耍怎麼處罰,如果再犯就真的要打了。我自己的孩子己長大成人,現在呂一名優秀的律師,在他的成長中我只打個他兩次,第一次是他和堂弟一起玩,他把弟弟搞哭了,當時我沒問清是怎麼回事,就打了他,不管怎樣打他,他就是不哭也不認錯。後來我也不忍心再打了,就輕聲的問他事情的經過,他說:是弟弟先打他,他還沒還手弟弟就哭了,問明白後是真的不應該打他。當的我也跟他承認了錯誤,我不應該打他,以後什麼事都要搞清楚後能下結論。還有一次是我們農村水塘多,經常給他講,不要去水邊玩,他也聽話很少水邊玩,但是有一天,當我做玩事回家,遠遠就看到他和他表弟表妹三人,在魚塘網魚,當時他也看到了我,跋腿就往家跑。當我也到家後,只問了一句,怎麼辦,他回答說:打,我說好去自己找棍子,他慌慌張張找了一根粗糙又有骨節的棍子,我說:這不行,他問,為什麼?我說這棍子的骨節會刺穿你的肉皮,去再找一根光滑的來,他就又找來一根細木條,我問:先打那隻手,他伸出右手,我使勁打了三下,然後又伸出左手也打了三下。打過後就在他細嫩的手上留下了六道紅血痕。當時我就把抱起他,跟他說為什麼爸今天要打你。你跟弟弟妹妹在魚塘玩,耍是掉下水去怎麼辦?會淹死的?再後來他從不去水邊。後來再也沒打過他。做為家長最關鍵的是,要常與子女勾通,認他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要有兄弟般感情,千萬別把父子關係搞破裂。這樣就會越來判逆。

  • 6 # 連式逆襲

    以我兒子貪玩喜歡開水龍頭玩水為例,常規的教育方法無非就是打罵吼,但有用嗎?事情往往事與願違,孩子現場哭的稀里嘩啦的,下次依然如此。我的方法是讓孩子真正的盡情玩一次,滿足他的好奇,具體做法是把水龍頭開到最大,讓他盡情玩個十分鐘後,然後問他開心不?引導他要學會自我負責,要負責將洗手池擦洗乾淨,以免造成下一個用水龍頭人的不便,說到這一般孩子都是願意承擔的,接著就像雞蛋裡挑骨頭一樣挑剔著要求孩子擦到一滴水都沒有,最後問他下次還玩水龍頭放水嗎?答案絕對是不會的,我就是這樣調整過來的,你也試試吧,不懂得地方在私信我。

  • 7 # 米錯377

    確實有時候,孩子會犯錯誤,家長適當的懲罰也是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發展。請記住,你是孩子的太陽系中心,你是帶來溫暖與光亮的太陽。他的整個世界都會繞著你轉。你的寧靜感是每樣事物發展的源頭,是孩子世界的軸心。想想太陽寧靜地穿過天空,總是平靜地灑落閃耀的光芒,而不管人類怎樣詛咒或抱怨天氣的變化莫測。如果你能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預期,知道界線以及越界的的後果,你就能讓自己成為重心,也要讓孩子知道事情的邊界在哪,需要實施小小的懲罰,最好能夠溫和而堅定的堅持到底。

    比如幾歲的孩子,聽得懂大人的指令了,不管是叫孩子回到房間還是呆在指定地點,我們都要關心他的狀況,如果他不聽話,我們首先要讓自己語氣保持簡潔,不帶情緒,這是關鍵,因為這很難做到,所以我們自己需要反覆練習!如果以簡明的句子傳遞資訊,那他接收的就是單純的訊息,反之,如果加上自己的情緒,孩子感受到的是我們的情緒。如果孩子打了弟弟或妹妹,我們只要簡單的說:“打人的小孩要回自己房間去。在我們家,我們只講道理,不能打人。”下次,孩子就可能會選擇說出他的需求,而不是攻擊。又或者,如果他鬧脾氣時我們發怒,他得到的認知就是怒氣會招致怒氣,卻缺乏正面的做法當做模範。

    所謂言傳身教,確實需要父母自己先做好一個模範,再來有效的要求孩子,願所有父母都能在家庭教育中找到正確的方法,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 8 # 陪我伴你

    我以為,在家庭教育中,懲罰不是一個有效教育的手段。

    但是我永遠不會說懲罰不管用。從能立即制止不良行為這一點來說,懲罰確實管用,並且很好用。

    在我沒有決定潛心研究孩子教育之前,孩子媽媽認為孩子如果有問題,就一定要扼殺在搖籃中(具有把問題扼殺在萌芽階段的家長不在少數)。

    於是,女兒2歲半時,孩子媽媽就開始在各方面對孩子進行嚴格管教。

    如果孩子吃零食無度,媽媽會把零食直接扔掉;

    如果孩子不好好聽話,媽媽直接定時罰站;

    如果孩子不服管教,媽媽直接斥責使其順從……

    在孩子媽媽嚴厲教育下,孩子確實很乖,自己穿衣、吃飯、整理自己的物品……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們發現,剛三歲多的孩子,表現的特別膽小,到外面都不敢跟小朋友玩耍;孩子犯錯後,不良行為雖然一遭到媽媽的懲罰就會立即停止,但不久就會再次出現,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

    孩子媽媽不理解,為什麼會這樣?

    據研究表明,經常處在嚴厲管教下的孩子,要麼變得極其叛逆,要麼變得因恐懼而順從。

    當孩子媽媽再一次懲罰孩子的時候,我看著麻木的孩子,心中不忍。於是暗下決心,決定找出問題的根源。

    以後的日子中,我看了大量的育兒材料,最後採用了一套我覺得教育孩子有效的一個方法:面對孩子的時候,堅定自己的原則,和孩子友好的交談。

    接下來分享下這個方法,大家共勉:

    當孩子和你頂嘴,你需要走開,走開就是你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自己;

    而且,這樣做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最好的榜樣。

    你的走開是為了讓雙方平復心情,心情好了,才能解決問題。

    稍後,你可以對孩子說:“寶貝,我理解你生那麼大的氣,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剛才的做法。以後,每當你不尊重我的時候,我都會暫時的走開。我是愛你的,很願意和你在一起,當你覺得你能夠做到尊重我時,就來告訴我,我會很樂意和你一起找出處理你的怒氣的方法,然後我們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對你我都尊重的解決辦法上。”

    當孩子犯了錯,不要懲罰,要繼續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

    要避免由你來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及應該怎麼辦?你可以給孩子一些啟發性的問題:“發生了什麼事情?你覺得原因是什麼?你打算用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從中學到了什麼能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的問題?”

    當我們注意維護孩子尊嚴、尊重孩子並且態度堅定時,孩子很快就會明白,他們的不良行為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會激勵他們在保持自尊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行為。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孩子真的和原先不一樣了。

  • 9 # 再讀語文

    有一種懲罰叫自然懲罰。比如孩子喜歡爬高爬低摔倒了,比如他搶姐姐的東西被姐姐打了,比如他說話傷人別人不理他了……

  • 10 # 溪水流沙1

    不懂如何有效懲罰,但是得經常告訴它錯在哪裡,它錯了父母不開心,有時很傷心,有時很生氣。生氣了要讓孩子知道,懲罰有效就是不懲罰,只是引而不發吧,告訴它錯了,再錯要懲罰。當然錯的多了也得打呀!

  • 11 # 樹木也要樹人

    不邀自來

    記住三條:

    1.懲罰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說的接地氣一點就是希望透過懲罰去長記性!

    2.控制自己情緒,衝動真的是魔鬼!

    3.不要忘記前兩條

    自己是一個被教訓大的人,數不清的竹筍炒肉確實教了我很多東西,但是也讓那是的我心生怨恨。事情也就不意義枚舉了,就說有一次自己想做一把屬於自己的劍(小男孩,挺喜歡這個的),然後在製作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劃傷了自己的手。就是出了點小血,我那時候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可能是怕父母擔心,或者害怕父母看到了刨根問底,然後我作為鑄劍師的夢想就毀了。所以就隱瞞不報,吃飯的時候,我老子返現我躲躲閃閃,而且平時家教說是要左手端碗,我那天怕暴露就吧左手放在桌子下面,結果是欲蓋彌彰!

    悲劇了。我老媽看見了,問我是不是被別人傷的,我死活說不是,(因為有過前科,被人打說是摔了一跤),那時候感覺要屈打成招了,還好我老子攔住了。問了我怎麼回事,我就只好坦白了,但是坦白從寬在我家我上過很多次當,我說是做件的時候傷的,結果一個說是我玩刀子危險,一個說我隱瞞不報,萬一出了事怎麼搞(那一陣剛好有人破傷風去世),混合雙打啊!

    成果就是,在接下來的半年我都沒碰過家裡的刀!

    故事講完了,說個正事:

    在教育的時候,我看到過從源頭出發式的教育,即認為一切行為都有其目的。所以當孩子犯了錯,更好的方法是放下心裡面的恐懼、憤怒、不安去了解孩子為什麼這樣做。做一個耐心的家長,至少得要先禮後兵!

    看到這裡,不知道各位還記得我們最需要的三條準則是什麼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自己的孩子長大結婚,生了孩子,你會幫忙照顧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