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韻軒書法

    寫好書法要做到一氣呵成,王羲之是如何做的呢?

    他說:"夫欲學書之法,先幹研墨,凝神靜慮,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則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王羲之說的大意是寫書法似作文章,要構思好,才能胸有成竹,一氣呵成。先當養氣,凝神靜氣,預想在作品紙上的影像,大膽落筆,注意上下字的承接,包括筆勢和字勢,隨機應變,自然氣脈貫通。

    好書法要氣貫全篇古人如何做的呢?

    梁同書是這樣做的,他說:"寫字要有氣,氣須從熟中來,有氣則自有勢,大小長短,高下欹正,隨筆所至,自然貫注成一片段,卻著不得絲亳擺佈,熟後自知。″

    要做到氣貫全篇,應以形求勢。自由揮運。須中熟中來,不能刻意做作,要自然。

    他們二位古人說的重點一是技法要純熟,二是要意在筆先。

    (上圖行草書法為王羲之書《慈顏幽翳帖》,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2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書寫技法嫻熟,帶著情緒書寫……書法過程如同演員入戲。字型是有性別的,不能濫用,需根據書寫的詞語含義精心設計章法,並使用與其內容相符合的字型風格,謂之二度創作。

    書法是載體,藝術內涵很重要,書法美學要懂一點,字外功是必不可少的……

    為什麼有些人練了幾十年終成字匠? 不管寫什麼內容全都是一種字型,風格千篇一律,甚至筆畫像標準件,始終停留在寫字層面,不知道書法究竟是何物……

  • 3 # 一葉小舟82704

    書家知識淵博,書寫時成竹在胸,意在筆先,才能點畫相連,筆筆相接,使人感到書作,一氣呵成,氣貫全篇。如王羲之,蘇軾,董其昌等古人,概莫如是。

  • 4 # 安化俊字

    主要還是講熟練,比如一個字你寫熟了,快寫時,筆劃就很連貫。這種連貫就是一氣呵成。如果通篇字都瞭如指掌,成竹在心,就會舉一反三,筆劃也充滿自信,也可以寫得誇張,甚至字與字間筆劃相連,或筆斷意連。我們來看看古人的作品,再繼續分析,古人在這方面是怎麼做的?我們先來看一幅字,

    這個是很有名的《中秋帖》,古代一氣呵成書法的優秀代表,看看"不復不得,甚省如何,人何,慶等,"這些字,分析如下為:1.筆劃不要寫散了,心中有條主軸線,收放不要離主軸過遠,你看,為了靠在主軸上,得字都收成一團了,慶字反文也變成了一個圓孤似的,為的就是不讓筆跑太開,以免筆跳躍太遠,影響意與形的絲絲相扣,如寫散了當然不一氣呵成。2.再就是把一些字簡化,讓線條不再繁亂,更方便讓筆劃留在主軸線上,於是人們造出了草書,草書一大貢獻應該就是讓書法連貫,產生一氣呵成之感。上面作品中如字何字的草字出現,讓上下連貫,讓作品頓時脫俗!活力大增!3.書寫時,筆劃因形就勢,寫到這裡了,下一筆就在當處起筆,這樣字即緊緻,有利氣貫全篇。4.還有一點是字面看不到的,書寫時,全懸,手腕與肘相時而動,運筆時,肘不要僵在那,與腕相送,這樣筆劃才更流暢!

  • 5 # 情景交融

    好書法“”一氣呵成”,要“”氣慣全篇”,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一、具體古人如何做到的不得而知,但我們研究古人的作品,和古人創作的習慣以及古人的學習書法的經歷,我們是能夠推測出古人書寫方法的。

    二、大凡能夠做到“”一氣呵成”,“”氣貫長虹”都是勤學苦練的結果,都是平時積累的結果,學富五車才能出口成章,書法也一樣,勤奮加學習積累最後一氣呵成,火候到了就成了“氣貫長虹”的好書法。

    三、胸有成竹才能遊刃有餘,書家知識淵博,書寫時成竹在胸,意在筆先,才能點畫有神,筆筆相映,使人感到作品,一氣呵成,氣貫全篇。如王羲之,蘇軾,董其昌等古人,近代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概莫能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情侶會因為買房問題而無法步入婚姻殿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