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翰墨書道

    書法中的每一項技練精熟了都可以是一個小技巧,從執筆到運筆和結構章法等方面都有。為什麼說要有一個熟字,書法的技法不熟還算不上技巧。

    比如運筆筆的幅度吧,就必須尊從一分筆二分筆三分筆的原則。一般的書體運筆鋪毫的最大復讀都不能超過三分筆,最好在一分筆左右。一分筆運筆鋪毫的過程中最靈便自如,超過三分筆,駕毛筆執使轉用就不容易靈活。所以在讀帖時就要分析字帖範字大約的運筆復讀,以便於選擇毛筆。

    點畫方面要了解什麼是方筆和圓筆,並弄明白它們是用什麼技法表現出來的。這裡就不具體解讀了。

    結構處理方面要注意點畫間的間隔均勻,先求均勻然後再追求不均勻中的均勻。無論什麼字型和書體,幾乎每一個字中都會有一部分的點畫要處理成均勻的,非常字形就容易散架。在如主筆突出的問題,要想人一個字有精氣神和取得端正大方的效果,就不行要在一個字中設定一個主筆,有了主筆,整個字形輪廓也就不會再呆板。

    章法方面如字字相生動問題,要想使得作品整體好看氣韻和諧就必需要處理好字字相生動問題,就是一點生一畫,一畫生一字,一字生一行,一行生全篇。找準了字與字間的關係,就能夠使得行氣通達。作品章法耐看。

  • 2 # 新湘江新高度

    對於你提出來的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學習書法是沒有技巧可言的,如果硬要說有的話,那也只有一個技巧,那就是反覆的臨帖。書法是一種功夫,不是一種技術。如果不臨帖,功力不到,你就是技術再好,技巧再多,寫出的字也會缺乏根基,站不住腳。

    而且臨帖也不能亂臨。有一句古訓叫做”取法乎上”。”取法乎上”出自《易經》,原文為:”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乎下,其下下矣”。其實這幾句古話不止《易經》上有,其它一些古典上也有,被當做學習方法論在各個領域廣泛採用。其大概是,法,就是方法,法度,任何技藝都是要循法度的。學習法度就要從這個領域最好最上等的開始,而不能從最差的開始學起。而且學上等還只能得到中等的;學中等的還只能得到下等的;學下等的不僅什麼都得不到,反而有害。

    把“取法乎上”的思想應用到書法學習上來,要在這樣兩點上體現:一是,學習書法是有一個學到老的臨摹過程的。臨摹就是臨摹別人的字畫。而臨摹必須追古溯源,臨摹越上古的人的作品越好,從中吸收的營養會越多。取法乎上的“上”在這裡也有上古的意思。而一開始不提倡臨摹今人的東西。道理很簡單,今人的法度也是在臨摹中從古人那裡得來的。二是學習書畫要從最好的老師那裡去學,不能在一般的老師那裡去學。因為一般的老師沒有掌握到真正的法度,反而會有許多不合法度的毛病。跟這樣的老師,學不到真法度是肯定的,還有可能把老師的毛病都學了。而這些毛病一學到手,要改掉非常團難,還會影響真法度的學習。目前社會上好多書畫培訓班就是一些江湖書畫家開辦的,不少家長把小孩送到這些培訓班學習,按照“取法乎上”的理論是不足取的。

    所以,學習書法一定要從臨摹開始,而且一一定要從臨摹楷書開始,包括篆書、魏碑、隸書。可選這樣一些字帖:褚遂良《大字陽符經》《雁塔聖教序》,歐陽詢《九成醴泉銘》,虞世南《孔子廟堂碑》,顏真卿《勤禮碑》《麻姑仙壇記》,柳公權《玄秘塔碑》《神策軍碑》,趙孟頫《膽巴碑》《三門記》,《北魏鄭文公碑》、《北魏元懷墓誌》、《魏張猛龍碑》、《魏崔敬邕墓誌》、《乙瑛碑》、《禮器碑》、《張遷碑》、《石門頌》、《曹全碑》、《史晨碑》、《散氏盤》、《石鼓文》、《嶧山碑》、李陽冰《三墳記》。

  • 3 # 書畫中國

    有一個所有書法教學者,最不想外傳的方法就是轉筆,我曾經和一個朋友的朋友也是從事書法教學的,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說過轉筆的事情,但當時不知道他是為了顧及自己的顏面,還是為了貶低他而人而抬高自己,他反駁說毛筆寫字用的是中峰,根本就沒有轉筆這一說。我告訴他,你回去自己好好參悟一下再說吧,如果不運用轉筆有些筆畫根本無法完美形成。

    說實話,我真為他的無知或是狂妄感到悲哀!!

    轉筆是一個很微妙的小技巧,但很難掌握,非言傳身教而不能得。然而如果不掌握轉筆的技巧,寫出來的書法字很可能筋骨無存。

    轉筆用文字無法表達清楚,希望你找一個真正會書法的老師進行請教,務必掌握這一技巧。

  • 4 # 問渠堂主LLW

    書法是藝術,強調的是美感丶質量,追求的是高效、是價值。書法創作就如工廠製造產品,無論是材料選擇,款式運用,工具使用,包裝製作等都有很多細節和日常小技巧。俗話說的好,細節決定成敗,只有細節到位,合理使用技巧,才能遊刃有餘,創作出好的書法作品。比如在書法用紙上什麼書體選用什麼宣紙,是選用生宣還是熟宣,用筆上是使用狼毫還是羊毫或者兼毫等等,有經驗的書家都有自己的心得和技巧。甚至包括款式應用,墨汁兌水,宿墨調製,紙張疊格,蓋章鈐印,作品拼接,毛筆的清洗和保管等等都蘊含著一定的實用技巧。關於這些方面的技巧,好多書家都有經驗之談很方便各求所需,分享學習。總之書法日常技巧不僅需要學習和積累,更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運用。

  • 5 # 王增義ztxb

    那要看大字和小字l,大字怕上牆小字怕成行,大字注重結構,小字注重提按,榜書如果結構不到位在桌子上看挺好,掛在牆上感覺鬆垮,小字注重點畫提按,本人淺見。

  • 6 # 濰水逸人

    記住,頓筆是為調整中鋒而做出的必要舉動,寫字肯定也需要顧及。

    所謂筆斷意連,其實就是為中鋒用筆做的鋪墊。各位可細思其中奧妙!

    第一二是我的近期書寫,第三是田英章老師的作品。雖然我的字有受田氏的啟發,但細節還相差很遠。

    田老師應該是當今最頂級的書法家。

  • 7 # 麓風軒

    在日常的書法或寫字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基本的小技巧,可以讓寫出來的字更加漂亮!我這裡總結了幾點技巧,分享給大家:

    1、左右開張

    將具有撇、捺筆畫的漢字,寫得儘量往左右舒展開來,不要縮成一團。如下圖:

    2、長橫支撐

    將一個字的長橫(往往都是主筆),寫得挺拔有力,如長虹臥坡,形成有力的支撐。如下圖:

    3、中宮收緊,四面開張

    當一個字筆畫較多時,必須將中宮收緊,凝聚在一起,然後將一些較長的筆畫寫得向外舒展。如下圖:

    4、密而不堵

    如下圖庭字,中間筆畫較多,往往寫起來會比較擁堵,此時可以應用一些技巧,將原本很堵的地方寫空,形成一片舒朗地帶,別有味道。

    5、簡省筆畫

    在楷書當中不能簡省,但是在行草書當中,當一個字筆畫較多時,若不省略就感覺很繁瑣,儘量採用約定俗成的筆畫省略辦法,如下圖聲字:

    6、筆畫變化

    當遇到相同的漢字、偏旁部首、筆畫時候,為了避免雷同,一定要在書寫上作一些變化處理,這樣看起來更加豐富有趣。如下圖:

    7、筆畫相連

    在行草書中,偶爾將一兩個字的筆畫有機地連線在一起,會增加行氣,顯得更加流暢。但是連線要自然,不要刻意為之。見下圖:

    8、加強對比

    書法中的矛盾對比關係有很多,但是對於一般書法愛好者來說,最簡單就是大小對比關係。在一行一篇當中,將某些字寫小,將另一些字寫大,這樣會增加趣味。如下圖:

    以上八條,是書法日常中非常實用的小技巧,人人都可以學會。

  • 8 # 千年蘭亭

    書法的技法雖說是“惟手熟耳”,但若自己去摸索,效率低下,有些竅門可能一輩子也無法知道。下面介紹一點小技巧。

    1、可用大筆寫小字,不可小筆寫大字。大筆寫小字,用鋒之三分,力在其中。若小筆寫大字,筆鋒勢必重按鋪開,按下去,卻提不起,筆鋒已失去變化。

    2、調墨之法,除可將墨與水按一定比例調好再寫之外,也可一碗墨一碗水,或先蘸墨後蘸水,或先蘸水後蘸墨。

    3、不可一筆一蘸墨,或一字一蘸墨,蘸一次墨要將墨寫完再蘸,這樣墨色由濃到淡,墨色自然、豐富。

    以一件4尺草書條幅為例,整個過程以蘸五六次墨為宜。

    4、臨帖宜先練單字後通臨,不可拿到帖即通帖。臨帖時應先將字按結構和偏旁分類,一類類練習,這樣效率更高。待單字過關後再通臨,從整體上把握其風格。

    5、創作應從集字開始。可利用點滴的碎片時間,將練習過的字三三兩兩組合成詞,進行集字創作。由少而多,由短到長,逐漸增加字數,直至集字成篇。

    6、學會“玩”筆。寫字一定要對筆的效能非常熟悉,在練字的空餘,可將筆蘸上墨後在紙上畫各種圈和直線,仔細體會毛筆的提和按。

    小技巧很多,平時在網上多留意即可。

  • 9 # 隹谷

    書法是很多人日常喜愛的業餘活動之一。尤其對於一些政府機關工作的文職人員,平時忙於工作,閒暇時又不願碌碌無為,沉溺於酒局、牌局等無聊的消遣之中,便利用業餘時間練習書法,既能打發工餘時間,又能陶冶情操,豐富自己的人生內涵,是一種高雅的業餘愛好。

    但很多人象我一樣,練習寫字純屬“半路出家”,既沒有堅實的少年時期學習基礎,又沒有老師給予必要的指點,往往只是閉門造車,盲目的臨習書帖,有時難免會走彎路,甚至誤入歧途,長時間寫不好字。

    那麼,書法日常練習中有沒有一些小技巧呢?

    一、不要貪多,專心於一、二種書體足夠

    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象我這樣年齡較大的愛好者,時間不允許涉獵過多的書體。事實上歷史上的書法大家也不是每種書體都樣樣精通的,象王羲之的楷書、行草書好,但很少見到他寫過隸書和篆書作品,何況我們這些業餘書法愛好者呢。在練習之初,可能不清楚自己喜歡哪種書體,或者說不確定自己適合寫哪一種書體,這時可以將篆、隸、楷、行、草逐一試試,每一種寫一段時間,力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書體,並固定下來,重點下功夫,加以時日,必有所成。

    我剛開始學習時,先寫的楷書,練習過歐楷、智永的《千字文》等,後來又寫了一段時間小楷,重點臨習王羲之的《黃庭經》、王寵的《逍遙遊》等等。後來感覺寫隸書更適合自己的性格和審美情趣,便專心臨習漢隸碑帖,現在已經基本固定下來,主要寫隸書,兼寫小楷,很少在行草書上用力,雖然一直寫不好,但感覺找對了路子,學習也比較愉快。

    二、多看影片,聽講座,汲取營養

    三、用平板電腦、IPAD等現代工具代替紙質書帖來練習

    較之紙質字帖,平板電腦、IPAD等顯示器具有自由放大的功能,對一些細微筆畫可以放大觀看,既方便又直觀,對於初學者很有幫助。我現在臨習古帖都是事先從電腦下載到平板上,然後再臨摹,一直以來感覺受益不少。

    四、剛開始寫字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比如,寫五公分以上的大字儘量站立懸臂寫,剛開始肯定感覺不習慣,也肯定寫不好,但沒有關係,寫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會寫好的。啟功先生曾說過:只要會拿筷子就會拿筆寫字。事實上就是這樣,我們小時候剛拿筷子時不也是拿不好嗎,但現在誰還不會熟練地用筷子啊。站姿懸壁寫字除了能照顧到字的結構和通篇的佈局以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健身,對於象我這樣的中老年人更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 10 # 永四月

    一、工具上的選擇

    紙墨筆硯四者,除了硯臺對寫字不是太重要外,其他3個都不能選得太差。尤其是筆。寫書法都是好筆難求,求到了就會一直用下去。

    一旦覺得挑選的筆寫著非常順手,既合自己的心意,又寫得很漂亮,可以一次買10支存著。放心,只要你是立志長期寫書法的,筆不怕存多。(下圖是我的部分毛筆)

    也有一個運氣問題,就是同一個品牌同一個型號,甚至同一批次,每支筆的質量可能都不同,差別懸殊。

    二、筆畫基本功

    前期練好每一筆畫,後期才能把字寫好。就像打地基,地基不牢,房子有倒塌的風險。

    筆畫前期先練個半年,每週至少練3次。

    三、字的結構

    筆畫練好了,就可以寫字了。寫字的時候,注意看字的結構。這個結構,不是單指我們語文意義上左右、上下等結構,而是研究自己所練字型的特點。

    打個比方,我練得魏碑,因魏碑變化多端,即使是同一個字,也有不同的結構。

    比如“故”字就可以左小右大、

    也可以左大右小,

    甚至同一處的筆畫,胖瘦不一。

    如果是自己創作的話,要根據整幅字來決定同一個字的不同寫法。一般在創作中,力求一幅字中,有多處同一個字,都求不同的寫法。

    四、篇幅結構

    篇幅結構決定了一幅字的氣息。整幅字應有大有小、有輕有重、小字重寫,大字輕寫。

    ▲“見”重“賢”輕

    ▲ 有大有小

    ▲ 小字重寫,大字輕寫

    五、臨摹

    筆畫是寫字前的基本功;臨摹是創作前的基本功。

    在臨摹中,體會、感悟,繼而書法有了自己的味道。

    一定要先臨帖,再出貼,切記不可天馬行空自己亂寫。

    臨帖宜以古代大家的字帖為主,臨正派字帖,切勿什麼江湖體都臨。

    還有,臨帖不是描摹啊。

    六、心神安定

    寫書法,最忌急功近利。書法,寫到最後,講究的是心靈的純淨、淡定和深厚。字由心生,心急,字也粗糙。

    修身養性的東西,急就失去了寫書法的意義。

  • 11 # 永書101
    1、兩個筆洗

    筆洗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可以算作文芳第五寶,通常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因其形制乖巧、頗具雅氣,許多人把它作為書法案牘上的裝飾品。我的建議是可以準備兩個筆洗,都盛上清水,寫完毛筆字之後,把毛筆先在第一個筆洗中過一下,再在第二個筆洗中洗乾淨掛起來晾乾。這樣做有兩個好處,既可以把毛筆洗得更乾淨,又可以把第一個筆洗中的墨水作為練習用墨,在廢宣紙上試寫書法作品或日常非正式練習,一舉兩得。

    2、買宣紙最好買六尺長卷

    選購宣紙最好選擇六尺長卷宣紙購買,通常規格是100米,這種紙是萬能尺寸,稍微計算一下,就可以裁成三尺整張、四尺整張、六尺整張、四尺對開、四尺斗方、三尺斗方等等許許多多書法形式,而且,最要緊的是,這種長卷紙張通常價效比較高,比較划算些。

    3、毛筆寫禿了

    毛筆寫禿了,也別扔了,我感覺用禿筆寫隸書、篆書時,筆畫的均勻性更容易掌握,書寫效果更容易表現書法古意,顯得蒼勁、古拙、有力,您不妨一試。

  • 12 # 李永忠

    在日常的書法或寫字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基本的小技巧,可以讓寫出來的字更加漂亮!我這裡總結了幾點技巧,分享給大家:

    1、左右開張

    將具有撇、捺筆畫的漢字,寫得儘量往左右舒展開來,不要縮成一團。如下圖:

    2、長橫支撐

    將一個字的長橫(往往都是主筆),寫得挺拔有力,如長虹臥坡,形成有力的支撐。如下圖:

    3、中宮收緊,四面開張

    當一個字筆畫較多時,必須將中宮收緊,凝聚在一起,然後將一些較長的筆畫寫得向外舒展。如下圖:

    4、密而不堵

    如下圖庭字,中間筆畫較多,往往寫起來會比較擁堵,此時可以應用一些技巧,將原本很堵的地方寫空,形成一片舒朗地帶,別有味道。

    5、簡省筆畫

    在楷書當中不能簡省,但是在行草書當中,當一個字筆畫較多時,若不省略就感覺很繁瑣,儘量採用約定俗成的筆畫省略辦法,如下圖聲字:

    6、筆畫變化

    當遇到相同的漢字、偏旁部首、筆畫時候,為了避免雷同,一定要在書寫上作一些變化處理,這樣看起來更加豐富有趣。如下圖:

    7、筆畫相連

    在行草書中,偶爾將一兩個字的筆畫有機地連線在一起,會增加行氣,顯得更加流暢。但是連線要自然,不要刻意為之。見下圖:

    8、加強對比

    書法中的矛盾對比關係有很多,但是對於一般書法愛好者來說,最簡單就是大小對比關係。在一行一篇當中,將某些字寫小,將另一些字寫大,這樣會增加趣味。如下圖:

    以上八條,是書法日常中非常實用的小技巧,人人都可以學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會抽菸嗎?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明知抽菸對身體有害,卻戒不掉,還在抽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