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塵根香道
-
2 # 龍宮伊萊特
頭部出汗異常
或陽虛胃火旺所致
頭部是諸陽之會,陽氣本應該是最足的,其固攝力也應最強。一旦頭上出汗而全身無汗或少汗,或者經常出汗,或許就意味著陽氣有些虛弱,(對於代謝旺盛的兒童來說,頭部出汗較多也是正常現象。)
另外,這還和胃火旺有一定關係。
建議:睡眠充足,多吃溫補食物,如大棗、牛肉、山藥、蜂蜜、茯苓。每天也可沖泡枸杞茶飲用。
不同性別、年齡的人汗腺的數量和發達程度都不相同。遺傳也會影響出汗多少,有些人先天就多汗。
那怎樣才是出汗異常呢?一是次數異常。大體來說,夏天,一天最好不要超過5次大汗淋漓。二是原因異常。有研究證明,正常人24小時內會蒸發600~700毫升汗水,沒有特殊情況,超過這個量就是出汗異常。
手腳心出汗異常
脾胃虛弱者易中招
手腳心出汗異常是比較常見的異常情況。一般來說,脾胃有運水化溼的功能,此項功能一弱,溼熱便會鬱積在體內。溼熱下趨,從而引起四肢末梢多汗。另外,脾胃與消化有關,如果食物在胃腸道吸收不好,會導致脾氣不足,進而引起心氣不足,愛出汗。
建議:多食用苦瓜、薏米。飲食清淡為主,少食肥甘厚味、油膩之物。
腋下出汗
陰虛或是主因
腋下汗液分泌旺盛並帶狐臊氣味,是腋窩部的大汗腺分泌異常所致。這個異常又與陰虛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肝膽二經分佈在兩腋,此外心火也容易循經上衝,一旦調理不好,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建議:以清熱,調理經絡為主。多食用新鮮水果,如青蘋果。此外,做好清潔。
頸部出汗異常
和內分泌失調有關
頸部汗腺不太多,若常出汗,可能與內分泌不調有關,也和體內溼熱有一定關係,由於溼性黏滯,導致體內氣機不暢,往往表現為上半身或頸部以上出汗。
建議:平時調節內分泌主要從飲食、運動上入手,必要時輔以藥物治療。多吃高蛋白類的食物,多喝水。
私處出汗異常
體內溼熱最易發
私處出汗異常或許跟體內溼熱、腎陽虛弱有一定關係。一般來說,體內溼熱與肝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究其根源,這和脾胃失健,溼邪內生,鬱而化熱有關。
建議:用金錢草、黃芪等草藥泡水喝,達到滋陰清熱止汗的效果。飲食清淡,避免冷食。
回覆列表
頭為諸陽之會,我們經常看到一吃飯就滿頭大汗的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正常人吃飯喝湯後會微微出點汗是正常現象,但如果汗出如流水,大多是體內溼氣重,而且兼有氣虛的人。
這種人有以下幾個特點:
1、肚子比較大,這是因為溼氣集中在腹部。肥胖的人大多是體內有溼氣,特別容易積聚在腹部。因此要想減肥成功,首先必須要先除溼。
2、爬樓的時候,沒上幾層就氣喘吁吁,感覺氣不夠用。這裡的氣指的是肺氣。中醫認為,肺主皮毛,為相傅之官,負責全身毛孔的開合。如果肺氣弱,就會導致肺控制毛孔開合的能力不足。
滿足以上兩個條件後,就會表現為吃飯時大汗淋漓。
吃飯大汗淋漓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汗血同源。脾胃為後天之本,吃進去的食物要靠脾胃運化後,將營養成分運送到身體各處。如果長期流汗太多,就不但是氣虛,整個人體就虛掉了。有句老話叫做“吃飯流汗,一輩子白乾”就是這個道理。
這類人如何調理?
要改善這種情況,要從補氣與除溼兩方面入手,可選用食療方法進行調理。
宜選用健脾益氣的食品,如小米、山藥、大棗、黃芪等。
山藥粥:山藥、粳米,能補中益氣,最適合氣虛者食用。
紅豆薏仁粥:這個粥在煮法上要注意,紅豆並不是市場上的紅豆而是赤小豆,這個要分清;另外薏仁性微寒,不宜直接煮,應該先炒一下,炒至微黃後在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