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眾地
-
2 # 三農種植通
油菜菌核病的發病規律
油菜菌核病的病菌是屬於真菌的一種,屬於核盤菌,該病菌和菌絲體可以在田間的植株上,或者是病株上,土壤裡過冬休眠,到了來年溫度適宜的時候,病菌出現後,尋找寄生主後,在寄生主上大量的繁殖分生孢子菌,溫度和溼度一旦上升後,孢子菌和菌絲體就會透過寄主在油菜上面進行侵害整棵植株,植株很快就會出現死亡。
油菜菌核病的發病原因菌核病的發病魚原因有很多種,比如從前期的品種問題也是會導致發病,另外田間溫度的把控不到位,水肥管理不但,導致水分過多,肥料偏施,使用輪作地進行種植等,這些都是造成油菜菌核病的發病原因,對於油菜菌核病是不容忽視的。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一.前期管理很重要:對於防治油菜菌核病,我們就要從前期進行預防,在選擇種植地的時候,儘量避免連作地進行種植,也不要選用十字花科的地塊進行種植,在前期選擇種子的時候,要選擇一些適合本地種植的無病害的品種,抗寒耐旱的品種最好。種子在前期進行消毒處理,可以試用高錳酸鉀進行浸泡種子或者是藥劑拌種。前期整地時要深耕後進行撒施消毒劑或者生石灰進行土壤消毒。種植油菜時,注意栽培的株距和行距,避免密植。
二.田間操作必不可少:在高溫多雨的時候,要進行排水設施的完善,預防田間出現積水,發現病株時要及時的進行清除,然後帶出園區進行銷燬,然後在土壤裡用消毒劑,到了油菜採收期後,要及時的進行清園,保證土壤裡減少病菌的寄生環境,種植後如果不想在行種植,可用消毒劑進行整地深耕的處理。
三.水肥管理少不了:對於在高溫多雨的季節要減少澆水的次數,出現積水及時的排出,尤其是在下窪處種植的油菜有格外注意,適當的在中期進行中耕追肥,注意多施磷鉀肥,少施氮肥,不偏肥,然後噴灑葉面肥或者使用蕓薹素戶或者赤黴酸,進行生長調整。
四.藥劑噴灑是絕招:在油菜地發病的初期,我們可以用盾殼黴,木黴菌,地衣芽孢桿菌生物菌劑進行生物防治,後期發病時可以用咪鮮胺,多菌靈,菌核淨,甲基硫菌靈,撲海因進行噴藥治療,介於菌核病病菌比較頑固,以上藥物還需交替使用,避免產生抗藥性。
-
3 # 居禎說
油菜是中國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油菜種植面積比例較大,但是,在長期的油菜生產實踐中常常看到,前期生長髮育不錯的油菜,最後不一定會高產豐收,這是因為油菜的菌核病常會極大地影響著產量,嚴重的年份常減產30%~50%,那麼,油菜菌核病有哪些危害特點?如何防治油菜菌核病?一起來看看吧!
油菜菌核病有哪些危害特點:
1、苗期受害的莖和葉柄初產生紅褐色的斑點,後擴大變為白色,組織溼腐,上面長出白色的菌絲,病斑饒莖後幼苗死亡,病部形成黑色的菌核。
2、花瓣極易感染,產生水漬病斑,易脫落。潮溼時病花瓣迅速的脫落。掉落在植株其他部位的病花瓣,可引起新的病斑。
3、葉片發病的病斑,初生暗青色水漬狀斑塊。後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大斑。病斑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同心輪紋,外圍暗青色,外有黃色的暈圈。乾燥時病斑破裂穿孔,潮溼時則迅速的擴充套件,全葉腐爛,上面長出白色的菌絲。
4、莖部病斑多從主莖中下部開始發生,初呈水漬狀,淺褐色,橢圓形。後發展成長橢圓形,梭形至長條狀的大斑,略凹陷,中部白色,有同心輪紋,邊緣褐色,病健部交接明顯。潮溼的條件下病斑擴充套件迅速,上面長出白色絮狀的菌絲。病部發展的後期莖髓被蝕空,皮層縱裂。維管束外露如麻,極易折斷,莖內形成黑色鼠糞狀菌核。莖部以上早熟枯死。
5、角果角果染病初現水漬狀褐色病斑,後變灰白色,種子癟瘦,無光澤。
菌核病是一種常見的對油菜產量威脅比較大的病害,也是常被一些農民忽視的病害。
如何防治油菜菌核病:
首先,要落實農業防治措施。一是提倡施用植株性的腐熟的微生物菌類肥料,如含酵素菌等,可有效地抑制病害;二是改善油菜大田及四周的水系設施,關鍵是要做到雨住田幹;三是合理配置田間密度,採用常規播種的可適當密植。
其次,要及時進行化學防治。防治重點應是長勢較好、廕庇較大、田間溼度較大的油菜大田。一可在初花期用等量式的波爾多液每畝50公斤噴施;二可用50%啶醯菌胺水分散粒劑,每畝30~50克或45%咪鮮胺錳鹽可溼性粉劑,每畝25克左右,兌水50公斤噴施;三可用38%惡霜菌脂水劑800倍液;四可用40%菌核淨可溼性粉劑,每畝75~100克,或25%戊唑醇可溼性粉劑60~70克,兌水50公斤噴施,以上藥劑,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地靈活選用。
-
4 # 甜園芒果
大家好,對於油菜都不會陌生,中國的經濟農作物之一,每年在很多地方舉辦過油菜花節,漫山遍野都是金黃色的油菜花,煞是好看。其實背後有很多農業人付出的艱辛,特別是大面積的油菜花的季節,管理的時候特別小心,打藥的時候怕把授粉的蜜蜂、昆蟲藥害死了,又怕用的藥治不了其他的病蟲害。所以,是小心翼翼的使用農藥。下面來說說油菜花菌核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一、菌核病的危害:
1、菌核病又稱菌核軟腐病、莖腐病,被很多農業人稱白杆、麻桿、黴蔸等稱號。是中國油菜種植生產中危害最大的一種真菌性病害。油菜感染得病後,油菜角粒數明顯減少、千粒重下降,一般可減產10%~30%左右,在危害嚴重的產區,減產率達30%以上。2、油菜的幼葉、葉片、莖稈、花瓣、角果、種子都會被感染此病,每個階段都要預防此病的危害,特別是在油菜盛花期最為關鍵。初期多是感染危害基部的葉柄,發現在病葉上出現有圓形水漬狀病斑,然後慢慢變成青褐色的,輪紋狀產生灰白黴的現象。3、油菜得病的莖上,起初會出現淡褐色水漬狀病斑,然後慢慢轉為灰白色的,在高溫時病害部位產生軟腐狀,表面上產生白黴的現象,乾燥後表皮破裂如麻絲,病莖內部被破壞腐爛成空心,生有白黴、黑色老鼠糞類狀的物質,導致油菜杆腐爛或死亡。油菜的角果受害後變成白色,然後種子瘦癟,它的產量和含油量就會降低,當油菜因長勢過旺而倒伏時,在遇到氣候高溫、高溼的環境,此病害就會加重感染。
二、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①、種子處理:在播種前晾曬可以把油菜籽晾曬一下,但是不能暴曬,初步篩選一下種子後,可以使用0.5~0.75Kg食鹽,或0.5~1Kg硫酸銨,搭配水5Kg進行選種,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用清水沖洗乾淨後再進行播種工作。
②、實行輪作、清園:油菜的苗床一律不準二次種植使用,在油菜收穫後,把在田間、路旁、脫離場等處的病殘體徹底清除集中清理燒燬。油菜杆渣子不能直接施入大田作肥料使用。大田種植最好實施水旱輪作措施,旱地種植油菜,可以和小麥等冬季作物輪作儘量不重茬。
③、田間管理:要做好開溝排水、防澇措施,做到雨停田幹。要合理調配密植,減少田間隱蔽、倒伏的油菜。多使用有機肥、農家肥,增施磷、鉀肥,避免在薹花期過量施用氮肥。期間做好中耕培土、時摘清除病、黃、老葉,隨即帶出田外掩埋或是燒燬,可以減輕病菌蔓延的危害。
2、藥物防治:
1、在油菜初花期到盛花期間,要注意使用農藥進行提前預防,每畝可以使用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克~150克,或是40%菌核淨100~150克,搭配水100斤,進行全方位是均勻噴霧。噴藥重點應在植株中下部莖葉和地面,對受到危害的油菜和長勢過旺的油菜田,應在間隔7~10天后,根據危害程度打藥,以提高防治效果。
2、也可以根據情況使用咪鮮胺(使百克)、氯啶菌酯、啶醯菌胺等藥劑和一些復配藥劑如25%多·酮(赤黴清)可溼性粉劑、福·菌核可溼性粉劑等,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以上農藥要輪換使用,可以減少抗藥性。
-
5 # 鄉村關中第一,油菜菌核病不同時期的患發的特徵。
1、苗期葉片患病症狀。油菜冬季生長到五六片真葉期,其葉柄、葉片出現紅褐色斑點,這時由於進入冬季氣溫低,病菌過冬活動減少,病菌擴散傳染慢;待暖冬或春天回暖後,病菌開始頻繁活動,病變葉片逐漸變為白色,且葉面生出許多白色菌絲,隨著春雨潮溼天氣,病斑面積不斷擴大,變為全葉腐爛,直至油菜苗死亡,最終形成了黑色狀的病蟲害窩底,而不漫延。
2、莖部患病症狀。到三四月份,油菜開始抽莖,莖部患病,病斑呈水漬狀,淺褐色,半橢圓形,邊緣褐色;在春天潮溼的條件下,病斑迅速增大,葉面長出許多白色絮狀菌絲,而不斷感染傳播,導致油菜莖植株部被病菌損壞空幹,風吹即斷,直接導致植株枯死。
3、抽莖後花蕾患病症狀。春季三月中旬開始,油菜抽莖後生長花蕾,這時花瓣極易感染菌核,逐漸出現水漬狀病斑,三天左右就開始脫落,在雨水及春風拂動下,這些病毒花蕾,或者花瓣掉落在其他植株上就迅速傳染。因春天氣溫升高,加之春雨或者澆灌,田間溼度增大,病菌傳播極快,其他植株很快患病,引發整個油菜田患病。
第二,油菜菌核病的防治辦法。1、實行輪茬作業管理。我們一直強調,油菜要輪茬種植,就是防止上茬病菌潛藏土壤,在這季種植後復活,而使田間病蟲害加劇,只有輪茬種植,這些病蟲害經過一輪種植後而死亡,這樣才能有效減輕病害。
2、施肥注意事項。對於油菜施肥管理,在施家畜基肥時,一定要腐熟到位,並與微生物菌類肥料一同施用,這樣的好處在於肥料中的菌種,抑帛家畜基肥的菌種,能有效地抑制病害發生,減輕菌類疾病的發生。
3、油菜種植密植度要適宜。種植油菜後,進行間苗管理,或移苗作業,行距25公分,株距20-25公分為宜,每畝留苗或移栽苗不超過14000株為最佳。同時,還要防止地窪田間出現水澇。這是因為密度過大,田間通風透氣效能變差,致使田間菌類性疾病在高溫高溼環境下,迅速發展漫 延,而不斷擴大。
4、及時清除患病植株。種植油菜後,在油菜長到5~6片真葉期,及時巡查田間,對於出現病斑的菜苗,及時摘除病變葉片;在春季三月份時檢視油菜抽莖、花蕾期是否患病,發現立即連根剷除,集中收集起來,在空曠地帶及時銷燬。一定要在這三個時間段加強巡田管理。
第三,春季菌核病與其他類病蟲害同時防治。春季氣溫升高,油菜田間的害蟲病變增多,這時,我們不僅僅要防治菌核病,還有霜黴病、蚜蟲、飛蛾類,以及白鏽病等病害也是相當普遍,這時,農民朋友一定要同時配比防治蚜蟲、蛾類等病蟲害藥劑,最大程度地殺滅菌類、蟲害類的危害,不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要多者兼顧防治,才能保證油菜豐產。
總之,油菜菌核病是常見病害,對油菜的成長和產生危害很大,常被一些農民忽視、或者未引起得視,或者對種植防治不是很瞭解,而造成減產損失。所以,農民朋友種植油菜,就要對其生長週期的管理,做到精細化 , 改變一往粗放型管理,才能達到更大的收益。
-
6 # 老周說三農
油菜菌核病危害大,它表現出哪些危害特點?農民該如何防治?
油菜是世界上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花生)之一,是南方地區主要種植的油類作物,菜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菜籽餅是畜禽良好的蛋白質飼料,油菜花是很好的蜜源和旅遊景點。
油菜菌核病又叫爛稈症,是油菜的主要病害,危害大,一旦感染油菜菌核病產量損失10%以上,重症田塊產量損失可達40—50%,對油菜生產的危害非常大。
油菜菌核病表現哪些危害特點?
1、葉片,產生圓形的褐色和青褐色的病斑,空氣乾燥時,病斑破裂穿孔。空氣溼度大時,病處組織軟腐,表面有白色菌絲,迅速蔓延成災。
2、頸稈,先產生菱形或者長形白色病斑,後期病部皮層破裂,莖稈容易開裂、折斷和倒伏。
3、花瓣,受害花瓣顏色蒼白,沒有光澤,容易脫落。
4、角果,顏色變白種子瘦癟,內生深黑色的細小菌核,嚴重影響產量。
農民該如何防治?
1、藥物防治,選擇在初花後到盛花期晴天沒有露水時進行,一般進行2—3次。4%菌核淨可溼性粉劑稀釋1000——1500倍噴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稀釋500倍噴灑;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稀釋500——1500倍噴灑;50%乙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稀釋500——1500倍噴灑。
2、選用抗病性強的高產品種種植,如秦油二號、油研七號等。
3、綜合防治,農業綜合防治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根本途徑。
消滅菌核,減少傳染源,最好的方法是水旱輪作。
處理殘株,油菜脫粒後,將剩餘的莖稈、枝、殼高溫堆肥或者放入水田漚肥。
土地翻耕,將菌核埋入土壤內,開春後再翻犁1—2次就破壞了菌核子囊盤形成。
播種無菌種子,將種子透過篩選、藥物拌種,消除菌核影響。
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培養壯苗,清溝防漬。中後期摘除老黃葉,拔除病株等。
-
7 # 肥仔農經
油菜可以說是中國主要的油料作物,而且種植也比較廣泛。然而油菜在種植過程中,也會受到病蟲害的危害而影響產量,其中菌核病就是重要病害之一,而且危害大,嚴重時能造成大面積減產,尤其油菜盛花時期更是病害發病高峰期,那麼油菜菌核病它表現出哪些危害特點呢?又該如何防治呢?
油菜菌核病表現的危害特點油菜菌核並在整個生長期都會發生,而且會侵害各個部位,其中結實期和莖部發生和危害最為嚴重。一般莖部受到病害感染後會表現為淺褐色水漬狀病斑,後期隨著病情發展病斑會轉變為長條斑,而當田間溼度大時,會明顯看出絮狀菌絲,這時的莖杆內部已經中空且有大量黑色菌絲,掰開病株莖杆可見莖內幾乎完全腐爛,最終導致病部以上植株枝條枯萎。
而病害感染葉片後,會呈現不規則水漬狀,最後會形成大的病斑,病斑呈黃褐色,當田間溼度大時會長出白色毛狀菌絲。而花瓣受害後會逐漸失色,變為白色並腐爛。果莢受害初期則出現褐色病斑,最後變為灰白色,菜籽出現顆粒不飽滿症狀。
如何防治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危害大,嚴重影響產量。要想如何防治菌核病,不僅僅要用藥劑防治,田間管理措施也很重要。
1.農業防治:首先油菜種植要進行輪茬種植,這樣可有效減少菌核病菌核數,在種植時可施用生物菌並深耕,這樣可有效加速腐爛土壤中菌核,減少菌核。油菜生長期還要開溝排水,田間不能有有積水現象,可降低田間的溼度,可將菌核病菌有效抑制住。
2.藥劑防治:油菜盛花期遇到持續陰雨天氣,會加大菌核病的發生。在菌核病發生初期防治為最佳時期,可用生物菌劑進行防治。油菜始花和盛花時期,為了防治莖基部和花瓣受到病害的感染,可用90%多菌靈水分散粒劑或40%異菌.氟啶胺懸浮劑、菌核淨、咪鮮胺等藥劑進行適時防治(藥劑可輪換使用,避免出現抗性)
-
8 # 大別山鷹
1、油菜菌核病的發病症狀
油菜菌核病可危害油菜的莖、葉、花和果莢,以莖部受害損失最大。葉片受害,先以下部衰老葉片開始,病斑初為不定形灰褐色水漬狀,後發展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病斑中心灰褐,中層黃褐,邊緣退黃,有時生有輪紋。乾燥時,病斑易穿孔。高溼時,病斑上產生白色綿毛樣菌絲。莖杆受害,病部初呈褐色水漬狀圓形或梭形病斑,後轉為灰白色,病斑逐漸擴大直至圍繞莖杆形成大病斑。後期病杆內部爛成空心,並有鼠糞大小的黑色菌核。果莢受害,病部變白,籽粒癟秕,果莢內外有細小的黑色菌核。
2、油菜菌核病發生的過程
油菜菌核病以菌核在油菜田(地)及堆放、脫粒場所的土壤及種子中越夏、越冬。這些菌核主要在第二年春季,當溫、溼度適宜時,產生子囊盤,子囊盤開放後,產生子囊孢子並噴發到空氣中,隨氣流傳播到油菜植株上侵染為害。子囊孢子不能侵染健壯的莖葉,但對衰老和受凍的葉片及花瓣有極強的侵染力,老葉和花瓣感染髮病後,掉落或接觸到附近的葉片和莖杆上,引起這些葉和莖杆發病,田間就是依靠病株和健株,或同株帶病的花、老葉和健葉、健莖的接觸,使病害擴大蔓延。油菜盛花期至終花期是葉片發病最多的時期。終花期後,莖杆發病加快。
3、影響油菜菌核病發生的因素
油菜菌核病的發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氣候因素中的溫度、雨量、溼度與發病的關係尤為密切。冬春氣溫偏高,春季多雨,油菜提早開花的年份,病害會偏重發生。油菜開花期間降雨量大於50毫米,發病嚴重;低於10毫米,發病輕。此外,油菜連作面積大,栽種密度大,氮肥施用過多,田間排水不良,都有利於病害發生。不同品種的抗性也有一定的差別,白菜型油菜抗病力比甘藍型低;分枝節位高的品種發病率也比分枝節位低的品種要低。
4、防治油菜菌核病的主要措施
1、選擇抗病品種目前比較抗病的品種有中油821、119、802等。
2、清好四溝搞好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溼度,增強油菜抗病力,抑制病害發生蔓延。
3、摘除下部老黃葉老黃葉抗病力弱,常先發病,增加再侵染源。在油菜花期,發病盛期前摘除老黃葉,帶出田外作豬飼料或漚肥,可推遲或減輕發病。
4、藥物防治適時科學用藥,能有效地控制菌核病的發生危害。適時,就是在花期施藥,需要施兩次藥的田,應在開花始盛期和終花期各施一次藥。易感病品種、旱地油菜、漬水田和長勢旺的田,是菌核病防治的重點物件田塊。目前防效好的農藥有:40%滅病威,每畝次200克;80%多菌靈微粉劑,每畝次50克;40%多菌靈膠懸劑,每畝次150克。以上藥劑均採用兌水75千克噴霧防治,噴霧應選擇無風的晴天的上午9時至下午5時之間的時段進行,應要注意內外、上下兼顧,防治漏噴。
-
9 # 時代招大鵬展翅
菌核病主要表現在主杆黴黑腐爛,造成整株死亡。使用殺菌類藥物如:甲託、多菌靈、使百克…用藥儘量做到發病前施藥效果最佳。
回覆列表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上的第一大病害,在油菜的整個生育期內均可發生,主要在油菜開花結莢期發生重且普遍,對油菜的產量危害大,發生較輕會造成減產10%-20%,嚴重可致減產50%以上。
油菜菌核病表現出哪些危害特點?首先,發生部位及症狀:油菜葉片、莖稈、油菜花、角果上均可染病,以莖稈受害最重。在發病初期,油菜莖稈上會出現淺褐色水漬狀病斑,後發展為輪紋狀長條斑,邊緣褐色,溼度大時表面生有白色絮狀菌絲,偶見菌核,病莖內部空心、稈腐。葉片發病先為不規則水漬狀,後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中心部分黃褐或灰褐色,有時輪紋明顯。角果發病初為水漬狀褐色病斑,後變灰白色,種子癟瘦無光澤。
第二,發生特點:油菜菌核病是典型的氣候性病害,一般在油菜開花結莢期遇降雨、氣溫在15-25℃時,田間菌核病病菌多的田塊其菌核病容易發生流行。
第三,識別要點:常從葉片蔓延至葉柄和莖稈,莖稈病部軟腐,表面生有白色絮狀黴層。
農民該如何防治?首先,選用抗病的品種。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病害最有效的方式,油菜品種中有對菌核病抗病較好的品種,如中油雜19、華油雜701等。
第二,做好種子處理。播種前可用10%鹽水選種,去除病種子,可選用種衛士、適樂時等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
第三,加強栽培管理。開溝排水,做到雨停溝幹,不留漬水,降低田間溼度,抑制菌核萌發;合理施用氮肥,注重硼肥的施用,搭好豐產苗架;稻油輪作,避免連作,有效減少田間菌核數量。
第四,藥劑防治。可在菌核病發生初期或在油菜初花期、盛花期預防,特別是花期雨水多時要注意提前用藥預防,可選用的藥劑有菌核淨、啶醯菌胺、咪鮮胺、腐黴利等藥劑,也可選擇木黴菌、盾殼黴、地衣芽孢桿菌等生物農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