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牽手教育

    “玻璃心”孩子,跑不贏人生這場馬拉松。更何況人生更像鐵人三項

    現在我們家長的主流教育觀念常常強調的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要非常辛苦地學習這個、學習那個。不光是我們贊同這個觀點,包括著名的作家在《異類》一書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做出成就的人,一朝領先,一輩子領先。但是我們的人生會是一個充滿挫折的鐵人三項過程。期間不會一帆風順的,假如認為自己沒有能力為孩子掃平他人生的一切不如意,那麼就別培養一個“玻璃心”的孩子。

    為什麼我們當中取得的成就大小,並不是按照我們上學時期的排名?那是因為,即使贏在了起跑線上,今後也未必贏,因為學習是一個長期的事情,一輩子的事情,是場鐵人三項,而不是短跑。因為隨著時間推移,賽道會不斷地轉換。每過一個階段就有人不適應而主動退場,是主動退場。最後的贏家,不是一開始跑得最快的人,而是為數不多堅持跑下來的人。

    這是我們中國最偉大的人,他的人生起跑線:

    作為韶山一個農民兒子的毛澤東,第一次離開農村,來到大城市,是在1911年,他步行120里路,來到長沙,考入湘鄉駐省中學堂讀書,他跟斯諾描述過當時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我聽說這城市是非常大的,有許許多多居民,許多學校和一個巡撫的衙門。這簡直是一個偉大的地方!這時我很想到那裡去……我步行到長沙,心中極端地興奮,一半生怕被拒絕,幾乎不敢希望真入那個偉大的學校做一學生。”(《毛澤東自傳》)這一年,毛澤東18歲。

    自信心的養成,離不開一個人的學習和見識。在長沙就讀期間,毛澤東博覽群書,而且“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善於思考,勤於調研。他對中國社會的真正瞭解,他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遠遠超過了留學歸來的洋博士們。

    毛澤東出身農家,貌似輸在起跑線上,事實上,他一直被輕視:在湘鄉讀高等小學,“許多有錢的學生都輕視我,因為我常穿破爛的襖褲”;在北京,被歐美博士輕視;在中央蘇區,被蘇聯留學歸來的“二十八個半布林什維克”輕視……但輕視,能擊敗毛澤東嗎?

    在北京的嚴寒裡,青年毛澤東穿著與同鄉青年共用的一件大衣,駐足於冰雪之間,在一片銀裝素裹中,凝視若火焰般綻放的紅梅,滿心欣賞,熱血沸騰。他樂觀,不焦慮;他不抱怨,努力尋找問題癥結與解決之道;他不在乎身外之物,他追求精神的強健,還有信仰的力量。

    從偉人身上我們能學到的恰恰是,贏在起跑線並不是成功的必備。成功也要靠自己長期的努力。而且會經歷各種磨難。

    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我們小時候,我們很少說類似“玻璃心”這樣的詞,但今天我們經常會聽到“玻璃心”“傷不起”這類的話。很多年輕人,似乎真的脆弱到了不能受一點傷的地步。動不動的離家出走、尋死覓活。玻璃心是如何養成的?這和我們今天過分強調起跑線的重要性有關。

    由於過於強調起跑線的重要性,很多家長和老師不斷告知孩子,一朝落後、永遠落後,孩子們一旦遇到一點不順利,暫時落後了,就害怕的要死。用不了多長時間,孩子的心就變得很脆弱,成了玻璃心。這些人如果一開始處於順境,就越發地有信心一路走下去,但是人很難永遠有好運氣,一旦遇到挫折,變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變得暗無天日了”。在這種時候,如果我們的家長和學校能夠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培養他們在人生中長跑的意識和能力,一時的挫折、落後、低谷不算什麼大事。但是贏在起跑線上的理論心態下,家長表現得比孩子還焦慮。而家長和學校所做的,一方面是繼續給孩子施加更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小心翼翼地為孩子保駕護航,最後大家都變得輸不起。雖然很多人後來懂得了把人生當作鐵人三項的重要性,如果在年輕時養成了玻璃心。那麼以後在人生轉換賽道時,畏首畏尾、害怕挫折以後,就無法為長跑提供動力了。

    當今教育孩子,當大家都在試圖搶先跑出去幾十米,或者都在訓練那種有爆發力而沒有耐力的短跑時,聰明人不妨讓孩子煉就一顆永遠摔不壞的強大心臟。有一顆強大的心臟,自己和孩子總是能夠不斷堅持地跑下去,即使跌倒,也能不斷爬起來。如果還能夠一邊跑,一邊欣賞路邊的風景,那就更好了。最終獲得幸福人生的,是這樣的人。

  • 2 # 省錢管家AAA

    我是寶媽,我覺得要慢慢的讓他感受到一些挫折,一點點的來。然後協助他戰勝困難,從困難中走出,讓他知道遇到問題不可怕,你們都在他的身邊。經過一些事情後,孩孑的承受力就好多了。

    如果一味的小心翼翼,不去正視,長大後,孩孑會更膽小,經受不了一點挫折。後悔的只能是一味保護他的家人!有時侯放手讓他自己去面對,也是必須的!

  • 3 # 多維歷史

    人的成長是離不開挫折教育的,孩子也一樣,要鼓勵他有勇氣去面對挫折。每一次遇到困難要鼓勵和協助他找到方法去面對挫折,而不是去代替他,幫他解決。這樣經歷幾次,就不在有玻璃心了。

  • 4 # 懷府王紅波

    玻璃心是因為保護的太好,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挫折和坎坷。作為家長不能只關注孩子的身體成長,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有的家長一味地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認為自己當年苦了,不能再苦孩子,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和教育環境,孩子要星星,家長決不給月亮。如果不給就哭鬧,家長又看不得或者經不住鬧騰,於是就妥協了。這時在孩子心理會認為哭鬧是自己的致勝法寶。時間久了就成習慣定律了,想改也很難。所以,孩子在3-6歲時,家長要敢於面對孩子說不,或者給孩子選擇。讓他知道有些時候有些東西是不能要的。不要等到10歲之後才說不,那時已經晚了,你不滿足他,他就尋死覓活。還有,男孩子的心理成長可能慢於女孩。作為家長,要多陪孩子,多溝通,走進孩子的心裡世界,家長與孩子不僅僅是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還是很好的朋友關係,關注他,鼓勵他,信任他,放手他。可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同時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人在獨立面對困難時,更容易成長,當然,要循序漸進。

  • 5 # 明燁萌

    小孩,心智尚不成熟。在家長看來是為“玻璃心”。其實是經歷的挫折不夠的原因。人的成長過程必然會遇到許多的不順和挫折,每當經歷挫折過後,家長要及時給予幫助疏導。切不可因怕挫折而不經世事!當然也不可給予極大的挫折使其信心頓失。因此需要循序漸進,才能使小孩的心智健全。

  • 6 # 凡凡Ava

    我是一位二寶媽媽。大寶從小由我一個人帶大,小寶有時候外婆會幫忙一起照料。由於外婆平時喜歡慣著小寶,兩個孩子相比較,小寶為更容易急躁,“玻璃心”較嚴重。題主的問題:孩子比較“玻璃心”,承受能力差,家長該怎麼教育?我想說,題主發現孩子有“玻璃心”,然後提出問題,尋求解決辦法。並妄想使用一兩個方法就能有效讓孩子改變,卻不去想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有“玻璃心”。對於那些總是要求孩子做好,但從來不要求自己的家長我感到很無奈。為什麼孩子會有“玻璃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慣出來的!

    這兩天我住的片區的親戚朋友都被朋友圈的一起尋人啟事刷屏了。一位小學四年級的女生,因為跟媽媽發生爭執,趁父母不注意的時候便離家出走了。然後就是朋友圈被無數次轉發的尋人啟事。因為孩子住在我們片區,雖然不認識孩子的父母,但是孩子走丟了,我們都非常的擔心。紛紛轉發朋友圈,並心裡默默祈禱,希望孩子能夠快點找到。所幸我們所在城市的警察非常給力,孩子在第二天的夜晚被找到了。

    這次萬幸的是孩子能平安。但有些孩子卻沒有這麼幸運:成都一名八歲女童,因為家人不給看電視,一氣之下從21樓墜下。

    在網上搜一搜,孩子因為一點點打擊就用性命威脅父母的案例比比皆是。

    分析原因,這些孩子大部分都在父母的好言好語中成長,也就是說很多時候父母都是哄著孩子的,並且對孩子有求必應。但他們卻不知道這樣的順從和符合,造就了孩子的驕縱和“玻璃心”。

    當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極弱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做出一些無可挽回的決定。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要再寵著慣著孩子了。我們不可能永遠在孩子身邊做他的保護傘,終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也要獨自面對困難和挫折,而這些困難和挫折將是孩子成長的關鍵過程。

  • 7 # echo小茵茵

    孩子和成年人是不一樣的,孩子的世界裡的挫折,和成年人理解的挫折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成年人覺得一個冰淇淋掉了沒什麼,再買一個就好了,但是對於一兩歲的孩子來說,就完全不是這回事。

    這並不是孩子脆弱,而是每一個年齡階段心智的發育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玻璃心,其實孩子並不是玻璃心,而是符合這個年齡段的心智發育特點,但家長不懂,就以為是孩子玻璃心。

    如果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真的和同齡孩子差很多也要分析具體原因,比如孩子本身性格是不是就是更敏感,對情緒的感知能力很強的孩子往往都會顯得“玻璃心”但其實是因為他們很敏感,越是敏感的孩子越是需要高濃度的愛和理解,他們有多玻璃心就能夠發展出多超群的同理心。

    如果抱著孩子太脆弱了要多給他一些挫折少給愛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只會培養出來一個冷漠冰冷的孩子,看起來是不再玻璃心了,但孩子內心的愛和安全感也同時被摧毀了。

  • 8 # 平原春秋

    孩子比較“玻璃心”,承受能力差,家長首先應該接納孩子的這種個性,不要覺得這種個性不好。其實大千世界中個性千差萬別,不同人有不同個性。而不同的個性中,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不足之處。沒有那種個性是完美的,也沒有那種個性是一無是處的。無論科學家還是大文豪,他們的性格也是差異很大,什麼樣的性格也能成就一番事業,只要是自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

    孩子比較“玻璃心”,承受能力差,家長先改變自己的一些做法,想要改變孩子先要改變自己。比如孩子打碎了杯子或考試不好,明顯的孩子做的不好,那麼這時家長千萬不要動怒,家長先靜下心來,平定自己的心情。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了,那麼家長應該這樣想,杯子破碎了,無論價錢是多少,只要是沒有傷著孩子就是好事;同樣孩子這次沒有考好,只是說明前一階段孩子的學習狀況不行,或者是家長指導的方法有問題,或者孩子的學習方法有問題,只要我們都改正,孩子就會進步。我們要著眼於未來,不要過多地追究孩子的過去。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你就不會譴責孩子,本來孩子做錯了,心理很擔心很害怕,家長再沒完沒了的嘮叨或嚴厲的批評,這樣做只能使得孩子更加的膽小怕事,使得孩子承受能力更差。

    家長試著用鼓勵的方式鍛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常和孩子溝通,鼓勵孩子大膽地做一些事。比如孩子在眾人面前害怕說話,每當遇到這樣的機會,家長守著孩子先主動站起來講話,做過幾次後,私下裡和孩子談這件事,告訴孩子,其實沒有什麼,只要是大膽地站起來,別人就會很欣賞你,站起來和大家講話與和自己的家人講話一樣,只要是把自己想說的說出來就行。先讓孩子在範圍比較小,比較熟悉的朋友們面前說,無論孩子說的怎樣,都要鼓勵他,有了第一次,到第二次孩子就不會那麼怯場了,凡事都是鍛煉出來的,沒有天生的Quattroporte領導,他們也都是在鍛鍊中成長起來的。無論什麼樣的個性,只要是找對了教育孩子的方式,孩子也會在不斷的鍛鍊中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個灑水車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