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俺小健
-
2 # 水神潤土
我是搞溫泉勘探開發的,在這裡有點發言權,首先要明確一點,我們的地球深部是一個熾熱的熔融體,從地表到深部每增加一百米,地溫升高1.5-3度不等,沉積層越厚,增溫幅度越小,正常地區的地熱增溫在2.3-2.6度每百米,也就是說兩千米的深度岩石溫度在40-50度之間很正常,但是在那個深度要有水才有溫泉,那個深度的水多數叫構造水,只有在那個深度找到構造水,並且準確鑽井才能打出地熱井,其實這個也不是很難,要知道我們的地球構造是無處不在的,就像我們身上的血脈,但是要準確的定位確實有難度和風險,我們目前使用的找水和鑽井裝置都是國內最先進的,一口井下來也得300多萬。
-
3 # 地理有意思
打井100米不一定是溫泉,因為是否會出現溫泉要根據當地的地質環境而定,地熱能豐富的地區,可能二三十米就出溫泉,甚至一些地區的溫泉可以直接噴出地表,比如北京小湯山、河北熱河溫泉等,而像河北其他地區、河南等地,近些年因為持續乾旱,在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的狀態下,百米深井已經越來越多見,而這些深井打出的還是正常地下水。從更具體的地熱能角度講,地下水是否會呈現“溫泉”狀態,要看所處地區是否存在“地幔柱”。
地球最內部地核存在的熱量,溫度不亞於太陽表面溫度,雖然這些熱量不會一股腦地噴湧而出,但會透過地幔循序漸進的傳遞到地殼,在傳遞的過程中,地幔會生成一些柱狀的熱傳遞柱,我們稱之為“地幔柱”,其溫度會隨著高度而不斷降低,但範圍維持在4000度--200度之間。當地幔柱無限接近於地表時,就會對地下水進行加熱,也就形成了淺層地熱能,如果這些地下水再進一步流出地面,就形成了我們口中的“溫泉”,所以是否存在溫泉,也取決於地幔柱的高度。
更通俗一點地講,地球內部熱量就像是北方集中供暖的大鍋爐,熱量不會平均散發到整個城市,而是會透過暖氣管道進入到千家萬戶,而這些管道就相當於是“地幔柱”。建築物內能否供暖,不但取決於是否繳費,更取決於暖氣管道能否到達,處在供熱鍋爐周邊的建築肯定都在供暖範圍內,而處在城市郊區,供熱管道卻不一定能到達,而這些不能到達的區域,也就產生不了“溫泉”。
另外,地球地形種類多樣、地貌特徵複雜,所以不同地區地幔柱距地表的距離也各不相同,能否100米出溫泉,也要看當地地貌。雖然地球遠觀是一個球體,但如果將地表水資源全都去除,那地球外觀則表現得像是一個“萎縮的蘋果”,表面坑坑窪窪,地殼厚的地方不容易出溫泉,比如在喜馬拉雅山脈上打5000米都見不到水,而在地殼薄的地方,溫泉機率則增加,特別是一些山腳、盆地,百米地熱溫泉機率大。
最後,還要看所處地區的板塊穩定性,存在地質斷裂帶、火山的地區容易出溫泉,而板塊穩定,不存在地質裂縫的地區,溫泉機率低。
-
4 # 鳳凰花兒開
溫泉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溫度,一般要在25℃以上,溫度低了,就不叫溫泉了。二是礦物質成分。溫泉有多重型別,無論哪種型別,都要含有一些特殊的礦物質,如:
1、 鐵泉。最適合女性泡,因此有“婦女之湯”之效。
2、 食鹽泉。對風溼患者、手腳冰冷及婦科病有改善的效果。
3、 硫磺泉。有軟化面板角質層的作用,並有止癢、解毒的功效。
4、正苦味泉。可以改善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病症。
5、放射能泉。含氡氣和鐳的溫泉,是可泡可飲的全方位溫泉,對糖尿病、神經痛、風溼病、痛風患者有較好的療效。
6、單純溫泉。含微量元素,因此對身體刺激小,但療養的範圍相對較大,效能則視其中成分的多少而定。如:碘、溴等溫泉。
7、重碳酸土類泉。含鈣鎂等碳酸氫的溫泉,具有鎮靜作用,對面板過敏者、慢性面板病者有較好的療效。
8、單純碳酸泉。
如果只是溫度高點,沒啥有效礦物成分,只能是地熱泉。北京就開發了很多地熱泉,一些大學洗澡用的就是地熱泉。不能叫溫泉,否則,就是商業欺詐。
100米深井,水溫也就提升1-2℃,對水溫影響不大,也打不到25℃的最低標準。
當然,也有特殊情況,就是這裡原本就是溫泉,然後再打井,提高泉水的出水量,這樣的當然是溫泉。
一般情況,這樣的深井不算是溫泉,一般的溫泉井,如果不是在原有溫泉上打鑽的,可能需要好幾百米、甚至上千米。
回覆列表
這個基本不可能
溫泉井和飲水井是兩回事,同樣都是鑽井取水但是區別很大,比如鑽井裝置就不一樣,飲水井一般都有深度限制,因為飲水井水層不會太深打到水層就可以了,但是溫泉井就不行,需要打到有溫度的含水層,這個井一般都會在幾百米以外的深度,而且打溫泉井還需要提前測量,但是也聽說過百米內出溫泉。
普通飲水井深度
打井各個地區水層不一樣、所以打井深度也不一樣,貧水區打井比較深,我們不能統計平均鑽井深度,但是打井裝置一定是有深度限制的,一般高風空壓機打井自己能完成鑽井深度不會超過300米,特殊大型空壓機除外,就算不是貧水區打井過百米也是很平常的事,200多米深的水井也很正常,這麼深都沒有遇見溫泉想在百米就見溫泉基本是不可能的。
溫泉井裝置和深度
溫泉井深度都非常深,不是飲水井鑽機能完成的,一般深度都是在幾百米上千米、甚至還有幾千米的,我們打水井同行稱之為千米鑽,一個井的價格都是百萬元,溫泉井也是對水溫有要求,你需要多少度的水溫,用來做什麼,才能決定打井深度。
打井這麼多年沒有打出一個溫泉井
我打井有十年時間,總米數加起來差不多十萬米深度,最淺的井20米深度,最深的井300米,百米井更是數不勝數,從來沒有打出一個溫泉井,我也認識很多打井同行和朋友,也沒聽見他們在百米內打出溫泉,所以足以證明百米出溫泉是不可能的,但是大自然也是很神奇的也會有奇蹟,我聽說我們當地山裡有一個水井80米處溫泉,但是這都是聽說沒有求證,所以不要幻想百米出溫泉,百米深度的井在鑽井行業裡都是常見的深度,各別貧水區拿出來一個井都是幾百米深度的,溫泉井深度平均都在500米深度以外到幾千米,打井價格也不是普通人能承受了的。
我是鑽井王健,分享打井經歷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