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七叔的自留地

    德國曾經有過唐人街,但最後因為戰爭因素,不過被摧毀後就沒有往日景象了,所以德國唐人街就不復存在了。

    德國唐人街的誕生

    18世紀早期,航海業發達,各國之間海上貿易來往密切,其中自然就包括德國與清朝之間的商貿往來。

    隨著雙方貿易不斷密切,很多人選擇跟隨商船開始打雜生涯,基本上所有人乾的都是髒活、累活。

    因為這類工作,除了工資低,沒地位之外,還特別髒而且累人,所以很多歐洲人不樂意幹,但這方面的工作總有人要做,因此很多華人就充當這類角色,填補了崗位空缺。

    所以,很多華人跟隨商船來到德國後,開始在當地幹活生存下來,後來就逐漸衍生了很多中餐館,以及其他娛樂場所。

    粗活有華人男子幹了,那麼細活自然也需要華人女子,比如縫補衣服、煮飯洗衣、照顧孩子等等,所以華人女子也逐漸出現在德國這片土地上。

    慢慢的,漢堡就逐漸出現了一條唐人街,截止到1921年中國駐漢堡總領事館成立那天,整個漢堡唐人街大概有2000位華人。

    德國唐人街的消失

    後來納粹登場,因為德國需要從中國進口大量軍工品,所以即便德國種族歧視觀念空前猛烈,但出於對貿易的考量,德華人並沒有對當地華人做出過激行為。

    因為華人男子勤勞淳樸,不拈花惹草,華人女子溫柔賢惠,勤儉持家,所以當時很多德華人,非常願意跟華人通婚。

    但這類擇偶觀受到了納粹高層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自己血脈不容玷汙,所以陸續出臺了很多政策,其中就明確規定,德華人不得與華人通婚。

    由於諸多政策不友好,很多華人感到生存壓力與日倍增,所以有的開始選擇去歐洲其他國家,有的則直接返回中國。

    但仍然有一部分華人,選擇留在漢堡,粗略統計約幾百人。

    後來在1941年,中德淪為敵對,留守在漢堡的華人,一下子就成了“敵國僑民”,等待他們的只有集中營。

    所以當時那些華人,紛紛逃離德國,1944年,德國開始對漢堡唐人街動手,除了已經逃走的,德國最後抓到了大約200名華人,然後把他們直接扔進監獄。

    在此過程中,唐人街的各種店鋪、住所自然沒能倖免於難,關的關,被摧毀的摧毀,昔日唐人街繁華景象,已成過往。

    後來戰爭結束,那批被抓的華人,有部分活了下來,並且被釋放,至於具體多少人數,暫時無從考證。

    結語

    隨著時代變遷,原先老的一批華人陸續壽終正寢,我們暫且稱之為“一代華人”,但當德國街頭再次出現大批華人身影的時候,這些人的性質已經變了。

    他們大都為商人、留學生、跨國婚姻男子(女子)等等,這些“二代華人”跟“一代華人”之間,並沒有“傳承關係”。

    再加上漢堡唐人街早就被摧毀,所以這就是德國目前沒有唐人街的原因。

  • 2 # ijiushime

    二戰以前,漢堡曾經是有唐人街的,二戰爆發後,由於種種原因,沒有了。現在德國約有16萬華人,分佈在全德各地,但再也沒有形成像倫敦,羅馬,巴黎,馬德里等歐洲其它城市裡規模那麼大的唐人街,只在慕尼黑和法蘭克福,柏林,杜塞爾多夫等德國稍大點的城市的市中心能看見一些華人開的亞洲商店和中國餐館,華人經常會去這些區域購買一些華人喜愛的日常商品和品嚐相對比較正宗的中餐。

  • 3 # 小實帶你逛歐洲

    漢堡曾經有,就是比較小,後來被納粹摧毀了,因為唐人街都是由各式各樣的中國商店組成的,傳統一代二代華人會做餐館和理髮店等等生意。但是德國少有傳統的二代移民,唐人街的經濟撐不起來,大部分都是八九十年代過來的高科技移民。另外德國華人在當地比較分散,唐人街也再難形成。

  • 4 # 北鄉小馬客

    最關鍵的原因是德國還屬於非移民國家,德國的華人也沒有形成規模,不過德國有個村落,那裡的居民認為自己的老祖宗都是華人,每年都舉辦和中國傳統節日相關的活動,比華人街熱鬧多了,值得體驗

  • 5 # 薩沙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其實和所有歐洲大國一樣,早在清末就有一些中國移民開始定居了。

    德國的漢堡和不萊梅,都是中國僑民較多的地方。柏林也有一些中國僑民聚集的地方,但規模很小。

    清末開始,一些華人工人開始在香港等地充當外籍貨輪的水手。當年的輪船都燒炭,需要大量的鍋爐工,也就是加煤的。

    這種活不但是重體力活,也是髒活,一般歐美水手都不願意幹,所以才讓華人去幹。

    在清末和民國初年,這種中國水手數量不少。

    這些外籍輪船一般都在世界各大港口停靠,卸貨期間水手們都去岸上吃飯、娛樂。

    由此,又出現了很多服務中國水手的華人飯店。

    漢堡和不萊梅作為德國的兩大港口,自然出現了較多的華人,也就是唐人街。

    在漢堡,史穆克街和交匯的小街上曾有十幾個中國門面。

    這裡絕大多數華人,都以餐飲業和娛樂業為生,經營大量的中餐館、酒吧、咖啡館和歌舞廳。自然,也有一些非法生意,諸如鴉片館和賭場。

    當1921年中國駐漢堡總領事館設立時,漢堡已有超過2000名華人居住。

    德華人雖然種族歧視嚴重,但並沒有干涉華人的存在,畢竟華人大體都是守法的。

    30年代納粹上臺以後,因中德關係良好,也沒有對德國華人動手,只是開始限制。

    1938年1月25日,萊因哈德·海德里希麾下的黨衛隊國家安全總局華人中心(Zentralstelle für Chinese)在柏林、漢堡和不來梅成立,專門負責控制中國移民和阻止德國華人數量的增加。

    同時,德國開始禁止華人男性和德國婦女通婚。

    海外華人都是很機靈的。發現德國的政策改變,他們開始離開德國。他們去了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倫敦,有的則乾脆乘船回到中國。

    到1939年歐戰爆發之前,德國境內華人只剩下1138人,減少了一半。

    歐洲爆發以後,華人生活日益艱難。

    尤其1941年珍珠港事變爆發,中國宣佈加入同盟國,向德國宣戰。

    由此,這些德國的華人就成為了敵國僑民。按照二戰的一般做法,他們恐怕都要進集中營,只是時間問題。

    大量華人逃離德國,漢堡唐人街只剩下300多人。

    1943年以後,整個德國只剩下漢堡唐人街還有華人。

    到了1944年5月13日,納粹最終對漢堡唐人街動手,這就是“華人行動”。他們動手時,大約100多華人用各種方式逃離,沒被捉到。但仍然有129名華人以通敵罪被捕,關入了福爾斯位元監獄。

    他們的工作是:參加漢堡和附近地區的勞動,或在工廠中從事低等工作,或在郊外為國防軍和警察部隊挖掘工事。

    德華人還算有點人性,幾個月後釋放了一部分被捕的華人婦女兒童。

    直到德國投降,這批人中因疾病和過度勞累死亡的有17人,死亡率百分之十。

    這種死亡率不低,但對比猶太人來說已經算是燒高香了。

    最終有多少華人活到戰後,沒有官方的資料。

    戰後,國民政府在德國收容華人。倖存者絕大部分選擇回國,但也有一些還是留在德國。

    其中有位叫張天林的,在1945年4月18日從德國北部基爾的勞動營獲釋後,回到已經沒有華人的漢堡唐人街,並開辦了戰後德國的第一家中餐館(戰前德國所有的中餐館和華人旅館都已由納粹摧毀)。

  • 6 # 獨I裁終結者

    就跟鳥兒飛翔在天空, 魚兒暢遊在水裡一樣, 人也只會去他覺得有幸福感安全感的地方。。 你可以想象一下, 為何戈壁灘沒有人居住,而氣候宜人,土地肥沃的中原江南,會人口聚集。。

  • 7 # 戰爭史

    後來德國商船上又出現了中國女子(從事燒火做飯縫縫補補還有其他什麼工作),漢堡開始出現唐人街,具體位置在聖保利區首飾街。

    納粹上臺後,德國種族歧視意識空前高漲,不僅猶太人紛紛逃亡,許多有色人種如印度人也離開德國。但華人還是平安的渡過了一段短暫的“寧靜時光”,這不是由於什麼網傳的那樣什麼一個華人救過希特勒。而是當時德國需要從中國進口大量軍工必須的稀土礦產品如鎢、銻、錳等,以及大量農畜品。而中國則又長期是德國軍工產品的“大主顧”,所以利益驅動,德國對這些德國境內的華人網開一面。

    不過那些種族歧視思想嚴重的德華人還是對華人深惡痛絕,因為歷史上在德國的華人大多數是單身漢,他們那些東方男性勤勞節儉又規矩守法的品格,頗受一些歐洲女性的青睞,所以,許多德國華人都有金髮碧眼的妻子,這尤其讓奉行“種族純潔”的納粹分子氣的冒煙,華人的前途命運極為堪憂。所以陸陸續續不少敏銳的華人還是選擇離開這個危險境地,透過西歐遠赴美洲,甚至乾脆回中國。不過,漢堡依然留下幾百華人。

    果不其然,在德日意戰略聯盟的驅使下,1941年中德徹底斷交,淪為敵對國家,蓋世太保對華人隱藏已久的敵意赤裸裸發洩出來,德國蓋世太保經常以“販賣鴉片、販賣婦女人口”等罪名,查抄華人住宅 ,關閉中國的商店餐館,但還沒有像對待猶太人那樣抓進集中營(也許是中德蜜月的餘味尚存)。

    可是到了1944年,風頭大變,蓋世太保懷疑華人從事“間諜活動”,決心對唐人街徹底掃滅。“水手館”的陳老闆得到線報,緊急通知華人逃逸,可是還是有兩百人左右華人被抓進集中營,飽受折磨,大多數很快就死去。最後只有不到30人倖存到歐洲解放。

    戰後德國政府一直也沒有對華人進行賠償,老一代德國華人逐漸凋零殆盡,改革開放之後,德國才開始出現新的華人,留學生、國際倒爺、富二代、網路新娘居多,但再沒有唐人街這種古老的事物出現了。參考文章:德國唐人街往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應該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