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精英學堂
-
2 # 英語教學改革派
必須用最刺激的語言點醒他——誰這樣做誰就是大傻子!短短的一句話透出的盡是迂腐
看到這位大神的座右銘不免跪了。“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這種蠻幹、莽夫拼命精神不知道還在多少人頭腦中駐存,也不知道這種迂腐思想還會影響多少人。如果秉承這種想法的人還大有人在的話,不妨把話說的晶瑩剔透一些。
持這種想法的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對學習只知道皮毛,說的嚴重點:一竅不通。這些人也許知道古人“頭懸梁錐刺股”,也許知道“囊螢映雪”、鑿壁偷光,也許知道中國軍人、中國女排刻苦訓練、各行各業挑燈夜戰、不知疲倦。是,學習需要刻苦努力、需要花費時間專注這件事才能有收穫、成績。但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而這種表象恰恰掩蓋了最本質、最關鍵的內容——程式、方法、技巧。
只拿時間來拼命會把自己玩死各行各業都已自己的方法和技巧,而這些方法技巧也與行業特點息息相關。比如體操、游泳,在掌握了要領、得法之後就是加大練習、刻苦訓練、衝刺冠軍了。學習作為一種腦力勞動,方法技巧性要求更強,零散知識挺多,需要及時歸納總結、隨時靈活應對。有的人學習方法得當、稍加努力便分數上乘,有的人學習不講求方式方法,“一招鮮吃遍天”,妄圖用最笨的方式方法加上時間來硬克,最後結局也不得而知。即使是考了個好成績,試想一下就像樹上摘蘋果,人家是站在樹上,輕鬆取得,你是站在樹下,跳了一天,才夠到。兩者區別是什麼?前者頭腦靈活,後者大腦愚笨。
回到題主所說的這位大神,一天24小時,學20小時,睡4小時,你以為是熬鷹嗎?除了時間你還有別的嗎?如果學習這麼苦逼,建議不學也罷,到最後體力不支,即使考上大學,健康不保,快樂不存,有任何意義嗎?
處於高中階段的大人們和孩子們:學習是有效的學習方法+適量時間反覆運用這種方法而成就的,不是我們所看到的該吃飯的時候不吃、該睡覺的時候不睡,上廁所拿著書、跑操拿著書,結果大部分學生也考不上什麼所謂名牌!
教育界真該深刻反思:我們搞了這麼多年教育,教育仍然一片狼藉、亂像橫生,最關鍵的是大部分學生沒有所謂的光明未來,只是在陪太子讀書而已,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除了把一些最原始、最笨拙的方法帶給孩子們,把“學習就得受罪”的迂腐思想傳給他們,我們還給了他們什麼?
那些“不知疲倦,整天忙的找不到北”、“奮戰”在教育戰線的領導們、大神們,不要滿腦子僅僅只知道安全、檢查、參觀、學習、搞政治走仕途、搞花架子、玩形式主義,不要滿腦子裡都是些迂腐的老調調,請抽出你們一點點寶貴的時間,研究或指揮別人研究一下腦科學、學習規律、教學規律,來一套實用的學生學習法,教師教學法,讓更多老師、學生受益,行嗎?
-
3 # 記憶師雷鳴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座右銘。
大概在2016年左右吧,我們公司組織了一個世界記憶大師的培訓,當時的口號就是:“只要練不死,就往死裡練。”有這句話之後,很多夥伴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毅力來練習基本的比賽專案,非常的勤奮。所以看到這位同學的座右銘,又讓我想起夥伴們的那種拼搏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每天20小時的學習,拿命換成績,不值!雖然有相似的座右銘,但我們無論如何都要保持足夠的睡眠,也就是8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睡眠8小時左右,中學生完全能恢復體力和精力。但如果只睡眠4小時像這位同學每天學習20小時,只睡眠4小時,是無法恢復一個人的精力的。即使他個人的恢復能力很強,也無法完全恢復精力,時間稍微持續一段時間,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傷害。
從某種角度來說,每天學習20小時,休息4小時,是拿一個人的命來換成績,完全不值。這樣做根本沒有分清楚成績重要還是生命重要,是一種盲目瞎學的行為。
以前,我就做了一個類似只睡眠4小時的行為,白天黑夜的看小說混時間。那幾天有一種感覺,風稍微一吹,就感覺要打噴嚏,似乎要感冒,身體的抵抗能力極大的下降。白天有人跟我說事,聽的時候也不容易聽進去,有種懵懂的感覺,理解起來很困難。在這短短的幾天內,感覺到自己的身心疲憊不堪,無精打采。
雖然中學生精力比我們成年人要好,恢復能力要快,但我相信這種狀態應該是相差不遠的,也很難做到長期20小時的學習,不持久。同時持續的時間過久,一定會造成身體不健康,反而會給學習造成更大的麻煩。
所以,雖然是拿命來換成績,最後可能命保不好的同時,成績也拿不到,完全不值得。
結束語最後,我還是要勸說這位同學,好好安排自己的時間規劃,保證足夠的睡眠,才能讓自己的身體狀態處於最佳狀態,白天的學習才能更有效率,不要分不清楚大小、輕重,好好學習吧!
回覆列表
觀點:
前半句我不認同,後半句的座右銘還是認同的。
原因:人非機器畢竟精力有限,一天學習20個小時,時間長了身體根本就受不了,即便是機器也還是需要保養維修的。所以我認為,不能很好的休息,就不能很好的學習。
後半句的座右銘,還是有一定的道理,貴在堅持,執著。有一個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可以充分的說明堅持,執著的意義。
那麼究竟每日學習多久才好呢?我認為這也得因人而異。但需堅持一個重要的原則:勞逸結合。
大腦若長時間的做一件事情,勢必會有疲勞感。這從學校課程安排也可以看出來,課堂設定為45分鐘,效果比較好,利用課間十分鐘,大腦也可以休息一下。
不同的學習課程內容安排,也是一種大腦休息調節。
怎麼學習效率才高呢?時間的長短並不起到決定性作用。主要還是得看學習方法,方法得當,方能事半功倍。方法不當,其結果往往事倍功半。
那麼怎樣的學習方法才是好方法呢?針對學習,有課前預習,課上聽講,筆記記錄,課下反饋練習,拔高提升,定期複習等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很多種方法,多多學習,練習,不斷的摸索看哪一種方法適合自己。這裡介紹幾種:思維導圖法,康奈爾筆記法,建立錯題集,超級記憶力等,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即可。
綜上:上面是方法論,掌握了方法再輔以聯絡自然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