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雛菊西瓜Peterpan

    驅逐艦掃描不到炮彈這是偽命題,因為導彈的速度比炮彈快的多,而現代化的驅逐艦都是具備反導能力的,包括速度極快的彈道導彈。

    下面三張圖分別是日本九四式460毫米主炮、三年式410毫米主炮和美國MK6型406毫米主炮的距離與著彈速度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到,由於炮彈飛行是無動力狀態,其飛行的能量全部來源於發射藥,所以炮彈最高速度都出現在出膛位置,而且隨著飛行距離的提升炮彈的速度逐漸減小。而且無論哪一種炮彈其最大飛行速度都不超過800米/每秒(“俾斯麥”的380毫米52倍徑主炮炮彈可以達到820米/秒),也就是基本都在2.35馬赫以內(標準大氣壓下)。就拿“大和”級九四式460毫米45倍徑主炮為例,到15000米距離上,炮彈速度已經下降至562米/秒,不足2倍音速。到30000米距離上,速度跌至475米/秒,1.35倍音速。

    由於導彈自身帶有動力系統,所以其飛行過程中速度基本不會像炮彈那樣削減的那麼厲害,甚至在攻擊末端會出現加速的情況。比如下圖的蘇聯P-700重型反艦導彈,他的末端速度達到3倍音速,也就是超過1000米每秒。然而對於這種導彈,現代驅逐艦的雷達依舊能夠準確掃描並實時跟蹤。當然,由於這種導彈速度極快,所以攔截上可能有點難度,但不好攔截≠無法捕捉。

    除了反艦導彈之外,現代驅逐艦還承擔一部分反導功能,比如美國“阿利伯克”、日本“愛宕”級都可以搭載SM-3“標準-3”中段攔截彈。由於彈道導彈特殊的飛行軌跡,這就導致他的末端攻擊速度非常快,比如大家都熟悉的蘇聯SS-1系列“飛毛腿”近程彈道導彈,他的末端攻擊速度可以超過1500米/秒,也就是4倍音速多。而射程越遠,彈道導彈導彈攻擊末速就越快,洲際彈道導彈的末速甚至可以超過10倍音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驅逐艦的雷達無法掃描快速飛行的目標那麼如何實現攔截呢?當然,還是那句話,攔截上可能有點難度,但不好攔截≠無法捕捉。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最令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愛國者”大戰“飛毛腿”,美國利用“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對來自伊拉克的彈道導彈實施攔截。與天基DSP導彈預警衛星配合,“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有120秒的攔截時間,雖然由於導彈效能問題和彈道導彈速度較快導致最終實際直接攔截率只有8.5%,但對“飛毛腿”的發現並跟蹤是全時段的。

    事實上,有一種雷達就是專門用來捕捉炮彈執行軌跡的,那就是“炮位偵查雷達”,他的作用就是捕捉炮彈執行軌跡並反向推定對方炮兵陣地位置。中國曾經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使用英國“辛柏林”炮位偵查雷達反向追蹤越南迫擊炮陣地並予以還擊。上世紀80年代中國也曾經引進過美國AN/TPQ-37遠端炮位偵查雷達,90年代我們對其測試的結果表明,對152毫米加農榴彈炮的有效偵測距離達到27公里,捕捉率為95%,對炮兵陣地位置反向推定誤差54米左右。

    以色列開發的“鐵穹”反火箭彈系統也是捕捉火箭彈飛行軌跡並使用導彈將其擊毀。而現代驅逐艦上使用的近防系統也具備攔截超音速飛行目標的能力,這一切都是基於有能力偵測並追蹤。

    所以就以現在的技術,驅逐艦掃描飛行速度不超過3倍音速的戰列艦炮彈基本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甚至如果距離不遠,炮彈出膛的一刻就已經被驅逐艦捕捉到並反向推定戰列艦位置然後予以還擊。

  • 2 # 東北熊二

    主要看什麼樣的軍艦,搭載了什麼樣的雷達。對於炮彈監測這件事情,60年代就已經有炮位偵察雷達了,雷達是藉助炮兵計算機透過推算炮彈彈道曲線來確定敵方火炮位置的。

    反炮兵雷達原理也很簡單:

    其步驟基本可以分為三步:一是雷達在炮彈飛行彈道中擷取兩個(或兩個以上)點,並獲得這兩個點的三維座標以及飛行速度、方向等資料。二是雷達將截獲的這兩個點的相關資料傳輸給炮兵計算機,由計算機根據得到的資料推算出炮彈的彈道曲線(拋物線)軌跡;三是計算機結合自身儲存的數字地圖的水平座標及高程等資料,推算出彈道曲線(拋物線)的起始點,即是敵方火炮的位置。

    軍艦上的雷達只要精度足夠高,做到炮彈監測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 3 # 狼煙火燎

    應該不至於吧!如果戰列艦都開火了,恐怕發現了也攔截不了,即使攔截了炮彈爆炸的碎片也會讓宙斯盾驅逐艦電子系統被砸爛得七七八八吧!

    其實戰列艦的炮彈已經很大了,比如大和級的460mm火炮就有3種炮彈,分別為91式460毫米穿甲彈、三式對空彈和高爆彈,這幾種炮彈體積可不是一般的大,恐怕比現在很多反艦導彈都更大,更重,比如91式穿甲彈重1.5噸左右,其他兩款炮彈也高達1.36噸中,這些都是炮彈的純重量,不包括髮射藥包。而相比與反艦導彈,中國的新的鷹擊12、鷹擊18等遠端火力的反艦導彈,重量都超過2噸,像老款的鷹擊83重量只有不足0.9噸,美國的魚叉、法國的飛魚導彈重量絕對都不超過1噸,像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重量也就1.2~1.4噸,這些導彈的一般更小更長,正面的雷達反射面積會更小,他們都躲不過導彈的追蹤,只能採用低空突防,更何況1.5噸重量的戰列艦炮彈呢?他們更粗壯,正面雷達反射面積更大,這麼大的目標驅逐艦的掃描雷達如果發現不了,那麼反艦導彈恐怕全部能隱身了。

    但是能夠發現不一定能夠攔截,因為一旦戰列艦開炮,就說明這個距離已經很近了,比如大和號的最大攻擊距離約41公里,其炮彈出膛初速約900米/秒,而且一次性發射9枚巨型炮彈,即使按照40公里的距離計算,這樣的速度雷達發現並反映過來,鎖定到發射導彈恐怕已經20公里距離了,基本都是短程導彈攔截範疇了,而且一次9枚炮彈的火力約2倍音速飛過來,要想全部攔截還是非常困難的,一旦採用近防炮攔截,即使將炮彈打爆,巨大的爆破力產生的碎片同樣會砸到軍艦上,對於現在這種沒有裝甲防護的現代軍艦來說,殺傷力同樣是驚人的!

    當然其實戰列艦的炮彈的準確性也就那樣,或者以現在的流行詞來說可以用神教武器來形容。還有就是二戰的戰列艦這樣的大傢伙,其雷達反射面機已經大到“爆炸了”,估計要突破到現代軍艦40公里範圍內,已經被導彈打成馬蜂窩了,戰列艦時代已經過去了。

    只是不知道現代反艦導彈是否有能力貫穿戰列艦水線以上那些厚重的裝甲呢?

  • 4 # 殲十GOOD

    戰列艦上發射的炮彈初速是很高,但是現代驅逐艦上的相控陣雷達是可以發現的。而且驅逐艦上配備了多種波段的雷達。發現幾倍音速的反艦導彈都沒問題。當然戰列艦上發射的炮彈也不在話下。

  • 5 # 曾愛上一隻貓

    現代海戰不怎麼用艦炮了,大家都用導彈。

    戈蘭高地上的“鐵穹”,敘利亞赫麥米姆空軍基地的“鎧甲S-1”,都可以攔截火箭彈和迫擊炮炮彈,理論來講將彈炮合一系統搬上艦作為末端的近防系統又有何不可?但是實際沒必要,現代海戰和現代空戰一樣,講求的是先敵發現、先敵發射、先敵摧毀,為了完成這些,大家都用導彈了……

    戰列艦那可憐的射程和精度,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 6 # 皇家橡樹1972

    驅逐艦上的雷達都能掃描到飛行速度8~10馬赫來襲的彈道導彈,又怎麼可能掃描不到戰列艦發射出來的炮彈?

    從武器裝備的角度來說,飛行速度最快的彈藥不是子彈和炮彈,它們的飛行速度(槍口初速/炮口初速)都在1000米/秒之內,而有很多導彈的型號飛行速度都超過了3馬赫,彈道導彈的速度更是超過了6馬赫!所以,“宙斯盾”等級的驅逐艦都能探測到來襲的戰列艦炮彈。圖片上是日本“大和級”戰列艦所使用的三種炮彈,其中“九十一式彈”的炮口初速是785米/秒、“一式彈”和“三式彈”的炮口初速都是805米/秒,炮口初速是這個數值當炮彈飛行一定的距離後由於推力的下降,飛行速度會有減慢,這樣就遠不及現代導彈的末端飛行速度了。“飛毛腿近程彈道導彈”是蘇軍1950年代中期開始裝備的,導彈使用液體發動機,飛行速度達到了1500米/秒,這個速度顯然是高於“大和級”三種炮彈的飛行速度,並且“飛毛腿”的飛行速度基本上是始終如一,沒有衰減。

    也正是彈道導彈飛行速度太快,對於現代反導系統技術的要求,首先就是可以發現來襲的彈道導彈,目前大國海軍的“宙斯盾/神盾”大型相控陣雷達都具備發現500公里外來襲彈道導彈的能力,只有先發現然後才能後攔截。

    從目前艦載防空導彈的技術水平來說,在40公里內攔截1~2枚戰列艦的主炮炮彈還是可以的,現代防空導彈的飛行速度都在3馬赫以上,大體上要比戰列艦炮彈的炮口初速快一點,並且艦載防空導彈的戰鬥部裝藥從3公斤~70公斤,配備無線電近炸引信,只要爆炸後破壞了炮彈的飛行軌跡讓它偏離目標就可以了,而更大的爆炸威力可能將炮彈擊毀,也就失去了作用。當然,現代驅逐艦也不具備同時攔截戰列艦9根炮管的齊射。其實,炮兵偵察雷達早在1960年代末期就有了,研製它的目的就是根據敵人來襲炮彈的飛行軌跡(彈道),計算出敵炮兵陣地的位置後進行反擊。

    總得來說,以現代雷達探測能力和高速火控計算的運算速度可以探測到來襲的大口徑炮彈和火箭彈,在攔截技術上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比如:以色列的“鐵穹”近程防空系統就是專門攔截“卡桑”火箭彈和迫擊炮炮彈的,已經具備了60%~80%的攔截成功機率,但是對榴彈炮或者加農炮彈攔截能力有待提高,但是發現它們應該沒有問題。

  • 7 # 種花家的tourbe兔

    驅逐艦上的雷達探測不到戰列艦發射的炮彈,首先有這種說法,而且這種說法是有依據的。

    現代先進的驅逐艦都採用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其探測距離可達數百公里,可覆蓋海面和空中目標,360度無死角探測,很難有目標逃脫它的“雙眼”。而戰列艦的主要武器裝備就是艦載主炮,艦載主炮距離海面很低,對於現代驅逐艦而言,威脅最大的就是超低空目標、掠海目標。

    戰列艦主炮發射的炮彈初速度很高,而且體積很小,一般都是在海上近距離才選擇攻擊目標,二戰時期,最遠射程也不過50公里。而現代驅逐艦面對這類近距離、高速、掠海小目標是很難攔截的,雷達是很難發現的。

    2014年4月12日,美海軍“唐納德•庫克”號宙斯盾驅逐艦駛入黑海海域,俄羅斯出動蘇24戰鬥轟炸機以超低空突防的形式抵近美軍艦偵查、干擾,而整個過程美軍艦均未察覺到,直到所有的電子裝置失靈,才用肉眼發現蘇24戰鬥轟炸機,此時美海軍人員狼狽不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量下跌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