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方說歷史1990

    因為秦瓊極有可能沒參加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歷史上的羅士信死後,秦瓊就沒有太多機會大顯身手了。他的性格註定了他不會願意參加李氏兄弟的內訌。在玄武門事變之前,秦瓊的功業、勳爵、職位和賞賜都高出尉遲恭等人很多,但事變後他的封賞只有七百戶,比尉遲恭一千三白戶的封賞差很多。這個待遇還不如侯君集等人。從凌煙閣的排位看,側面證明了秦瓊壓根沒參加玄武門之變。

    在《舊唐書》《新唐書》中,對秦瓊說的比較簡單隱晦,他是否實實在在參加玄武門之變難以下定論。在大文豪司馬光參考重要史書寫出的《資治通鑑》,其中仔細描述了玄武門之變的過程,從中在闡述幫助李世民搞政變的人中根本沒有秦瓊。更何況秦瓊晚年傷病在身,基本處於療養狀態,不參與這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件了。

    儘管秦瓊在凌煙閣排名很低,但這不能說明他的地位和歷史價值就低。秦瓊作為一個歷史見證者和參與者,參加了隋末唐初幾乎所有的關於李世民、李密、王世充、竇建德等造反集團間的軍事衝突。他在幾股大勢力中輾轉反側,最後選擇英主,在偉大的新時代建立起赫赫功勳。他在濰水大戰一戰成名,從一個普通士兵一下子成為隋朝軍隊中的中級軍官。而後秦瓊跟著張須陀陸續擊敗數萬造反農民軍,名氣越來越大,張須陀部隋軍幾乎是所戰皆捷。秦瓊驍勇天下聞名,恰恰是到了李世民麾下後,他的才能才得以真正表現,赫赫戰功不斷地湧現,為李唐開國大業立下不朽功勞。

    雲緋文史號:故紙堆間(yunfei919-)

  • 2 # 婚禮攝像師-郭靖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乃是唐太宗李世民時,當初陪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良將。而李世民為了能夠紀念這些不世出的良將、名臣,便命閻立本畫二十四功臣畫像,並掛之於凌煙閣,由此而得名。

    這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列為: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元王李孝恭;萊國成公杜如晦;鄭國文貞公魏徵;梁國公房玄齡;申國公高士廉;鄂國公尉遲敬德;衛國公李靖;宋國公蕭瑀;褒忠壯公段志玄;夔國公劉弘基;蔣忠公屈突通;鄖節公殷開山;譙襄公柴紹;邳襄公長孫順德;鄖國公張亮;潞國公侯君集;郯襄公張公謹;盧國公程知節;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劉政會;莒國公唐儉;英國公李勣和胡國公秦瓊。

    不難發現一個有意思的話題,為人熟知的秦瓊竟然只排在第二十四位,而且有謀反大罪的侯君集竟赫然在列,這又是為什麼呢?

    受益於《隋唐英雄傳》,秦瓊武功蓋世,鮮有敵手。而與尉遲恭同為門神的他,為何會造成這種情況呢?其實原因有三點,不難理解。

    第一:官階品秩

    唐太宗李世民在排定這些功勳之臣時,首先考慮的便是官員的官階,而這二十四人中,排在第一的趙國公,司徒,長孫無忌,生前便已經是正一品的大員;即便是排在第二十三位的英國公李績也有光祿大夫銜,從二品官秩要比秦瓊的左武衛大將軍(正三品),要高。

    第二 :非嫡系,多次跳槽,半路加盟,身體多病

    秦瓊本人,起初為隋將,後來又先後跟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隨後在瓦崗寨滅亡後轉投王世充,最後看不慣王世充為人,才與程咬金一起投靠的李世民麾下。輾轉多次,而且雖然李世民為人豁達,但基本班底也都已經成型。前二十三位的功績,實在難以超越。

    而且在玄武門之變後,秦瓊在生命最後十多年間,幾乎一直臥病狀態,幾無建樹。當然,我們要肯定的是秦瓊每為先鋒,必奮力向前。但是作為老闆,自然更希望員工不缺勤,能夠創造更多的剩餘價值,畢竟效益才是更好的取勝之道。

    第三:玄武門之變

    雖然《舊唐書》中記載,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之時,秦瓊本人“從誅建成、元吉”,似乎參與了活動。但是事後的封賞而言,以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恭四人食邑千三百戶,而秦瓊只有七百戶,可見功績上是有差異。而玄武門之變,可謂是唐太宗李世民上臺的最為關鍵的一戰。

    那麼為何捲入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宜的侯君集,還能赫然在列呢?

    侯君集早年便加入了李世民的幕僚團隊,並且得到了李世民的賞識,而且在後來的玄武門之變中更是立功頗多。隨後的貞觀九年,侯君集跟隨李靖攻滅東突厥,期間更是大破伏允軍,隨後又在貞觀十四年(640年)攻滅高昌國。這些都是侯君集的功勞,但是侯君集卻屢次出言不遜,揚言造反,在被張亮奏本時,李世民面對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反而還為侯君集說情,更為甚者,即便是侯君集最後參與謀反,李世民都想著饒恕其過,反而是群臣勸諫之下,迫於無奈才誅殺了侯君集。但是還是饒恕了他的妻子與兒子。

    而有鑑於此,群臣上言,請求將侯君集的畫像從二十四功臣中移除,而李世民更是說到,功勞便是功勞,不能夠因為現在的過錯,便將功勞否定,堅決不聽從眾臣的建議,此事最後也便不了了之。

    在秦瓊和侯君集之事上,也無不閃爍著唐太宗李世民偉大的人性光輝,而這也是這一時期為何各個部族臣服,名士輩出的原因所在。

  • 3 # 南嶺說史

    其實如果仔細看看這二十四個人,你會發現,有一部分是李唐的親戚,比如長孫無忌,李孝恭,柴紹等,還有一部分是大功績的功臣,比如李靖,尉遲恭等。

    秦瓊也有他的功績足以進入二十四人之列,關鍵的就是參與玄武門之變。

    那麼關於侯君集,最主要的兩件事:

    1.討吐谷渾。貞觀九年(635年)三月,李靖攻滅東突厥後,率領侯君集開始討伐吐谷渾,大軍行至鄯州,李靖在侯君集的建議下,挑選精銳,長驅直入。伏允在庫山被擊敗後,輕軍奔走沙漠。李靖與薛萬鈞、李大亮從北,侯君集與李道宗從南分兩路長途奔襲,追擊伏允。當時夏天卻有霜降,山裡有很多積雪,但侯君集等克服自然困難追擊二千多里地,先後於邏真谷、漢哭山、星宿川、柏海等大破伏允軍,斬獲頗豐。侯君集一路追擊到積玉山,見到河水的源頭,才回師與李靖在大非川會合,班師回朝。 

    2.攻滅高昌國。

    貞觀十三年(639年),高昌王麴文泰斷絕西域與中原的商業往來,於是李世民徵召麴文泰入朝,麴文泰稱病不去,李世民任命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契苾何力為蔥山道副大總管。率領大軍前往討伐。麴文泰聽到這個訊息後對華人說:“唐國距離高昌有七千餘里,有沙漠兩千裡,冬冷夏熱,沒有水草,大軍難以前行。若唐軍強行軍至高昌二十天內糧草必然吃完,那時候與唐軍接戰一定打敗他們,所以沒有什麼好擔心的。”然而侯君集率領大軍行至磧口,麴文泰卻已經病死,其子麴智盛繼承王位。

    以此兩件事他完全可以進入凌煙閣二十四人之列。

  • 4 # 遊史無終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軍人最大的榮耀就是生前封侯拜相,死後青史留名,從燕昭王黃金臺拜將樂毅到漢高祖拜將壇封韓信,能夠在萬千將士面前得到皇帝的拜將,這是軍人畢生所求。而在死後能夠享受到東漢“雲臺二十八將”、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等受世代供奉待遇,更是軍人們可望不可及的心願。

    那凌煙閣功臣是怎麼排名的那?侯君集為什麼會在秦瓊前面那?

    侯君集,唐太宗身為藩王時的舊部,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大功,事後被封左衛將軍、潞國公,賜邑千戶,與尉遲敬德一樣封國公的僅有的兩名武將之一。貞觀四年,作為李靖的副手征討吐谷渾,建言“應該趁著敵人為發現之前,輕裝簡從,快速急進,不給敵人逃跑的機會。”李靖採納其建議,之後打破吐谷渾而凱旋,在高昌阻斷西域貿易的時候出兵消滅高昌,在消滅高昌的戰役中,因私取宮中財寶被人告發,帥軍剛回到長安即被下獄問罪,雖被岑文字上疏解救但常心懷怨念,在李承乾被廢太子之位後,與太子一起合謀造反,貞觀十七年被處死。秦瓊,山東人士,以勇武著稱,好接濟江湖人士,人稱“小孟嘗”,從張須陀攻打叛軍,後張須陀戰死轉投裴仁基,又隨裴仁基降李密,李密待之甚厚,王世充敗李密,轉投王世充,因王世充陰險狡詐,轉投李世民,與太宗一起破宋金剛、平劉黑闥、敗竇建德,貞觀十二年病逝。

    透過兩者簡歷對比,我們不難看出,侯君集的主要貢獻是在唐朝建國之後,尤其是唐太宗在位時期。秦叔寶的主要事蹟是唐朝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這時戰爭主要是為唐高祖打的。

    侯君集從開始就是李世民的部下,而秦叔寶曾經卻跟隨過那麼多的主人,古人有句話說“烈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天下第一猛將呂布因是“三姓家奴”使曹操不敢用,秦瓊有頻繁換主子的前科,李世民給他的待遇算是合情合理了。秦瓊因勇武和義氣得到更多人認可,尤其是在和尉遲敬德給李世民守門之後,更是被後世奉成門神。成神以後的秦瓊在歷史上的名聲水漲船高,可在跟隨李世民的日子裡卻無大建樹,能排進凌煙閣已經算很高的榮譽了,位置靠後也是理所應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平板上有什麼繪畫軟體可以讓畫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