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塵埃讀歷史
-
2 # 萬學武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李世民矮化了其父唐高祖李淵,把起兵的主要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同時醜化了太子建成,齊王元吉。
-
3 # 簷雨階苔
很多正史記載李淵起兵造反,正是李世民勸諫的。
李世民勸李淵起兵一事,詳情如下:
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荒淫殘暴,朝政崩壞,民不聊生,叛亂四起。一時間,天下群盜蜂起,攻城略地,各自稱王稱霸。雖然隋煬帝派大軍征討叛逆,但天下苦隋已久,除之不盡,成了燎原之勢,愈演愈烈,烽火燃遍九州。
唐國公李淵,與隋煬帝是姨表兄弟,鎮守在太原晉陽,奉命討伐叛亂。李淵之子李世民,志向遠大,見天下群雄並起,知隋朝氣數已盡,有意起兵自立,成就宏圖霸業,於是求賢若渴,招納人才。
晉陽有隋煬帝的行宮,李淵為正宮監,裴寂為副宮監。裴寂與李淵二人交情深厚,日夜一起宴飲歡談。裴寂常常將晉陽宮的宮女獻給李淵侍寢,李淵也欣然接受。
晉陽令劉文靜察到李淵胸懷大志,便與李淵深交;又見到了李世民,更覺得不凡。劉文靜與裴寂交情比較好,他對裴寂說:“唐國公之子李世民,不是普通人,豁達神武,是漢高祖劉邦、魏太祖曹操那樣地人,大概會承受天命。”裴寂不以為然。
劉文靜與李密有姻親關係,李密起兵反隋後,他受到牽連被關進監獄。李世民在身邊找不到能謀劃大事的人,聽說劉文靜有謀略,於是私自去看望他。
劉文靜大喜,慷慨陳詞,對李世民說:“天下大亂,群盜蜂起,須真命天子取而用之。如今汾河、晉陽一帶避亂的人都在,我向來知道其中的豪傑,若振臂高呼,應者十萬之眾,在加上唐公掌管的幾萬士兵,一聲令下,誰不願從?然後鳴鼓征伐,佔據長安,以震懾天下,王業就成了!”
李世民聽完,笑著說:“你說的正合我意。”於是釋放劉文靜,暗地裡招納他為座上賓。
李世民與劉文靜謀劃起兵,他指使劉文靜偽造隋煬帝的詔書,以討伐遼東為名,徵民為兵,人心惶惶。他們擔心劉淵不同意,於是打算先拉攏裴寂。
李世民故意讓人在賭局中輸給裴寂幾百萬錢,然後將謀劃告訴了裴寂,並且又讓劉文靜威脅裴寂說:“你獻晉陽宮女給唐國公侍寢,被發現了就是死罪,怎麼能連累唐國公呢?”
裴寂恐懼,答應勸李淵起兵。劉文靜又威脅裴寂說:“你作為晉陽宮宮監,卻讓晉陽宮的宮女給唐公侍寢,你犯了死罪就算了,連累了唐公怎麼辦?”裴寂感到害怕,於是勸李淵起兵。
裴寂和李淵對飲,酒酣時,將李世民的謀劃說了出來,並勸說道:“當今群盜蜂起,城外即戰場,就算想保全忠貞名節,但也難逃一死。如果舉兵起義,不但能免禍,還能成就功業。”李淵聞言,認同裴寂的計策。
李世民委託劉文靜、長孫順德等人以討伐叛賊劉武周為名,招募兵士。這時,太原留守的官員王威、高君雅懷疑有變,打算殺死李淵。劉文靜與劉政會便先狀告王威、高君雅謀反,於是將此二人擒下。李淵由此起兵。
-
4 # 歷史研習社
玄武門之變是中國歷史上最知名也是最重要的政變之一。歷史學家認為,這場政變直接決定了唐高祖李淵的繼承人,更影響了新生的唐朝的命運。無數戲曲小說演義都極力渲染這場政變的兇險和突然。那麼為什麼這場政變的勝利者是秦王李世民呢?
從歷史局勢來看,玄武門政變只是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集團和秦王李世民集團長期政治鬥爭的激化。在唐高祖李淵武德年間長期的政治鬥爭中,李世民已經落了下風。建成元吉依仗著李淵的寵幸逐漸聯結外戚、擴充實力,並對李世民秦王府的人才開展了大清洗和排斥,武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文臣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都在清洗之列。
反映玄武門之變的連環畫作品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高祖李淵決定召叢集臣,勘問李世民和建成元吉之間的是非曲直。後世史書在記載這是因為李世民向李淵告發了建成元吉的惡行,這恐怕是在李世民授意下的誣陷。實際上,武德晚期李淵已經全面倒向建成元吉,當時的情況對李世民是岌岌可危。所以玄武門之變實際上是李世民和少數黨羽在最後關頭的一次冒險。
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指出,唐代歷史上最重要的幾次政變包括李世民襲殺建成元吉、張柬之剪除張易之兄弟、李重俊剪除武三思、李隆基剪除韋后,成敗的關鍵都在於是否奪取了玄武門,而奪取玄武門的一個關鍵則是能否發動玄武門外駐守的宮廷禁軍。
陳寅恪先生像
陳寅恪先生在法國巴黎圖書館發現了當時玄武門禁軍中的軍官常何的墓碑,依據碑文提出,常何原本是建成元吉的舊部,後秘密投靠了秦王李世民。玄武門政變發動的當天,正是他率兵屯守玄武門,故而建成沒有防備,才得以被李世民埋伏而殞命。
由此可見,玄武門之變勝敗的關鍵在於李世民等人伏擊的出其不意,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建成元吉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完全沒有防備。李淵原定要在玄武門內之西的海池臨湖殿審問諸子,而建成元吉則是從東宮出發沿宮城北牆往西進入玄武門,所以玄武門成為了政變的關鍵。
李世民像
李世民一行人進入玄武門準備伏擊時確實沒有遭到禁軍的攔阻干預,陳寅恪認為是常何的功勞,也有可能是建國之初,規矩不嚴,李世民和建成元吉等人都習慣於乘馬攜帶弓箭戰刀,隨意出入大內,禁軍司空見慣,並沒有防備。而建成元吉毫無警惕,連隨從也沒帶就一同騎馬前往臨湖殿,結果進入了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等人的伏擊圈,寡不敵眾才被殺,歷史由此改寫。
參考文獻
《舊唐書》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黃永年:《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
-
5 # 四十一畫
看到這個就呵呵了,那時候李世民才多大,李淵怎麼也不可能聽一個十幾歲孩子的勸諫,要是李建成勸諫還有幾分可信。
-
6 # 小小小百科全書
關隴李家本來就是世家大族,而且隋朝勳貴之間都是沾親帶故的。 李淵和楊廣之間也屬於親戚。而且李淵還貴為隋朝唐國公。
隋朝末年各地叛軍都揭竿而起,李淵開始也是指揮軍隊平定叛軍。但最後起義軍勢力越來越大,李淵也開始為自己的後路考慮。在對待起義軍的問題上不像之前的那麼堅定評判了。而李世民身為李淵的兒子在看到隋朝已是昨日黃花了。開始起了取而代之的野心。但是當時的李世民無兵無權只能不停的蠱惑李淵造反。在加上當時李淵和北方突厥交戰不利損失很大,李淵很害怕楊廣會追究他的責任。這時李世民就勸李淵造反。大概意識就是天子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現在天下大亂隋朝也是朝不保夕了,再加上我們對突厥作戰不利皇帝肯定會處罰我們。還不如順勢造反圖謀將來呢。但李淵單子比較小。死活不肯造反,並且警告李世民不許再瞎說。
後來楊廣雖然沒有懲罰李淵但也對李淵好一頓斥責。大家都知道楊廣喜歡經常到民間出遊。有次楊廣到晉陽出遊,當地官員為了討好楊廣就獻上了很多美女給楊廣。楊廣自然而然就收下了。但是走的時候有兩個美女沒有帶走。還留在當地。後來李世民知道這個事情後就設計灌醉了李淵把這兩個美女塞到了李淵的床上。李淵第二天起來都懵了。這可真是黃泥掉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李世民隨即又勸李淵造反。大概意思就是現在你把楊廣的女人都睡了。楊廣還能饒了你嗎?李淵聽了李世民的話隨即揭竿造反,號稱“義軍”。
後來李世民一路為李淵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之後李淵擊敗各地勢力建立唐朝。所以李淵的造反可以說是李世民連勸帶騙的成果。李淵也純屬被李世民逼到了絕路上。不造反也不成了。
-
7 # 梅園布衣
李淵反隋建立唐朝,是當時形勢所迫,即有社會條件和突發事件的推動,也是集團內部的創業渴望和緊急關頭的應急抉擇。李淵本身是主動因素,李世民起的只是推動作用。
李淵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外甥,與隋煬帝楊廣是姨表兄弟的關係。自幼得到楊家的庇護,成年後在隋朝可謂是官高爵顯,按理說是沒有理由反隋另開新朝的。問題出在隋煬帝身上。對外連年用兵,造成人口銳減,人民厭戰;對內殘暴統治,民不聊生,致使天下大亂,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江山已經是風雨飄搖了。即使李淵不起而代之,也會有其他人挑起這個重擔的。
李世民這時已經是二十歲左右的青年,正是初露鋒芒,欲有所為的衝動期,當他看清天下大勢,父親只要敢做敢為,就能獲得成功的大好機會,必然會推動父親向美好目標前進的。
事實上,李淵也看得很清楚,他也在不露聲色地等待機會並暗中做著準備。但是他的準備工作被隋煬帝佈下眼線王威、高君雅二人發覺了。於是,這兩人決定趁李淵到晉祠主持祈雨儀式的機會除掉李淵。但這事被晉陽鄉鄉長劉世龍知道了,訊息很快傳給李淵,李淵先下手以王、高二人勾結突厥的名義幹掉了。
李淵被任命為太原留守以後,周邊的突厥就來襲擊隋朝,李淵帶兵抵抗,屢吃敗仗,以隋煬帝的性格,也必然要懲治李淵的。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當時社會上有“李氏當天下”的傳言,已經引起隋煬帝的警覺,並且已經殺了不少姓李的文臣武將,在這當口,又有前兩項事由,不拿李淵開刀才是怪事呢!
正是這些因素的擠兌,已經將李淵及家族逼上絕境了。李世民一再提醒父親早做定奪,但李淵仍然在猶豫。李世民與部下劉文靜設了個美人計,買通宮監裴寂請李淵在隋煬帝的晉陽宮與兩個晉陽宮女喝酒,李淵喝醉後又被扶上床,與兩個晉陽宮女混到了一起。李淵醒後一看,睡了隋煬帝的女人,罪責難逃,想不反也不行了。
就這樣,公元617年李淵被迫以“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的名義起兵反隋。李淵起兵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了長安,廢除了隋煬帝的帝位,立隋煬帝的孫子楊侑為帝,變相掌握了國家實權。翌年,隋煬帝在江都被禁軍兵變殺死,李淵逼楊侑禪位,自己當上了皇帝。唐朝建立。
別的皇帝開國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李淵卻只用了一年多點時間就達到了目的。在父子們共同努力下,終於在公元624年掃除了前朝殘餘和各地割據勢力,統一了天下,為李世民開創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8 # 江湖夜雨不關情
謝謝邀請。說李淵起兵是因為李世民的勸諫,這在相當一部分野史和正史(《新唐書》、《舊唐書》)中均有記載,但這說法有點絕對化了。應是內外因素互相作用,內起起主導作用,換句話來說,太原起兵李淵起決定性作用,李世民起了輔助作用。一是李淵從七歲襲封唐國公一直到擔任太原留守,官場的“老油條”了,難道不會判斷分析形勢,一個糊塗蟲能鎮壓河東農民起義、得到朝廷重用?二是形勢使然。隋煬帝錯估形勢,急功近利幹了許多超出隋財力物力所能承受的事,如修築大運河、東征高麗等,加劇了社會予盾,農民起義四起,隋朝陷於內亂,李淵振臂一呼、正適應了這種要求;三是李淵擔任太原留守後抵禦突厥不力,也怕隋煬帝治罪;四是隋煬帝對李淵也有猜疑防範之心,為防止李淵做大,特派王威、高君雅監視李淵。李淵正是看到烽煙四起,隋王朝內外交困下一步步走向滅亡,隨著自身實力激增扌起了不臣之心。如果形勢不利、打死他也不會造反的。所以太原起兵根本原因還在於李淵認清了歷史形勢、李世民只不過起了推動作用。
-
9 # 安定郡小書生
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是事物發展變化的第二位的原因。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透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
李淵起兵造反,其兒子李世民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要說李淵沒有造反的心思,唬鬼也不相信。史書上之所以強調李世民在起義中的作用,只是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其登基稱帝的合法性進行襯托而已。
那麼,說李淵造反出於本心,就來分析李淵的家族歷程。
李淵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是關隴門閥的代表人物。其祖父李虎是西涼開國君主李暠五世孫,西魏八柱國之一,官至太尉,封爵隴西郡公、北周時期追封唐國公。其父李昺承襲為隴西郡公、北周時期加封唐國公,曾任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其母獨孤氏是獨孤信第四女,獨孤信為西魏、北周時期重要將領,八柱國之一。隋文帝獨孤皇后是李淵的姨母,隋文帝對李淵也非常垂愛。
李淵七歲襲封唐國公,歷任千牛備身,譙、隴、岐三州刺史。隋煬帝即位後,先後做滎陽、樓煩兩郡太守,後又任命為殿內少監、衛尉少卿。
李淵廣為人灑脫,性格開朗,待人寬容,交天下豪傑,遭到隋煬帝的猜疑。
李淵避禍外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右驍衛將軍。後來任太原留守、晉陽宮監,成為這一地區最高軍政長官。
面對各路反隋的隊伍蜂擁四起,隋煬帝楊廣被困江都,作為擁兵一方,擁有抱負的李淵怎麼可能沒有逐鹿天下的野心呢。只不過這傢伙隱藏的太深了,大家也被李世民所說的矇騙了。
-
10 # 老衲侃春秋
唐高祖李淵和隋煬帝楊廣之間,有著糾纏不清的親戚關係。孤獨信的三個女兒都貴為皇后。長女是北周宇文毓的明敬皇后,第四女是唐國公李昞(後追諡元皇帝)的元貞皇后,第七女是隋文帝楊堅的文獻皇后。
元貞皇后生下李淵,文獻皇后生下楊廣。所以第一層關係,楊廣稱李淵表哥,倆人平輩;第二層關係,兩人是兒女親家;楊廣的女兒楊氏嫁給李世民,是四妃之一,為其生下李恪、李愔兩個兒子,這麼論倆人還是平輩;還有第三層關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楊廣的妃嬪,而王氏是同安長公主(李淵妹妹)的女兒。這麼一論,李淵就成了楊廣的舅舅,大了一輩!
一次楊廣召見李淵,不巧李淵病了。楊廣就問王氏:“你舅舅為什麼還不來?”
王氏如實回答,說舅舅病了。
楊廣惡狠狠說:“怎麼不病死?”
可見楊廣對李淵這個舅舅既忌憚,又不待見。
好了,說完關係了,該進行下面的正題了。
隋朝末年民不聊生,天下大亂。這時群雄並起,主要有三支強大的起義軍隊伍,即河南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軍,江淮的杜伏威、輔公祏軍。
在這個形式下,公元617年,唐國公李淵出任太原留守。李淵受命的任務是,和馬邑太守王仁恭成犄角之勢,共同防禦突厥。
閱歷頗深的李淵深知,依據眼下的形勢,自己不能掉以輕心,要早早做好各種應變措施。於是命令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進一步收羅壯士、謀士、死士,以擴充本集團的力量。投奔而來的人才八仙過海,各以各的方式,積極地為李淵集團效勞,出謀劃策。其中,最得力的是李世民交接的二人,一是晉陽宮副監裴寂,一是晉陽縣令劉文靜。
裴寂既是李淵的直接下屬,倆人還是故交。劉文靜此人則有著非凡的觀察力,能洞若觀火,看出李淵志在天下,又看出李世民是非常之人,由是傾心相結。
隋煬帝認為李淵與王仁恭抵禦突厥的進犯乏力,十分不滿,遂派使者來要將他們押往江 都,這使得李淵大為恐懼,心說,到了煬帝的行在,還有好果子吃嗎?
李世民看到這是一個好時機,與裴寂等開始勸李淵:“如今主上昏聵,國家動亂,為隋朝盡忠沒有好處,本來是將佐們出戰失利,卻牽連到您,事情已經迫在眉睫,應該早些定大計。況且晉陽軍隊兵強馬壯,宮監積蓄的軍資財物鉅萬,以此起兵,還怕不成功嗎?為什麼要受一個使者的監禁,坐等被殺戮呢?”李淵認為這話很對,就秘密佈署準備。
正準備起兵舉事時,恰好隋煬帝又派來使者傳令赦免李淵和王仁恭,讓他們官復原職。李淵眼前的危機解除了,一下子沒有了壓力。所以原來議定的起兵計劃也就擱淺了。
一看張開了弓,箭還沒有射出去,由於隋煬帝的一紙赦免文書,把李淵起兵的決心給澆滅了。李世民和劉文靜心有不甘,他們決定再燒一把火。
劉文靜的腦子開始轉起來,從哪裡開啟李淵這個突破口呢?
他徑直來到晉陽宮,催裴寂道:“您難道沒聽說過‘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嗎?應勸說唐公即刻起義,怎能如此遲延。”
裴寂聽後,沒有馬上表態,他在想著如何回答。
劉文靜一看沒有反應,又加重了一錘:“況且,你身為晉陽宮監,卻讓宮中的宮女侍奉唐公,你死也就罷了,為何要連累唐公呢?”
裴寂了這句話,大為恐懼,心想,在這裡拿我一把?拿我的短處來要挾呀!
但來氣歸來氣,還得表態不是?於是回答道:“我已督促李淵好幾次了,讓他早日發兵。”
劉文靜這一句為何這麼起作用呢?因為李淵的確上賊船了。
李淵留守太原,任晉陽宮宮監,而裴寂做為副監,二人關係莫逆,一日喝酒時,裴寂私自找了幾個晉陽宮的宮女,來招待這位宮監大人。
一高興,喝的有點多了,“酒為色媒人”嗎,看到了這些侍女個個花似玉,不禁春心蕩漾,如何還把持得住,一不留神,真睡了她們。那些都是北都皇上的宮女,睡了皇上的女人,一旦事發,後果可想而知。
這日,又是故伎重演,裴寂邀李淵到他那兒喝酒,又是宮女招待。喝的正高興的時候,裴寂就將李世民等人的密謀,悉數告訴了李淵,李淵聽後大驚。
裴寂說:“我之所以讓宮女侍奉公,就是因為這事兒洩漏出去一定會被殺頭的,而這一切是為了你兒子李世民起兵反隋這件事。”
李世民這時也“恰巧”進來了,直截了當把窗戶紙給捅破了。
李淵一看,“好啊,你們這是串通好了。”由於心裡來氣,自然不會同意他們的主張。
李世民一看事情洩露了,只好束手就擒。等綁了李世民後,李淵躊躇再三。又架不住眾人的苦苦勸告,便說:“我愛護你,豈忍將你押送官府?”
李淵終於決定起兵。他自稱大將軍,以討伐劉武周的名義,開始招募士兵;又偽造文書,調出宮監庫物以為發兵之用。
有了裝備,但孤掌難鳴呀。劉文靜又獻策說自己孤軍,難免顯得勢單力薄,不如請求連結突厥為後援。李淵分析形勢後認為,自己目前單獨起兵,的確有些實力不足,便同意了此建議。
劉文靜帶倆隨從輕車簡從的來到突厥營地,遊說始畢可汗道:“如今天下大亂,唐公為國家近戚,擔心皇室毀滅,故此起兵。唐公希望與可汗兵馬一同進入京師。"最後和始畢可汗談的出兵條件是“老百姓、土地都歸李淵所擁有,金銀財寶盡歸於突厥。”(“若入長安,民眾土地入唐公,金玉繒帛歸突厥。”《資治通鑑·隋紀八》 )
對始畢可汗而言,道義他是管不著的,但巨大的利益深深地打動了他,由此派出五百騎兵,相贈二千匹戰馬,跟隨劉文靜而去。
突厥兵來的正是時候,幫著向長安挺進的李淵,打垮了隋軍的阻擊。
李淵率軍渡過黃河後,命劉文靜領兵駐守潼關,以防東邊來敵。隋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守將屈突通揮軍來攻。劉文靜與之苦戰,用奇兵消滅其前鋒部隊。尚有數萬兵馬的屈突通,見戰局不利,向洛陽轉移。
劉文靜出兵追擊,生擒了屈突通。
至此,李淵的兵馬再也沒有阻隔,一路順利的向長安城浩浩蕩蕩的進發了。
總評:在晉陽起兵整個過程中,可以看出,李淵是首鼠兩端,出爾反爾。
為什麼這麼說呢?
設身處地為李淵想一下,一開始他到太原當留守時,已經是“唐國公”的遵位了,權傾一時。而如果一起兵造反,這些榮華富貴都成了過眼雲煙,而且還要搭上身家性命。所以有些猶豫實屬正常。此時他收羅天下壯士、謀士、死士,就是為了壯大自己集團的實力,不要遇到外部各路義軍衝擊時自己來不及應對。所以此時應該是為了自保而採取的應對措施。
後來因為抵抗突厥不利,讓隋煬帝派使者來要那他問罪。他非常清楚,此一去恐怕是凶多吉少,所以才產生造反的念頭。但態度並不堅決。隋煬帝一紙赦免詔書,把他的反心直接給吹滅了。
李淵退縮了,但李世民和劉文靜卻不幹了。隨後想轍怎麼逼迫李淵。於是拿李淵的短處做要挾。你睡了皇帝的妃子,事情暴露以後你李淵還是難逃一死。誰讓你把持不住,睡了不該睡的人呢?
這一來把李淵給逼入死角。
在逼迫李淵的同時,還給他壯壯膽,考慮到自身力量單薄,劉文靜自告奮勇到突厥去借兵。就這樣雙管齊下,終於使李淵走上起兵造反的不歸路。
但這一點其實是李淵一個硬傷。你的任務本來是防突厥,國內再亂也不能引狼入室才對,但他居然同意了劉文靜的建議。由此可見,李淵也是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之人。一旦
決定造反了,就破釜沉舟,也不怕將來歷史如何評價了。還好,他沒有變成第二個石敬瑭,否則,歷史對大唐又要重新評價了。
從起兵開始,到公元618年五月,李淵稱帝,改國號為唐。共用了一年時間,可謂是順風順水。如果李淵早知道革命的成功如此容易,他當年還會那麼瞻前顧後,猶猶豫豫的嗎?
當然,這麼順利,李淵沒有想到,李世民沒有想到,就是劉文靜也沒有意料到吧。
參考資料: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
11 # 歷史大學堂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其他勢力也趁亂起兵,說好聽點是反抗暴政,實際上是想渾水摸魚,弄個皇帝噹噹。
其中就包括唐國公李淵,大業十二年上任的太原留守。
其實,最早想趁渾水摸魚的不是李淵,而是他的次子李世民,但起兵造反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他爹又是國家幹部,猶豫了又猶豫,他還是不敢說。
自己不敢說,就找個人代勞吧。
李世民找的這個人叫裴寂,當時是晉陽宮副監。
晉陽宮始建於東魏,是東魏大丞相高歡,在晉陽的天龍山建的避暑山莊,隋文帝楊堅進行過大規模擴建,隋煬帝楊廣上臺後,任命了兩名管理人員,一個正監一個副監,但正監只是掛名,基本上不管事,實際負責人,是副監裴寂。
圖1 隋末農民起義形勢圖
裴寂,山西臨猗人,出身於顯赫的河東裴氏家族,這個家族,被譽為中國兩千多年曆史中,獨一無二的望族,僅在史書上留下大名的高階官員,就有六百多人,隋唐時期達到鼎盛。
作為這個顯赫家族的一員,裴寂卻有點時運不濟,自幼喪父,靠兄長撫養,雖然十四歲就成為州主簿,之後又擔任過左親衛、齊州司戶參軍、侍御史、駕部承務郎等官職,但在自以為才華蓋世的他眼裡,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芝麻官。
當上晉陽宮副監的時候,裴寂四十歲了(有說四十三歲),如果再無上升通道,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就在他無比鬱悶時,命中的貴人出現了,這個貴人,就是李淵。
當然了,他並不知道這位太原留守,就是他命中的貴人,但當李淵主動他約酒,他自然要給面子。
接觸幾次之後,兩人竟然成了無話不談的好盆友,李淵還很佩服他的才華,經常與他徹夜長談。
甚至有人說,“眉目清秀,姿容俊偉”的裴寂,是李淵的基友。
在李世民看來,裴寂與老爸是不是基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助他把老爸拉下水,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圖2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
知子莫若父,李淵好色,而此時此刻的裴寂,手中就有這樣的資源,具備使美人計的絕佳條——晉陽宮裡養著很多宮女,是專門為皇帝避暑準備的。
有人要說了,李世民你特麼膽子也太大了,那是皇帝的女人,你也敢打主意?
有什麼不敢的,不是皇帝的女人,他還不會打這樣的主意呢!
可是,如何才能讓裴寂把皇帝的女人,送到老爸的床上呢?
李世民瞭解到,裴寂愛財,經常參加各種賭局,於是他把龍山縣令高斌廉叫來,交給他一筆鉅款,吩咐他說,你請裴寂來玩牌,把這些錢故意輸給他,高斌廉自然照辦。
從來沒贏過這麼多錢,裴寂高興得差點找不著北,當他知道這些錢是李世民的,便什麼都明白了,只是不明白他需要他具體做什麼。
李世民說,很簡單,你只需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裴寂便選了兩個最好看的宮女,把她們送到李淵床上,侍候得他相當舒服,然後明確告訴李淵,這兩個女子,不是一般的女子,是皇帝的女人,皇帝若知道你睡了他的女人……這是滅九族的大罪哦!
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現在你已經為了。
圖3 隋朝疆域
李淵起初很困惑,我可以理解為,你這是想害我嗎?咱們可是好盆友啊,你害我,沒道理哦。
裴寂說不是我送的,是你家老二叫我送的,他已暗中招兵買馬,想幹一番大事,又怕你不同意,就想了這個辦法。
這是逼老子上梁山啊,李淵明白了,說,我兒既然已經決定了,就這麼辦吧。
皇帝命他照管女人,他卻把皇帝的女人送給別的男人,難道就不怕東窗事發後,小命不保?他當然怕,但與可能的遠大前程相比,他覺得值得一搏。
李淵起兵後,裴寂乾脆把五百宮女,全都獻給了他,同時獻給李淵的,還有晉陽宮中的九萬斛糧草,以及五萬段雜彩,和四十萬領甲冑——你拿著這些,打仗去吧!
與五百美女相比,那些糧草和武器對於李淵的意義,當然更大,這可是對他的革命工作,實打實的支援,說它是雪中送炭,一點也不為過。
後來,李淵攻佔長安,立楊侑為帝,自任大丞相,任命裴寂為大丞相府長史,進封魏國公。
李淵登基後,裴寂“因功”被拜為尚書右僕射,成為唐朝首任宰相。
除了官職和賞賜,李淵每天還賜給他御膳,以示特殊恩寵,他都不用在家吃飯了,光伙食費,就能省一大筆。
上朝的時候,李淵還必請裴寂同坐。
這是其他大臣,做夢也得不到的待遇。
李淵還給了他一項特權,那就是允許他自行鑄錢,意味著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可以自己開印刷廠印鈔票,想印多少印多少!
圖4 唐太宗李世民
然而,裴寂做夢也沒想到,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淵退位,接班後的李世民,對他的態度,來了個大逆轉。
實際上,李世民繼位之初,對待裴寂的態度,並不比他爹差,因為沒有裴寂,就沒有他爹的今天,沒有他爹的今天,當然就沒有他的今天,他也不能忘恩負義。
可惜,李世民未將這種恩寵進行到底,僅僅兩年後的貞觀三年,他就讓這個大“恩人”,嚐到了冰火兩重天的滋味。
據《舊唐書·裴寂傳》,讓裴寂嚐到這種滋味的,是一個叫法雅的和尚。
這個和尚,最初以恩寵出入兩宮,後來被禁止,於是“法雅怨望,出妖言,伏法”。
至於是什麼妖言,《舊唐書》卻未記載,只是接著說,兵部尚書杜如晦一查,法雅說裴寂“知其言”——我說的那些,裴寂都知道。
裴寂大呼冤枉,我根本不知道他說了什麼妖言,法雅卻一口咬定他知道。
李世民寧願相信那個妖僧,也不願相信這個大恩人了,裴寂於是“坐事免官”,食邑被削掉一半,讓他滾回老家。
很讓人懷疑,那個和尚,是不是李世民設的套——如果他安心整裴寂,確實很有可能,不然為嘛那和尚別的人不咬,偏偏咬裴寂呢!
裴寂可憐巴巴地請求住在京師,李世民卻一聲冷笑,連諷刺帶挖苦:
“計公勳庸,不至於此,徒以恩澤,特居第一。武德之時,政刑紕繆,官方弛紊,職公之由。但以舊情,不能極法,歸掃墳墓,何得復辭?”
大意是說,其實你本事一般,打仗不行,幹其他工作也不行,武德時太上皇讓你搞搞政法,你也搞得一團糟,導致地方官胡亂施政,你的功勞和才學,根本配不上你擁有的地位,你位居第一,其他大臣望塵莫及,完全拜太上皇所賜,我看在過去的情分上,不想要你老命,而讓你回老家頤養天年,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裴寂只得灰溜溜地滾回老家。
圖6 唐太宗李世民書法《晉祠銘》
他眼前浮現出一種生活用具,那玩意兒叫夜壺,我不過是一隻夜壺,他想。
對於今天的結局,裴寂是有“預感”的,早在武德六年,李淵擢升他為尚書左僕射時,他就請求退休,還提醒李淵說,當初起兵太原時,咱倆可是說好的,天下平定後你就讓我辭職歸田,如今四海太平,請陛下兌現諾言,李淵卻像挽留心愛的女人那樣極力挽留,以至於老淚縱橫,“你不能走,我不要你走,我要和你白頭到老”,裴寂無奈,只得繼續呆下去。
這一呆,果然呆出了問題。
豈止是這把唐朝“夜壺”,其實很多人的命運,都掌握著別人手裡,要想“命運由自己掌握”,除非一開始就別上那船,一旦上了那船,想下去就難了。
文:沙塵暴
參考文獻:《舊唐書》
-
12 # 歷史大學堂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其他勢力也趁亂起兵,說好聽點是反抗暴政,實際上是想渾水摸魚,弄個皇帝噹噹。
其中就包括唐國公李淵,大業十二年上任的太原留守。
其實,最早想趁渾水摸魚的不是李淵,而是他的次子李世民,但起兵造反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他爹又是國家幹部,猶豫了又猶豫,他還是不敢說。
自己不敢說,就找個人代勞吧。
李世民找的這個人叫裴寂,當時是晉陽宮副監。
晉陽宮始建於東魏,是東魏大丞相高歡,在晉陽的天龍山建的避暑山莊,隋文帝楊堅進行過大規模擴建,隋煬帝楊廣上臺後,任命了兩名管理人員,一個正監一個副監,但正監只是掛名,基本上不管事,實際負責人,是副監裴寂。
圖1 隋末農民起義形勢圖
裴寂,山西臨猗人,出身於顯赫的河東裴氏家族,這個家族,被譽為中國兩千多年曆史中,獨一無二的望族,僅在史書上留下大名的高階官員,就有六百多人,隋唐時期達到鼎盛。
作為這個顯赫家族的一員,裴寂卻有點時運不濟,自幼喪父,靠兄長撫養,雖然十四歲就成為州主簿,之後又擔任過左親衛、齊州司戶參軍、侍御史、駕部承務郎等官職,但在自以為才華蓋世的他眼裡,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芝麻官。
當上晉陽宮副監的時候,裴寂四十歲了(有說四十三歲),如果再無上升通道,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就在他無比鬱悶時,命中的貴人出現了,這個貴人,就是李淵。
當然了,他並不知道這位太原留守,就是他命中的貴人,但當李淵主動他約酒,他自然要給面子。
接觸幾次之後,兩人竟然成了無話不談的好盆友,李淵還很佩服他的才華,經常與他徹夜長談。
甚至有人說,“眉目清秀,姿容俊偉”的裴寂,是李淵的基友。
在李世民看來,裴寂與老爸是不是基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助他把老爸拉下水,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圖2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
知子莫若父,李淵好色,而此時此刻的裴寂,手中就有這樣的資源,具備使美人計的絕佳條——晉陽宮裡養著很多宮女,是專門為皇帝避暑準備的。
有人要說了,李世民你特麼膽子也太大了,那是皇帝的女人,你也敢打主意?
有什麼不敢的,不是皇帝的女人,他還不會打這樣的主意呢!
可是,如何才能讓裴寂把皇帝的女人,送到老爸的床上呢?
李世民瞭解到,裴寂愛財,經常參加各種賭局,於是他把龍山縣令高斌廉叫來,交給他一筆鉅款,吩咐他說,你請裴寂來玩牌,把這些錢故意輸給他,高斌廉自然照辦。
從來沒贏過這麼多錢,裴寂高興得差點找不著北,當他知道這些錢是李世民的,便什麼都明白了,只是不明白他需要他具體做什麼。
李世民說,很簡單,你只需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裴寂便選了兩個最好看的宮女,把她們送到李淵床上,侍候得他相當舒服,然後明確告訴李淵,這兩個女子,不是一般的女子,是皇帝的女人,皇帝若知道你睡了他的女人……這是滅九族的大罪哦!
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現在你已經為了。
圖3 隋朝疆域
李淵起初很困惑,我可以理解為,你這是想害我嗎?咱們可是好盆友啊,你害我,沒道理哦。
裴寂說不是我送的,是你家老二叫我送的,他已暗中招兵買馬,想幹一番大事,又怕你不同意,就想了這個辦法。
這是逼老子上梁山啊,李淵明白了,說,我兒既然已經決定了,就這麼辦吧。
皇帝命他照管女人,他卻把皇帝的女人送給別的男人,難道就不怕東窗事發後,小命不保?他當然怕,但與可能的遠大前程相比,他覺得值得一搏。
李淵起兵後,裴寂乾脆把五百宮女,全都獻給了他,同時獻給李淵的,還有晉陽宮中的九萬斛糧草,以及五萬段雜彩,和四十萬領甲冑——你拿著這些,打仗去吧!
與五百美女相比,那些糧草和武器對於李淵的意義,當然更大,這可是對他的革命工作,實打實的支援,說它是雪中送炭,一點也不為過。
後來,李淵攻佔長安,立楊侑為帝,自任大丞相,任命裴寂為大丞相府長史,進封魏國公。
李淵登基後,裴寂“因功”被拜為尚書右僕射,成為唐朝首任宰相。
除了官職和賞賜,李淵每天還賜給他御膳,以示特殊恩寵,他都不用在家吃飯了,光伙食費,就能省一大筆。
上朝的時候,李淵還必請裴寂同坐。
這是其他大臣,做夢也得不到的待遇。
李淵還給了他一項特權,那就是允許他自行鑄錢,意味著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可以自己開印刷廠印鈔票,想印多少印多少!
圖4 唐太宗李世民
然而,裴寂做夢也沒想到,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淵退位,接班後的李世民,對他的態度,來了個大逆轉。
實際上,李世民繼位之初,對待裴寂的態度,並不比他爹差,因為沒有裴寂,就沒有他爹的今天,沒有他爹的今天,當然就沒有他的今天,他也不能忘恩負義。
可惜,李世民未將這種恩寵進行到底,僅僅兩年後的貞觀三年,他就讓這個大“恩人”,嚐到了冰火兩重天的滋味。
據《舊唐書·裴寂傳》,讓裴寂嚐到這種滋味的,是一個叫法雅的和尚。
這個和尚,最初以恩寵出入兩宮,後來被禁止,於是“法雅怨望,出妖言,伏法”。
至於是什麼妖言,《舊唐書》卻未記載,只是接著說,兵部尚書杜如晦一查,法雅說裴寂“知其言”——我說的那些,裴寂都知道。
裴寂大呼冤枉,我根本不知道他說了什麼妖言,法雅卻一口咬定他知道。
李世民寧願相信那個妖僧,也不願相信這個大恩人了,裴寂於是“坐事免官”,食邑被削掉一半,讓他滾回老家。
很讓人懷疑,那個和尚,是不是李世民設的套——如果他安心整裴寂,確實很有可能,不然為嘛那和尚別的人不咬,偏偏咬裴寂呢!
裴寂可憐巴巴地請求住在京師,李世民卻一聲冷笑,連諷刺帶挖苦:
“計公勳庸,不至於此,徒以恩澤,特居第一。武德之時,政刑紕繆,官方弛紊,職公之由。但以舊情,不能極法,歸掃墳墓,何得復辭?”
大意是說,其實你本事一般,打仗不行,幹其他工作也不行,武德時太上皇讓你搞搞政法,你也搞得一團糟,導致地方官胡亂施政,你的功勞和才學,根本配不上你擁有的地位,你位居第一,其他大臣望塵莫及,完全拜太上皇所賜,我看在過去的情分上,不想要你老命,而讓你回老家頤養天年,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裴寂只得灰溜溜地滾回老家。
圖6 唐太宗李世民書法《晉祠銘》
他眼前浮現出一種生活用具,那玩意兒叫夜壺,我不過是一隻夜壺,他想。
對於今天的結局,裴寂是有“預感”的,早在武德六年,李淵擢升他為尚書左僕射時,他就請求退休,還提醒李淵說,當初起兵太原時,咱倆可是說好的,天下平定後你就讓我辭職歸田,如今四海太平,請陛下兌現諾言,李淵卻像挽留心愛的女人那樣極力挽留,以至於老淚縱橫,“你不能走,我不要你走,我要和你白頭到老”,裴寂無奈,只得繼續呆下去。
這一呆,果然呆出了問題。
豈止是這把唐朝“夜壺”,其實很多人的命運,都掌握著別人手裡,要想“命運由自己掌握”,除非一開始就別上那船,一旦上了那船,想下去就難了。
文:沙塵暴
參考文獻:《舊唐書》
-
13 # 南朝居士
怎麼可能?這種事需要勸?李淵自己有兵有權有封地,很容易就讓人有造反的想法,現在天下大亂,時機又成熟了,造反是自然而然的事,不需要人勸。
很多人看到鄭少秋的《楚漢驕雄》,覺得劉邦是不願意造反,不願意打天下,不願意殺項羽,是形勢所迫和手下人慫恿的,實際上呢,如果劉邦是這樣的人,怎麼可能贏得天下?
你見過哪個做生意創業的人,不是自己有野心?不是自己想做事業?還能別人逼他創業?不存在的。
李淵也是一樣,如果是李世民逼他的,說明李淵這人沒野心沒恆心沒魄力,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成事?
造反打天下,需要多大膽子才能做出來啊,這不是別人逼得出來勸得出來的的,要自己有野心,
作為一個軍政集團的老大,如果沒有駕馭能力和高超的政治手腕,手底下那些驕兵悍將那麼好駕馭?別說其他人了,李世民就很不好駕馭的,
-
14 # 拘束的荷葉
常言道:“撐死膽大的 餓死膽小的” 隋煬帝執政時期造反 屯兵是社會的常態化 任何一個有志於帝位爭奪的當權者 在亂世都會想辦法過把帝王夢 。想做的事別人不說也會去做 不想做的事別人說了也不做。我想李淵也這樣
回覆列表
自唐初以來,關於“晉陽起兵”的首謀決策者,或說是高祖李淵,或說是太宗李世民,究竟誰屬,莫衷一說,成了歷史的疑案之一。
《新唐書》記此事是“高祖起兵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舊唐書》敘述此事的經過是:“我兒誠有此計,既已定矣,可從之。”
史書上確實是記載的是李世民勸李淵起兵造反的,但筆者認為李淵才是真正的“晉陽起兵”決策者。理由如下:
首先,筆者認為唐太宗篡改了歷史。唐太宗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間,不僅重視往代歷史的編纂,而且也十分重視當代史的編撰。貞觀十四年,他對歷代帝王不讀國史的做法表示不滿,對房玄齡等史臣提出了“欲自看國史”的要求,房玄齡等史臣“遂刪略國史”為編年體,撰“高祖、太宗兩朝實錄各二十卷,表上之”。這兩朝實錄,既記載當代君主立身行事,又明知太宗親自閱讀的,經刪略後,曲筆之情似在所難免。如記錄“玄武門之變”的內容,司馬光就認為它“語多徽隱”。關於晉陽起兵的事情,也就不難猜測,應該是李世民授意所寫的史料。
其次,筆者從李唐反隋的全過程看,確實是李淵起了主要作用。據史載,早在晉陽起兵前,李淵就曾命李建成“於河東潛結英俊”,李世民“於晉陽密招豪友”,為起兵作了組織上的準備。接著,李淵又以策略手段,穩住了隋煬帝,掩蓋了自己叛隋的意圖,為起兵爭取了充裕的時間。他升任太原留守後,很快取得了聚集在太原的濟濟群士的信任,成為關中地主眾望所歸的人物。
綜上,筆者認為李世民在起兵之初,無論從資歷還是聲望上,都不及李淵。他以“聰明勇決、識量過人”的才智,參予了“晉陽起兵”,扮演了重要角色,這是事實,但這都是在李淵的“授意”下進行的;他在“晉陽起兵”時的組織和領導作用,是絕不會超過其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