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哥說劇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關於教育和音樂的法國電影,於2004年3月17日上映。

    電影一經上映就獲得眾多好評,併入圍2005年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故事發生在法國鄉村一個叫“塘底”的學校,從名字就能看出這不是間普通的學校。

    塘底的意思就是池塘之底,所以這裡的學生都是一些問題少年,不僅學習差還不聽話。

    學校的校長是一個暴脾氣,對於不聽話的學生都是採用處罰的教育方式。

    後來來了一個叫馬修的學監,同時還是一個懷才不遇的音樂家。

    為了教育好這些孩子,馬修就組織了一個合唱團教孩子們學音樂。

    剛開始並不順利,後來經過馬修的不懈努力。

    不僅改變了這些孩子,還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作為一部教育題材的電影,電影把主角放在了一群問題少年身上。

    影片採用了一種倒敘的敘述手法,是透過一個著名音樂家的回憶開始的。

    這些少年不僅學習差還特頑皮,老師和家長都不喜歡他們。

    校長對他們的唯一教育方式就是處罰,從來都沒有真正關心過他們。

    校長只在乎自己的名譽和利益,把馬修組建合唱團都歸功於自己。

    學校失火馬修帶學生逃過一劫,他不但沒有感謝馬修還把他開除了。

    校長和馬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暴躁一個冷靜。

    一個自私自利一個無私奉獻,生活中不乏校長這種型別的老師。

    尤其是對那些學習不好,又不聽話的學生,往往沒什麼耐心。

    但我們更需要像馬修這樣的老師,作為一名老師不僅要有耐心還要講究方法。

    處罰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帶來相反的效果。

    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發光的地方,對每個學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影片中最感人的地方是在影片結尾,馬修被校長辭退並禁止學生和他說再見。

    然後學生就用紙飛機和馬修道別,把他們想說的話寫在紙飛機上。

    學生們從一開始對馬修的討厭,變成了對馬修的喜歡。

    馬修用真心和音樂改變了他們,而不是用暴力和處罰。

    馬修讓他們找到自信,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對於這些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和他們溝通。

    影片中的音樂也是一大看點,音樂貫穿了整部影片。

    是整部影片的核心,導演是用音樂來敘述整個故事的。

    影片一開始的一段音樂表演,暗示此片是和音樂有關。

    再到後來馬修想組建一個合唱團,想讓音樂改變這些孩子。

    他先讓每個孩子唱一首,根據中高音給他們分組。

    孩子們得這段歌唱表演,雖然唱得不是那麼動聽和標準。

    卻給人一種Teana之音的感覺,唱出了他們的內心和性格。

    馬修也正是透過他們的歌聲,對每個孩子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從而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給他們安排不同的角色。

    讓他們更好的發揮各自的長處,最終成功組建了合唱團。

    俗話說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

    教育不管是對個人,還是對國家都非常重要。

    它不僅決定個人的生存,還決定一個國家的發展。

    所以教育好下一代非常重要,他們是未來的主人。

    教育孩子要像馬修那樣講究方法,而不是像笑著那樣簡單粗暴。

    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

    整體來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不僅有扣人心絃的劇情。

    還有美妙動聽的音樂,是一部充滿人性關懷和教育意義的電影。

  • 2 # 睥睨天下難敵百年

    任何人都不應該被別人標籤化,就像放牛班裡的孩子一樣。

    這是一群被老師,校長,甚至父母都標籤化的一群孩子,他們就在池塘的底部。永遠上不了岸。

    馬修老師到來的時候也被這群孩子捉弄,也見識到了校長的犯錯就必須處罰的暴政。但是在馬修看來,任何孩子從來都不是無藥可救的那群人。被音樂逐漸改變的孩子,已經不是學監眼中的那些怪物,雖然影片最後馬修帶著貝比諾離開了,但是孩子們已經被馬修的人格所改變,(不拋棄,不放棄)。

    回到主題,老師應該是孩子成長中,陪伴他一起最久的人之一,只要是人都會有缺點,何況孩子。當然任何事情都是有天賦的,但是老師不應該因為自己的喜好,從而選著性的在心裡淘汰一批,給孩子無形中貼上了標籤。老師應該是發現孩子的天賦,鼓勵,正確的引導,培養良好生活習慣,樹立孩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 3 # 鳳凰涅槃只為豬

    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我們並不能保證其他人的想法或者感受也和我們一樣,因此,是不是每個老師該看,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4 # 聞香識女人67042085

    老師其實是個弱勢群體,在我們初中時期老師經常會跟家長打起來,安全性得不到保證,一般都教得不嚴,是不敢管太嚴,怕發生衝突,中國教育其實更多的是注重成績,而輕視道德品德教育有極少部分會教會你的人生。《放牛班的春天》講得是愛與包容,《死亡詩社》講得是什麼人生的真蒂,中國社會大多問題都是人的問題,品質的問題,而人的問題就是教育出來問題,到最後你會發現教育才是治國之本

  • 5 # 文哥的退休生活

    《放牛班的春天》主要講述了一位很有音樂才華但卻無地施展的落魄音樂家馬修為了生活,到一所叫"池塘畔底輔育院"當助教老師,而輔育院裡的孩子們大多是家裡對他們失去期望,而本身多是性情頑劣,冷莫且有許多惡習的問題孩子,所以被稱為放牛班。而輔育院從院長到教師他們的行為準則都是取決於他們的喜好,關禁閉,做義工,體罰,責罵司空見慣。而馬修則是懷著一棵仁愛之心,對院長及教師們的殘忍,冷酷深惡痛絕。他摸索著去尋找與孩子們的勾通方式,最後他發現了音樂,費盡心思組建合唱團,為孩子們譜曲,用音樂融化了一群孩子們被冰封的心靈,喚回了孩子們冰冷巳久的心。撫平了他們受傷的靈魂。使孩子們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而我們現實中的一些相對較差的學生,儘管他們多少也有電影中那些孩子的玩劣行為和惡習,但他們需要的是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只要我們的老師不是用鄙視而是用愛心去看待他們,關愛他們,找好溝通方式,找出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也一樣能給這些孩子們一個美好的春天。

  • 6 # 怎麼就不知道呢

    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也是一部關於心靈與愛的電影。

    電影的開頭,馬修穿著舊西裝、提著小行李緩緩地走進鑰匙緊鎖的大門,他感受到了這座“池塘之底”的冰冷。一群問題少年被強制關在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犯了事,等待他們的永遠是皮鞭和關禁閉,他們沒有自由,得不到愛,在校長刺激---反應的教學制度下,學生與老師是懼怕與敵對的樣子,學生搗蛋使壞,老師懲罰訓斥,矛盾愈演愈烈。

    性格沉靜的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開啟學生們封閉的心靈。馬修帶領孩子每天都唱歌,他沒有擺出一副老師的模樣,只是引導著孩子們透過他們自己發聲高唱,逐漸打開了他們的心靈之門。孩子們逐漸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我是這樣的;我喜歡和大家一起合唱;原來我也能做好一件事;我不是沒有用的人,至少我能歌唱……”孩子們逐漸的在自我肯定著,馬修沒有做什麼實質的事,他用自己的愛心和遊戲(音樂)打開了孩子們的內心。慢慢地,老師們都發現學生變了,這些頑皮的孩子們不再和老師對抗,他們開始認真聽講,有了自信、有了方向。學生們是在馬修的引導中自醒的。

    教育不是簡單知識技能的傳授,教師自身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無可替代,學生的價值觀念、情感態度和行為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著教師的影響。《放牛班的春天》讓我們感動,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馬修這樣的老師,能不厭其煩、從內心深處關愛學生、幫助學生,用愛心溫暖學生的心靈,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 7 # 喵哥的日記

    對於《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我也推薦做老師的都去看看。

    每個班級當中都會有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不好的學生,成績好的學生為人大多比較自我,成績不好的學生大多比較"哥們",成績好又"哥們"的學生,既然這麼優秀,那責任就會更大,所以這種學生大多應該是班長了吧。

    有一類學生,我們做學生的時候很常見,被家長嫌棄,被學校拋棄,但其實他們都有各自的閃光點,只是沒被人發掘,別人只看到了他們"玩世不恭"的一面,我有一個好朋友曾經就是這樣的。這種"玩世不恭"的學生在法國一部電影裡被稱為"牛",這群"牛"組成的班級,叫做"放牛班",但在電影裡面他們很幸運,遇到了救星馬修老師。

    馬修老師與當時學校老師教育方式,形成鮮明對比,也被校長懷疑,但他堅持自己的路。他不會與也不願意與那些牛學生為敵,或是不管他們。有的學生是父親不在,母親靠做ji女養家供兒子上學;有的是父母雙亡剩下爺爺一個人管的;有些是父母健在,但拋棄他的...馬修不在乎,他只想盡到做好一個老師的責任:盡力練好他的學生,包括人品和成績。

    馬修教孩子唱歌,組建合唱團,開始亂,孩子們都不配合,經過不斷磨合,他們變得像是一個整體了,很聽馬修老師的話,不再像以前那樣不聽課,不再隨意和老師作對...後來學生們畢業了,只是沒好好跟馬修道個謝。過了很多年,馬修退休了,學生也老了。有個受馬修幫助很大的學生,有了一番成就後,想尋找回當年"救"過他的馬修老師,見面發現馬修已經很老很脆弱了,他說感謝馬修老師當年的"救命之恩",但馬修只是說:"應該的"...

    電影只是電影,現實中哪有那麼多幸運?這類現實中的放牛班學生哪有那麼容易遇到"春天"?其實現在農村裡面還是有很多留守兒童的,他們可能沒有電影中的他們那麼調皮,沒有那麼任性,沒有那麼聰明,更沒有那麼幸運遇到馬修老師一樣的老師。但還是希望老師們不要隨便放棄成績差、很調皮的學生,家長也一樣。否則不管是孩子,還是社會,都會很不好...

    現在老師的福利越來越好了,堪比公務員,但咱們不要忘了本。即使不能像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裡的馬修老師那樣,咱們也得好好向他學習,是吧?

    我是走地鴨,

  • 8 # 淺度教育

    我想應該是的,對於每一個家長來說,孩子的教育始終是最重要的。當在你的孩子還未出生的那時起,準爸爸媽媽就會為子女的教育問題而焦慮。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簡單的為他選擇一所好的學校,為他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更不是簡單的為子女準備好足夠的教育資金。真正的教育需要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應該開始的,在子女的教育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將會從根本上來改變一個孩子的本質。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初期教育中起到了一個優質的作用,那麼在這個孩子的後期的教育問題上節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那樣父母也就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孩子進一步的教育上。

    有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教育問題應該是學校裡的老師才應該考慮的,最為家長只要為孩子準備好他生活上所需要的物質就行了,將孩子丟在學校就不再需要家長再去操更多的心了。這種想法完全是錯誤的。將孩子丟在學校,丟給老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雖然說老師對於教育方面的研究較為多一些,對於不同孩子教育問題的處理老師也更加有經驗,但是這並不代表老師就可以取代父母在孩子教育問題中的地位。

    老師只是能夠在學校的這個範圍內儘可能多地去給予孩子知識方面的引領,老師的教育更加註重於知識層面,並且老師對孩子的教育相對較晚。有些習慣方面的東西大多數是孩子在進行學校教育之前就形成的,對於習慣方面的東西老師的教育又往往處於一種輔助的狀態,所以在這些方面就需要孩子的父母更早的去對孩子進行教育。同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對於不同的孩子他的需求也就會有不同,如果你的方法並不適用於這個孩子,或者你的方法完全就是錯誤的。那麼將會對你的孩子產生很嚴重的影響,當然這種影響肯定不會是好的。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放牛班的春天》裡的馬修老師是如何改變孩子的,馬修雖然是以一個老師的身份在教育孩子,但是他所採取的方法還是可以給很多家長一種啟示。馬修是一個懷才不遇的音樂家,雖然他在自己的音樂事業上沒能夠取得成功,但是他並沒有就此放棄,他來到了一個特殊的學校做一名老師。這是馬修人生的新起點,同樣也將會成為這所學校的孩子們的新希望。這所學校中所教育的都是在別人眼裡特別頑皮,沒有規矩甚至是存在問題的一群問題兒童。這裡的校長所採用的教育方式就是單純的使用暴力,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會更加叛逆,或許他們會一時的屈服,但是他們的內心卻是反抗的。

    這種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們的問題,反而會使問題更加嚴重。馬修來到這所學校,他希望透過自己的方式來改變這群孩子。當他發現打傷老師的孩子是並沒有將他舉報,而是對這個孩子進行勸導,讓這個孩子自己申請做義工去照顧受傷的老師,讓孩子們知蛋做出的錯失是可以用行動彌補的。馬修透過組建合唱班來講孩子們集中到一起,透過音樂中這種方式來改變孩子,在合唱班中更是發現了一個音樂奇才,這個孩子適合於音樂的學習並且透過馬修的教導以及推薦在後期的生活中開發了他對於音樂的潛質,這個個孩子也就成為了一名音樂家,馬修身體力行的教育方式徹底的改變了這群在別人眼中一無是處,壞透了的孩子。

    在這部影片中我們會發現馬修的教育方式和校長的教育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是棍棒相加,另一個是苦口婆心,內心的感化。最終這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的結果很明顯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這也就很值得我們去考慮一下,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教育孩子,應該選用怎樣的方法。這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要徹底的改變孩子,而不是簡單的棍棒相加。

    所以這不僅僅是老師應該看的,家長也應該看。

  • 9 # 正向教育

    我很贊成這個觀點,甚至,應該是全體老師,以及爸爸媽媽都應該看一看的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經典的法國電影,他講述的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育問題。這個電影最核心的主題是老師對學生教育的啟蒙,每一個學生,都值得老師的尊重。

    給小孩子吃安眠藥,紅黃藍幼兒園的教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反思。不僅是老師,還有家長和學生都有必要看這部電影,我也相信每個人看過都會有所觸動。

  • 10 # 小野劇影社

    《放牛班的春天》討論了當老師的不同的層次。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是像校長一樣嚴格要求孩子們,成為一個行為規範的人,還是引導孩子們找到自己心中的愛和美?答案不言而喻。很多時候,老師代表著一種權威,但是孩子們也渴望著尊重和平等地對待。我覺得《放牛班的春天》中馬修老師和孩子們的關係就是一種理想的師生關係。老師不應該站在孩子們的對立面,扮演著冷漠的管理者和壓迫者的角色,有良好的溝通機制和彼此的理解,才能讓老師更懂學生,學生更信任老師。一個好的老師,帶給孩子的是,夢想的開始,一個冷漠的老師,帶給孩子的,可能是終身自我認同的缺失。

  • 11 # 風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現實生活中的馬修老師,已經很少了!有很多的老師不負責任,在學生面前他就是制裁者,是對立者。我的兒子因為叛逆而遇到一位態度強勢的班主任,又是體育老師。沒辦法而轉了學,到那裡幸運的是遇到了一位有,水一樣品質的女老師,順利而安穩的畢了業!後來我又遇到那位男老師,問他兒子轉學了,他心裡如何?猜他怎麼說,省心!?這樣的老師良心何在?一向尊敬老師的我猛然轉變!清醒了許多,後悔自己不該對他太客氣!垃圾一樣配站在神聖的舞臺上嗎?所以我說,現在像馬修這樣的老師太少了!多讓人尊敬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個月寶寶著涼感冒發燒38度,有什麼好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