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吉林有色風
-
2 # 宋韻茶香
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有說趙匡胤黃袍加身,說明這件事還是比較靠譜的。
暫且不論黃袍加身這件事的對錯與原因,事情應該是真實的。
現在在開封北陳橋那個地方還有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遺址存在。
-
3 # 只愛潘多拉
真不真,先講個故事吧。
960年的春節,正月初一,後周朝廷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元日大典(春節),突然河北邊關向朝廷報來了緊急軍事情報,說割據山西太原一帶的北漢和遼國聯軍大舉南下,朝廷內被嚇了一跳,於是宰相範質、王溥一商量,決定派禁軍統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領禁軍主力北上抗敵。
陳驕驛位於河南省新封市封丘縣的黃河北岸正月初三,趙匡胤帶著北上大軍走到開封東北方的陳橋驛就出事了。當天白天,士兵中就開始流傳著各種議論,最勁爆的當然是說皇帝是小孩,我們上前線,拼死拼活的,他也不知道,不如擁立越匡胤當皇帝,大家才有幹勁。
士兵於是向各級領導反應情況,將領也都覺得這個說法有道理,於是去見趙匡胤,請他當皇帝,趙匡胤當然不肯,大家也是就散了。晚上趙匡胤自己就去睡覺了,臨睡前還喝了點酒。
第二天早上天天剛剛亮,將領們在士兵的鼓譟之下,衝到趙匡胤的大帳,大喊:“諸軍無主,願奉太尉為天子。”趙匡胤這時酒才剛剛醒,一臉懵逼的走了出來,不等他說話,大傢伙就一擁而上,突然這時,有人弄了個黃袍披到了他的身上,將士們立即跪下齊聲大喊萬歲。
黃色在唐代是皇帝的專用,唐代的《步輦圖》裡的皇帝就是穿的黃袍。接著大家又一擁而上把趙匡胤推上馬背,擁著他回開封奪位。趙匡胤這時在馬上跟大家說:“你們貪圖富貴,非要讓我當皇帝,從今以後怎麼幹,你們就要聽我的,不然這個皇帝我不當。”大家都說好,聽你的。然後回師開封。
大軍突然回師開封的訊息傳到朝廷,朝中一片混亂,當時開封城裡有個叫韓通的大將還準備組織人馬抵抗,結果剛從朝堂出來還沒來得及回家,就在半路上被趙匡胤的手下砍死了。
然後大軍進入開封,初五這一天,趙匡胤正式登基稱帝。
這就是黃袍加身的故事。這個故事記載於宋代的各種官私文獻中,不過這個事情,你信嗎?
反正很多人不敢信。
趙匡胤稀里胡塗的就當上了皇帝,市不易肆的就改朝換代了,自古朝代更替,這是最容易的了吧!但是疑點重重。
一是,宋太祖稱帝后,河北邊境的所謂北漢和遼國的聯軍就沒有事了,好像他們聯軍南下,就是為了成全的宋太祖當皇帝的,後來解釋說,這是北邊情報不準確,其實本來就沒有什麼聯軍南下的軍情。這個巧吧!
二是,宋太祖明知道下面軍心不穩,將領和士兵都在謀劃擁他當皇帝,這麼重要的時候,他居然還喝酒,黃袍加身的辦法是士兵們臨時起意的,但是軍中居然就提前準備了黃袍,最有意思的是,黃袍加身開創大宋以後,宋朝的皇帝可基本不裝黃袍,大家去看故宮收藏的宋代皇帝的寫真集,都是穿的紅色的衣服。
穿著紅袍的宋徽宗三是,這個故事宋朝的人信不信呢?對於本朝的這個重大事件,一般人不敢亂髮議論,但是宋仁宗的時候,有一年有個官員寫詩,說到太祖開國的時候用了“干戈”之類的詞,宋仁宗看到後非常生氣,說本朝開國,大家和和氣氣的,哪來什麼干戈!把這個大臣貶了出去。
-
4 # 騰飛國學堂
真實情況無從考證,但歷史是可以分析的,也只是一家之言。自漢武帝時起,儒學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思潮,忠君愛國,仁義禮智信等思想深入人心,是社會的道德規範,任何篡權奪位的行為都是社會所不齒的,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因此,欲行奪位之舉的人首先要為自己找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使得事出有因,減小輿論壓力。因此“黃袍加身”也有可能是自導自演的。
-
5 # 無為無不為0632
先來看看史書怎麼記載:
《舊五代史太祖紀一》:亂軍山積,登階匝陛,扶抱擁迫,或有裂黃旗以被帝體,以代赭袍,山呼震地。
《宋史·太祖本紀》:“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
趙匡胤是後周大將禁軍統帥“殿前都點檢”。
他生活的時代,我們史書上叫“五代十國”。
何為五代?梁唐晉漢周,前面全加後,人民生活苦,五代亂悠悠。
何為十國?前蜀、吳、閩、吳越、楚,南漢、南平和後蜀,南唐、北漢整十國,割據混戰人民苦。
那是一個亂世。亂到神仙都開始操心天下。
據說有一天陳摶老祖一覺醒來,看到天下依舊亂成一團,生靈塗炭,不由一聲長嘆:百姓如此困苦不堪,何日是頭啊!
正欲閉目繼續長眠,突然看到不遠處有一人挑一挑子,一邊挑著一個小孩子。細觀之下,不由開心起來,道:如此天下有救,百姓有救!莫道天下無真主,而今皇帝一肩挑!
這個一肩挑了兩皇帝的就是趙匡胤的父親,挑子坐的兩個娃,就是後來的宋太宗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
在五代十國那樣的殘酷時代,世襲制早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便是弱肉強食的年代。只要你的實力夠大,拳頭夠硬,軍隊夠強,當上皇帝也是指日可待的。
陳橋兵變是有的,黃袍加身也是有的
但如果你說趙匡胤是被逼當的皇帝,那我打死也是不信的!
-
6 # 會游泳的小老頭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三人成虎。趙匡胤本是後周大將,文韜武略,膽識過人,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為何會圖謀不軌,陰謀造反,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自己本身想要稱帝,建立豐功偉業,名留青史,加之世宗皇帝駕崩,幼帝上位,朝局不穩。
2、將領想要上位,搖身一變,成為開國元勳,廕庇子孫後代,榮華富貴,鈔票美女,享之不盡,用之不完。
3、世宗駕崩不久,朝局動盪,各路將領新生異心,排程不統一,難以為繼。一代梟雄定然崛起,一統江山。
-
7 # 市場守望者
趙匡胤黃袍加身,是有部下擁護的。大家都想當開國功臣嘛。歷史上晉文公也是被部下死拖硬拽回國的。不過,黃袍加身後要見真本事的,昔日的同事成了上下級,杯酒釋兵權大家都知道。有一個節度使還曾是趙匡胤的上級。趙匡胤當皇帝后,宴請部下,這個節度使還自嘲了一下自己,我的一窪淺水怎能容下了蛟龍!趙匡胤仍讓他做節度使。對周朝遺孤和前朝舊臣也有安排。仁慈立國。所以大家更稱頌趙匡胤政權的更迭。黃袍加身,是部下一種主動的行為,是民心所向。兩宋三百年基業,已被歷史證明。
-
8 # 歷史票友
應該是真的。
因為後面還有一個“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趙匡胤對石守信等人說:“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如果想要富貴,也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如果沒有“黃袍加身”,那趙匡胤這句話從何說起呀?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杯酒釋兵權”也是假的。
如果那樣的話,編故事的人還挺負責任,還是連續劇。還有其他大臣的證詞,也要改編,工程量不小。
在沒法跟趙匡胤本人求證的情況下,這種記載即便有假,也可以當作是真的。
因此,我們從各方面記錄來看,“黃袍加身”是真的。
-
9 # 趙志軍001
歷史上的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當了皇帝,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
在中國的歷史上,幾千年來想當皇上的人,可謂多如牛毛,手段各異,有的征戰多年,多次的死裡逃生,也未能穿上龍袍,有的甚至到最後屍首兩地,到陰朝地府稱帝去了。
可也有的卻不費吹灰之力,卻當上了皇帝,當然繼承皇位的就不算了,就說趙氏的祖先趙匡胤,真是不費吹灰之力的當上了皇帝,就連他自己都覺得,這個皇上當的很意外。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趙匡胤一開始是給北周國的老柴家打工,他本身就是一個武將,且武藝高強,有萬夫不當之勇,為人仗義,在他手下的將士們,都很敬佩他尊重他,並把它視為知己,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是網羅的許多心腹死黨,也給他日後稱帝打下了基礎。
實際上大周朝的皇帝周世宗柴榮,對趙匡胤也不薄,把他視為自己的心腹,讓他當了禁軍的最高將領,統帥的國家軍隊的主力,並時常的出入後宮,當他每次看到皇帝周世宗柴榮無數的嬪妃,真是羨慕不已,時常給他的弟弟趙光義,和親信趙普石守信等人說起這事,並讚不絕口的說,還是當皇帝好啊。
然而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據史書記載,就在後周皇帝柴世宗死後第二年,公元960年的初春,傳來訊息邊關告急,說契丹人和北漢政權要聯合進攻大周,經眾大臣商議,建議只有八九歲的小皇帝,令趙匡胤率大軍去抵抗敵人的進攻。
就在離開封不遠的陳橋驛,趙匡胤紮下營盤,當晚宴請手下大將,席間喝的叮嚀大醉,趙光義,趙普等人將他扶入後帳歇息,此時由於走的匆忙,一個媳婦兒也沒帶,此時他想起皇宮裡的皇上那大大小小的妃子和宮娥宮女,讓他感慨萬分,又說了一句:還是當皇上好啊。
趙光義及他的親信們,覺得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實這個成語就是從趙匡胤這而來的,這大哥是想當皇上了,趙光義和他的死黨心腹經過一夜的密謀,於是第二天早上,眾將領及兵士們跪倒一地,山呼萬歲,沒有龍袍,就把杏黃大旗扯下來,當成龍袍披在那趙匡胤的身上。
這樣,趙匡胤便順水推舟,就此當上了大宋朝的開國皇帝。
陳橋兵變的訊息傳到朝廷,此時朝廷想派兵去剿滅趙匡胤,可朝廷已是無兵可派,說話間,趙光義率領大軍殺入皇宮, 趙匡胤隨後趕到,那小皇上大罵不絕:趙匡胤你個挨千刀的,你這酒是喝到人肚子去了,還是喝到狗肚子去了?
趙匡胤聽後自覺理虧,覺得這皇帝當得不光彩。
趙光義,趙普等人要斬草除根殺死小皇帝,此時,被趙匡胤攔下,並請出皇太后,讓他們到雲南去當藩王,並年年供給俸祿,這老柴家的人覺得大勢已去,並且聽從了趙匡胤的勸說,帶著小皇帝到雲南上任去了。
此後趙匡胤親自領兵征戰,除了契丹和回鶻及党項這幾個遊牧民勢力之外,很快平定後唐北漢等其它地方割據勢力,建立的強大的宋王朝。
由於這趙匡胤皇帝當的太快,太突然,太容易,也使他感覺不安,生怕有人也像他那樣,再來一次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了它的鳥位,於是,在一次酒宴上,便上演了杯酒釋兵權的鬧劇,在這之後,削弱了節度使的權力,並把兵權然後牢牢的控制在皇帝的手中。
以後的所有官員都要從科舉中選撥。
-
10 # 觀史不復哀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真的!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後問計於宰相範質。宰相範質也不知道這件事情的真假但是時態緊急需要馬上做出應對策略。範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託言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範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於是趙匡胤統只好率諸軍北上禦敵。
大軍走到陳橋的時候天就黑了,只好在陳橋安營紮寨休息調整。第二天拔營的時候,趙匡胤一出門就看到所有的部下都圍在了他的營門口,嚴陣以待!然後就有人開口表示願意擁立他當皇帝。
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宋史
趙匡胤還沒反應過來,就有人給他披上了黃袍,眾人紛紛拜伏高呼萬歲!趙匡胤開始還不樂意,拗不過去了就問道你們讓我當天子,真的願意聽從我的號令麼?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帶了一波節奏大喊“唯命是從!”。
於是跟將士們約法三章,要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保持恭敬,不得侵凌後周的公卿,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
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降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
從初一到初四,從出發到回師,中間經歷的時間極其短暫,說是沒有預謀,如此兵不血刃輕而易舉就改朝換代的事情,隋文帝楊堅也沒有他這潤物細無聲的功力。而最關鍵的,那群進攻的契丹人呢?大家一起擁立一個新皇帝,心有靈犀的默契啊。頂著滅族的風險做出頭鳥,鐵頭娃啊。再說說黃袍加身這件事,這件事的靈感來源是有根可尋的。
十年前,五代十國的後漢時期,有一個叫做郭威的人,深的老皇帝的器重。很有些權臣的味道,後來老皇帝死了,小皇帝氣場不夠壓不住他,功高蓋主啊!怎麼看他怎麼不爽,於是後漢隱帝就派人去殺郭威。
刺殺失敗,郭威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於是郭威就以“清君側”的名義殺回了京都,小皇帝在混戰中丟了性命,郭威就請太后出來主持大局,事情到這就告一段落了。
後面就比較老一套了,契丹打過來了,太后派他帶兵出征,到了澶州發生譁變,黃袍加身返回汴梁,逼太后任他為“監國”,奪得國政。
較之趙匡胤迫不得已的成分更真一點,但是黃袍加身這件事確實是真實的,有了郭威黃旗加身的成功案例在面前,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意圖不言自明瞭。
-
11 # 史無止境
唐朝滅亡後,取而代之的是群雄割據、朝代頻繁變更的五代十國,中國也進入了歷史上著名的大動亂時期。這一時期中原大地戰亂頻發,民不聊生。就在這時,趙匡胤兵不血刃地登上帝位,建立宋朝,不僅統一了大半個中國,而且治國有方,使宋朝的經濟和文化達到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高峰。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人生的一個轉折點。趙匡胤之所以這麼容易地取得天下,跟他的精心策劃有關。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表面上趙匡胤是被動地“黃袍加身”,但種種跡象表明,其實這是趙匡胤步步為營、精心策劃的一場兵變。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後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周恭帝即位,年僅7歲朝中大權落在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國胤手中。次年元旦,傳來北漢聯合大遼南下攻打後周的訊息,慌亂之中,後周符太后與宰相範質決定派趙匡胤出征迎戰。
趙匡胤率大軍出發三日之後,到達陳橋驛,並在此駐軍休息。當晚趙匡胤醉酒而臥,而有擁立之意的將士卻環立待旦。次日黎明,四周叫嘯吶喊,聲震原野,士兵們高呼:“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部下高德懷把一件皇袍披在了趙匡胤的身上,擁立他為皇帝。
趙匡胤在勉為其難之中提出了同意當皇帝的幾個條件:回開封后,對符太后和恭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誅族。得到將士們的答覆之後,趙匡胤班師回朝。回到開封后,趙匡胤得到守備京城的禁軍首領石信、王審琦的幫助,不費一兵一卒,奪取了後周帝位,建立大宋。從史書記載來看,趙匡胤在整個陳橋兵變事件之中,一直處於被動的位置似乎是情非得已才坐上的皇帝寶座。但是,經過後人仔細研究發現,陳橋兵變其實是一場由趙氏家族預謀已久的篡權事件。第一,在後周得知遼國與北漢聯軍南下攻打後周之時,滿朝文武無不慌亂。宰相範質請趙匡胤出征時,趙匡胤卻以兵少將寡為藉口推脫,最後範質只得把朝廷最高兵權交趙匡胤,所以,陳橋兵變時趙匡胤手中幾乎掌握了後周全國兵馬。
第二,據《涑水紀聞》等書記載:“及將北征京師喧言,出師之日,將策點為天子。故富室或挈家遠避於外州,獨宮中未之知也。”由此可知,陳橋兵變不會是一次偶然事件,而是有預謀。趙匡胤大軍離開後不久,後周京城謠言四起,說趙匡胤才是真命天子。謠言的力量不可小覷。在後周世宗在位之時,趙國胤就曾利用謠言,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這次故技重施,使得後周朝廷文武百官慌作一團。這也是趙匡胤的傑作,為的就是製造朝廷的慌亂,同時也使自己在軍隊之中更有聲望。
第三,古詩有云:“黃袍不是尋常物,誰信軍中偶得之。”古代私藏皇袍是死罪,如果不是預先準備好,軍中不可能臨時有黃袍。趙匡胤被“黃袍加身”,肯定有人事先準備好了黃袍,由此可見,“陳橋兵變”並不是將士們臨時起意的衝動之舉。
第四,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就馬上班師回朝,可是他此次出征的目的是迎戰漢遼聯軍,怎會如此輕易就回朝呢?史書中既沒有記載關於遼兵入侵的任何結果,又沒有記載北宋出征的任何情況,這一場所謂的戰爭也奇蹟般地消失在史冊裡。由此可以認定,漢遼入侵的軍情有可能是為了配合趙匡胤兵變自立而謊報的。
第五,《宋史·杜太后傳》記載,杜太后得知其子黃袍加身後,沒有因為這欺君罔上、誅滅九族的大罪而感到驚慌,反而還說:“吾子素有大志,今果然”司馬光《水紀聞》也記載,杜太后說:“吾兒生平奇異,人皆言當極貴,又何憂也。”這個“大志”,應該就是做皇帝。
第六,以當時的歷史條件分析,後周皇帝年幼無知,根本沒有能力帶領部下一統江山。對於將士們來說,就算拼死拼活立了大功也無人知曉。他們切需要推出一個有威望的人,趙匡胤顯然具備了這些條件:他是軍人,能夠體驗將士們的勞苦;他有威望,能夠使人信服;他掌握著禁軍的領導權,手裡有軍隊。
所以,陳橋兵變的發生並不是偶然,它既是趙匡胤故意為之,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
12 # 宋韻茶香
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有說趙匡胤黃袍加身,說明這件事還是比較靠譜的。
暫且不論黃袍加身這件事的對錯與原因,事情應該是真實的。
現在在開封北陳橋那個地方還有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遺址存在。
-
13 # 只愛潘多拉
真不真,先講個故事吧。
960年的春節,正月初一,後周朝廷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元日大典(春節),突然河北邊關向朝廷報來了緊急軍事情報,說割據山西太原一帶的北漢和遼國聯軍大舉南下,朝廷內被嚇了一跳,於是宰相範質、王溥一商量,決定派禁軍統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領禁軍主力北上抗敵。
陳驕驛位於河南省新封市封丘縣的黃河北岸正月初三,趙匡胤帶著北上大軍走到開封東北方的陳橋驛就出事了。當天白天,士兵中就開始流傳著各種議論,最勁爆的當然是說皇帝是小孩,我們上前線,拼死拼活的,他也不知道,不如擁立越匡胤當皇帝,大家才有幹勁。
士兵於是向各級領導反應情況,將領也都覺得這個說法有道理,於是去見趙匡胤,請他當皇帝,趙匡胤當然不肯,大家也是就散了。晚上趙匡胤自己就去睡覺了,臨睡前還喝了點酒。
第二天早上天天剛剛亮,將領們在士兵的鼓譟之下,衝到趙匡胤的大帳,大喊:“諸軍無主,願奉太尉為天子。”趙匡胤這時酒才剛剛醒,一臉懵逼的走了出來,不等他說話,大傢伙就一擁而上,突然這時,有人弄了個黃袍披到了他的身上,將士們立即跪下齊聲大喊萬歲。
黃色在唐代是皇帝的專用,唐代的《步輦圖》裡的皇帝就是穿的黃袍。接著大家又一擁而上把趙匡胤推上馬背,擁著他回開封奪位。趙匡胤這時在馬上跟大家說:“你們貪圖富貴,非要讓我當皇帝,從今以後怎麼幹,你們就要聽我的,不然這個皇帝我不當。”大家都說好,聽你的。然後回師開封。
大軍突然回師開封的訊息傳到朝廷,朝中一片混亂,當時開封城裡有個叫韓通的大將還準備組織人馬抵抗,結果剛從朝堂出來還沒來得及回家,就在半路上被趙匡胤的手下砍死了。
然後大軍進入開封,初五這一天,趙匡胤正式登基稱帝。
這就是黃袍加身的故事。這個故事記載於宋代的各種官私文獻中,不過這個事情,你信嗎?
反正很多人不敢信。
趙匡胤稀里胡塗的就當上了皇帝,市不易肆的就改朝換代了,自古朝代更替,這是最容易的了吧!但是疑點重重。
一是,宋太祖稱帝后,河北邊境的所謂北漢和遼國的聯軍就沒有事了,好像他們聯軍南下,就是為了成全的宋太祖當皇帝的,後來解釋說,這是北邊情報不準確,其實本來就沒有什麼聯軍南下的軍情。這個巧吧!
二是,宋太祖明知道下面軍心不穩,將領和士兵都在謀劃擁他當皇帝,這麼重要的時候,他居然還喝酒,黃袍加身的辦法是士兵們臨時起意的,但是軍中居然就提前準備了黃袍,最有意思的是,黃袍加身開創大宋以後,宋朝的皇帝可基本不裝黃袍,大家去看故宮收藏的宋代皇帝的寫真集,都是穿的紅色的衣服。
穿著紅袍的宋徽宗三是,這個故事宋朝的人信不信呢?對於本朝的這個重大事件,一般人不敢亂髮議論,但是宋仁宗的時候,有一年有個官員寫詩,說到太祖開國的時候用了“干戈”之類的詞,宋仁宗看到後非常生氣,說本朝開國,大家和和氣氣的,哪來什麼干戈!把這個大臣貶了出去。
-
14 # 騰飛國學堂
真實情況無從考證,但歷史是可以分析的,也只是一家之言。自漢武帝時起,儒學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思潮,忠君愛國,仁義禮智信等思想深入人心,是社會的道德規範,任何篡權奪位的行為都是社會所不齒的,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因此,欲行奪位之舉的人首先要為自己找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使得事出有因,減小輿論壓力。因此“黃袍加身”也有可能是自導自演的。
-
15 # 無為無不為0632
先來看看史書怎麼記載:
《舊五代史太祖紀一》:亂軍山積,登階匝陛,扶抱擁迫,或有裂黃旗以被帝體,以代赭袍,山呼震地。
《宋史·太祖本紀》:“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
趙匡胤是後周大將禁軍統帥“殿前都點檢”。
他生活的時代,我們史書上叫“五代十國”。
何為五代?梁唐晉漢周,前面全加後,人民生活苦,五代亂悠悠。
何為十國?前蜀、吳、閩、吳越、楚,南漢、南平和後蜀,南唐、北漢整十國,割據混戰人民苦。
那是一個亂世。亂到神仙都開始操心天下。
據說有一天陳摶老祖一覺醒來,看到天下依舊亂成一團,生靈塗炭,不由一聲長嘆:百姓如此困苦不堪,何日是頭啊!
正欲閉目繼續長眠,突然看到不遠處有一人挑一挑子,一邊挑著一個小孩子。細觀之下,不由開心起來,道:如此天下有救,百姓有救!莫道天下無真主,而今皇帝一肩挑!
這個一肩挑了兩皇帝的就是趙匡胤的父親,挑子坐的兩個娃,就是後來的宋太宗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
在五代十國那樣的殘酷時代,世襲制早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便是弱肉強食的年代。只要你的實力夠大,拳頭夠硬,軍隊夠強,當上皇帝也是指日可待的。
陳橋兵變是有的,黃袍加身也是有的
但如果你說趙匡胤是被逼當的皇帝,那我打死也是不信的!
-
16 # 會游泳的小老頭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三人成虎。趙匡胤本是後周大將,文韜武略,膽識過人,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為何會圖謀不軌,陰謀造反,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自己本身想要稱帝,建立豐功偉業,名留青史,加之世宗皇帝駕崩,幼帝上位,朝局不穩。
2、將領想要上位,搖身一變,成為開國元勳,廕庇子孫後代,榮華富貴,鈔票美女,享之不盡,用之不完。
3、世宗駕崩不久,朝局動盪,各路將領新生異心,排程不統一,難以為繼。一代梟雄定然崛起,一統江山。
-
17 # 市場守望者
趙匡胤黃袍加身,是有部下擁護的。大家都想當開國功臣嘛。歷史上晉文公也是被部下死拖硬拽回國的。不過,黃袍加身後要見真本事的,昔日的同事成了上下級,杯酒釋兵權大家都知道。有一個節度使還曾是趙匡胤的上級。趙匡胤當皇帝后,宴請部下,這個節度使還自嘲了一下自己,我的一窪淺水怎能容下了蛟龍!趙匡胤仍讓他做節度使。對周朝遺孤和前朝舊臣也有安排。仁慈立國。所以大家更稱頌趙匡胤政權的更迭。黃袍加身,是部下一種主動的行為,是民心所向。兩宋三百年基業,已被歷史證明。
-
18 # 歷史票友
應該是真的。
因為後面還有一個“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趙匡胤對石守信等人說:“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如果想要富貴,也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如果沒有“黃袍加身”,那趙匡胤這句話從何說起呀?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杯酒釋兵權”也是假的。
如果那樣的話,編故事的人還挺負責任,還是連續劇。還有其他大臣的證詞,也要改編,工程量不小。
在沒法跟趙匡胤本人求證的情況下,這種記載即便有假,也可以當作是真的。
因此,我們從各方面記錄來看,“黃袍加身”是真的。
-
19 # 趙志軍001
歷史上的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當了皇帝,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
在中國的歷史上,幾千年來想當皇上的人,可謂多如牛毛,手段各異,有的征戰多年,多次的死裡逃生,也未能穿上龍袍,有的甚至到最後屍首兩地,到陰朝地府稱帝去了。
可也有的卻不費吹灰之力,卻當上了皇帝,當然繼承皇位的就不算了,就說趙氏的祖先趙匡胤,真是不費吹灰之力的當上了皇帝,就連他自己都覺得,這個皇上當的很意外。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趙匡胤一開始是給北周國的老柴家打工,他本身就是一個武將,且武藝高強,有萬夫不當之勇,為人仗義,在他手下的將士們,都很敬佩他尊重他,並把它視為知己,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是網羅的許多心腹死黨,也給他日後稱帝打下了基礎。
實際上大周朝的皇帝周世宗柴榮,對趙匡胤也不薄,把他視為自己的心腹,讓他當了禁軍的最高將領,統帥的國家軍隊的主力,並時常的出入後宮,當他每次看到皇帝周世宗柴榮無數的嬪妃,真是羨慕不已,時常給他的弟弟趙光義,和親信趙普石守信等人說起這事,並讚不絕口的說,還是當皇帝好啊。
然而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據史書記載,就在後周皇帝柴世宗死後第二年,公元960年的初春,傳來訊息邊關告急,說契丹人和北漢政權要聯合進攻大周,經眾大臣商議,建議只有八九歲的小皇帝,令趙匡胤率大軍去抵抗敵人的進攻。
就在離開封不遠的陳橋驛,趙匡胤紮下營盤,當晚宴請手下大將,席間喝的叮嚀大醉,趙光義,趙普等人將他扶入後帳歇息,此時由於走的匆忙,一個媳婦兒也沒帶,此時他想起皇宮裡的皇上那大大小小的妃子和宮娥宮女,讓他感慨萬分,又說了一句:還是當皇上好啊。
趙光義及他的親信們,覺得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實這個成語就是從趙匡胤這而來的,這大哥是想當皇上了,趙光義和他的死黨心腹經過一夜的密謀,於是第二天早上,眾將領及兵士們跪倒一地,山呼萬歲,沒有龍袍,就把杏黃大旗扯下來,當成龍袍披在那趙匡胤的身上。
這樣,趙匡胤便順水推舟,就此當上了大宋朝的開國皇帝。
陳橋兵變的訊息傳到朝廷,此時朝廷想派兵去剿滅趙匡胤,可朝廷已是無兵可派,說話間,趙光義率領大軍殺入皇宮, 趙匡胤隨後趕到,那小皇上大罵不絕:趙匡胤你個挨千刀的,你這酒是喝到人肚子去了,還是喝到狗肚子去了?
趙匡胤聽後自覺理虧,覺得這皇帝當得不光彩。
趙光義,趙普等人要斬草除根殺死小皇帝,此時,被趙匡胤攔下,並請出皇太后,讓他們到雲南去當藩王,並年年供給俸祿,這老柴家的人覺得大勢已去,並且聽從了趙匡胤的勸說,帶著小皇帝到雲南上任去了。
此後趙匡胤親自領兵征戰,除了契丹和回鶻及党項這幾個遊牧民勢力之外,很快平定後唐北漢等其它地方割據勢力,建立的強大的宋王朝。
由於這趙匡胤皇帝當的太快,太突然,太容易,也使他感覺不安,生怕有人也像他那樣,再來一次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了它的鳥位,於是,在一次酒宴上,便上演了杯酒釋兵權的鬧劇,在這之後,削弱了節度使的權力,並把兵權然後牢牢的控制在皇帝的手中。
以後的所有官員都要從科舉中選撥。
-
20 # 觀史不復哀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真的!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後問計於宰相範質。宰相範質也不知道這件事情的真假但是時態緊急需要馬上做出應對策略。範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託言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範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於是趙匡胤統只好率諸軍北上禦敵。
大軍走到陳橋的時候天就黑了,只好在陳橋安營紮寨休息調整。第二天拔營的時候,趙匡胤一出門就看到所有的部下都圍在了他的營門口,嚴陣以待!然後就有人開口表示願意擁立他當皇帝。
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宋史
趙匡胤還沒反應過來,就有人給他披上了黃袍,眾人紛紛拜伏高呼萬歲!趙匡胤開始還不樂意,拗不過去了就問道你們讓我當天子,真的願意聽從我的號令麼?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帶了一波節奏大喊“唯命是從!”。
於是跟將士們約法三章,要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保持恭敬,不得侵凌後周的公卿,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
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降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
從初一到初四,從出發到回師,中間經歷的時間極其短暫,說是沒有預謀,如此兵不血刃輕而易舉就改朝換代的事情,隋文帝楊堅也沒有他這潤物細無聲的功力。而最關鍵的,那群進攻的契丹人呢?大家一起擁立一個新皇帝,心有靈犀的默契啊。頂著滅族的風險做出頭鳥,鐵頭娃啊。再說說黃袍加身這件事,這件事的靈感來源是有根可尋的。
十年前,五代十國的後漢時期,有一個叫做郭威的人,深的老皇帝的器重。很有些權臣的味道,後來老皇帝死了,小皇帝氣場不夠壓不住他,功高蓋主啊!怎麼看他怎麼不爽,於是後漢隱帝就派人去殺郭威。
刺殺失敗,郭威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於是郭威就以“清君側”的名義殺回了京都,小皇帝在混戰中丟了性命,郭威就請太后出來主持大局,事情到這就告一段落了。
後面就比較老一套了,契丹打過來了,太后派他帶兵出征,到了澶州發生譁變,黃袍加身返回汴梁,逼太后任他為“監國”,奪得國政。
較之趙匡胤迫不得已的成分更真一點,但是黃袍加身這件事確實是真實的,有了郭威黃旗加身的成功案例在面前,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意圖不言自明瞭。
回覆列表
宋朝趙匡胤黃袍加身
宋太祖皇帝趙匡胤,河北人,後唐天成927年出生,因沒事可做四處遊逛,一次賭博,外屋麻雀亂叫,太祖趙匡胤和韓令昆同時躍起去抓麻雀,房子瞬間倒塌,太祖趙匡胤安然無事。
一個老和尚給太祖算命說你往北走,會有好運並給了他足夠的路費。當時周太祖征討李守貞,天下大亂趙匡胤就在周太祖帳下當了兵,當兵後,他勇猛善戰、足智多謀、屢立戰功、不斷升遷,後來官做到周國的太尉。
960年趙匡胤率軍攻打契丹人,周世祖在行軍路上,收到各地的奏章中有一個皮口袋,口袋裡面寫著“點檢作天子”周世宗奇怪,就把當時的檢點張永德解除了職務,由趙匡胤作檢點(軍事最高長官)。
趙匡胤作了都點檢後,一天,有人突然謊報軍情說:有敵人大軍來襲,應該立即率軍阻擋北漢和契丹的聯軍。這個建議得到了皇帝採納,趙匡胤便起程出發了,並且由趙普和趙匡義在途中不斷地散佈輿論說:當今皇帝無知,即使在戰場浴血奮戰,也難以獲得功名利祿,不如擁戴都點檢做皇帝,以不枉大丈夫的追求。公元960年正月甲辰日,軍隊行至陳橋驛,軍隊駐宿休息,次日黎明,四周呼聲大起,趙匡胤酒醉方醒走出臥室,只見眾將一個個手執武器,列隊站在庭前,以趙匡義和趙普為首齊聲說到:“諸將無主,願請都點檢做天子”。眾人不等趙匡胤回答,把準備好的黃袍批在他的身上,然後一齊下拜,高呼萬歲!於是趙匡胤帶領大軍返回汴京。後周君臣無奈之下,只好放棄反抗,小皇帝被迫做了這個所謂千古不變的“禪讓”之舉。正月初五下午,趙匡胤稱帝,建國號為宋,定都汴京,史稱北宋,建年號為“建隆”。
宋太祖趙匡胤晚年喜好讀書,規定判定死刑的人都要報朝廷核准,非常器重讀書人,太祖後來接受杜太后之命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匡義。976年冬趙匡胤病逝,趙匡胤弟弟趙匡義正式即皇帝位,即後來的宋太宗。
太宗皇帝趙匡義,938—976稱帝——997病逝。 976年冬哥哥趙匡胤病逝,在母親杜太后的建議下做了皇帝。997年病逝,太宗深沉多謀、英明果斷、有平定天下的遠大志向、即位不久攻取太原、討伐契丹、攻擊膠州、西夏。
太宗以慈悲節儉為法寶,穿衣多次洗過還穿,搗毀珍奇珠寶,拒絕進獻美女入宮、關心農業、考核政績、講究學問。不反對對自己有意見的大臣,體恤百姓疾苦、勤勉自勵。為了處理政事常常忘記吃飯,(以至要自焚,抵消上天的懲罰)後人說:獲得百姓擁護方能當好天子,說得就是宋太宗。有一年戰爭、旱災、水災、蝗災,老百姓對趙匡義也沒有意見,很擁護他,也不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