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魔教萌主
-
2 # 易松先生
首先故事講述了一個叫許三觀的絲廠送繭工在生活困難的年代多次賣血求生的故事。他第一次賣血是出於好奇,為了證明自己的身體結實。第二次賣血是因為他的大兒子一樂打傷了方鐵匠的兒子,他不賠錢,方鐵匠就帶人拉走了許家的東西,無奈,只好再一次去賣血。第三次賣血是因為他一直暗中喜歡的女工林芬芳踩上西瓜皮摔斷了右腳,他趁虛而入,終於如願以償地得到了自己的初戀情人,為了報答她的好心,讓她吃到“肉骨頭燉黃豆”,早日痊癒,於是,他走進了醫院。第四次賣血是1958年的“大躍進”、大鍊鋼和大食堂之後,全民大饑荒,無論他老婆許玉蘭怎樣精打細算也不能填飽一家人的肚子,他的“嘴巴牙祭”也無濟於事,在一家人喝了57天玉米粥之後,又找到了李血頭。第五次賣血是因為下鄉當知青的一樂生病了,並將賣血的錢直接給了一樂。第六次賣血是在剛送走一樂後,二樂所在生產隊的隊長又來了,為了招待隊長,萬般無奈的許玉蘭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第一次開口求丈夫:“許三觀,只好求你再去獻一次血了。”然而,這次賣血卻遇到了麻煩,由於“血友”根龍連續賣血後死亡,讓他感到了恐懼。就在這之後不久,二樂揹著病重的一樂回來了,為了救一樂,許三觀一個上午借到了63元錢,他一邊讓許玉蘭護送一樂去上海,一邊再次找到李血頭。可李血頭不再理他,他只好拼死一搏,設計好旅行路線,在六個地方上岸,“一路賣著血去上海”。這一路賣血幾乎要了許三觀的命。40年以後,當許三觀一家“不再有缺錢的時候”,他又突發奇想,想再賣一次血,可已經沒有人要他的血了。“40年來,每次家裡遇到災禍,他都是靠賣血渡過去的,以後他的血沒人要了,家裡再有災禍怎麼辦?許三觀開始哭”。這就是一個人被生活所迫流下的淚水。
餘華在《結束》中說道:“有一天,我和陳虹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行走時,一幕突然而至的情形讓我們驚愕。在人流如潮噪聲四起的街道上,一個穿著整潔的老人淚流滿面的迎面走來。他如此坦率的表達自己的不幸,並將自己的不幸置於擁有盲目激情的人流之中,顯得觸目驚心。”許三觀就是以那個淚流滿面的老人為原型塑造出來的,餘華給老人安排了一個真實的人生,他用著最原始最根本的生存方式—賣血在苦難中頑強的生存。這裡餘華提出來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苦難與不幸無處不在,直面苦難才是最合適的解決方式,要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
許三觀是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他有一段平凡的人生和一連串自然演進的賣血經歷,他用賣血來對抗生命的苦
-
3 # 字悟人生劉文超
絕大多數人在一起,
是因為“五官”。
絕大多數人分開,
是因為“三觀”。
所以,許三觀,
也許,
代表著許多人。
也許,
代表著些許人。
-
4 # 獨上蘭舟
感覺不錯,不過如果你真正瞭解許三觀生存的那個年代,你可能不會只覺得很多人不如許三觀,而是覺得許三觀是幸運的。
第一, 他根正苗紅。在那個年代,這可是非常重要的。想想那些,被槍斃的地主,被跳樓的資本家,被批鬥被流放的知識分子,以及這些人的家屬,相比於這群人,許三觀是不是幸運的。
第二, 他是工人階級。當工人有工資,可是當年很多人羨慕的,至少比絕大多數的農民強。要知道,當年農村可是餓死不少人。相比於那些農民,當工人的許三觀還是幸運的。
第三, 他有想法有作為。他娶了自己想娶的女人,睡了自己想睡的女人。雖然有頂帽子,好像也沒吃虧。他第一次賣血是出於好奇,後來賣血是為了解決問題。他是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這一點,他比《活著》裡的只知道逆來順受的富貴強大數倍。
第四, 他賣血不賣身。血是生命之源,賣血暗示賣命。這是窮苦人無奈之舉,但並不恥辱。相對於現代社會,為了孩子讀書,陪校長睡的人;為了上位賣身的人,許三觀賣血一點都不丟人。這一點,相比於這些賣身的,許三觀是不是應該驕傲。
許三觀在當時的社會,和他所處的階層,並不是強者,也不是傳統意義的弱者。至少他在抗爭在努力,用自己的血用自己的命,養育著一個家。別說比當年的許多人,就是比現代的許多人,許三觀都要強許多。如果說我們可憐許三觀,不如可憐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可憐那些至今還在懷念那個年代的人。
-
5 # 太空之聲
在許三觀所處的年代裡,靠賣血來求生存是很普遍的現象,許三觀只是其中普遍的的一員。作者透過許三觀及周圍人的故事,塑造了許三觀這個在典型環境中所產生的典型人物,在作者筆下描繪出一個對命運不低頭(多次賣血度過一個又一個生活難關),敢於追求自己幸福生活(在追求許玉蘭面對老丈人大膽而充滿智慧的表白),在知道一樂不是自己親生的後表現出一個男人的大度和胸懷(一樂闖禍一樂生病兩次賣血來拯救一樂),同時許三觀也自私、無情、甚至有點流氓。(當一樂惹禍以後,許三觀態度明確,這個後果要由許玉蘭和姦夫何小勇承擔,強迫許玉蘭到何小勇家索錢,不幸的是玉蘭被打,許三觀無動於衷,還辛辣地說玉蘭是心軟了。錢籌不足了,方石匠抄家,許三觀卻笑嘻嘻地歡迎方石匠,要求只抄許玉蘭的東西,然後跑來跑去地幫忙。不關已事,許三觀樂得逍遙)。
許三觀並不偉大,小說表現他的雙重性,既自私、無情同時也善良、富有同情心、敢於承擔,雖然是個小人物但卻是他家裡的頂樑柱。許三觀就是這樣一個人,我覺得很多人真的不如他。
-
6 # 淡淡談談人生
進入文字角色來講,他是一個工人,屬於底層階級的貧苦一員,但是,他又不僅僅只是一個貧苦人民,他更像是我們活著的大多數。有些小心思,但更多的時候,為了活著去謀取活路。
同樣是餘華的作品,當眾人在為《活著》內心顫動,我卻為了許三觀賣血記裡面的細節所動容。也許這就是提問者說的,許三觀比大多數人強太多了的緣故。
我為他動容,是來自一個對生活的態度,在更多的時候,他願意用自己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去換美好生活,換家人平安。我為他動容,也許是他可以辛苦工作,他可以為了娶到自己想娶的人而用血作為代價,我為他動容,也許是因為他可以在明知兒子不是親生的之後,依舊可以因為養育之情而放開世俗之心,將其視為己出。我為他動容是他儘管最後過上美好的生活,而對貧苦,他依舊保持著某些恐慌,對當時的一切,他都牢牢記住。
也許,許三觀是被社會壓榨過的人。但是,他始終沒有因為被壓榨而選擇放棄相信美好,許三觀,也許正是告訴我們應該有這樣正直,美好,以德報怨的善良之心吧。這,是太多人做不到的,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覺得他比很多人好太多的原因。他活得真實,但從未喪失惻隱之心。
回覆列表
賣血的故事雖已時過境遷,可在活著的路上,我們誰又不是新環境下的許三觀呢?看過凌晨三點城市風景的加班族、“996”“白加黑”“5加2”的工作狂們,他們都是許三觀,透支著自己的健康、時間來換取理想中的生活。
許三觀以一人之血,換了多年的家人平安。幸好,生活最終也沒有辜負他,雖然前半生是漫長的困苦,但在遲暮之年,終於迎來了溫情。
作為一個丈夫來看,許三觀算不上是最貼心最專情的,許玉蘭也不是最賢惠的妻子,在貧賤的生活裡,兩人愛過吵過鬧過打過,但他們之間的溫情與體諒,面對厄運時發自肺腑的挺身相助,令那些攜手走過的每一個平凡日子都熠熠生輝。最終如同泥巴摔後重新捏成的娃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
作為一個父親來看,許三觀身上濃縮著無數貧窮的中國式父親的影子,善良中有著幾分愚蠢,但在苦難面前,他永遠是最能豁得出去的那個人。他與命運抗衡的方式就是賣血,不停的賣血。
命運還總是喜歡和他開玩笑,他最喜歡的大兒子許一樂偏偏不是親生的。但故事的後半段,他們的父子情深遠遠超越了親生的,許一樂只認許三觀這個“親爹”,許三觀為了給一樂治病,一路賣血到上海,哪怕抽乾他最後一滴鮮血,他都心甘情願。
就是這麼一個貧窮到最寶貴的資產僅剩下身上的血的父親,拼盡一身血肉,拯救了餓到皮包骨的一家人。
對於窮人而言,僅僅是活著,便已然拼盡了全力。但同樣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生存的熱愛同樣如老樹般深沉,面對厄運,也絕不低頭認輸。像極了我們風雨兼程,披星戴月的樣子,也像極了我們擦乾眼淚,委曲求全的時刻。我們不是時常崩潰卻又習慣性自愈嗎?為的不僅僅是實現自己的心願,更是為了自己所愛的家人能夠安然地生活。當命運如一座大山壓過來時,荒誕的選擇背後是淒涼的無奈。比起歲月靜好時的安逸感悟,苦中作樂的勁頭,才是生活的真魂靈。
對於許三觀來說,哪怕為了家人一個月裡賣了三次血,跌跌撞撞站不穩,天寒地凍,身體漸冷,人間也還有二兩黃酒的溫情和陌生人一壺熱茶的關懷,來慰藉這苦難的賣血人生。
對於我們而言,也是父輩操勞一生,節儉度日,才鋪就出一條相對平坦的道路給我們走,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樂二樂三樂,最後也都會成為許三觀,一個善良、淳樸、堅韌的人,一個會因為雞毛蒜皮的瑣事而愁眉不展,也會因為大是大非的堅持而瀟灑自得的人。這種對生活莫名的信心就是一種大信仰。
何以養家?許三觀賣血,我們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