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81233299198
-
2 # 吳門阿土生
蔣月泉髮妻黃維勤阿鳳(丈人蘇州觀振興饅頭師傅)生女梅玲,四年後結識滬上建築大亨邱三省女兒邱四小姐寶琴,與阿鳳離婚。蔣月泉與大四歲的邱寶琴結婚居念吾新邨,領養蘇州男小幹取名培生;中間結識紅顏知己任文芝,愛得死去活來“魚與熊掌不能兼而得之”,遂忍病割愛。寶琴60年代初罹患肝癌離世。文革後結識一女性慾喜結連理,奈領導不批准(?!),87年蔣先生香港定居,娶朱若英為妻,17年夫妻直至謝世。抗戰購張鑑庭醋庫巷37號房安排阿鳳等避戰。
評彈宗師蔣月泉夫人是黃維勤,
1935年,蔣月泉18歲,他在書壇還沒有什麼名氣,卻因在電臺唱了一曲“俞調”開篇《宮怨》,被獨具慧眼的上海灘大名鼎鼎的電影明星宣景琳所賞識,邀他去家中唱堂會。宣景琳是中國電影默片時代與張織雲、楊耐梅、王漢倫齊名的四大女明星之一。這一年,她28歲,已與心上人——上海有名的紳商之子——王六公子喜結伉儷,生活在一起了。那一天是王公子的生日,為增加壽慶的歡樂氣氛,宣景琳請了明星公司的不少同事來家中聚會。
賓客光臨,傭人難免忙裡忙外, 內中有一個丫頭,年方十七,長得眉清目秀、小巧玲瓏,她照待客人彬彬有禮、大方得體,做事不慌不忙、有條不紊,引起客人們的注意。此時情竇初開的蔣月泉也看得目不轉睛,意亂神迷。宣景琳不無得意地向客人們介紹,這姑娘是她的養女,叫阿鳳。
宣景琳原名田金玲,是田家阿叔的小女兒,蔣月泉的父親來上海投靠田家做報童時,宣景琳尚未出世。田家阿叔去世早,蔣仲英帶了三歲的蔣月泉去田家探望時,宣景琳已是13歲的姑娘了,蔣月泉叫她小阿姨,她上面還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後來雖然不常往來,因為有著父輩的這層關係,宣景琳見了蔣月泉還是叫他小名根生,比較親熱。
堂會上蔣月泉按照客人的要求,接連唱了幾隻“俞調”開篇,他嗓音亮,中氣足,基本功好,唱來曲曲抒情動聽,博得客人陣陣喝彩;一旁佇立凝聽的阿鳳也被這清麗委婉的曲調所打動,遂對這個大他一歲的“小先生”注意起來:此時的蔣月泉身穿長衫,年輕斯文,還略帶些難得一見的羞澀,不免陡生好感。
“小先生”趁客人飯後品茗閒聊之間便主動與阿鳳攀談起來。原來,阿鳳叫黃維勤,自小被田家收養,父母不知所終,身世甚慘;好在宣景琳甚是愛護,供她讀完小學。蔣月泉聽了,十分同情,兩人越談越投機,心兒越談越攏,彼此頓生愛意。此後,蔣月泉幾次借看望宣阿姨為名,與阿鳳見面;有時也約她出來去公園幽會。
蔣月泉與阿鳳私會密約,終於顯露端倪,第一個看出“苗頭”的是王六公子。這一年正是宣景琳拍片最多、也最為緊張忙碌的一年:《婦道》《路柳牆花》《女兒經》《再生花》《空谷蘭》《鄉愁》等影片中,都有她主演或參加扮演的角色。丈夫對他說,你近來雖然忙,但阿鳳的事應該管一管了。宣景琳詫異地問道:“怎麼啦?”丈夫說,“你看不出來嗎?阿鳳與那個說書的蔣月泉好上啦!”宣景琳愣了一下,未置一詞。丈夫又道:“你讓阿鳳讀書,總想讓她嫁一個有出息的男人吧?”妻子仍沒明確表態,只是淡淡地撂了一句:“再瞧瞧吧。”
誰知隔了些時,宣景琳的大姐——上海一個大老闆盛老五的兒媳,來妹妹家中走親戚,她也挺喜歡阿鳳這個丫頭,從妹婿嘴中得悉此事,便極力反對。因為她自小就見過蔣仲英,知道蔣家的境況,便說,“他們家窮得叮噹響!阿鳳嫁過去要吃苦的!”宣景琳的父親去世早,一家數口全靠母親支撐著養大,尤其是大姐知道這日子是怎麼熬過來的!“三妹,你總不會忘掉你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吧!”大姐的這句話像鋼針,扎得心頭生疼!宣景琳的眼淚簌簌地流了下來。往事如雲,卻清晰地在她的腦海中浮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