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超哥看財經
-
2 # 膠己人xiao
個人理財首選銀行理財,可長短期限相結合,多元配置。
而且現在理財已經打破剛兌,全部變成淨值型,固定收益型,收益率下載是大趨勢。
所以建議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資金分類配置,一年期、半年期、三個月期,以及每日型。可以選擇。
民生銀行的理財收益還可以,目前最靈活的首推民生直銷銀行如意寶,7* 24小時,隨時申贖,突破貨基一萬元限制,最高十五萬!
收益率高於市場同類產品,銀行正規渠道,值得信賴!
-
3 # 小道八百
最好先學習學習理財的方式和理財的種類。當然保險是首先要購買的。目前穩健一些的,可以看看銀行和券商的理財,大部分券商理財比銀行理財略高。風險再高一些的就是p2p類的產品,然後就可以看看基金,股票,房地產…
-
4 # 表哥學堂
理財對於每個人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所以沒有標準答案。
對於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最大的風險就是人身風險和過度消費,管理好自己健康,合理的配置一些健康保險,另把收入的一部分放在一個安全穩健的金融賬戶裡,積少成多,防止過度消費就是一種不錯的理財。
對於一箇中產階級,他們最大的風險就是事業變動和投資風險,2018年是中產階級的收割機,P2P平臺暴雷,中美貿易股票大跌,中招的80%是中產階級,科學的資產配置才是他們最需要去研究的,任何單一的金融產品都是無法和時間抗衡的,財富沒有固定的主人,做好資產配置,讓資產保值,增值才是王道,標準普爾資產配置方式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資產配置方式。
對於高淨值客戶來說,他們最大的風險是法律風險,比如婚姻風險,稅務風險,以及政策風險,對於他們來說,婚變是他們財富的頭號殺手,案例太多就不舉例了,所以家庭和睦就是最好的理財方式,同時根據自身的資產規模做好稅務規劃,資產傳承規劃。可以選擇一些高階的年金保險或家族信託產品做好房產稅及遺產稅的規劃。
簡單來說理財≠投資,很多人把理財當成投資去看待,所以會特別在乎收益性,理財的三要素:
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達到這三個條件的產品就是好產品。
我個人對於理財的意義就是:為了實現某一個特定的生活目標,做出的長期的財務安排,才是理財的真諦。
-
5 # 王闖爺
你好,謝謝邀請。記得是前年接觸理財的,一開始光研究創業,可能只懂開源不懂節流,理財可以把你的個人資產一步步規劃,所以懂得理財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資產積累。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經驗,本來理財是一條漫長的路,分享幾條經驗。1、通讀《小狗錢錢》、《窮爸爸富爸爸》、《財務自由》,這三本書一定要按順序讀,兩遍三遍的重複讀,理解透徹,這三本書作為理財入門的推進劑。2、關注幾個理財大咖,加上學習。3、堅持。
回覆列表
感謝題主,讓我們有互相交流互相提高的機會
首先小科普一下:理財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lǐ cái,英文是Financing,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
理財其實很重要和我們的個人、家庭生活息息相關,現實中不少NBA球星,不會理財,雖然擁有過鉅額財富,最後還是一貧如洗,過不上美好生活。
而普通人能不能過上嚮往的生活就靠理財了:)
大家可以先試著填一下自己家庭的資產負債表,如下圖
認真填完表,大家對自己家庭的資產情況就應該有個全域性的概念,到底是正資產多,還是負資產多也就心裡有數,這樣再來談理財就比較實際了。
接下來結合超哥自己家的情況再聊聊(以月為單位):
由於買房比較早,當時房價低,基本上公積金就覆蓋了月供,也就去了一塊較大的支出。
現在孩子要讀小學了,各種花銷較大,基本上佔家庭工資月收入的15%
然後家庭各種生活開支食物、水、電......也不能少佔家庭工資月收入的10%
現在經濟不景氣,對家庭娛樂、制裝進行了一些壓縮佔家庭工資月收入的10%
超哥一直覺得保險很重要,這可以讓自己後顧無憂,所以配置了車險、意外險、百萬醫療險、重疾險攤到每個月的話佔家庭工資月收入的10%
這樣算下來,超哥最後可以用於自由支配的家庭工資月收入還有55%,這一部分一般可以再分為三塊。
第一塊是現金儲備可以隨時拿來應急的錢,總額設定為家庭月支出的12倍,如果是工作不穩定的朋友可以設定為24倍,這部分超哥投入了銀行低風險可隨時取現的理財產品,有年化3%左右的收益。(這一塊最好優先準備好,再做其他理財);
第二塊是考慮到3-5年可以不用到的錢,超哥投入了一個基金配置組合,經過多年測算,約有10%左右的年化收益;
第三塊在有一定投資理財知識後,拿出可以5到10年不用錢的10%用於投資更高收益和風險的標的,如股票。
當然以上只是基礎的理財方法,相信隨著大家的財富和理財投資知識的積累,必然可以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法,從而走向財務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