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跨父追影
-
2 # 松鼠愛收藏
以當時的審美和對品質的要求,不多!
以當今的審美和對品質的要求,很多!
早年間,玉器廠加工的邊角料,如今都奉若上賓。你看,當年的邊角料,說明那會兒的要求高,按那時候標準,必然好料依舊少。
-
3 # 清苗寶貝
翡翠形成條件極為苛刻,低溫高壓的環境數億年形成,商品級的翡翠,全球僅在緬甸,清晚起才大規模流入中國,迅速風靡,高品質的翡翠,一直極少,但相對的說,80年代翡翠的品質一般都比現在高,畢竟翡翠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從歷年的緬甸公盤就可以感受到,還有就是目前緬甸已經保護性的限制開採了。
-
4 # 吉吉可可利
80年代有好品質翡翠,也是假翡翠橫行的時候。
80年代,正是翡翠走入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中,那時候的冰種可以堪比現在市面上的高冰,但價格為不便宜;與此同時,市場上各種作假翡翠也大肆流行,還有專屬名詞:八三玉,80年代,90年代的幹青種,鐵龍生等,近幾年,隨著國家標準修改,這幾類不再被認定為翡翠。
-
5 # 我有故事酒也不換
八十年代翡翠,在中國沒有形成消費熱。所以緬甸礦區的出產量,也沒形成規模,所以那時候的翡翠,幾乎都是以“色料”認定為翡翠的。這和現在翡翠市場的中低檔翡翠的質量,是根本無法比的。就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才由香港商人,開始認可種水好的翡翠。他們把這些不帶色,或者蘭,綠晴水翡翠,加工成吊墜,手把件,很受買家的歡迎。這樣才開始形成了,目前玩翡翠的“色系”和“水系”的兩大叢集。翡翠的色有綠(帝王綠,正陽綠,果綠等等),紫(茄紫,粉紫等),黃翡(桔色,雞油黃,鵝黃等),晴水(蘭晴,綠晴等),紅翡(胭脂翠,美人翠等)。但最頂級的翡翠當屬龍石種。此類翡翠緬甸只有礦洞中才開出過。顏色也在果綠和綠晴之間,但龍石種的翡翠沒有色根,晶瑩剔透,唯此翡翠才能算的上”美玉無暇。除龍石種翡翠外,綠色為翡翠中之尊。但是再好的帝王綠,也有“色根”(有深綠的斑點)。色根是翡翠呈綠色的要件,也是判斷“天然翡翠”和“染色翡翠(B+C)”的重要依據之一。
-
6 # 玉見沈華
80年代的翡翠。要比現在更多選擇的面,更廣,價格也更低。
80年代的翡翠。就像現在過多的珠寶,重點注重打磨拋光。從整體的各個層次上來看,那個時候的高冰種,玻璃種之類相對要少許多,而更多的更在質地上,一般是以糯米種和金絲種為佔據主流。現在的紫羅蘭在當時也沒有受到重視,現在翡翠的品種種類和各場口精品更多,目前翡翠每年的拍賣都被政府統一管理,出現在市場上非常火熱的。這個是八十年代沒有預料到的。
-
7 # 阿貢說玉
當時內地以吃飽肚子、提高生活質量為主,根本沒有成熟的玉石消費市場,市場的主要買家就是港臺包括日本的金主。這個時候買賣雙方的地位是不均衡的,當然是好貨上趕著求人!等到這幫人把市場做大後,供不應求,慢慢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
8 # 翡翠鑑賞風
多,但同樣是很貴,以當時眼光看也是天價。現在好品質的也很多啊,只是買不起而已。
貌似升值很多,但80年代中期3千塊錢是什麼概念,200萬現在能買一套房,3千當時可以蓋好幾套房子。現在花200萬買一塊翡翠的人很少很少,當時能花3千買一塊翡翠的人更少。
所以,好品質的翡翠,什麼時候都多,但無論什麼時候都是大家都買不起的。現在很多朋友以為,現在花個幾千,甚至幾萬,就值得收藏,傳家,以後會是一筆巨大財富,其實只不過是戴著像點樣而已。更別說那些幾百塊錢的通貨了。
-
9 # 玉見千年1876
80年代每個家庭收入有限,但要買好品質的翡翠還真挺多的,比現在肯定便多了。那時候1千的手鐲現在都在30一50W,
回覆列表
那時真的多,價格比現在便宜很多!但當時人們收入還是比較低,玩這個或喜歡這個來打扮自己的不多。就是在21世紀初,價格也算太貴。記得當時去四會,一個漂亮的冰種手鐲,喊價7萬,還價5萬不賣。後來這樣的手鐲要幾十萬。一個不到3萬的全綠吊墜,後來都漲到十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