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淡漠乾坤
-
2 # 施主賒瓶可樂
任何有質量的物體相對運動都會釋放引力波
只不過黑洞質量大,動能大,合併的時候放出的能量多,特別容易觀測而已
-
3 # 秘境財經
引力只是物質對時空的彎曲,簡言之物質影響時空曲率,時空曲率決定物質如何運動。兩黑洞合併,會產生時空曲率波動,這個波動就是引力波。
-
4 # 永柏惠遠
只要能觀測到黑洞合併運動,就是客觀地證明存在有質量的實體物質,就說明它們相互之間,有強大的引力存在,不管他是黑洞白洞都如此。物質的質量就是能量的表現形式和體態,能量就是質量表現表演形式、體態的動能動力即本質。能量,是看不見摸不著測不到的,只能透過質量的表演,才能測到、計算、和認識; 質量,是人們可以觀測到、摸到、算到、推理認識得到的客觀實體。 能量質量是同一的、不可分割的物質運動玌象。只是人們在認識上,加以區別! 這是至今,人類認識物質運動的性質表現,而被一切物理實驗所證明了的。不過,有些專家,受傳統的“無生有“、“能量產生質量" 說教的影響,這種認識,只是迷盲地區別認識而矣!
-
5 # 熱點追蹤部
解釋引力波其實很簡單,你把空間看作是一片池塘,原本運動的黑洞是沒有引起空間漣漪的,可以看作是相對平衡的狀態。一旦黑洞兩個相互碰撞,產生了非常大的質量震動,那麼就好像在池塘裡多掉落了一個葉子,這個葉子的輕重會影響漣漪的大小,向四周擴散出去,這個漣漪就是引力波。
所以兩個黑洞碰撞產生引力波就是因為原本相對平靜的黑洞在經過碰撞後,使得原本執行的軌道出現了偏差,導致了空間的震動形成了引力波擴散出去的形式。
-
6 # 想法捕手
什麼的引力波?
概括來說,引力波是愛因斯坦預言的時空扭曲。準確點來說,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解,即當物體做加速運動時會產生的一種波。引力場和引力波就相當於電磁場和電磁波之間的關係,引力波與電磁波同為橫波,即波的傳播方向與振動方向垂直。但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電場與磁場方向是固定的,而引力波在傳播中螺旋前進,所以更具穿透性性。
引力波的存在還揭示了引力傳播需要時間,而不是牛頓萬有引力認為的瞬時即達。引力波的傳播速度為光速C。
為什麼平常我們感受不到引力波?引力波稱為“時空的漣漪”,就像池塘裡掀起的水波。只是想讓時空振動太困難了,或者說我們日常的運動產生的引力波微乎其微。
愛因斯坦曾做出一個估算:取一個長度為1M的木棍,以最大可能的速度作旋轉,產生的引力波功率僅為10^-37W,而一隻在牆上爬的螞蟻做用的能量就能達到10^-7W。所以我們日常根本感覺不到引力波的存在,只有質量大到中子星或黑洞這樣的天體,才能產生明顯的引力波。
兩個黑體碰撞時為什麼引力波會加大?一個恆星坍縮形成的黑洞質量可達10^9個太陽質量。兩個離得較近的黑洞會在漫漫地旋轉靠近,最後以極快的速度碰撞合併,這過程中加速度的極大的,根據引力波的定義,隨著加速度的增加,引力波必然加大。
當兩個黑洞合併時產生的引力波可達10^52W的功率,但引力波不是週期性振盪,而是以瞬時爆炸的形成產生,所以這個能量水平只能維持1ms左右。剩下的餘波會以光速四散傳播出去。
如何測量到引力波?我們知道,引力波經過時會引起時空的變形。在一個固定長度的真空空間裡,空間如果被拉長,鐳射走的路就會變長;如果空間被壓縮,那麼鐳射走的路程就會變短。
所以只要把這兩條長度一樣且足夠長的鐳射相互垂直,遇到不管從哪個方向來的引力波,都會使得兩束鐳射產生一長一短的光程差。
這就是LIGO引力波探測器的基礎工作原理。而且引力波探測器算是如今世界上靈敏度最高的探測器了。2015年9月14日,首次測得的引力波訊號,據說只讓探測器鐳射空間變形了一個質子直徑千分之一的大小。
而這是兩個質量相當於36個和29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合併後損失3個太陽質量的能量形成的引力波。如果用E=MC^2算一下,你會得到一個比宇宙中所有恆星在那1秒釋放的能量高好幾百倍的數值。
而它到達我們這的餘波卻如此微弱。
總結一下1、引力波並不是只有黑洞碰撞才釋放,只是達到黑洞那樣大質量產生的引力波才明顯可測量。
2、引力波的產生與物體加速度運動有關,恆星坍縮與黑洞合併都會產生巨大的引力波。
-
7 # 重粒子風暴
兩個黑洞碰撞就是兩個星球及其引力場的碰撞,也可以說是時空的碰撞和平衡,這種碰撞和平衡以引力子這種物質,以引力波這種時空波動的形式展開。光子在真空中傳播,其實就是在以太海洋中傳播,光子傳播的速度和方向自然會受到以太的影響。
-
8 # 黎松祥
物體之間存吸引力叫萬有引力,萬有引力的傳播是光速。當物體發生位移時,引力就會發生變化。距離近引力就大,距離遠引力就小。這種引力變化需要時間,速度認為是光速。物體距離時近時遠,近時引力強,以光速傳播一定距離,當物體遠離時,引力變弱,然後又近,引力又變強…這樣週而復始,物體之間遠近變化,在空間就形成強弱變化引力,也就是週期變化引力場。跟聲波一樣是縱波,叫引力波。物體遠近變化週期就是頻率,光速除以頻率就得到波長。由於大質量星體,遠近位移變化很慢,頻率很低,所以波長很長。引力波所帶能量非常之小,很難探測。電鈴振動的錘子,也發出高頻引力波,但是錘子質量很小,頻率雖然很高,引力波也非常弱。但仍然能夠探測。
-
9 # 天山我才
為何物理跌到瓶頸與懸崖?就是天天搗騰這種奇奇怪怪的越描越黑的引力波黑洞。物理是要你找物質基本性質,你倒好,天天黑洞引力波,沒完沒了,都一百年了,還要搗到什麼時候,自己都說不清搗騰的意義在哪兒?
-
10 # 才思敏捷星辰D
引力強度相互做用力很弱。只有質量相同的大型天體物質,在相互做用時才能被觀測到。如果說是正反物質的量子運動相互做用。那就是不需要非常大的質量。
-
11 # 宇宙物理天氣通常江南
引力形成真正原因還沒有破解,引力波倒可以檢測到了。這是沒有地基的高樓。
首先要正確解釋了引力形成真正原因,才可以檢測引力波,否則解釋黑洞引力波都是沒有地基的高樓,這能檢測到引力波嗎?
不知道引力波是怎麼樣檢測到的。
一切引力都是由電子形成的。
回覆列表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需要我們明確何為引力波。之所以會如此發問,是望文生義的結果。將認識的物件僅侷限於物質本身,卻忽視了物質存在的背景。這就好比,將船的搖晃歸結為船的內在屬性,而沒有注意到河水的波動。
在經典力學時期,人類的認識主要侷限於與自身尺度相近的宏觀範圍。在此範圍內,空間的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類似於在公園散步,我們並沒有感覺到空氣的阻力。而且,人類的認識,由原來神的世界轉變為力的世界。所以,根據當時的機械世界觀,認為每個物體都是相對獨立和自由的。它們之間的聯絡,僅限於力的作用。
於是,牛頓根據前人觀測行星的運動資料,總結和歸納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他認為,兩個物質之間的作用力是超距的,與空間無關,只是兩個物體之間的事情。
後來,愛因斯坦建立了廣義相對論,使物質與空間相聯絡。然而,由於該理論僅只是初級的唯象型理論,只建立了現象之間的外在聯絡,卻並沒有提出內在的物理機制。於是,將萬有引力簡單地歸結為空間的幾何彎曲,使物理問題數學化。
再後來,根據量子力學,科學家們認為,相互作用的實質是交換粒子。於是,電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強相互作用力,它們分別交換的是光子、玻色子和膠子。以此類推,認為萬有引力交換的是引力子。這就好比是兩個人拔河,爭奪繩子(粒子),從而將兩個人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
綜上所述,由於沒有提出具體的空間構成,人們不知道產生萬有引力的物理機制是什麼。因而,使萬有引力顯得非常神秘。而且,把目光只聚焦在了受力的兩個物質身上。於是,人們會很自然地認為,物質會發出某種神秘的波,從而使它們彼此相互吸引。由此,稱之為引力波。
有一個常識,想必大家都知道。兩艘同向並排航行的輪船是不能太靠近的。否則的話,會有相撞的危險。如果我們無視大海,就會認為這兩艘船具有相互的吸引力,在船上一定裝有某種神秘的物質。然而,考慮到海水的存在,更為自然的解釋是,由於兩艘船之間的海水也隨船流動,從而使外側的水壓大於內側的水壓,兩者之差就表現為船的相互吸引力。
由於微波背景輻射溫度的存在,由於所有的微觀粒子都具有波動性,由於普朗克常數h的普遍存在且導致了能量的不連續性,說明在我們的宇宙中,存在著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構成的物理背景,即存在著量子空間。於是,各種相互作用力的本質,是該空間的對稱性破缺,確切地說是空間量子的不對稱碰撞。如果我們把量子空間比作大海的話,那麼各種物質僅只是由於海水的湧動所泛起的泡沫。
所以,黑洞或其他天體之間的相互碰撞,勢必會引起量子空間的擾動。該空間由此獲得的能量,會逐漸地向外擴散,這就是產生引力波的物理機制。類似於兩艘輪船相撞,產生的水波。它們的區別,僅只是構成空間的粒子不同,分別是作為最小粒子的量子和水分子。
總之,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寬,引入物理背景,則引力波僅只是作為物理背景的空間受到天體的震動所產生的漣漪。這也是為什麼,引力波是以光速傳播的原因。它們的本質,都是受到激發的量子。只是,被激發的形式和能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