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島巍哥

    理論上來講,同樣紙面引數的全幅和殘幅的區別就是相場大小,殘幅鏡頭裝在全幅相機上,拍出來的照片周邊會有一圈黑邊,而且全幅鏡頭的虛化和感光度比殘幅要好的多,可以給你更廣更寬的創作空間,如果段時間湊合用還行,要不然,遭罪的還是自己,建議直接一步到位,上全幅

  • 2 # 音樂聚集地

    如果相機和被攝物的位置不變,只是把機身換了,就是把成像裁小了一圈(視角變小),景深不變。如果保持畫面內容不變,相機和被攝物的距離變大,景深變大。光圈是鏡頭屬性,和機身無關。焦距也是如此。

  • 3 # 鄉生

    只有聽過殘幅用全幅的鏡頭,少聽過全幅用半幅的鏡頭.

    如果有人這樣用,那這個人有點像是開著寶馬,去送外賣,好像沒有多大的必要.

    殘幅也沒有什麼鏡頭是牛頭的,會這麼值得全幅去留念嗎?

    如果硬要這樣塞,那光圈有點兒門縫裡看人一樣,很難施展得開.那焦段肯定變短了,但這兩樣很沒有什麼意義.

    倒是,經常聽過殘幅用全幅的鏡頭,這樣的意義相對更好一點,至少拍鳥可以更遠了,且大三元能讓殘幅的畫質更好了.

  • 4 # 大白帶你走東南亞

    有一個更便於理解的說法。有人始終覺得光圈值是個除出來的比值,不可以被“等效”,那我們就換個可以把鏡頭砸開用尺子量的物理量:光闌直徑。

    焦比,也就是光圈 f 值,的定義是焦距與光闌直徑的比值。為什麼鏡頭標這個比值呢?是為了方便控制曝光:用同一臺機身,在快門速度、感光度都不變的情況下,不管鏡頭用 14 mm 還是 200 mm ,如果光圈值都是 f 5.6,那麼曝光就是相等的(當然是理想條件下,不考慮T值)。

    而在考慮景深時,只看光闌直徑。再重複一遍,只看光闌直徑。是的就是這麼簡單粗暴。在同物距的前提下,光闌直徑確定了,虛化和景深也就確定了。

    50 mm f 1.4 跟 200 mm f 5.6,兩者光闌直徑一樣,景深一樣,背景虛化也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焦距決定了視角,50 mm 比 200 mm 更廣。如果快門速度也一樣,那麼 50 mm 那張把中心部分的 1/4 剪裁出來,信噪比也跟 200 mm 那張一樣。

    鏡頭不變,換小底就是中心剪裁。例如,FF 底是 36*24 mm^2,如果換成邊長比為1.5的 APS-C 底,也就是 24*16 mm^2,前者用一支 60 mm f 2.4,那麼在後者上要達到前者的視野,就要用 40 mm,而要達到前者的景深虛化、同快門信噪比,就要用同樣大的光闌,同樣大的光闌,同樣大的光闌,而其計算出來的光圈值就是 f 1.8。

  • 5 # 行攝阿浩

    正巧手頭有尼康17~55鏡頭,裝到尼康D810拍了幾張,焦段依次55、35、24、17,可以看出廣角端出現了黑邊暗角。接下來回答問題,不管什麼鏡頭裝到任何機身,鏡頭的光圈是不會變的。出現黑邊暗角的原因,是成像區域大小不同,大幅機身的顯像區域比半幅鏡頭的最大成像區域還要大,差別部分便是黑邊暗角,也就是說半幅鏡頭已經滿足不了大幅機身了。話說回來,剛才是臨時拍的照片沒有後期,外面正下著雨,尼康的一代牛鏡成像質量還是不錯的,裝在D810上當作35~55鏡頭還是可以用用的。

  • 6 # 黃進622

    副廠的鏡頭細節差距往往讓人惱火,成像質量令人不滿意,今後又來想辦法更換,這樣你本想節約,結果多的錢都花出去了。所以為了你花了錢不添堵,別急著買副廠鏡頭,還是湊齊銀子下叉原廠鏡頭,實現原廠配原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超該不該出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