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天天談南宋初年的主戰派和主和派,卻很少人討論北宋滅亡那段時期的主戰派和主和派。
北宋末年聯金滅遼的時候,誰是主和派,誰是主戰派?
誰的主張更正確?
回覆列表
-
1 # 史海悠遊閭春暉
-
2 # 善莫大焉18
至於主站派的一種,嘴上強硬而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的,不是愛國的表現,相反還誤國。如果沒辦法實力對抗的時候,委屈求全也無不可,但是妥協一時,不能妥協一世,接受教訓而臥薪嚐膽。嘴上強硬的噴子,最後投降比誰都快的,這些愛國賊們大有人在。還有的主戰派,知己知彼,熟悉敵長我短,不會誤國的主戰派才值得尊敬!
-
3 # 求圖55
呵呵,好像北宋不是主戰派的就是主和派的一樣,其實北宋誰的都不是,當然哪一派說的也不算。那是人家宋徽宗的,他說不打誰說打都沒有用,他說打誰敢不打?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牽涉面較廣,誠如一些著作中所言,北宋王朝的覆滅有其自身的內在原因,如大家都知道的崇文抑武,對軍隊指揮權的分割、控制,變法、黨爭對官場的衝擊,徽宗朝呈現出的奢靡、腐敗風氣等等,這些都可以說是重要內因。然而,歷代程序畢竟充滿著偶然性,在北宋王朝滅亡前夕發生的種種事件,確實是造成其具體覆滅的催化劑,也確實與所謂主戰派、主和派有關。
我們首先從海上同盟中有關燕雲十六州的具體條文說起,公元1119年正月10日,金主完顏阿骨打的使者到達汴京,向宋朝大臣蔡京、童貫遞交國書,在書中阿骨打同意宋廷提出的夾攻遼國的建議。但對於將燕雲之地劃歸宋朝卻不以為然,他對此的答覆是:“所請之地,今當與宋夾攻,得者有之。”意思就是,北宋朝廷必須憑自己的力量去攻取。宋徽宗對此不滿,又另遣使者去交涉,但後來又陷入對金關係的定位問題,即下國書還是詔書問題而糾纏不清,燕雲之地的歸宿反倒擱置了。直到第二年四月,在金軍圍攻遼上京的軍營午宴上,在宋使趙良嗣承諾以往給遼的歲幣全部給金後,阿骨打方答應“特許燕雲與南朝,便如我自取得,亦與南朝”。至此,所謂“海上之盟”得以成立。
然此後,由於江南方臘起義等原因,北宋王朝遲遲沒有履行與金國夾攻遼朝的承諾,使得正與遼軍大戰於西京諸城的金國君臣大為不滿。而宋廷中以宇文虛中為首的大多數朝臣對遼金戰事均表示難分勝負,認為坐觀成敗更符合宋朝利益。但當童貫鎮壓方臘凱旋後,力主舉兵收復燕雲,宰相王黼也積極支援,形勢逆轉。宋徽宗以童貫為帥、以种師道、楊可世等部精銳正式北伐盤踞燕京的北遼耶律淳政權。。。。
限於篇幅,具體戰事可參見相關專著。總之,北宋种師道、辛興宗等所謂精銳西軍,雖能稱雄於西夏、江南,但在耶律大石和蕭幹分統的契丹、奚族軍隊面前一敗塗地。之後,聞北遼國主耶律淳病死,常勝軍首領郭藥師降宋,宋軍乘機於當年十月再攻燕京,並偷襲入城,可隨即遭到蕭幹奚軍反攻,再次大敗難逃,北宋的兩次復燕北伐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在宋軍南返不久,金軍自居庸關南下,北遼政權崩潰,太后攜眾官西奔夾山,蕭幹則率奚族部落北上獨立割據。。。。此時金軍上下均藐視宋朝,不想履約,但阿骨打考慮到遼天祚帝政權還在,仍堅持將燕京等五州交付宋朝。1122年四月14日,童貫以郭藥師部常勝軍為先鋒,鳴鼓吹號、浩浩蕩蕩進入燕京,北宋朝廷所謂復燕大計終得實現。
公元1123年8月金主阿骨打去世,其弟吳乞買繼位。而宋金關係也就在此時,因張覺叛亂事件而驟然緊張,張覺本遼末平州悍將,降金後依然想維持自己的割據勢力,遂尋機叛金投宋、並大殺轄內金人官吏。對此,參與海上同盟談判的趙良嗣等都認為不能接受張覺的歸降,以免同盟破裂。而徽宗等卻貪戀平、營、灤三州之地,悍然授予張覺等以節度使之職,在其被金軍逐出平州後,仍隱匿其於燕京城內。直到金廷連續索要甚急時,才以殺降了事,而金宋關係已完全破裂。
1125年10月7日,金主吳乞買正式頒佈伐宋詔令,宋金大規模戰爭至此開始。。。。金滅北宋是經過了兩次戰爭,其中因北宋軍民在汴京城的堅守抗戰,及大量勤王軍的陸續抵達,曾迫使金軍同意議和北撤,但當難逃的宋徽宗君臣迴歸後,黨爭等頑疾依舊,李綱、种師道等前面堅持抗戰的大臣們,被貶官出京。而同時,由於太原守城戰正慘烈進行,北宋君臣對於答應金方的割讓三鎮的和議,又產生了不履約的政治幻想,一時間,不切實際的強硬對外之喧囂,響徹朝野內外,這進一步激怒了正磨刀霍霍的金國,一場真正的悲劇已不可避免。
以上僅僅是簡述了北宋朝廷覆滅前的一些歷史事件和朝廷對策,其覆滅之責也不能簡單歸結於某派或某人,可以說是多種因素之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