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書法大課堂
-
2 # 曹定平書法
1、長鋒羊毫:適合寫篆書(清篆、漢篆、唐篆、秦篆),出鋒4.0到4.5cm,直徑0.7到1.0cm,適合書寫長線條;長鋒兼毫適合寫大草書
2、短鋒硬毫(兼毫、狼毫):適合寫二王體系類小行草書(二王尺牘、宋四家尺牘、趙董行草書、沈尹默白蕉行草),出鋒2.5到3.8cm,直徑0.7到1.0cm
3、兼毫(中心狼毫加外圍的羊毫):適合寫唐楷(雁塔聖教序、歐陽詢楷書)、趙孟頫楷書,出鋒3.8cm,直徑0.8cm
4、推薦一些常用的毛筆品牌,一般在淘寶網有賣的:漢筆坊、楊氏筆莊、吳雲輝筆莊、周氏筆莊、農耕筆莊
5、筆鋒的直徑影響到筆畫的粗細,比如,顏真卿楷書大字適合用大號毛筆,直徑大一點的筆來寫
短鋒硬毫(出鋒3.0,直徑0.8cm)
長鋒羊毫(出鋒4.2,直徑1.0cm)
鐵線篆(兼毫,大號出鋒3.7cm,直徑0.7cm 小號出鋒3.0cm,直徑0.7cm)
羊毫(出鋒3.8cm,直徑0.9cm)
-
3 # 李文志書法工作室
對風格影響不大吧,也沒有聽說寫不同風格字還要換毛筆的,毛筆我覺得只有好用不好用,脫毛不脫毛軟不軟,即使同一牌子的毛筆每隻感覺也有微弱的不同。
-
4 # 隔壁做設計的老王
有影響,但我覺得問題不大。
書法風格的形成是由於個人對用墨,用筆,和書法的理解的不同,根據個人性情,而形成的個人風貌。當然還要選擇對。比如小楷用熟宣來寫,比較合適,如果用生宣來難以把握…
-
5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毛筆有長鋒、短鋒,軟毫、兼毫、硬毫,彈力有大、有小。同一書體或字型,如果分別用不同效能的毛筆書寫,形狀質感和神采韻味有差別。因此,對字型風格有直接影響。
毛筆相當於樂器,字型猶如樂曲,不同效能的毛筆,產生的藝術效果有所不同。所以,無論是臨摹,或者是搞創作,選擇什麼樣的毛筆是有講究的。
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每類書體當中都有很多風格各異的字型。古人留下了若干個字帖,它們都是用什麼筆寫的? 我們無法知道,只有透過實驗去找感覺。
這個問題,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尤其是初學者,誤以為隨便買一支毛筆就行。殊不知,臨了好久也不入帖,從未想過換支別樣的毛筆試一下可能就好了。
比如,歐楷,宜用長鋒羊毫加健,鋒尖、肚小、彈性好、易攏鋒的。如圖:
顏楷,宜用標鋒兼毫,筆鋒尖、筆肚大、彈性好、愛聚鋒的。如圖:
在這方面,每個人書寫習慣不一樣,追求的風格與情趣各有所愛,如何掌握筆與字之間契合關係,只能靠有經驗的老師指導一下,或者自己作日課時多進行試驗。
-
6 # 金寶齋德進書法
人們對器材的關注與探索由來已久,關於器材的論述多散見於歷代書論或著述中。從書論的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諸多器材中,筆的作用無疑居於首位。在歷代書論中,關於毛筆的記述由簡單逐步趨於翔實,其中既有繼承亦有變革。
有人認為為筆墨不佳,長期使用對書家或初學者都不利,久之易壞手法,後患無窮。元末曲阜人孔齊《至正直記》卷二:
“筆不好則壞手法,久而習定,則書法手勢俱廢,不如前日矣。……此吾親受此患。
書家大多對毛筆十分講究。當創作遇到佳筆時,必然神采飛揚;而遇到劣筆時常常大發牢騷,怨氣滿紙。鮮于樞在所書《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抱怨毛筆質量低劣,以至換了三次筆才寫完這首詩。其款文曰:“右少陵《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玉成先生使書,三易筆竟此紙,海嶽公有云,今世所傳顛素草書狂怪怒張,無二王法度皆偽書。”[12]可見,好筆難求。原因何在呢?鮮于樞在其《贈筆工範君用冊》中提出百工之技,唯制筆難得其人。並指出其原因在於制筆要通曉書法,而書法難通。此外,制筆的能手因為貪利而失敗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好筆難求。
硬毫筆:筆性剛健。如:狼毫、山馬、牛耳毫、鼠須、山兔、鹿毛筆。 軟毫筆:筆性柔軟。如:羊毫筆。 兼毫筆:用硬毫、軟毫集在一起,剛柔並濟。筆性介於硬軟毫之間。 如:長流、如意,適合初學的人使用。
毛筆的選擇:一枝好的毛筆要具備「尖、齊、圓、健」四德。 尖~筆毫聚合時,筆鋒要能收尖。 齊~將筆頭沾水捏扁,筆端的毛整齊無不齊現象。 圓~筆肚周圍,筆毫飽滿圓潤,呈圓錐狀,不扁不瘦。 健~筆毛有彈性,筆毛鋪開後易於收攏,筆力要健。
毛筆的種類很多,筆頭都是用動物的毫毛加工所制。所以人們往往以筆毫彈性強弱的不同來進行分類。一般分為硬毫筆、軟毫筆與兼毫筆三種。
筆墨精良固然能激發創作慾望,然而過猶不及,精紙佳筆也可能因主體過於在意而適得其反。廢筆敗筆,任性揮灑,不期望佳妙反而達到了佳境。這說明在藝術創作中,創作主體永遠是決定因素,而作為客體的器材僅僅為輔助因素。
必須說明清楚的是,書家不擇筆,並非不擇優劣,而是不擇新舊。佳筆即使用禿了,仍具有齊健圓的優點,照舊能得心應手。劣筆即使新的也不可能稱心如意。所以王右軍父子非宣城陳氏筆不書,韋誕喜用張芝筆,東坡喜用杭州陳奕筆,就是這個道理。
-
7 # 大成國學堂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既然說到“書法風格”,那麼書寫者基本上無法定位到初學者。所謂風格,是需要書寫者對筆法的掌握已經到了某一個程度,書法好與不好可以不論,但是“筆性”要熟。
不同的毛筆,在相同的書寫者手裡,的確會對作品風格有著或大或小的影響。從書法史來看,中華書法藝術的風格流變和發展與中華毛筆製作法的演變形成了雙線螺旋結構。
魏晉時期,史載王羲之用筆是鼠須筆,這“鼠須”並非老鼠鬍鬚,而是黃鼠狼尾毛。宋代諸葛高所制的鼠須筆為黃鼠狼尾毛加兔毫製作而成。歐陽修稱之為鼠須栗尾筆。元代,黃鼠狼毫依舊被稱為鼠毫或黃鼠須。明清時期,鼠須筆仍然是狼毫筆的代稱。明代學者謝肇淛對於鼠須筆的來龍去脈作了中肯的分析:『鼠須苦勁,何以中書……然則實尾而名以須耳。栗鼠……亦非家鼠也。』此段分析最恰當。所以,王羲之的鼠須筆其實就是現今所說的狼毫,狼毫筆有幾大特徵:
1、因黃鼠狼尾毛所限,狼毫筆出鋒較短;
2、狼毫尾粗尖利,故狼毫筆筆肚飽滿而出鋒銳利;
3、狼毫硬挺,故狼毫筆彈性足,恢復快;
4、狼毫油光,故狼毫筆墨汁下流速度稍快,蓄墨能力較差。
以上這些特點,很顯然對於小巧流麗、鋒芒疊出的魏晉書風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長鋒硬毫:
長鋒軟毫:
曾見周慧珺先生,用一根超級無敵長鋒羊毫寫作品,出鋒近一尺,書寫過程中如龍蛇旋繞、變化莫測。古語云“筆軟則奇怪生焉”,而長鋒羊毫在書寫過程中的變化更是無法揣度,對書寫者的控筆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基本上不是普通學書者的“菜”。
長鋒兼毫:
中鋒小狼毫:
最近幾年常有商家炒作“雞距筆”,筆肚肥圓而出鋒陡而銳。其實古代法帖裡基本沒有出自雞距筆的作品。這種筆適宜於書寫尖銳的小楷,尤其是經書體,易於控制,方便快速書寫而不計工拙,對於追求線質變化和濃淡乾溼潤燥的章法變化的書法創作,其實並不適宜。
中鋒兼毫:
頂級光鋒羊毫:
-
8 # 華夏筆都—鵬譽軒筆莊
鵬譽軒筆莊(淘寶網)認為:毛筆的選擇對書法風格的影響是,良工謀事,利器添翼!
有人說,“善書者不擇筆",所以無影響。錯!善書者不擇筆的意思是,書法功力很好的人,不管用什麼毛筆,都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
我從一個書法愛好者,一個筆匠的角度,來與大家分享,不同的風格作品,怎樣選毛筆。
①、歐陽詢《九成宮》,應選用山兔毛製成的兔毫毛筆,筆尖尖銳勁健,落筆有力,有利於寫出歐體粗壯健強的收筆。
②、顏真卿《顏勤禮碑》,選用筆鋒不十分明顯的尖銳,筆鋒至筆腰以柔性為主,柔中含剛的羊毫毛筆,這種毛筆能寫出《顏勤禮碑》最明顯的特點:粗壯肥碩的豎、捺、點等筆畫形態。
④、趙孟頫《膽巴碑》,是楷書當行書寫的典範。趙體的筆畫形態,明顯帶有行書的風格,應選筆尖鋒穎,含墨和攏聚度好的五紫五羊毛筆,這種柔中帶剛的毛筆,才是書寫楷書帶有行書風格的利器。
⑤、王羲之的行書,應選筆鋒尖銳不開叉,腰部有健性,而且不分綹,工藝達到剛中含柔的狼毫,這樣才能寫出,筆畫形態俊美與靈秀,瀟灑流暢中不失剛勁的行書。
⑥、祝允明《赤壁賦》,應選用筆尖相對粗飽,筆腰相對柔潤的大楷毛筆,這樣既能寫出露鋒落筆的靈氣,又能和諧自然地使筆畫增粗,平順柔和,變化豐富。
-
9 # 不二齋
對於初學者來說,毛筆的選擇對於書寫的效果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我們現在能夠買到的毛筆除了有大小之分,在材質上還有羊毫、狼毫、兼毫的區別,不同的毛筆書寫出來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所以選擇合適的毛筆就很重要了。1、一支合適的毛筆要和你要書寫的字型相符合,比如寫小楷就要用小楷筆,寫篆書、隸書最好要用羊毫筆,羊毫筆蓄墨量比較大寫出來的線條更加厚重,寫行書用狼毫筆比較好,狼毫筆比較硬,能夠寫出很細緻的筆鋒,寫楷書儘量用兼毫筆,既有彈性,蓄墨量也比較大。
2、當然這些並不是絕對的,具體還要根據你寫的字帖和書風格來定,每一個人的用筆的習慣也不一樣,要多去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毛筆。
3、最好不要用小筆寫大字,用小筆寫大字其實就是改變了字的筆法了,當代書法家如王鏞就喜歡用小筆寫大字,還把這種寫法當成了一種風格,對於我們書法學習者來說還是要避免這種寫法。
大筆寫小字是可以的,但也不建議這樣。
總之,毛筆的選擇對於書法的風格是有影響的,對於初學者,選擇合適的毛筆非常重要。
你覺得呢?
-
10 # 築夢年代一一
毛筆的選擇,對書法作品及其風格有很大的影響,這是不容置疑的!
可能有人會說: 善書者,不擇筆。就是說一個人,書法功力很好的人,用什麼毛筆都能寫出好作品來。我想,這應是用常用的筆(中間取一支)、常用的紙、寫常寫的字罷了……如果讓你用禿頭、散鋒的破羊毫鬥筆,寫一幅瘦金書; 或者,紿你一支小羊毫毛筆,寫一幅八尺榜書; 或者,給你一支散鋒大提鬥筆,寫一幅蠅頭小楷。任憑你是頂級的書法大家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裡就是說的寫好書法作品,對於毛筆選擇的重要性。
對毛筆的選擇,不但以優劣論質,還要對毛筆的材質: 羊毫、狼毫等; 還有筆的大小、筆鋒長短等進行選擇。
平常說的大筆寫大字,小筆寫小字,硬朗的筆鋒寫筆畫硬朗的字。亦說,大筆寫小字,這是相對而言。小筆寫不了大字,但瘦金體書法就是小筆寫大字的典型……·
所有這些也說明了不同的毛筆,對寫不同的字型和書法風格,產生著一定的和必然的影響。
發一組我的書法作品,供大家品讀
-
11 # 翰墨書道
有很大的影響。毛筆對作品的影響甚至個人書法風格的形成都有影響。過去有寫字不擇筆的說法,那是對一個成熟的書法家說的,因其功夫已到隨心所欲不逾越規矩的境地,自然可以不擇紙筆。對於初學者來說, 還是對毛筆有所選擇的為好,畢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不是妄言。比如長期使用羊毫或狼毫,可能臨摹練習的結果與效果是不一樣的。比如如果我們用禿筆和用筆鋒勁健的毛筆書法的線條效果就不可能是一樣。因為禿筆線條效果無法表現點畫線條起筆收筆精微之處,這是最明顯的區別。還有長鋒和短鋒毛筆蓄墨的情況不一 ,才鋒筆就更適合書寫連綿草書,而短鋒筆就不易寫需要數字一氣呵成的草書行書。在比如,羊毫毛筆相對較軟,線條效果可能在氣韻方面和狼毫會有很大的區別。比如文徵明的行草書作品,在筆的選擇上就要以硬毫筆為好,無論狼毫鼠須還是紫毫,基本上都適宜。
二王及趙孟頫的書法選擇兼毫或狼毫筆為主。羊毫筆較柔軟,比較適宜書寫點畫圓渾厚實的點畫線條,因此,學習顏真卿的書法就比較適宜與兼毫或羊毫筆。
-
12 # 寫字那些事兒
不同的書法風格有不同的注意點,選擇合適的毛筆不僅寫起來順手,也更能突出書法的特色。
一般根據不同書體的特點,選擇不同毛筆。
兼毫筆是軟毫+硬毫組合而成,結合了兩者的優點,適合初學者使用,書法專業人士也會使用兼毫筆,而且篆隸楷行草都可以用兼毫筆寫,初學者可以直接選擇兼毫筆。
硬毫筆以狼毫、兔毫(紫毫)為主,彈性很強,出鋒犀利。粗細切換頻繁的小字作品都能用硬毫筆實現。及大部分的小楷都可以用硬毫筆寫。
軟毫筆是羊毫,軟毫筆適合寫的書體很多,篆書和隸書都可以用軟毫寫,以及偏豐腴的楷書、行書、草書也可以用軟毫筆來寫,因為軟毫的儲墨量大,可以寫出比較豐腴的線條。
從所寫的字的大小來講:
1-1.5cm的字多選用1.5-2cm出鋒的毛筆。
1.5-3cm的字多選用2-2.5cm出鋒的毛筆。
3-5cm的字多選用2.5-3cm出鋒的毛筆。
5-10cm的字多選用3-4cm出鋒的毛筆。
10-20cm的字多選用4-5cm出鋒的毛筆。
20cm以上的字多選用5cm以上出鋒的毛筆。
-
13 # 墨竹書聲
初學書法者,毛筆的選擇對書寫的效果有一定影響的。不同的書體選擇不同的毛筆,在書寫過程,′更能體會到用筆手感,享受運筆過程中的快樂。
那麼,不同的書體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毛筆呢?
1、寫篆書、隸書、大楷、大草、魏碑、摩崖石刻,宜用軟毫(羊毫)。軟毫能充分表現遲澀、金石味、蒼茫、雄強、壯美、 渾厚的線條特徵,至於顛張、醉素的狂草,更適宜使用長鋒羊毫。
2、寫小楷、小行草適宜用硬毫(狼毫)筆。狼毫筆容易表現浪漫、飄逸、爽利靈動之姿。
3、寫中楷、行楷、大行草適宜選用兼毫筆。 如圓轉,提按功夫不好,寫稍大一些的行草書選用“七羊三狼”的兼毫。
-
14 # 趙錢孫李粥
真正有功力的人寫字,什麼樣毛筆對其影響都不大。
初學者應從羊亳練起!
一般而言,狼亳和紫毫更顯筆力硬朗,狼亳更有力但柔韌度不及紫亳。
古書記載王羲之用'鼠須筆′寫字,′辭源′解釋為老鼠鬍鬚,簡直是信口胡說!
回覆列表
同一個人,用不同的筆寫出的字,留下的墨跡會有差別,對其個性風格影響不大,只是留在紙上的墨跡不同而已,仍然可以辨認出其個性風格。
“善書者不擇筆”,書法家都有自己使用習慣的、稱手的常用筆,使用起來得心應手。不僅如此,還要能夠在不同場合、不同條件下掌控使用不同屬性的毛筆進行創作,且能運用自如,這是成熟的書法家最基本的筆上功夫。所謂“不擇筆”,是指軟毫、兼毫、硬毫,長短毫都能運用自如,並非品質好壞都可用。毛筆、紙張品質好壞都會影響到作品質量。軟毫筆(羊毫):
硬毫(狼豪):
兼毫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