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之日一
-
2 # 麻爪工學院首席瞌睡家
孫子兵法有云,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又說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古代名將打仗力求不戰而勝,而名主聖君也以仁義自居,希望敵方城池能夠傳檄而降,攻城戰是萬不得已的下策。即使是現代火器時代,攻守兵力也要達到三比一才有勝算,冷兵器時代,這個比例是十比一,即孫子兵法說的十而圍之。這說明攻方的傷亡比例是很大的,並非像題主所說的第一批全死,很大可能是攻破城池之前的批次全死。不光是攻城,野戰第一批士卒也無生還可能。
己方主將這麼做的目的很殘酷,一是火力偵查,瞭解對方防守人員和器械的配置,二是火力消耗,敵人的箭矢和滾木擂石是有限的,打完就沒了,用先頭部隊消耗一下,減輕主力部隊的損失,第三條就難以接受了,減輕負擔和排除異己,古時候第一批攻城或衝鋒的軍隊被稱為輕兵,他們基本上是老弱病殘,沒有精良的武器甚至沒有盔甲,也沒人指望他們會成功,他們的作用僅僅是炮灰,消耗敵方武器和體力。還有的主將將不服從自己甚至僅僅是看著不順眼的部隊派去攻城,僅僅是借刀殺人,就像隋唐裡的羅成可謂精銳,一樣戰死城下,前秦皇帝茯堅曾派盟軍部落去攻城,還跟守城的人說謝謝你們幫我消滅心頭隱患,而蒙古軍隊攻城時候喜歡將敵國老百姓和降兵驅趕在前面抵擋箭矢。
至於為什麼他們明知必死還要去,這一點我要稍微糾正下,古代軍人多數情況下是被騙入現場的,因為古代軍隊多為征夫,少有職業軍人,缺乏必要的訓練和對戰爭的認識,在戰場上多憑本能的蠻力去戰鬥,尤其是派去攻城的輕兵,出發之前根本不知道要幹嘛,到了之後想跑也跑不掉了,自己人更狠,只有硬著頭皮上了。
主將為了能讓部下慷慨赴死,無非就是威逼利誘。一般將領的家眷出發前都會被扣在總部當人質,就像施琅,打了敗仗全家都被殺了,不敢不努力打,真正衝鋒的時候,主將一般都親帥督戰隊在後面督戰,不早說跑或者不去,沒有命令退下來都要殺頭,這是威逼。古時候將領還很喜歡屠城,並非只是殘忍,主要是為了犒賞將士,城破之日,美女錢財都是軍隊的,大家搶完了剩下的再造冊登記上交主公,所以好處大大的,士兵自然就賣力了。
-
3 # 漫長的潞
在冷兵器對戰時代,作戰的隊形是非常重要的。戚繼光曾經忍痛殺了在戰陣裡面回頭的兒子,回頭都要斬,何況擅動。攻城時具體規則不知道,不過借用現在攻擊堅固地域作戰的安排,第一個誰上是早就計劃和安排好的,依次是誰也有順序,後面有班長監督,有機槍手掩護加上監督,只能不成功就成仁。從另一方面來講。比如後金攻擊城市,首先登城者往往身披重甲,多為能征善戰者,一旦登城後,往往能佔住城頭。立下首功,登城危險大,賞賜也是大的,第一個登城的往往有重賞,在合力作用下,必死向前也不難理解。不當兵不參戰,你很難理解的。其實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摻雜其中。
-
4 # 軍武次位面
其實怎麼說呢……古代戰爭第一排計程車兵也不見得就肯定吃虧,這個你得分不同的歷史時期來看,這裡可以泛泛的談一下。
就拿春秋時期來講吧,當時的戰爭以車戰為主,戰車在前面衝鋒,後面跟著小兵。駕駛戰車的往往是低階貴族“士”,一部戰車一般配屬60到70名“卒”,這種情況下的交戰帶有很強的程式化與公式化痕跡,雙方前進後退,兵器搏擊都有一定的約定俗成乃至固定套路,比如如果對方的戰車損壞則己方應當幫助他們修理,和自己交手的“士”如果掉頭逃跑則不能窮追不捨(當然這個臨陣脫逃的“士”回去以後也別想在自家鄉里混了)。這種形態下的戰爭,站在第一排駕駛戰車其實也不見得有多吃虧。
到了戰國時代戰爭變得日益殘酷與血腥,站在第一排計程車兵看起來似乎被殺傷的機率要大得多了,這時候就得祭出新辦法新舉措了。這些新辦法新舉措從戰國時代一直沿用到了明末清初,不外乎如下幾條:
一是站前排計程車兵裝備與防護更好,比如明清戰爭時期帶頭衝鋒的百甲、披甲往往都裝備著兩層棉甲與加厚盾牌,而衝擊距離最遠被彈面最大的騎兵則更是在東漢初期就完成了甲騎具裝化;
二是靠功勞與賞賜激勵,比如戰國時期秦軍的斬首記功制度,站在第一排計程車兵有更大的機率能夠斬得敵人首級,斬首後經稽核就可以封爵賜田,使得想靠戰爭改變自己盧瑟命運的冒險家們紛紛選擇站在第一排玩一把富貴險中求;
三是靠工事與掩體,比如戰國時期長平之戰就已經開始出現的野戰築城體系,擺在軍隊陣列前方的鹿角、鹿砦可以作為有效的掩體與遮蔽物,有效地降低第一排計程車兵中招的機率。
總的來講,安撫站在第一排士兵的方法跟現代企業老闆安撫員工的辦法本質上沒什麼區別,無非一是物質激勵,二是裝備保障,坑都給你挖好了,你就在第一排安安心心的當炮灰吧。
回覆列表
首先說,戰爭時候,小兵是沒有選擇權的。誰排在第一排,誰排在最後一排,都不是自己決定的。再者,也不是第一排計程車兵就是必死的,戰爭情況,瞬息萬變,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最後,戰爭是要爭軍功的,第一排的人有機會第一個攻入敵方陣地,這樣戰爭結束論功行賞,這個是很大的功勞!
所以一個是無奈不可能給選擇的機會。二者有利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