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明末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結局也是令人唏噓和感嘆的。

    編輯

    義軍的頭領原本是闖王高迎祥,李自成是其部下的闖將。隨著革命的程序推進,高迎祥戰死後,德高望眾的李自成繼任為闖王。

    後來幾經波折,李自成率義軍成功攻入了北京,崇禎皇帝自殺後,明朝宣佈徹底滅亡。之後,在爭取邊關守將吳三桂歸降的關鍵時刻,李自成手下最為倚重的武將劉宗敏給他添亂了。

    也許是小農思想影響,義軍進入北京城後,劉宗敏開始胡作非為,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方面。

    編輯

    一是為了斂聚錢財,他濫用刑罰,把整個京城弄得風聲鶴戾,人心惶惶,李自成和義軍的美好形象毀於一旦,失去了民眾的支援,也是義軍後來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是為了一己之私慾,劉宗敏花天酒地,搶強民女,甚至邊山海關守將吳三桂的寵妾陳圓圓他也霸佔過去了。

    編輯

    劉宗敏這樣胡作非為的結果很嚴重,吳三桂本來打算投降李自成的,聽到被戴綠帽子的訊息,他衝冠一怒為紅顏,勾結並投降了清軍。

    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吳三桂聯合清軍一起打敗了義軍。只當了42天皇帝的李自成無奈之下,只好率義軍退出了北京城,之後一步步走向了敗亡之路。

    編輯

    可以說整個過程中,劉宗敏是罪魁禍首。

    那麼,李自成為什麼任由劉宗敏任意作為,而不處罰甚至殺死劉宗敏呢?

    要知道劉宗敏貧苦出身,原本只是陝西藍田一個打鐵的鐵匠,李自成起義軍經過底藍田時,劉宗敏主動參加了他的義軍。後來劉宗敏因為非常驍勇,作戰立下不少戰功。

    到了崇禎十一年(1638年)春,義軍遭遇“生死劫”,明軍在梓潼大敗李自成的義軍,李自成率殘兵逃到白水時,彈盡糧絕,而這時的明軍又圍積過來,並在潼關再交將李自成擊敗,李自成陷入生死的絕境。

    編輯

    關鍵時刻,劉宗敏挺身而出,他率十八個敢死隊突圍而走,流竄在伏商、商洛山中。之後劉宗敏幫助李自成收拾殘兵,重整隊伍,解救李自成突圍,併為他東山再起立下了赫赫功勞。

    這件事,在《明史》有詳細記載:十一年春,官軍敗賊梓潼,自成奔白水,食盡。承疇、傳庭合擊於潼關原,大破之。自成盡亡其卒,獨與劉宗敏、田見秀等十八騎潰圍,竄伏商、洛山中。

    編輯

    崇禎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遭遇人生的第二次生死劫,他被明軍圍困在巴西、魚腹山中,眼看彈盡糧絕了,義軍紛紛選擇投降,李自成在絕望之下也準備自殺。關鍵時刻,又是劉宗敏挺身而死,他殺掉了自己的兩個妻子表示誓死追隨李自成。在劉宗敏的帶動下,義軍的軍心穩定下來,都表示誓死追隨李自成。於是李自成信心大增,他燒燬輜重,率輕騎突圍而走。再後來,到河南發展隊伍,有數萬人投入農民軍,之後,再一次東山再起。

    後來,李自成率軍向北京進軍時,劉宗敏都是爭先鋒,功不可沒。

    可以說劉宗敏是李自成的得力部將,也是救命恩人,於公於私,對講義氣的李自成來說都感恩於心,因此,儘管劉宗敏犯錯,李自成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殺掉劉宗敏。

    編輯

    但是劉宗敏因為霸佔陳圓圓而徹底惹惱吳三桂,使他勾結清軍入關,導致李自成潰敗,他又成了罪人。這當真是成也劉宗敏,敗也劉宗敏。

  • 2 # 國學小陳

    我們都知道,李自成在攻佔北京城之前,他內心中其實並沒想過要取代明朝自己稱帝,充其量也就是跟崇禎討一個封號而已,只不過這個請求遭到了崇禎拒絕,這才迫使李自成下定決定攻下北京城。但是,崇禎皇帝吊死煤山後,李自成便成為北京城,乃至整個中原王朝的新主人,而他此時最應該做的便是安撫民心,且獲得明朝遺老的支援,畢竟還需要他們來協助自己招降明朝殘軍,以及其他各地方勢力。

    所以綜上所述,李自成對劉宗敏的一些作為,實在是應該對其嚴加處理。

    首先,在李自成攻下北京城之後,先是優待了明朝的皇親國戚,有的還被李自成加封為王,並將崇禎的遺體加以厚葬。對於李自成這一系列的舉措,明朝的皇親國戚以及大臣們是十分受用的。且對這隻農民起義軍有了正面的看法,整個京城也開始走向安穩。

    但是李自成的部將——劉宗敏,卻為了自己的私慾,對京城大肆搜刮錢財,並對明朝遺老加以酷刑。這使得李自成剛剛建立起來的威信,被劉宗敏揮霍的蕩然無存,李自成在京城漸漸失去民心,以至於清軍入關後,李自成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雖然在李自成攻下京城之後,軍隊糧餉確實遇到了一些難題。需要大量錢財填補。但明明有更多好的補充方式,可李自成的農民軍卻偏偏選擇了最糟糕、粗暴的辦法。

    對此有人可能會說,之前崇禎皇帝也跟這些大臣們借錢借糧了,可是完全失敗了,如果劉宗敏也這樣做的話,真的就能徵集起來嗎?其實,此時的情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當時大臣們都知道,即便不借給崇禎,崇禎也拿自己沒辦法。可現在就不一樣了,此時他們面對的是剛剛攻佔京城的起義軍,也就是所謂的"兵匪",如若他們徵集錢糧,大臣們還不給,那麼這可是要被砍頭的,那些人可不會犯這個傻。

    隨後便是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這個可是有一個相當敏感的人,對於有關他的處理,必須要謹小慎微。對此,李自成自是心中清楚,所以在招降吳三桂之前,給他送來許多的禮物,其目的就是拉攏吳三桂,讓他幫助自己抵禦清軍。

    但是在劉宗敏的一番騷操作之後,這一切都白費了。李自成剛剛穩定住吳三桂,劉宗敏隨後就霸佔了陳圓圓,俗話說得好"朋友妻,不可欺"。你李自成給吳三桂送禮物,本想就是交這個朋友,可結果你收下愛將卻將人家的愛妾給霍霍了,那之前的努力不就全部白費了?

    好比就是,李自成給了人家一顆糖,結果劉宗敏反手就給人家一個大耳光,致使吳三桂倒向了清軍。事到如此,李自成還不應該嚴懲劉宗敏嗎?

    後來還發生了,李自成委派劉宗敏去征討山海關以及預防清軍入關,結果遭到劉宗敏拒絕,並說出:憑啥你在家享清福,而讓我去奔波打仗?的事情來。那麼對於這樣一個目無領導,且屢次壞事的劉宗敏,李自成為什麼還要留著他呢?

    1、 劉宗敏對於李自成的確十分忠心。雖然他前面鬧出了那麼多壞事,但是對於李自成他的確忠心耿耿,自跟隨李自成發動起義以來,從未離開過李自成,即便是李自成落難,手中僅剩18騎的人馬,劉宗敏依舊追隨左右,並協助李自成招兵買馬,為其壯大到數千人的規模。並在隨後為表忠心,將自己的妻妾係數斬殺。

    如果劉宗敏對李自成有半點不忠,李自成也不會放任不管。在李自成潰逃出北京時,就曾斬殺了疑似要叛逃的李巖。所以李自成之所以沒動劉宗敏,就是因為他的忠誠。

    2、 陣前換將乃兵家大忌。劉宗敏不僅壞了李自成的好事,且還頂撞李自成。對於這些,李自成心中自是會很不滿,甚至起來殺心。但作為一方勢力的統帥,他知道在隨後在對抗滿清和吳三桂方面,還需要劉宗敏為自己帶兵打仗,其他人實在無可堪用,並且戰前換將實屬兵家大忌,大量這麼久戰爭的李自成,自是不敢做這些冒險。

    3、 李自成自身的侷限性。雖然在一開始,李自成優待明朝皇室以及大臣,完成了初步的穩定民心,但這並不代表他就認清了當下的戰略局勢。並且,在李自成打下明朝首都之後,內心免不了會有些膨脹,認為自己此刻就是天下共主,所以便開始自大起來。在日漸貪圖享樂之中,失去了對戰略走向的思考與把控,所以對於劉宗敏做出傷害明朝皇室以及大臣的行為後,並不認為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即便是後來劉宗敏搶佔了陳圓圓,也被他當做大不了的事情,所以也就沒對劉宗敏做出任何懲戒。

    既然,從李自成的內心中就不認為劉宗敏有什麼過錯,那又怎麼可能會去處決劉宗敏呢?

  • 3 # 戰爭視角

    劉宗敏本人機敏有謀略,每次作戰必定身先士卒,制定良策,因此常常立下大功。崇禎十四年,李自成破洛陽,就有他的手筆在裡面。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一干老將都得到冊封。劉宗敏被封為“權將軍”。

    崇禎十七年,跟隨李自成破北京,覆滅明朝。不久山海關大開,清軍入關,農民軍與清軍遭遇大敗,劉宗敏隨李自成敗退。後來在清軍的進攻下,不得不撤除北京。面對氣勢如虹的清軍,農民軍不但不能團結作戰,反而人心散失,內部互相攻擊,消耗實力。

    唇寒齒亡之時,何來殺身之禍,隨著後來李自成勢力逐漸衰弱。

    順治二年,劉宗敏在撤退到九宮山的作戰中被俘虜,不久遇害,享年三十八歲,未能善終。

  • 4 # 瀾石記

    因為讓他勒索官僚豪紳是李自成同意的,李自成的大軍缺少糧餉,“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不切合實際,只能想辦法籌集。這樣做的結果是京城的官僚豪紳們在酷刑威逼下,包括吳三桂的父親,交出不菲的銀兩。李自成和劉宗敏等人也在北京城做上了皇帝夢,奢靡享受,李自成帶頭,上行下效,劉宗敏就搶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本已決定投降李自成,聽聞父親受難、愛妾被搶後,一怒為紅顏,改變主意投了清朝。

    當吳三桂被逼反後,李自成讓劉宗敏出征。劉反倒對李說,兄弟們都是一起造反起家的,憑什麼你在享受,讓我們去打仗。李自成無奈,只能親自帶兵出征。在山海關,李自成本來在與吳三桂的交戰中已佔據優勢,不料清軍從側翼出擊,李自成大軍難過抵擋,敗下陣來,就此退出北京城,撤回西安。而清軍乘勢入關,拉開了統一中國的序幕。

    李自成的失敗確實源於吳三桂的反叛,與劉宗敏有直接的關係。但劉宗敏的行為不是他個人的決定,儘管他執行過分,所以他沒有受到處罰,讓他出徵時還反問李自成。歸根結底在於李自成起義軍的大政方針有問題,習慣於當流寇,沒有穩固的根據地,盲目地提出“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又難以執行。在部隊人數劇增後,不能妥善地解決後勤供給問題,只能把矛頭對準官僚豪紳,同時也失去了這一階層的支援。而且,他們在勝利後貪圖享受,喪失鬥志,導致起義軍戰鬥力下降。而後,劉宗敏戰死,李自成也死於地主武裝之手,成了短命的皇帝。

  • 5 # 14885143955

    因為劉宗敏是李自成手下大將,陝西蘭田人,鍛公出生,曾幫助李自突圍巴西,魚腹山,加上劉宗敏作戰猛勇,立下戰功,對李自成有恩,所以李自成不殺的理由。入京後劉宗敏,貪圖亨樂,搶佔民女,對降官拷掠,變更李自成軍令,收集錢財,由官員到全城百姓,李自成寵放劉宗敏,造成不得人心,降將反叛。說明李自成治軍無方,對違紀違令大將坦護,造成農民起義軍失敗。

  • 6 # 與風互語

    劉宗敏強佔陳圓圓,逼反吳三桂,多次壞李自成的好事,為何沒被處置?

    劉宗敏是李自成手下的一員猛將,李自成能一次次的脫離險境東山再起,並一路打到北京城,如果沒有劉宗敏…李自成是很難做到的,劉宗敏就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沒有劉宗敏的忠心相助,李自成是根本做不到哪麼大聲勢的。

    李自成領導的反明農民起義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場很了不起的農民起義運動,只不過最後以失敗而告終,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正確的領導綱領及政治主張,以及沒有正規的軍事建設以及強硬的軍事管理能力,以及鐵的軍事紀律,也就是一群基本上沒有組織紀律性的農民武裝力量,一但碰見強有力的對手就是鳥飛獸散,各奔東西,這就是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

    至於劉宗敏強佔陳圓圓一事對於當時的李自成來說只不過是小事一件,以至於逼得吳三桂領清軍入關,被吳三桂連合清軍打敗了他,他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而此時的他千不該萬不該殺了吳三桂滿門,共計三百多口人,正是這一錯誤決定導致了吳三桂死心塌地投靠了清軍,正是吳三桂的降清導致了農民起義軍的一路敗北,想想其實就應該明白,吳三桂能把清軍擋在關外,可見吳三桂的軍事實力有多強,這就是李自成的一大失誤,正是這一判斷失誤使他失去了一統江山的大好機會,錯上加錯的李自成此時以無回天之力了,只有敗走西北,對於劉宗敏強逼前明官員響銀一事李自成也是支援的,是牛金星出的搞軍響的計策,李巖是不贊成的,這也給農民軍的大潰敗埋下了無可挽回的伏筆,使得原本前明的降將見李自成大敗紛紛轉投入關的清軍,使得李自成只得一路敗退回到陝西。

    從歷史資料上來看,原本李自成就沒有奪取大明江山的心裡準備,圍住京城只不過是逼崇禎皇帝封個王爺而已,沒想到崇禎皇帝見李自成開的價太高而沒有答應,所以李自就進逼到了紫禁城,崇禎皇帝見勤王兵馬以根本無法到達,所以就在煤山(景山)的一棵樹上上吊自盡了,太監及守衛紫禁城的官兵見狀就打開了城門迎李自成進了紫禁城,明亡。

    此時的李自成以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首先選了個宮女立為妃子,在他的示範下,劉宗敏也就順理成章的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江南名妓陳圓圓,這件事在李自成來看只不過小事一樁,對於吳三桂李自成當時根本就沒放在眼裡,因為從河南一路殺到北京城多少前明總兵都獻城投降了他,所以他認為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也和其他投降的總兵一樣,因此他並沒有把吳三桂放在眼裡,反正吳三桂的家屬及家人都在他的手裡,所以他也就沒有去管劉宗敏強佔陳圓圓的事,至於劉宗敏逼響一事他是和牛金星議定的,劉宗敏只不過是具體執行人,這件事也怪不得劉宗敏,從整個事件上來看,李自成根本就沒有一統天下的能力,他只不過給清軍入關一統天下創造了條件,成全了清廷的美夢。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也許不是很正確,敬請批評指正。

  • 7 # 使用者9667998067996

    一切的勝利都是文化的勝利,思想的勝利。心裡沒有天下,心裡只有自己,連老婆孩子都借不上光,如同草芥,只有一年生長期,這就是命,先天不足,只有個軀體有什麼用,都是植物神經,沒有高階神經,這不跟草一樣嗎,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決定了命運,軟體,對不起跑題了

  • 8 # 薺菜糰子

    實權派動不得呀。沒當皇帝之前,李自成就是個帶頭大哥,很多手下大將的兵權並不是李自成給的、而是各自拉起來的隊伍,手下都是親信兄弟,等同私兵,雖然奉你為王,但仍然擁兵自重,所以只要不是叛變一類的大錯你是不能輕易動他的,動了的話他們的手下不幹,其它大將也可能兔死狐悲因此生了二心。即便在北京稱帝,實際上皇權的支柱仍是這些大將,天下未定,還要指著這些人東征西討,還是不能動這些人。等天下大定,萬民歸心,皇權穩固以後,才能動這些“老兄弟”。不過李自成兵敗逃亡,已經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 9 # 古今中外奇人異事

    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歷史的史實,與小說家,詩人的描述相去甚遠,正如《三國演義》並非三國時代的史實,《長恨歌》中的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絕不是歷史的真相。

    劉宗敏強佔陳圓圓,逼反吳三桂,以至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闖王李自成兵敗,大順朝覆滅。好像劉宗敏成了歷史的關鍵先生,製造關鍵事件,成了罪魁禍首。

    事實果真如此嗎?

    我們來看看關於劉宗敏主要歷史事件:

    崇禎七年(1634年),李自成率農民軍到達陝西藍田。劉宗敏投入李自成部隊,他作戰勇敢,屢立大功,深得李自成的信任與器重。

    崇禎九年(1636年),闖王高迎祥死難,李自成繼任闖王時,劉宗敏已是李自成麾下的得力將領。

    崇禎十一年(1638年),明朝廷派洪承疇、孫傳庭等領兵鎮壓農民軍。十月,曹變蛟大敗李自成於潼關(今陝西潼關北),僅率劉宗敏等十八騎突圍,隱伏商洛山中。劉宗敏全力幫助李自成收拾殘兵,擴充隊伍,鍛造兵器,重整旗鼓,為闖王東山再起立了大功。

     崇禎十三年(1640年),明軍四路圍攻商洛,李自成、劉宗敏等突圍至鄖西(屬湖北省)。同年八月,楊嗣昌督師夷陵(屬湖北省)將李自成軍圍困於巴西、魚腹諸山中。在萬分刻危急時,劉宗敏毅然殺死二妻,誓與李自成共存亡。其焚燬輜重,輕騎突圍,經鄖陽、均州直奔河南。時河南大旱,饑民投農民軍的達數萬人。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他幫助李自成破洛陽,殺福王朱常洵。

    崇禎十六年(1643年)春,李自成在襄陽建立政權,號“奉天倡義大元帥”,稱“新順王”,又設官定爵,封劉宗敏為“權將軍”。

    同年十月,農民軍攻破潼關,明軍大敗,明將孫傳庭戰死。農民軍進兵華陰、渭南、臨潼,順利地攻破西安。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改西安為“長安”,稱“西京”。劉宗敏被封為侯。

    同年二月,劉宗敏與劉芳亮率軍東渡黃河,入山西,出固關,由南面進逼北京,與李自成會師。

    農民軍於三月十八日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後,李自成封劉宗敏為汝侯,節制文官,主持對明朝官吏拷掠索餉。

    應該說,在此之前,劉宗敏的形象是李自成的勇將,猛將,得力助手。這點是無疑的。

    問題是攻破北京城後,劉宗敏的一系列表現:拷餉,強佔陳圓圓,頂撞李自成,兵敗山海關,清兵入關後敗退被俘身死。

    先說拷餉:

    劉宗敏命人特別趕製了五千副夾棍,用來逼迫明朝官員們交錢。夾棍上有稜,有鐵釘相連,凡不從者,必將夾碎他們的手足。他還覺得力度不夠,於是命人在門口樹立了兩根柱子,作為凌遲專用。拷餉 共獲銀七千萬兩。

    是劉宗敏個人要這樣做的嗎?

    顯然不是。

    在李自成的隊伍中,饑民,災民,流民佔了絕大多數,他們之所以造反,為了吃飽飯,為了當官發財。打下北京,要他們秋毫無犯,可能嗎?

    而在此前,崇禎皇帝想盡招數,就是沒有籌集了三百萬的軍費,山海關的軍隊無錢回撤保衛北京的。

    事實上,並無紀律性和目的性的農民軍,很難有此覺悟。

    劉宗敏自然也無此等眼光與格局。

    《鹿樵紀聞》記載劉宗敏曾強佔吳三桂愛妾陳圓圓,暴怒的吳三桂只好引清兵入關。

    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圓圓曲》寫道“痛哭三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但小說家姚雪垠在《論圓圓曲》(《文學遺產》季刊1980年第一期)一文,認定陳圓圓當時已不在北京,早就到了寧遠,不久病死。

    不管劉宗敏是否有強佔陳圓圓的事實,在攻破北京城後,燒殺搶掠,絕對是存在的。

    明朝自身的腐敗,催生了滅亡的速度,絕非李自成的大順軍擁有極強的戰鬥力。

    當面對如狼似虎,擅長野戰的滿清八旗騎兵時,必敗無疑。

    闖王的成功與失敗,是特殊歷史時期的必然。

    與劉宗敏有關,也無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時尚潮流與女人時尚潮流的定義是一樣的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