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紹非翁

    先談孔融讓梨。孔融,孔子的二十世孫,家世顯赫,禮儀這種自己老祖宗的發明可想而知,家教好的不是一點半點的,小孔融從小耳濡目染,懂禮貌,讓個梨,再正常不過了。

    再看曹衝稱象。曹操,三國奸雄之首,智慧可見一般,智商高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兒子個個聰明絕頂,文學上有北魏三曹的美譽。再說生曹衝時,曹家早已威震一方,從小給聰慧的曹衝僱傭一個文學大家當私塾老師,我估計應該不在話下吧。自古名師出高徒,加之曹氏慧根,培養出一個稱象的曹衝應該不在話下。

    最後司馬光砸缸。司馬光,宋朝大學問家,以後世的成就來看,智力也不差,做出危機中砸缸的舉動應該也沒什麼好震驚的。

    總之,應該都是事實。

  • 2 # 凡塵的大世界

    曹衝稱象:據《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載:“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本文講的是曹操的兒子曹衝小時候動腦筋想出了稱大象的辦法的故事。一個七歲的孩子,想出稱象的辦法比官員強,比官員妙,這實在難能可貴。曹衝稱象的故事,因此廣為流傳。

    孔融讓梨:《後漢書·孔融傳》李賢注“《融家傳》曰:‘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李賢註解的《後漢書·孔融傳》中的《融家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一起吃梨,孔融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由於孔融這麼聰明早慧,很小就懂得這樣的道理,宗族親戚們認為他是個奇才。”

    司馬光砸缸,講述司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裡同伴的故事,出自於《宋史》。司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裡面玩,其中一個小孩站在大甕上面,失足跌落甕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甕,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以上三個歷史典故都是出自於史書記載,三個主人公也都是小時候聰明伶俐機智過人,長大後鑄就了不尋常的人生,三個故事都是真實存在的。

  • 3 # 亳州人真適味兒

    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故事之一,故事內容基本上大家都耳熟能詳。那麼歷史種的記錄又是怎樣的呢,咱們一一探討下。

    首先故事主人公登場曹植,作為曹操最喜愛的小兒子,能在曹植、曹丕兩位天之驕子之中脫穎而出深的曹操寵愛,不說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那也必須是飽讀詩書熟悉五藝的小神童。

    再者其實古文中也早有對類似案例的記載:“朔人獻燕昭王以大豕,曰養奚若。使曰:‘豕也,非大圊不居,非人便不珍。今年百二十矣,人謂豕仙。’王乃命豕宰養之,十五年,大如沙墳,足如不勝其體。王異之,令衡官橋而量之,折十橋,豕不量。命水官浮舟而量之,其重千鈞,其巨無用。”此文出自南宋吳曾在《能改齋漫錄》卷二“事始”類中,通篇講的就是戰國時期,有人進貢給燕昭王一頭大肥豬,燕昭王好奇有多重,命令手下使出吃奶的勁都稱不出來,最後利用水的浮力稱出這頭豬重千鈞的故事。

    好了,咱們再來了解下史書裡曹衝秤象這一段的描寫“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對比下可以發現有很多類似之處,那麼既有珠玉在前,幼飽讀詩書的曹植靈機計上心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再說題中的第二個主人公,鼎鼎大名的司馬光。司馬光一生可謂是著作等身,最為我們熟知的就是主持編寫了《資治通鑑》。

    咱們廢話少說看下正史對這段的描述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出自元末·阿魯圖《宋史》

    全文大意是說,提取關鍵資訊,司馬光這個人少年老成還喜歡讀春秋。春秋時代還用說嘛,那是謀略滿天飛的年代,那內心小九九動一下計上心來砸個缸很意外嗎?此其一

    其二被救的有史可考名叫上官尚光,在他成年之後為了感謝幼時司馬光的救命之恩,便在城西南坡建立了一座“感恩亭”,以此來感謝司馬光,後來人們把南坡改成現上官崗,既現在的河南省光山縣城西上崗村。此為其二

    因此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有理有據可巡,是真實故事。

    最後我們走進下孔融的生平經歷,建安七子之一孔聖人的弟19世孫,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一生剛正不阿,最後更是因為自身的耿直,被曹操處死。孔融讓梨原文如下

    此外,三字經也有對孔融讓梨的描述"融四歲,懂讓梨"由此可見該故事也並非虛構。此外傳統國學小故事,其內涵大於故事本身,應注重其內的警示意義,學習古人的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三十多歲有小孩的人們,你們有自己的活動時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