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書蟲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可聖賢就真的無過嗎?神仙就能做對所有的事嗎。識人用人,誰能比劉邦更牛,可劉邦連自己最鍾愛的戚夫人都保護不了。這些牛人在世的時候能夠掌控局面,可一旦他們死了。各方勢力會出現大調整,出現無數變數。趙匡胤連自己都沒保護好,還談什麼接班人。朱元璋對外侵略算計的挺好,哪會想到造反的是自己的親兒子啊。

  • 2 # 小太拾

    趙匡胤只知道打天下,不知道治理天下,朱元璋只想讓自己子子孫孫永享富貴,大封藩王,都沒有考慮後果,就算它們選任何人做接班人,恐怕都沒有一個是合適的。

    趙德昭、朱允文不過都是父祖造的孽,後人買單的而已。

  • 3 # 懶散俗人

    天下粗定之後,對皇帝的要求就沒有那麼高了。重要性是不挑事而且能壓住挑事的人。聖主能把生前事搞好已經很不容易,身後事的安排不如把帝國的權力結構弄妥當。過於理想化的人選是存在缺陷的。而且更多是沒的選擇,比如李淵父子。劉邦。

    如果宋太祖安排的就是趙光義,已經算不壞了。老朱本來安排朱標,是一路跟著自己打殺出來,然後接受儒家教育也是不壞,偏偏死早了,後頭建文啥事都沒經過,又接受這幫理想主義教育,即使朱棣不反,江山估計也得弄沒。而這時候,可能上年紀了,偏執地按原來的想法教育。

  • 4 # 言過於誠

    這跟他們眼光沒有關係,是他們在選擇了王位世襲制之後的必然結果。說趙匡胤選擇了趙光義,不如說是選擇了兄終弟及制,朱元璋選擇了朱標,不如說是選擇了王位世襲制。

    兄終弟及制:

    兄終弟及就是皇帝哥哥去世,弟弟接班,算是王位世襲制的一種方式,而接班人就被立為“皇太弟”。在商代前期兄終弟及和王位世襲是兩者都用。春秋戰國時宋吳等國也有兄終弟及。秦朝以後,也有過兄死弟及的例子。

    趙匡胤選擇弟弟趙光義作為接班人有個說法,杜太后臨終前把趙匡胤叫到跟前,囑咐趙匡胤將來要把皇位傳給趙光義,再由趙光義傳給趙廷美,最後再由趙廷美傳給趙匡胤的兒子。

    王位世襲制:

    王位世襲包括兄終及弟和我們很熟悉的父傳子。而父傳子是與宗法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就是說接班人必須是嫡長子。朱元璋和馬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是朱標,那麼朱標就是嫡長子,在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朱標已經被立為世子了,朱元璋成為皇帝后,在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標升級為皇太子。朱標早逝,其嫡長子朱允炆就成了朱元璋的皇位接班人。

    其實朱元璋也曾想過立最像他的朱棣為太子,大臣劉三吾立刻諫言:立了燕王,秦王,晉王怎麼想?朱元璋打消念頭後,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朱棣主導了“靖難之役”成功上位。

    所以說其他皇帝也一樣,並不是他們眼光不行,是他們做了古代正常人的選擇。既然選擇了王位世襲制,那麼接班人就已經內定了。

    而在王位世襲制下,皇帝有能力,國家就能治理好,皇帝沒能力,國家就衰弱。

  • 5 # 魔方歷史觀

    如趙匡胤、朱元璋這兩位皇帝,也不能說他們選擇接班人的眼光不行,只能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世事無常,下一秒發生什麼,哪怕他們是皇帝,也預測不了。

    接班人問題

    其實,趙匡胤和朱元璋他們二人,在接班人問題上,也確實和其他皇帝不同。趙匡胤的繼任者是他的弟弟,朱元璋的繼任者是他的孫子。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比較曲折,趙匡胤這塊,和糊塗賬差不多,他突然暴斃,然後他的弟弟趙光義就繼位了。趙匡胤駕崩的蹊蹺,他弟弟繼位的也蹊蹺,可是木已成舟;而朱元璋那塊,就是另一種局面,他本身立自己的兒子朱標為太子,並悉心培養,可是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便立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為儲君,而朱允炆也確實成功繼位,但是“靖難之役”的出現,使得朱允炆的皇位沒有坐穩,被自己的叔叔朱棣取而代之。

    分析一波

    如上面提到的兩位皇帝,他們在接班人問題上都出現了波折,可這他們也沒辦法。

    趙匡胤那兒,他自己的死因都撲朔迷離,更別說接班人了。朱元璋那兒,他已經盡力為朱允炆的順利坐穩皇位掃除障礙了,可沒辦法,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朱元璋也沒提前預測到,這屬於突發事件。

    問題中所提到的,這些有作為的皇帝在接班人問題上眼光不行,這個呢,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像漢文帝和漢景帝,清朝康熙帝和雍正帝,這都是銜接恰當也有作為的皇帝。還是那句話,世事無常,計劃趕不上變化,接班人問題上,哪怕他們是皇帝,也預測不了下一秒發生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咪為什麼喜歡躲在床底下?有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