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勇戰王聊歷史
-
2 # 立志成蟲
二戰時德軍不可能避開兩線作戰,這不是德國能決定的而是歐洲百餘年的形勢決定的。首先是英國作為島國不能容忍歐洲大陸有霸權國家出現,拿破崙時代法國席捲歐洲,英國聯合德意志的普魯士奧地利(當時德國沒有統一)和沙皇俄國等國組成反法聯盟打敗了法國。普魯士崛起強大後統一德國把奧地利排擠出了德國。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元兇,英國都聯合了法國和沙皇俄國(蘇聯)還有隔著萬里大西洋的美國等國打敗德國。一個分裂的個國各方實力博弈形成平衡的歐洲符合英國和大部分歐洲國家的利益,德國有貪婪擴張的野心,蘇俄同樣也有,二戰時面對日益擴張的納粹德國,為了國家安全蘇聯必須打敗德國,別無選擇,況且英國一直不遺餘力的想把蘇聯和美國拖進戰爭。希特勒也清楚不打垮蘇聯不但沒有歐洲霸權甚至德國自身都難保。大家的底牌都彼此清楚的很,即使德軍不進攻蘇聯,蘇軍也會進攻德國還要吞掉德國在侵略戰爭裡獲得的各種利益資源,蘇聯也在為戰爭作準備,所以德國提前發動了入侵蘇聯的戰爭
-
3 # 子夜羌笛
如果真如問者所言,納粹德國只全力攻擊英國而不入侵蘇聯,結果肯定也不會朝著有利於德國的方向發展。原因就是:許多人只看到了德軍陸軍裝甲部隊發動“閃電戰”時氣勢如虹,並沒有看到德軍空軍和海軍在面對英國皇家空軍和海軍時深深的無力感。
快速行軍中的德軍機械化部隊
1940年,彼時的德國依靠其以坦克裝甲部隊為尖刀的閃電戰以及靈活的戰略部署,吞併了包括法國在內的大半個歐洲。甚至英國遠征軍的近三十萬人在法國的敦刻爾克也差點被全殲,配屬的重武器被遺棄殆盡。風頭正勁的德軍統帥部可謂是躊躇滿志,英倫三島似乎是唾手可得。然而,在接下來的大不列顛空戰中,損失大量飛機和飛行員的德國空軍卻始終無法獲得英吉利海峽上空的制空權。雖然飛機損失比英軍只比德軍略少,但後者飛行員的損失卻是遠遠大於前者。大西洋上,稚嫩的德國海軍也是屢屢敗於老辣的英國皇家海軍。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要把龐大的德國陸軍送上英國本土可謂天方夜譚。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擁擠的海灘
頑強抵抗的英國是一方面,來自當時已經成為全球最強大工業國美國的支援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在英軍制空權和制海權的保證下,大量的美國軍事援助源源不斷運往英國。敦刻爾克大撤退中元氣大傷的英國陸軍也很快恢復了元氣。考慮到法國等國的敵後抗戰甚至有可能直接參戰的美國,德國單挑的可以說是整個西方社會,難度可想而知。
美國援助世界的《租界法案》
還有就是曾經與德國簽訂過《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蘇聯也不是省油的燈。曾經與希特勒一同瓜分過波蘭的斯大林之所以會同意與德國簽訂這樣的條約,是要為經歷大清洗後的蘇軍爭取時間。一旦蘇軍恢復實力,會不會給德國背後一刀也是無法預估的。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約現場
所以,與其去討論德國專心攻打英國的可行性,還不如思考一下:如果納粹德國不與一直奉行“綏靖政策”的西方國家撕破臉而全力東出攻打蘇聯的可能結果。領土廣袤的紅色蘇聯一直被西方社會視作洪水猛獸,全力東出攻打蘇聯既能夠為領土資源有限的德意志民族獲取足夠的生存空間,又能在意識形態上與實力強大的西方國家達成一致,甚至獲取來自後者的經濟和軍事支援。戰爭初期面對兩線作戰的德國尚且屢戰屢敗的蘇聯如果面對德國的舉國之力以及來自西方世界的援助,各種可能的結果值得人玩味。
回覆列表
首先,德國會輸的更慘。
德國兩線作戰,打的已經非常漂亮了。德國先閃擊波蘭,讓自己在東線擁有更長的縱深防禦,讓英法掉以輕心。然後,突襲英法,讓法國投降,獲得西線的主動權。自此,西線陸上沒有大戰。最後,攻擊還處於安穩狀態的蘇聯,佔盡先機和便宜。德軍距離莫斯科最近的時只有幾十公里。
希特勒很懂各國的心理,玩的真是不錯。如果,他專心進攻任何一方,都會在“戰至最歡”時,被另一方偷襲!那麼,就德國的戰略縱深,很難堅持太久,首都很快就會處於“兵臨城下”的困境。
此時,希特勒就只能調邊軍“勤王”了。而邊軍正和敵人混戰,無暇回師。德國,就此亡國。
其次,世界格局會兩個走向,就看德軍專心進攻誰。如果,德軍專心打蘇聯。英美法也就不會出資幫助蘇聯,蘇聯可能會被滅國。而英美等國會在蘇聯滅國當天,直接進軍德國本土!蘇聯進入墳墓(蘇聯運氣好的話,會成為一個亞洲國家),德國也緊隨其後。。。世界上少了一個超級大國。
(蘇聯西方-81演習照片)
如果,德軍專心打英法。蘇聯也會在英法完蛋之時,進軍德國,一直打到法國,甚至到西班牙。。。英國本土有美英海軍保護,僥倖不會滅亡。美國雖然工業很牛,但是,美國陸軍就是渣渣。英美聯合,也無法阻止蘇軍的步伐。於是,歐洲大陸就姓蘇了。
世界會出現兩個超級大國,但是,蘇聯會更強!英國慢慢的也會成為蘇聯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