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冰軒
-
2 # 我是李子啊
各個地方的彩禮都不同,每家的經濟條件也不一樣結婚首要的是倆人感情好,性格合適,其次彩禮就是個彩頭。現在是新時代了,不像過去,沒錢就不嫁或者東拼西借。
對於女方父母來講,養大女兒也不容易,養了20多年的心頭肉就要去別人家了,難免傷感,根據家庭條件按當地正常的彩禮去隨也表示了對女方家的尊重以及態度。
對於男方家來講:女方也要明事理,以後都是一家人了,不要獅子大開口,女兒幸福比彩禮更重要。
還有就是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兩家商量著來。
我是河北的,8年前結婚我老家彩禮1W左右,當時我也算外嫁,我老公給了我家5W,就沒分那麼細,什麼三斤錢,什麼買衣服錢、我家又把錢都給我了,我屬於特例。
我有個同學是嫁當地隔壁村,媒人介紹,從認識到結婚就算計,就是不想吃虧,還說掙面子,以後嫁過去不能讓他們拿軟柿子捏,人家三斤是三樣金首飾,她家要3斤黃金……當然結婚後也沒好過幾天,孩子出生就開始鬧彆扭,最後離婚收場。
結婚是夫妻倆組建一個新的家庭,幸福的過日子,如果因為彩禮鬧的不可開交和不愉快就沒必要結,兩個人處事方式不同,怎麼面對以後更多的事,會發生各種矛盾分歧,太累了,所以各家根據自身情況而定,不必強人所難,畢竟結婚是美好幸福的事。
-
3 # 看劇的皮卡卡
全國各地,風俗不一樣彩禮也就不一樣了
不過彩禮這東西最好還是看雙方家庭條件吧
如果有錢那麼可以多出點,如果沒錢那麼也可以跟人家商量一下
相信大部分父母只要你婚後對她女兒好,也不會計較太多
什麼事情嗎,重在交流
-
4 # 君子蘭看天下
婚前無度要彩禮,制約了婚姻。要彩禮是一種陋習。新中國成立後,反對買賣婚姻和要彩禮的陋習。建國初期曾經被政府強行抵制後,絕跡。當時有戲劇代表作,劉巧兒,小女婿等宣傳全社會反對要彩禮。建國後,40,50,60,這代人結婚都沒有要求男方給女方家彩禮錢。因此那個年代沒有人談論彩禮的問題。男女自由戀愛,沒有由於要彩禮錢的原因,而產生任何阻撓婚姻的事情。近十幾年,由農村開始又出現了要彩禮的風氣。頭幾年由幾萬元演變到今天的幾十萬到百萬不等。(不包括買房,買車)
現在的年青人結婚要彩禮已經是社會風氣,有男孩的家庭難以承受。就要彩禮這一社會現象,給整個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和困惑。如今的婚姻,已經演變成了金錢買賣關係。在金錢和利益的驅使下,聖潔的婚姻已經變了味道。有錢人談婚論嫁,無錢人沒有之格談婚靠邊站。即使你以後會如何優秀,暫時你在結婚這個問題上還是靠邊站。這已經違背了婚婚本應有的屬性。
如今社會上要彩禮的主流認為,你想要娶我女兒(包括女方,女方家長)必須要用經濟實力和能力說話,還要有體面的工作。你的父母養老問題要自己解決,我們女方嫁給你必須有保障(這個保障就是不能付出,不勞而獲,還要享福……)找不到自己心目中定的標準,寧缺毋濫。社會上流行選女婿的種種苛刻條件,最後很多女孩,自己把自己搞成了剩女。如今她們仍執迷不悟,無怨無悔。多少痴情青年男女,在離譜的,近似於買賣婚姻的,高額要彩禮的陋習下,被迫拆散。
由於全社會要彩禮風氣已成事實,你不要彩禮,那肯定心有不甘。如果要少了,又怕男方瞧不起,又怕親朋好友瞧不起,就為了這個面子,憑啥不隨波逐流?要彩禮的攀比心理,導致彩禮專案的花樣,年年翻新。社會上怨男怨女,苦不堪言,無計可施,無可奈何。
也有不少人比較開明,他們認為要彩禮並不能保障婚姻幸福。他們主要是看男女雙方的能力,相貌,是不是適合自己跟他過一輩子。這些人往往把彩禮錢,看的並不重要 ,他們考驗的是,彼此適不適合。這些人是智者。經過調查,這些人婚後,離婚率特別低。而那些由於張口要彩禮而不講情面對的人,雖然婚前達到了目的,而婚後也並沒有得到,想要的幸福和保障,反而離婚率很高。造成了男女兩個家庭在婚姻上破裂的傷害,和終身揮之不去的陰影。
我覺得,結婚不應該要彩禮。但是男方家要在結婚的事情上,盡其所能。要讓女方家經量滿意為止。女方家如果非要彩禮,千萬不可不切合男方家的實際情況,獅子大開口而自毀形象。嫁女兒,關係到女兒一生的幸福。做老人的也算是過來的人了。想想你們年輕時結婚,要彩禮了嗎?又有幾個人家離婚了?真希望好好給女兒把握住幸福,才是關鍵。最關鍵的就是要看看未來姑爺的人品,適不適合自己家對的女兒。畢竟嫁過去就是想好好過一輩子。
現在的富有和貧窮,並不一定代表今後會怎麼樣。人生無常,怎麼能一層不變呢?三窮三富過到老,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生。結婚本身就是比較聖潔的一件事,二個人男歡女愛,要相互幫扶,生兒育女,走完完美的人生。切不可為了要彩禮而婚前就傷了和氣,為婚後埋下了禍根。
回覆列表
我覺得彩禮顯示了男方的誠意,要是結婚什麼都不付出的話背叛只會更沒有成本,婚姻只會更沒人珍惜,離婚率肯定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