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伴賢良品德高A
-
2 # 恬然滋味
沒有做統計。但說“都”應該是過了。沒那麼大比例。歷史上有名的託孤大臣如伊尹霍光諸葛亮,趙匡胤也算一個吧。還有清代的多爾袞鰲拜。怎麼說呢,上臺容易下臺難。上臺了,有權有利有名。還可能有野心奢望了。想下來,難。屁股後面還跟有一大幫名利權者。而小皇帝長大了,要收回權利,皇權講究的是操之在朕乾綱獨斷。這樣一個進退得舍的過程處理不好就是血雨腥風。做託孤大臣“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八個字是少不了的。後事如何那也是個人的造化。
-
3 # 遊戲宗師2019
託孤大臣不知道進退,託孤大臣是先皇死了以後,輔佐幼主的大臣。小皇帝長大了繼位以後,他們還想管朝政。不想退出政壇,皇帝都繼位了,還想執掌政權。王莽篡位,結果被殺。諸葛亮是極少數得到善終的託孤大臣,那是因為付不起來的劉阿斗。
-
4 # 賀灝
謝邀,俺就直奔主題簡單的説説原因吧。所謂的託孤大臣他們幾位行使的實際上是皇帝的權力,這種權力是沒法制約的,要麼是託孤大臣之間較強的某人掌控實權,其他人要麼做個擺設,,要麼拼個魚死網破大家一塊亡,例如諸葛亮和李嚴。李嚴不是孔明的對手靠邊站,讓孔明一人獨攬大權,還有皇帝長大了君臨天下,要收回屬於自已的皇權,做為顧命大臣掌權日久不願交權,成了權臣如康熙和鰲拜,這個時候皇帝和權臣為了爭權又要拼命這種矛盾無解,只能成王敗寇做個了斷。這種人和事在曆史長河裡太多了,數不勝數,霍光,張居正生前人五人六,死了家人被清算,宇文護,宇文邕直接面對面的拼殺,此種例子不可列舉,説到底都是權力這東西惹的禍。
,
-
5 # 野叟雜談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經常會出現老皇帝駕崩之時,孩子還尚在童蒙,為了保證皇權交接的穩定性,不得已老皇帝會指定託孤大臣來協助新皇帝直到皇帝成年為止。
先秦的時候不說了,從秦始皇確立了皇帝制度開始,這樣的託孤現象就經常發生。漢武帝去世後,他的兒子劉弗陵當時僅有八歲,一個八歲的孩子顯然無法有效行使皇權。為此,漢武帝指定了一個顧命大臣班子,共同承擔起託孤的責任,他們是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侍中金日磾、丞相車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當時皇帝不過是個掛名天子而已,實際上天下大事由這幾個人說了算。但是,最高的權威只能有一個,圍繞著最高的權力,託孤大臣之間往往會展開激烈的鬥爭。
一年多以後,金日磾病死,退出了舞臺。車千秋謹小慎微,從來不敢多說一句話。在權爭的舞臺上,車千秋也就是個陪襯。激烈的鬥爭主要在霍光、上官桀、桑弘羊之間展開。經過了一番惡鬥,最後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被殺,就連車千秋也一度被牽連其中。就這樣,最後,霍光就成為唯一的顧命大臣,大漢王朝事實上的無冕之王。
漢昭帝身體一直不好,成年後的漢昭帝年僅二十一歲就去世了。而且漢昭帝還沒有子嗣。在這種情況之下,只得從皇族之中尋找接班人。新的接班人是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劉賀來到長安之後,不願意聽從霍光的擺佈,很快劉賀就和霍光發生了衝突。當了二十七天皇帝之後,劉賀被霍光所廢黜。廢黜了劉賀之後,霍光選取漢武帝的曾孫劉詢為帝,他就是漢宣帝。有了劉賀的前車之鑑,漢宣帝即位後事事處處聽從霍光的安排。霍光表示要歸政,漢宣帝趕緊挽留。最終,一直到霍光去世,他都一直掌握著最高的權力。漢宣帝也就是個掛名天子。等到霍光一死,漢宣帝親政後開始對霍光的家族展開報復,最後以謀反的名義殺了霍光全家。
透過這樣一個事例,大家就能明白,託孤大臣之所以難當,首先是因為託孤大臣之間會圍繞著最高的權力而展開爭鬥。其次,等到皇帝長大成人以後,皇帝想收回自己的權力。而大權在握的託孤大臣則是貪戀權勢,不願意交出權力。這就決定了長大後的皇帝和託孤大臣之間也將會有一場廝殺。正因為如此,託孤大臣少有能善終者。
-
6 # 秉筆春秋呂書生
還是權力分配的問題,
所謂託孤不是老皇帝要嚴防死守,給小皇帝鋪好路,既讓顧命大臣把工作做好,又能讓小皇帝奪回權力,而顧命大臣經常搞得相權大於皇權,比如諸葛亮、司馬懿,劉備這邊還算好,曹叡就慘了,而且託孤大臣之間一般是相互制衡的,如果串通到一起那小皇帝可就難過了,一上來就要面對手中沒有一點權力的局面,還有可能面對滿朝文武都不聽自己的尷尬場景,那小皇帝心理能舒服得了嘛,這不拿你開刀還有誰?就算是忠心耿耿,小皇帝也要漸漸回收權力,這也是存在對立的,這個過程中一個不小心小皇帝不開心了,那。。開刀吧
回覆列表
託孤大臣,一般權力都在皇上之上。等皇上掌權了以後發現你還在指手畫腳十分礙眼,皇上心裡就不舒服。所以就萌生了除之而後快的心理。
再者,託孤大臣,受先帝之託,一般秉性剛正不阿做事不婉轉。難免得罪一些權貴。託孤大臣雖然不是皇上,但擁有比皇上更大的權力。自然有很多人不服,比較容易樹敵,下場自然就不是會太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