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池荷水
-
2 # 清香淡雅172898091
這句話聽起來比較深奧,按照我的理解應當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吧!就比方說吧,老一輩人是過來人,走的路吃的飯,經歷,生活經驗豐富,如果自己的子孫在某個地方做法不妥當,前輩給你指出來,你不但不感謝,反而惡語相加,等你一旦遇到事了,你定會懊惱的,悔不當初啊!這種例子太多了,我的一個選房親戚的兒子就是那種做夢都想發財不切實際的幻想,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放棄事業單位,自己去創業,向親戚朋友借錢,在銀行貸款,和朋友合股開辦學校,最終因經營不善等等問題,結果是負債累累,人財兩空,(本人因為雙重打擊,精神崩潰,至今都神志不清,他當初不聽從父親的勸阻,為此父親和他斷了父子關係)
-
3 # 落葉穩又輕
我粗淺地認為:聽人勸,吃飽飯。真正關心你的人,才會對你說實話,給你提好建議,糾正你的錯誤,這才是對你好。你可能要面子不願接受,但甜言蜜語是迷魂藥,為了治病救人,還是多聽一下批評和意見,對自己是種進步和提升。一意孤行,我行我素的人,不聽取別人的肺腑之言,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
這個話題在我個人看來具有相對性,而不是絕對的。
任何帝王在打來打去的改朝換代中,都標榜自己是拯救芸芸百姓於水深火熱的救世主,周代商的武王是這樣認為,一統六國的秦始皇是這樣認為,魚翁得利的劉邦也是這樣認為,黃袍加身的趙匡胤亦是這樣認為⋯,每一個取換前朝的帝王都在沾沾自喜,自以為是,孰不知,他們都㓉在自身編造的謊言中。
周武王為坐天下王位之虛名,檄文四海說商紂王荒淫無道、窮奢極欲,而自己呢?為君臨天下而發動滅商建周的牧野之戰中,該有多少中原子民死於戰火之中?紂王有妲己是荒淫,武王的子孫幽王有國色天香的褒姒為搏一笑而不惜烽火戲諸侯難道不是荒謬了?如果商紂王聽從周武王就不會滅亡,那他的日子不會比夏朝傀儡皇帝姒仲康好哪裡去,還不如有尊嚴地自焚而死,留個虛位讓周武王辛苦地拯救黎民去,好讓周武王活在謊言的痛苦中。
秦始皇即不是芸芸百姓的救命恩人,也不是因不聽從謀士的諫言而導致滅亡,是在出外遊玩病死的。說秦始皇是中華民族一統天下的最大功君及為千古一帝毫不為過,如說是敢講實話的萬古君王則貽笑後世。秦始皇從來沒有說過實話,從焚書坑儒到修建萬里長城,一直都在置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即使孟姜女把長城哭倒了也不改說假話的初衷;秦二世把大秦王朝玩沒了,跟從來不大愛聽大臣良策的秦始皇沒有絲毫的關係。
漢高祖劉邦比秦始皇也好不到哪裡去,一直都生活在虛幻之中。漢高祖有兩次差點把命都丟了,但他決不會昭告天下。一次是在爭天下,趕赴咸陽城外的鴻門宴,豬腿沒啃成幾乎命喪項莊之手;另一次是建國後急於求成欲滅匈奴,反被圍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依靠陳平之計才能脫險,開始了長期和親的屈辱之路。劉邦顯然不是個講實話的開國皇帝,但也不是因沒聽從劉越"匈奴不可擊"就會滅亡,因為劉邦哪怕會有些小錯誤,在擁有張良、陳平等曠世奇臣輔助下,西漢不但亡不了,反而開創了長達二百一十年的國運,也劉秀開啟東漢開了個好頭。劉邦的死對頭項羽顯然過於自負,因為太過於講義氣放走了劉邦自然成不了救世主,但也不是因不聽從范增的話走上自我滅亡之路。如果項羽不是死要命子肯過江東,楚華人丁土地多了大了去,學勾踐來個臥薪嚐膽,二十年後捲土重來,鹿死誰手還說不定。
宋太祖遠沒有後周太祖郭威一統天下大的抱負和兵鋒所向披靡的氣貫長虹。一個勤儉節約、虛懷納諫的開明君主,徙嘆空有一統華夏綿秀河山的凌雲之志,卻英年早逝而成不了人民的救世主。實誠的人創造的江山卻成了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嫁衣,史書上不會記載下週太祖輝煌的丹青一頁,反而對欺世盜名的宋太祖褒譽有加。有宋北、南兩朝,是秦始皇一統華夏以來國士面積最小的王朝,但沽名釣譽的趙匡胤卻成為天下的救世主,沒有因不聽從大臣的良策而自取滅亡,反而去除中唐以來武將擁兵自立的現象來個杯酒釋兵權,最多國土面積小點,自己倒夜夜笙歌到病疾而崩,生前可謂活得有滋有味。
終上所言:能自詡為救世主者只有帝王,而芸芸眾生和王侯將相只是螻蟻,切不可妄加自言是救世主,輕則捱打重則腦袋搬家。成帝王者從夏起到晚清過後是民國,所有的君主皇帝統治者無一不是荒言家,也無一不是以權謀國,竊不可認為舜的帝位是堯禪讓的,其實是從堯手中奪得的,如果認為司馬遷講的是真的,那就笨死了,一如孫中山先生從來沒有傳位總統給蔣中正一樣,但不妨礙蔣先生依然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為口號,一統天下掀起抗日救國的偉大旗織!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虛言中度過,所以我們有時也會驕傲地認為是這世界救世主的錯誤觀點,其實不是,我們只是為這國家奉獻一份力量,積千萬家成國家。而敢於講真話卻是少時候才會講,誰講真話誰倒黴;人也要有主見,如果沒主見就人云亦云,倒黴的是自己!這規則適用於普通百姓亦適用於帝王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