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小笙
-
2 # 一畫
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初中孩子的問題,各個階段的孩子都會出現懶惰不自律的問題。因為懶惰是人性根本的劣根性。
縱觀很多優秀的人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一個很強的自律能力。復旦大學有一個教授針對數百名的兒童做過一個調查,經過十多年的研究,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優秀的孩子都是“逼”出來的。
其實初中時期乃至成人時期的不自律都是因為兒童時期“逼”得不夠。因為兒童時期孩子沒有自控力,不“逼”就不會養成良好的自律習慣。
很多家長本著快樂教育的理念,認為童年時期我們應該給孩子足夠的快樂。殊不知快樂過頭就是災難,任何成功都是建立在自律的基礎上的。那麼如何讓孩子自律呢?
一、不自律的孩子如何改變
1、分析孩子的心理分析
孩子犯錯誤後,常帶有消極心理定勢,對家長常存有疑懼戒備心理,如果家長只是一個勁地打罵懲罰,可能導致孩子不但不能認識自己的錯誤,而且加劇與孩子間的對立情緒。這時候,家長首先要壓住心頭的火,對事情要做全面客觀的調查,聽取孩子的自訴。這樣有利於家長全面掌握客觀情況,同時也有利於孩子消除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對初中的孩子家長也可以多給孩子講講自律勵志的故事,多講講其中的厲害關係。
2、集中解決一個問題
當你確定要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的目標之後,也許會覺得他的毛病可真多,恨不得全部解決完,但必須控制急躁情緒。集中精力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個問題,等這問題解決了,再轉移到其他問題,這樣的效果會好一些。
3、全家一致,說到做到
要想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取得成效,必須做到全家一致,說一不二,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要堅持到底。說話不算數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沒有威信的,孩子也不會重視你的要求。所以父母一旦採取合理的措施就不能半途而廢,否則下一個問題就無法實現。
二、改善缺點之後如何建立自律
1、樹立家長權威
為何很多孩子沒有自律?為何家長教訓孩子的時候,他根本不把你的話放在心上?其實這些表現的背後則是家長沒有權威。為何家長沒有權威,很大程度上和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有關。一個家庭之中,至少讓孩子聽一個人的話。這樣,孩子才不會肆無忌憚。有些家長就是很疼愛孩子,不管孩子犯多大的錯,只要一鬧,家長就會心軟,一心軟就會沒原則。你的妥協,你的沒原則都是不利於家長權威的建立。孩子可以疼,但是一些行為卻不能慣。
2、父母做好榜樣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最容易效仿的人就是家長,因此在給孩子制定計劃的時候,父母也一定要做好榜樣。有些家長就是對孩子比較嚴格,但是對自己卻比較松,殊不知這樣只會讓孩子心生不滿,憑什麼你可以看電視,我就不行?因此在給孩子制定計劃的時候,家長也最好制定一個計劃。就那比如家長想要讓孩子跑步,那麼自己就不能懈怠。每天早起陪著孩子一起完成計劃,這樣的話,孩子自然也是樂於完成計劃的。
3、給孩子制定計劃
很多孩子之所以沒有自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沒有計劃。當孩子沒有計劃,家長就要幫孩子制定一個計劃。就拿暑假來說,你想要讓孩子讀書,這本身很好,但是不能告訴孩子,這個暑假你一定要讀完這幾本書。正確的做法是把讀書計劃給量化,比如規定一週之內讀完一本書,每天花費幾個小時,讀多少頁,這都是需要量化。一旦家長給孩子制定了計劃,那麼孩子按照這個計劃執行,只要時間夠長,孩子自律能力自然會上升。
4、給孩子一些獎勵
如果一個人做一件事比較久了,就有可能出現厭煩,這樣也很是正常。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採取一些辦法,給孩子一些獎勵。當然在面對孩子懈怠的時候,家長最好給孩子一些激勵。口頭上的誇獎是最基礎的,在孩子完成一定的計劃後,可以帶著孩子出去玩一玩,或者出一些與他所讀的書相關的趣味題目。給孩子自信心,孩子自然能夠堅持下去。
自律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養成的。在孩子自律養成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學會“逼”孩子,給孩子制定規矩。面對孩子不自律,懶散狀態,當家長的一定不要無動於衷。優秀的人都是逼出來的,家長更應該學會如何巧妙地逼孩子,現在孩子可能會不理解,但是將來他一定會感激你。
-
3 # 蓮兒說事
對於懶惰的中學生,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
培養學習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中學生正處在發育時期,感興趣的方面很多,語文物理化學等總有一門感興趣的科目,那你就要平時注意觀察,這個孩子到底喜歡什麼?就要望他喜歡的方面進行引導,其他的興趣愛好,自然而然,他就會變得更勤快一點。
激勵措施
對於孩子,平時一點鼓勵,一點激勵,有可能就左右一生,平時多一些鼓勵,多一些激勵,少一些責備,可以有效的培養他的積極性,增強他的自信心,他會自主學習。
對孩子的教育,要點點滴滴做起,要靠平時的積累,不能一蹴而就。
回覆列表
沒有懶惰的學生,只有不會教育的老師。很大程度上,學生是否勤快與他們對於學習的興趣的程度的高低有關。正常情況下,學生對於學習,是被動接受的,老師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風格往往能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對於那些讓學生感興趣的學科的學習,學生往往並不是懶惰的。
當然,學生的懶惰是要分情況的。有的學生知道自己要怎麼學習、知道怎麼選擇,相對來說,他們可能要少分一些時間在某些事情上,如果他們的這些選擇得到了好的效果,那麼,這樣的“懶惰”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要因人而異,不能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