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場大雨,旱情基本結束!然而下雨背後是無數人的努力!現如今下雨不再是老天的專職!這其中固然有科技的進步!然越來越難下的雨雪,到底能對地球有多大的影響,影響往哪方面發展?值得思索!
回覆列表
-
1 # 坤哥自媒體Vlog
-
2 # 莫道蠶蟬
不會造成危害
1.一般來說,雲中的水汽膠性狀態比較穩定,不易產生降水,而人工增雨就是要破壞這種膠性穩定狀態。通常的人工降雨就是透過一定的手段在雲霧厚度比較大的中低雲系中播散催化劑(碘化銀)從而達到降雨目的。
2.碘化銀能增加雲中的凝結核數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並增大;二是改變雲中的溫度,有利擾動併產生對流。而云中的擾動及對流的產生,將更加有利於水汽的碰並增大,當空氣中的上升氣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飄浮時,便產生了降雨。
3.積雨雲中的水滴體積變大掉落下來,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將含有碘化銀的炮彈打入有大量積雨雲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銀在高空擴散,成為雲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圍迅速凝聚達到一定體積後降落。碘化銀由炮彈輸送到高空,就會擴散為肉眼都難以分辨的小顆粒。
4.炮彈彈片在高空爆炸後會化成不足30克,甚至只有兩三克的碎屑降落地面,其所落區域都是在此之前實驗和測算好了的無人區,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人工降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飛機播撒冷卻劑;二是向雲層開炮或發射火箭,產生強大的衝擊波。
目前中國人工降雨主要使用兩種催化劑:一是乾冰,汽化時使周圍空氣層冷卻到零下幾十攝氏度,從而引起水滴的凝結;第二類則是碘化銀,“造雨”本領一流。乾冰其實就是二氧化碳。而碘化銀作為一種化學物質,毒性極低。加上碘化銀製造冰晶的效率很高,通常一塊積狀雲只要播撒十幾克或者幾十克就能奏效,投放量很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不會造成任何汙染。
自然雲已經降水或者近於降水是前提
澳洲大火在燃燒了足足210天之後,終於在今年2月13日那天熄滅了,這場大火讓澳洲損失慘重,數億隻動物喪生,1170萬公頃土地被毀。
有人就要問了,為什麼不直接採用人工降雨的方式滅火呢?別天真了,人工降雨不是想降就能降的。
人工降雨也稱人工增雨,一般在自然雲已經降水或者近於降水的條件下,人工降雨的方法才能發揮作用。簡而言之,人工降雨並非憑空造雨,而是需要一定自然條件的。
南京資訊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景曉琴博士介紹,人工降雨主要有兩種方法——暖雲催化和冷雲催化。暖雲是指溫度高於0℃的雲,主要依靠雲滴的碰並機制觸發降水,0℃以下的冷雲想要降雨則需要適量的冰核。如果沒有這樣的物理條件,即便天氣形勢再好,水汽條件再好,也很難實現降雨。
人工降雨的過程並不複雜,常見的方式是將裝好催化劑的炮彈打入雲團。景曉琴總結人工降雨有“三適當”,即適當部位,適當劑量,適當時機。
人工降雪含碘化銀對人體有害?
真相:單位面積含量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標準
近年來,網上有傳言說:使用碘化銀催化劑帶來的雨雪含有重金屬,於是有人呼籲孩子們不要吃雪,玩耍過後也要及時洗手。那麼,碘化銀真這麼毒嗎?
一般而言,一發炮彈只有10g催化劑,碘化銀分散在很大區域裡,單位面積重金屬含量微乎其微。科研人員曾對美國中西部某一地區進行多年調查,這個地區比較缺水,長期使用人工降雨作業,監測的結果表明當地空氣中碘濃度是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人們不必緊張。
此外,暖雲與冷雲採用的催化劑也不同,暖雲使用鹽粉、尿素等吸溼性粒子使大雲滴生成,冷雲使用乾冰、碘化銀等催化劑增加空氣中冰核或冰晶密度。“在這些催化劑中,碘化銀的成核效率非常高,只需要1克就能形成1015個冰核。” 景曉琴說。
近年來,科學家還在持續研發高效安全的催化劑,比如鐳射等,但是目前僅限於實驗室階段,並未投入到大規模應用中。
斷層雲能預測地震?
真相:雲天出現明顯分界線是受天氣系統影響
生活中常常聽聞有“地震雲”一說,很多人認為那些看起來很奇怪的雲可以預測地震。事實上,“地震雲”根本不存在,專家們已經闢謠多年。
“在網上看到網友釋出的一些斷層雲的圖片,其實大多數是高積雲,也就是普通的雲。之所以出現天空的雲層被齊刷刷地切去一半、雲與藍天涇渭分明的情況,其實是不同天氣系統影響下造成的。”南京資訊工程大學大氣與環境實驗教學中心高階實驗師王巍巍解釋說,“如有較強幹冷空氣襲來,冷空氣會推動天空原有的雲層向某個方向移動,藍天面積越來越大。雲天之間就會出現明顯的分界線。”
對於普通人來說,識別出一些天空中的降雨雲或代表晴好天氣的雲,對日常出行是非常有利的。
經常聽天氣預報說,“某地午後部分割槽域有陣性降水”,這種對流性降水局地性比較大,很難精準預報,王巍巍給我們支了一招。如果發現天空只有一朵朵的淡積雲和少量像花椰菜的雲(濃積雲),而花椰菜的雲沒有向高空垂直髮展,就不會下雨。而如果花椰菜變得龐大厚重,並且雲頂一直向高空發展,這時候就要小心了,可能會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