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浮生寄清風
-
2 # 邊界
要理解這本書,首先得看看書名。
《非對稱風險》有個中文副標題是“風險共擔,應對現實世界中的不確定性”;
英文版的書名是《Skin in the Game》,副標題是:Hidden Asymmetries in Daily Life(隱藏於生活之中的不對稱性)。
個人覺得兩個副標題其實已經說盡了作者的意思,把標題和副標題結合起來,當一個人獲得一些利益而沒有承擔相應的風險的時候,也就是without skin in the game,這就是不對稱性。
這本書透過對於風險共擔這個概念的理解,教會我們去發現生活中的不對稱性,從而正確地認識這個世界,正確地理解這個世界不對稱的種種情況。
個人很認同這個理念:The riskiest thing is to take no risks.(最大的風險就是不承擔任何風險)。
我們最好聽從塔勒布的建議,畢竟被稱為我們這個時代深刻的思想者之一。
-
3 # 道德淼
《非對稱風險》是納西姆·塔勒布“不確定性”系列叢書的第4本。
何為“不確定性”系列叢書?
從2001年第一本《隨機漫步的傻瓜》開始,歷經《黑天鵝》《反脆弱》,再到2019年《非對稱風險》,塔勒布用了近20年的時間,討論風險,提醒人們如何更好地認識、防範與共擔各種隨機性產生的風險。我為此還專門建立了一個豆列,來說明4本書的關係。
概括來講,《隨機漫步的傻瓜》,闡釋了整個世界的執行方式或規則,就是隨機性。可以說,這本書是“不確定性”系列叢書的大背景,也可以看作是【前言】。
2007年出版的《黑天鵝》一書,從日常生活現象中闡釋黑天鵝事件,即不確定的小機率事件帶來的重大影響。這本書可以看作是“不確定性”系列叢書的演繹,也就是【註釋】。
2012年出版的《反脆弱》,提出,要應對黑天鵝事件,必須增強自身的反脆弱性。這也是塔勒布的核心觀點。可以被看作是“不確定性”系列叢書的【核心觀點和理論】。
最後,2019年出版的這本《非對稱風險》,則是強調了如何應對——風險共擔,俗稱“出點血”。作者認為,沒有風險共擔,終將一事無成。沒有風險共擔,就沒有進化。這本書,從不同的角度和案例來解讀“非對稱風險”,以及如何應對,所以可以被看作是【案例集,習題集】。
回覆列表
這本新書中可以提取如下幾個關鍵詞:代理(agency),度量(scale),遍歷(ergodicity)和靈魂(soul),這四個的詞組合也許會讓你覺得不論不類,尤其是這第四個靈魂,塔勒布作為一個做金融產品風控出生的理科男,在這本書的附錄還列出了一堆公式,怎麼會談論靈魂這樣一個充滿哲學意味的話題了?他又會怎樣去展開自己的討論了?答案是前三個關鍵詞,它們是原理,是手段,而塔勒布在他這本書中真正想做的,卻是如同寫作《巨人三傳》的羅曼羅蘭,寫一首對英雄的禮讚。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當下前往疫區的“”逆行者”,不外如是。
代理人問題是資訊經濟學中的核心問題,說的是代理人有自己的利益所在,因此看似是在為主人服務,但實際卻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思考這個問題,還有另一個角度,即問問自己究竟是誰?假設你是個富二代,那富二代這個身份就會是你的agent,你因為這個標籤,不能去吃街邊攤的烤串,而必需去米其林餐廳,雖然烤串可以帶給你更大的幸福感。這其實就是代理人問題的另一種顯示,在這本書的第10章說的就是這個問題,這章的標題是“只有富人被下毒,他人的喜好”(Only the rich are poisoned The perferences of others),從標題就可以看出,這章的核心觀點是那些給出身份標籤的人由於沒有skin in the game,所以他們給出的規範是不值得追隨的。這啟示我們,在非公共領域,要按照自己的標準去生活,而不要被他人及社會給出的標籤而束縛。
書中類似的討論還包括少數人是如何綁架大部分人的偏好的,比如一個街區中的一個家庭不喜歡轉基因食品,那麼這一家就會因此不吃轉基因大豆,這家人不吃轉基因,就要求超市標註出那些食品是轉基因的,生產商覺得生產兩種產品或者標註的成本太高,那還不如只生產反轉基因食品。在每一個層次上,集體需求都是由少數需求明確的人決定。只要少數人的偏好要滿足,又不需要多少額外的成本,那麼少數人就能剝削多數人。數學上有重整化群的概念,例如下圖中,如果少數決定多數,那隻需要三步,從第一章圖中的一小點就能變成第三章圖中的全部。這裡的take home message是你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中,那些異類的身份標籤很重要,不要因為小眾就忽略你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