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愛baiw

    高中的時候,每天都要唱班歌,全班七十多個人,一起唱《知足》,一起唱《倔強》,這些歌曲,陪著這群十六七歲的少年,陪著我們的校服,陪著我們的書本,陪著我們懵懂的愛情和羞澀的好感,陪著我們的激情和夢想,陪著我們青澀壓抑卻渴望未來的青春。

    那個時候,我買了好多五月天的貼畫和海報,會對著阿信犯花痴,心裡有理想的大學,也有喜歡的男孩子。

    大學的時候,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機,下滿了五月天的歌。一個人上完自習回宿舍的路上,會聽一聽,《天使》、《後青春的詩》、《為愛而生》,聽不煩也聽不膩。那個時候,班級聚餐完會經常一起去KTV唱歌,我會唱《如煙》,雖然總也唱不好。男生會一起唱《溫柔》,大家一起深情演繹《突然好想你》,唱著唱著,氣氛就明媚而熱鬧。那個時候的五月天,是生活裡的陪伴,是壓力下情緒的釋放,是感情與社交中的一根紐帶,是可以安靜也可以喧囂的存在。那時候,我喜歡的人,不喜歡五月天。

    讀博的時候,聽歌聽的少了些,但是依然很愛五月天。我明明已經沒有很頻繁去聽他們的歌了,但是內心卻感覺我和他們是相識了多年的好友。某年,五月天在北京的演唱會,好不容易買到了一張票,開心到要飛起。跑到鳥巢,人山人海,那些和我一樣年齡的青年男女,臉上貼著Mayday,手裡舉著熒光棒,隨著阿信的奔跑而嘶喊,和著冠佑的節奏而激動。所有的人,臉上都寫滿了兩個字:青春。那年的我,和大家一樣,把嗓子喊到沙啞,和大家一起舉起手機,一起合唱《知足》。那年阿信說,等到八十歲,大家還要一起來看我們的演唱會。那年的我,雖然沒有喜歡的人,但卻依然對感情充滿嚮往,期待著未來某一天,到了八十歲,我還可以帶著子孫去聽阿信唱歌。

    後來啊,生活的節奏快了起來,包括我在內的幾個喜歡五月天的同學,漸漸地不知道他們出了什麼新歌,偶爾知道出新,還是看到排行版的推薦,我們互相嘲笑,又各自有點神傷。

    後來啊,談了戀愛,他並不喜歡五月天,但他說要陪我看一次五月天的演唱會,有一次五月天在北京開演唱會,他說我們買票去看吧,可是那幾天恰巧時間安排不開,總想著後面還有機會,一輩子那麼長,阿信說過到八十歲呢。可是沒想到,不久後我們就分手了,他承諾的陪我看一次的演唱會,隨著那許多許多的承諾一起,隨風飄散。

    後來啊,我也聽歌,但是,不再聽五月天的歌。聽的歌,沒有固定的風格,也沒有固定的歌手,就是隨便聽,隨著心情聽。李宗盛,鄧紫棋,林宥嘉,莫文蔚,等等等等。聽的歌換了一首又一首,喜歡的歌手換了一位又一位,日子過了一天又一天。

    後來啊,有一天,我看到一個題目問:你為什麼不再喜歡五月天了?

    我的腦海裡,又回憶起了那些“老歌”,曾經無數次迴圈過的老歌,而伴隨著那些老歌一起出現的,是過去的我,過去的我們,過去的懵懂和青澀,過去的拼搏和堅持,過去的任性和韌性,過去的理想和憧憬,過去的一張張臉龐,過去的一個個回憶。

    所以,我真的不喜歡五月天了嗎?

    我想不是的。我們怎麼會不喜歡五月天,就像我們怎麼會不喜歡那段青春,怎麼會不喜歡和那些歌曲一起長大的自己。就算你不再為他們痴狂,不再因為買不到一張票而懊惱,不再說你是一個五迷,但是五月天,像老友,像印記,早就已經在你的心裡,抹不掉了。

    所以,我想我應該感謝這位題主,我想,我也會繼續喜歡五月天。

    那些歌曲,是永遠的保留曲目。老的,新的。

    在未來的每一天。

  • 2 # 吳少女娛樂說

    從《知足》這首歌認識了五月天,“當一陣風吹來風箏飛上天空,為了你而祈禱而祝福而感動”,然後《倔強》、《戀愛ing》、《溫柔》、《突然好想你》……數不盡的好聽的歌。

    歌曲風格很適合年輕人,也適合喜歡紀念青春的中年人,勵志《倔強》·感人《我不願讓你一個人》·青春《後青春期的詩》·愛情《我又初戀了》·灑脫《離開地球表面》。翻開五月天的歌單,很多旋律一出來就能跟著哼唱起來,這一串串字元,象徵著一種記憶,每句歌詞,似乎都能輕易捕捉嘴邊的旋律。如果說青春年少裡,周杰倫唱的是愛情,那麼五月天唱的便是青春,一個是哎喲不錯哦的酷範兒,一個是熱血青春激情澎湃,雖然倔強但滿滿的正能量。

    親手發掘了五月天的李宗盛說過:“這些年來我冷靜地觀察你們,我真的認為,五月天是華語樂壇最成功的樂隊,20年來從沒冷過場。”他們為什麼能長紅20年呢?太有才,五月天的才華不僅僅體現在歌曲上,寫詞也是6得不行。才華橫溢的阿信,憑藉《絲路》這首歌歌詞輕鬆拿下了 第六屆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的就最佳作詞獎。僅中國大陸廣大的粉絲就足夠炫炸了,身邊的朋友真的是為了五月天的不惜吃土1個月,也要去看他們的演唱會,而這又像是一種“瘟疫”可以傳染,愛五月天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美麗好看的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