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馬日記
-
2 # 金戈鐵馬
以前在會學校捐款,那時候應該是初二這樣,老師要求每人捐兩塊錢,學生形成攀比,有人捐5塊,有人捐10塊甚至20的呀。
當天晚上老師在晚自習發脾氣:說捐多了也沒有用,這錢指不定到哪裡去了?你們的錢都是父母的,留在口袋買兩塊糖吃不好嗎?
後來看多了社會新聞,就也不怎麼相信捐款了。
-
3 # 小龍蝦2022
首先,“捐款排行”本身直接導致“道德綁架”。
透過捐款排行,向捐贈者施壓,追問別人為什麼不捐款或者少捐款就是對捐款人實施了道德綁
架。反之,大張旗鼓地宣傳自己的捐贈數額,扭曲了慈善的初衷,也是讓自己的道德遭到了自
我綁架。
一旦道德遭到他人或者自己的綁架,仁愛之心便被剝離。愛心的真諦應該是發自內心,
自覺自願的。一旦人們的道德遭到綁架,被迫去獻什麼愛心,那種愛心就變了味,走了樣,慈
善事業也將失去它應有的活力。
其次,“捐款排行”中錯誤的道德判斷邏輯導致“道德綁架”
捐款沒有標準,正如愛心沒有排行榜。我們無法要求低收入人群捐出鉅額數目,也無法要求名
流們的捐款一定要超過普通人,在現階段,每個人的集體主義都無法做到純粹,在集體面前保
留多少,因人而異,也因情況而異。“捐款排行”以捐款多少論道德,道德價值就異化為金錢
了,這種道德判斷邏輯的錯誤直接導致了“道德綁架”。
最後,“捐款排行”引發的公眾輿論導致“道德綁架”
而上,
口誅筆伐,
將別人的捐款數目作為衡量愛心的一個指標,
質疑“某某某怎麼捐得那麼少”,
甚至還出現了“沒有良心”這樣激烈的指責。在捐款數額上,我們無法作道德評判。只要他們
表達了自己的真誠和愛心,公眾就不應該對此作道德評判。而“捐款排行”引發的公眾輿論客
觀上導致“道德綁架”。
出於人道與愛心的捐款,是一種偉大的情操,但是,必須同時指出,千萬不能以捐款的多少來
論道德的高低,有無數前人已經指出了,這樣的做法,是一種極其惡劣的道德競賽,是一種標
準的道德綁架。這樣做勢必適得其反。綜上所述,捐款排行無論其本質,還是其影響都是道德
綁架。
對於有需要幫助的人,還是需要捐助的!
前提是真實有需要的!
-
4 # 鑽家老夏
該咋捐還咋捐,只捐給需要的人和機構,真正需要的人沒工夫研究什麼道德綁架;
一般有心思道德綁架的一定不是最需要的,所以,他們就算了。
-
5 # 萬卷千里
①盡各人的能力捐,多少都是愛心。
②社會公眾人物有責任起表率作用,但捐不捐也是個人的自由。
④老闆未必有餘錢,工薪者未必無存款,大家多些理解
-
6 # 緣分的緣
如果捐款對於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綁架就綁架吧。
但如果捐款對於我來說心不甘情不願,綁架對於我來說是不可行的。
成年人的自主行為,儘量少受外因干擾,除非你的目標與外因保持了一致。
回覆列表
會捐的。因為捐款是為了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至於別人的言論,大可以當作耳邊風。
人生是個名利場。就算你一事不做,一樣會惹來非議。網路時代,又滋生出鍵盤手這個專門議論他人是非的新角色。最有名的就是今年的新肺炎疫情發起的對武漢的捐助,一分錢也不捐的人,卻充當起監督的責任,誰該捐多少,好像應該按他的標準來執行。不捐不行,捐少了也不行;而傾家蕩產捐贈的又被指責在沽名釣譽。反正看誰不順眼就逮誰痛批一頓。似乎他就是公平正義的化身,代表公序良俗,沒有他,這個世界還真的亂到不行。這種人從未照過鏡子,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很完美。道德的權杖就掌握在他們手中,他們有資格評判別人的對與錯,而且從不出錯。
但一個真正有愛的社會,不是單靠一幫耍嘴皮的人就可以實現的,得有人付諸行動,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才可以走出困境。捐助本來就是完全自願的行為,別人肯解囊相助,說明在認知上已經上升到高尚的境界,而不是看捐出多少。捐助不是比拼,靠的是自覺,然後才有意義。不然直接動用國家力量統籌不就得了?而鍵盤手這個時候出來進行道德綁架,首先說明其自身道德品質低下,其次只會讓輿論走向不良的功利導向,好像捐款也是為了贏得一次掌聲與喝彩,最終演變成拍賣會一樣的競爭,讓價高者成為贏家,其餘的人只能黯然退場。
一個真正有愛心的人,是不會受束於所謂的道德綁架的。因為他們自身也知道是非曲直輕重緩急,會盡己所能向有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受益人也不會聽通道德綁架者的胡言亂語,而去傷害捐款人。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