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套種沙姜是將山藥和沙姜兩種作物高低搭配的栽培模式,兩者具有良好的互補性,可以充分利用溫、光資源,提高土地產出率,綜合效益顯著。該模式利用沙姜作為矮生草本植物(株高在30釐米以下)較耐陰的特點,可在距山藥植株10釐米以外的區域套種,而山藥則採用地面支架引蔓栽培。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下山藥套種沙姜的栽培方法。
沙姜屬於矮生草本植物,又稱山柰、山辣,主產於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主要作為食品和菜餚佐料使用,也是香料中的一種原料,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沙姜性喜溫暖、溼潤氣候,不耐寒,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但以排水良好、疏鬆、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為好。
山藥套種沙姜,要選擇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沙壤土。1~2月要及時進行深耕整地,使土壤充分風化,結合深耕施複合肥(氮:磷:鉀=15:15:15)50千克/畝作為基肥。種植前起好畦,一般畦高20釐米,畦面寬100~120釐米,溝寬30~40釐米。
山藥種薯品種可選擇高產、抗病力強的品種,南方地區可選擇桂淮2號、桂準5號、桂淮6號,這些品種上市早,而且較適應廣東、廣西周邊地區的消費習慣。
種薯選擇選擇粗壯、生長勢均勻、無病蟲害、無損傷的山藥莖段或零餘子做種。定植前20~25天取出種薯並切塊曬種1~2小時,將曬好的種薯用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浸泡10分鐘,取出晾乾後直接鋪在剷平的畦面上,厚度約為15釐米,用細土覆蓋5~10釐米即可,溫度低時可覆膜保溫。
山藥套種沙姜,沙姜種宜選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皮色鮮豔發亮、飽滿芽多的根莖,這種姜種的發率高,抗病性強,較容易獲得豐產。
3~4月進行田間種植,在種植山藥的同時,套種沙姜。具體方法是:在距山藥種植行10釐米的兩側,按照12釐米×20釐米的株行距種植沙姜,每穴播種姜種2~3塊,成品字排列,芽眼朝向兩側,不要倒放或平放,然後用土雜肥蓋種,再略壅土至平面,沙姜種植密度為2.5萬~3萬株/畝。
沙姜在播種前要進行姜種處理,一般採用800~1000倍多菌靈或百菌清溶液浸種消毒。
山藥追肥。8月中旬~9月上旬是山藥地下塊莖的形成期,要重施膨大肥。可在山藥與沙姜種植區中間開淺溝,每畝施入施複合肥50千克。10月中旬每畝地再施入複合肥30千克。
沙姜追肥。沙姜出苗後至封行前,每20~30天進行中耕、除草及鬆土作業1次,封行後不宜再中耕,以免植株受損。5月中旬沙姜進入花期,每畝施入複合肥(氮:磷:鉀=15:15:15)45千克,7月中旬再施入複合肥(氮:磷:鉀=15:15:15)60千克。
沙姜在7~9月進入生長旺盛時期,此階段為加速根莖膨大,需施入足量的肥量才有利於增加塊莖產量。
水分管理。山藥、沙姜的生長不需要太多的水分,保持土壤溼潤即可。如果山藥塊莖膨大期遇天氣乾旱,可灌跑馬水1~2次,以保持土壤溼潤。
整枝引蔓。當山藥苗高25~30釐米時,插竹竿(長2.0~2.2米)進行引蔓,不斷摘除主蔓1.2米以下的側蔓。7月以後,如果山藥地上部過旺生長,要進行田間控旺,一般每畝用25~30克多效唑兌水15千克,均勻噴灑在山藥的莖葉上。
沙姜的病害主要是姜瘟和炭疽病。姜瘟以防為主,發現病株要立即用多菌靈、百菌清等農藥兌水灌根,並對其他未發病株進行噴霧預防,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次。防治炭疽病可噴施多菌靈、百菌清、菌毒清等農藥。
山藥主要病害有褐腐病、黑斑病和炭疽病,病害防治主要採用代森錳鋅或甲基託布津;山藥蟲害主要有葉蛾類、蚜蟲、蟎類等,蟲害防治主要採用菊酯類農藥和蚜蝨淨等。山藥病蟲害防治要儘早,以控制病蟲害的傳播和蔓延。
山藥、沙姜從種到收約需280天,一般3月中下旬種植,12月中下旬即可收穫。山藥鮮薯產量為2000~3000千克/畝 ,沙姜鮮姜產量為1500~2500千克/畝。可根據市場情況選擇收穫時間和儲存方式。採收時,可對山藥和沙姜進行分級,採用分級銷售,以提高栽培效益。
山藥套種沙姜是將山藥和沙姜兩種作物高低搭配的栽培模式,兩者具有良好的互補性,可以充分利用溫、光資源,提高土地產出率,綜合效益顯著。該模式利用沙姜作為矮生草本植物(株高在30釐米以下)較耐陰的特點,可在距山藥植株10釐米以外的區域套種,而山藥則採用地面支架引蔓栽培。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下山藥套種沙姜的栽培方法。
選地、整地沙姜屬於矮生草本植物,又稱山柰、山辣,主產於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主要作為食品和菜餚佐料使用,也是香料中的一種原料,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沙姜性喜溫暖、溼潤氣候,不耐寒,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但以排水良好、疏鬆、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為好。
山藥套種沙姜,要選擇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沙壤土。1~2月要及時進行深耕整地,使土壤充分風化,結合深耕施複合肥(氮:磷:鉀=15:15:15)50千克/畝作為基肥。種植前起好畦,一般畦高20釐米,畦面寬100~120釐米,溝寬30~40釐米。
種薯種苗準備山藥種薯品種可選擇高產、抗病力強的品種,南方地區可選擇桂淮2號、桂準5號、桂淮6號,這些品種上市早,而且較適應廣東、廣西周邊地區的消費習慣。
種薯選擇選擇粗壯、生長勢均勻、無病蟲害、無損傷的山藥莖段或零餘子做種。定植前20~25天取出種薯並切塊曬種1~2小時,將曬好的種薯用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浸泡10分鐘,取出晾乾後直接鋪在剷平的畦面上,厚度約為15釐米,用細土覆蓋5~10釐米即可,溫度低時可覆膜保溫。
山藥套種沙姜,沙姜種宜選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皮色鮮豔發亮、飽滿芽多的根莖,這種姜種的發率高,抗病性強,較容易獲得豐產。
適時種植3~4月進行田間種植,在種植山藥的同時,套種沙姜。具體方法是:在距山藥種植行10釐米的兩側,按照12釐米×20釐米的株行距種植沙姜,每穴播種姜種2~3塊,成品字排列,芽眼朝向兩側,不要倒放或平放,然後用土雜肥蓋種,再略壅土至平面,沙姜種植密度為2.5萬~3萬株/畝。
沙姜在播種前要進行姜種處理,一般採用800~1000倍多菌靈或百菌清溶液浸種消毒。
田間管理山藥追肥。8月中旬~9月上旬是山藥地下塊莖的形成期,要重施膨大肥。可在山藥與沙姜種植區中間開淺溝,每畝施入施複合肥50千克。10月中旬每畝地再施入複合肥30千克。
沙姜追肥。沙姜出苗後至封行前,每20~30天進行中耕、除草及鬆土作業1次,封行後不宜再中耕,以免植株受損。5月中旬沙姜進入花期,每畝施入複合肥(氮:磷:鉀=15:15:15)45千克,7月中旬再施入複合肥(氮:磷:鉀=15:15:15)60千克。
沙姜在7~9月進入生長旺盛時期,此階段為加速根莖膨大,需施入足量的肥量才有利於增加塊莖產量。
水分管理。山藥、沙姜的生長不需要太多的水分,保持土壤溼潤即可。如果山藥塊莖膨大期遇天氣乾旱,可灌跑馬水1~2次,以保持土壤溼潤。
整枝引蔓。當山藥苗高25~30釐米時,插竹竿(長2.0~2.2米)進行引蔓,不斷摘除主蔓1.2米以下的側蔓。7月以後,如果山藥地上部過旺生長,要進行田間控旺,一般每畝用25~30克多效唑兌水15千克,均勻噴灑在山藥的莖葉上。
病蟲害防治沙姜的病害主要是姜瘟和炭疽病。姜瘟以防為主,發現病株要立即用多菌靈、百菌清等農藥兌水灌根,並對其他未發病株進行噴霧預防,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次。防治炭疽病可噴施多菌靈、百菌清、菌毒清等農藥。
山藥主要病害有褐腐病、黑斑病和炭疽病,病害防治主要採用代森錳鋅或甲基託布津;山藥蟲害主要有葉蛾類、蚜蟲、蟎類等,蟲害防治主要採用菊酯類農藥和蚜蝨淨等。山藥病蟲害防治要儘早,以控制病蟲害的傳播和蔓延。
適時採收山藥、沙姜從種到收約需280天,一般3月中下旬種植,12月中下旬即可收穫。山藥鮮薯產量為2000~3000千克/畝 ,沙姜鮮姜產量為1500~2500千克/畝。可根據市場情況選擇收穫時間和儲存方式。採收時,可對山藥和沙姜進行分級,採用分級銷售,以提高栽培效益。